摘要:本文對比中美央行法在增發貨幣依據方面的規定和實際執行情況,其差別主要在于,美國央行法禁止增發貨幣購買外匯,中國央行法則規定可以增發人民幣購買外匯,實際執行時,主要用來購買外匯,從而導致人民幣成了美元代用券,交出了貨幣主權。本文對修訂央行法的建議主要包括,央行應以穩定物價和金融為主要施政目標,禁止增發貨幣購買外匯,規定增發貨幣主要用來購買國債和少量商業機構債券;將央行劃歸人大管理,禁止國務院干涉央行;物價與廣義貨幣發行量密切相關,建議將商業銀行劃歸央行監管。
一、 美國聯邦儲備法對貨幣增發的規定及其執行情況
美國央行法是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聯邦儲備法》,后經過多次修訂,最近一次修訂是1980年[1]。它規定建立美國央行-聯邦儲備銀行,維護美國貨幣系統,使其具有良好的市場彈性,通俗講,就是可以適應市場上貨幣需求的變化;發行貨幣,貼現商業債券(就是印錢購買商業銀行手里的債券);監管美國的銀行等[2]。
在十九世紀,美國各州各自擁有獨立的銀行系統,中央政府并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銀行來管理國家的貨幣和銀行系統[3]。這是因為美國是由多個相對獨立的“邦(現翻譯為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各州在財政經濟上相對獨立,直到現在,各州仍然各自制定稅法,對美國其他州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和老百姓,實行歧視的稅務政策。當時是信用貨幣時代,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儲備的黃金白銀等發行代表黃金白銀欠條的銀行券作為市場上的貨幣,貨幣持有人拿著貨幣到貨幣發行銀行兌現的時候,必須兌現黃金白銀,各州政府管理境內銀行[3]。這種體制所發行的貨幣受黃金白銀儲備量限制,難以應對市場對貨幣需求變化,曾多次引起美國金融系統崩潰,大量銀行關閉,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
1907年美國發生的嚴重金融危機,促成了美國國會于1913年通過了《聯邦儲備法》[4],建立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可以依據農業和工商業票據(債權)增發貨幣了,稱作票據貼現,就是聯邦儲備法授權聯邦儲備銀行印美元可以用來購買商業銀行手里的票據。雖然貨幣發行量還受黃金儲備量限制,但不需要與黃金儲備完全對應了,到1971年8月又廢除了對外國政府承諾的美元可兌換黃金,美元發行量與黃金儲備無關,也不再受黃金儲備量限制了。
美聯儲成立不久,美國政府參加一戰,發行了大量國債,聯邦儲備法授權聯邦儲備銀行可以買賣政府債券,美聯儲當時就購買了大量國債。在后來的實際操作中,由于國債風險小,美聯儲主要依據美國國債增發貨幣,或者說用增發貨幣從商業機構手里購買美國國債,將增發貨幣投入市場。依據國債增發的美國貨幣一直占90%左右。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的嚴重性是史無前例的。當時美國各大銀行持有大量嚴重貶值和難以兌現的房地產次級債券,導致資金緊張。美聯儲為了救助這些銀行,第一次增發美元從銀行手里購買了大量房地產債券,直到現在,還有1.57萬億美元,此外通過向商業銀行購買國債,向市場投放2.16萬億美元貨幣。與危機發生前的08年同時期比,基礎貨幣增加了近4倍。這些都反映在美聯儲官方網站上每周公布的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上[5],如表1所示。
表1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重新整理,單位億美元)
時間 |
1914 |
2008 |
黃金 |
110.4 |
110.4 |
特別提款權 |
52.0 |
22.0 |
鑄幣 |
20.4 |
13.6 |
美國國債 |
21609.5 |
6703.7 |
聯邦機構債券 |
514.1 |
0.0 |
兩房公司擔保債券 |
15686.9 |
0.0 |
協議購回證券 |
0.0 |
387.5 |
商業貸款 |
1.0 |
613.7 |
投資資產 |
17.7 |
0.0 |
貨幣互換 |
3.6 |
0.0* |
外匯資產 |
240.7 |
0.0* |
資產收益 |
3236.1 |
963.7 |
總資產 |
41492.2 |
8814.6 |
流通貨幣 |
12025.6 |
7805.0 |
商業存款 |
26106.2 |
103.2 |
小結:基礎貨幣 |
38131.8 |
7908.3 |
逆回購 |
1938.9 |
386.1 |
政府存款 |
781.6 |
49.3 |
其他負債 |
81.7 |
85.7 |
總負債 |
40934.0 |
8429.4 |
凈資產 |
558.3 |
385.2 |
表中除資產收益項外,都是美聯儲用增發美元購買各種債券形成的資產,而資產收益主要是美聯儲購買的各種資產的購買價格與當前價格之間的差別,本表將其歸總到一起了,也包括少量其他項目如自有資產和待統計項目等。 負債項中存款是商業機構在央行存款,代表的是商業銀行等機構的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加上流通貨幣就是基礎貨幣。從上述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可以清楚看到,美元增發的主要依據是國債和商業債券。在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前,很長時間里主要是國債。08年初基礎貨幣,包括流通貨幣和存款,共7908.3億美元,而對應的用于購買國債的貨幣就有6703.7億美元,占近90%。發生危機的2008年底曾主要依據商業債券,甚至包括大量垃圾房地產債券增發貨幣。到現在,基礎貨幣為3.81萬億美元,國債和政府債券占2.21萬億美元,而商業債券主要是兩房公司擔保的房地產債券(MBS)1.57萬億美元,很多是美國失業的窮人買房的債券。
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主要根源是房地產市場暴跌,導致很多房地產債券價值一路走低,導致持有這些債券的銀行處于困境[6]。美聯儲增印美元購買這些債券,從而救助了手持大量這種債券的商業銀行和公司。也可以說,美元的增發依據,很大部分是垃圾房地產債券,當然,美聯儲通過印錢購買這些垃圾債券,使它們的價值隨同房地產市場都被重新高估起來,美聯儲也趁機兌現了部分債券,回收了部分基礎貨幣。這種手法,與龐氏騙局,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下圖是幾種途徑增發美元的相關歷史數據。
按照美國聯邦儲備法規定,美聯儲無權增發貨幣購買外國貨幣,可以借助和外國央行簽訂貨幣交換協議獲得外匯,干預貨幣市場[7]。貨幣交換協議目的是調控貨幣市場,不是作為貨幣增發依據,是有期限的,通常都是短期的,到期必須換回,從而基本上不存儲外匯。政府只能拿財政收入,特別提款權等購買外匯,不能通過美聯儲增發貨幣購買外匯[7]。外匯買賣的操作是由美聯儲來執行的,政府的外匯資產也主要由美聯儲來管理。
二、我國央行法與實際操作:依據外匯儲備增發貨幣
我國的央行法是中國人民銀行法,與增發貨幣相關的條款是第二十三條第3-5項:
第二十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
(三)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五)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與美國聯邦儲備法的差異,主要是關于外匯買賣。美國聯邦儲備法沒有授權美聯儲增發貨幣購買外匯。按照美國法律,美國政府可以同國外央行進行貨幣互換,美聯儲代表政府在貨幣市場買賣外匯,執行貨幣互換。例如,08年年底和09年年初,美聯儲就曾與歐洲央行進行貨幣互換,最多的時候,超過了5000億美元[5],主要是幫助歐盟各國解決美元匱乏問題。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后,歐盟境內很多銀行購買的美國債券,因美國幾大銀行倒閉而變成廢紙,帶來恐慌,很多資本家將美元資金轉往美國,帶來歐盟市場上美元緊張。歐美貨幣互換,很快就緩解了市場上美元緊張狀況,從而緩解了恐慌,美元又回流到歐盟市場,美國和歐盟央行也就逐漸減少了貨幣互換,很快退回了貨幣互換額度。這種貨幣互換,屬于美國幫助歐盟經濟,防止歐盟經濟崩潰,反過來危及美國經濟。這也是雙方同盟關系的體現。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因陷入越戰泥潭等原因,經濟上處于非常困難的境地,物價猛漲,也曾常年借助西歐各國的貨幣互換[7],獲得外匯以進口物資。
我國的央行法是人大于1995年3月18日通過,2003年12月27日修訂。在95年之前,政府直接讓央行增發人民幣,借給政府使用,由于幾屆政府多次超發貨幣,帶來嚴重的物價飛漲,尤其是92年的通貨膨脹,促成了央行法的制定。為了避免政府干預貨幣發行帶來的通貨膨脹,央行法第29和30條,特地規定央行不得對各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各級政府債券。美國聯邦儲備法并無這樣的規定,但是,聯邦儲備法規定美聯儲對國會負責,不受美國行政當局管制,以穩定物價和金融為主要目標,從而不需要特地作此規定。
在實際操作時,由于商業債券風險大,央行主要增發貨幣購買外匯,外匯儲備成了我國貨幣增發的主要渠道。下圖是1994年以來,我國增發基礎貨幣與依據外匯增發情況,數據來源于央行公布的數據。
圖中的外匯占款就是購買的外匯所用的人民幣,它們進入了國內市場,成為基礎貨幣。1994年外匯占款僅占14%,到2007年就超過100%了。當外匯占款多于基礎貨幣時,這時央行發行債券回收了部分基礎貨幣。央行也因此儲備了大量外匯,到2013年底已超過3.8萬億美元,對應增發的貨幣超過27.1萬億元(=央行資產負債表中除貨幣黃金的外匯資產),超過市場上的基礎貨幣。從1994年以來,依據外匯儲備幾乎成了我國人民幣增發的唯一渠道。這是央行編著和發布的《金融知識國民讀本》明確指出的[8],也很清楚地反映在央行每月公布的資產負債表[9]上。
三、依據外匯儲備增發人民幣帶來的問題
美聯儲主要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手里購買美國聯邦政府債券的方式,向市場投放貨幣。由于美國財政部通常以新債還舊債,只要美聯儲持續、穩定地購買國債,美國財政部就可以永遠維持相應的債券融資額度,這些基礎貨幣也就會永遠保持流通,不被美聯儲回籠。因此,美國財政部實際上是無償獲得了增發的貨幣。
我們依據外匯儲備,尤其是美元,增發貨幣,增發的人民幣都拿來換美元,換來的美元如果被商業機構換走,就會回收市場上的人民幣。要實行人民幣增發,換來的美元就必須儲備起來,不得使用,等于將增發人民幣免費交給了美國資本家。
我國政府手里的外匯儲備3.8萬億美元中大部分是美元,這些美元中的大部分是美國銀行賬戶里的各類資金,包括購買的美國國債,是美聯儲賬戶上的數字,還有一些借給了美國公司,例如兩房公司的債券。雖然總體上由央行下屬機構外匯管理局管理外匯儲備,只有小部分是現金,儲備在央行和國內商業銀行。說明依據美元增發貨幣,人民幣的增發依據,大都在美國人手里,這實際上讓美國資本家綁架了中國金融和經濟。
依據美元儲備增發貨幣,等于人民幣是美元代用券。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實際是替代央行儲備的那些美元的,與我們直接用儲備的美元做貨幣基本沒有區別,等于交出了貨幣增發主權。當美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利率很低,到處泛濫的時候,我們也就被美國綁架,不得不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上貨幣過多,容易誘發通貨膨脹。當美國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提高利率,防止資本家兌換手里貨幣資產為美元,以獲得更高利潤,帶來美元枯竭,由于經濟上對外依賴,美元枯竭,就會導致經濟崩潰。因此,我們正在推進的承諾貨幣可自由兌換美元,減少行政控制,擴大市場范圍時,就等于我們將相關經濟主權交給了美國。其直接結果,是我們的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都被美國政府控制。現在我們的經濟還沒有被美國完全控制,主要原因是外來投資還受政府監管,我們還自主決定進入我國的外國資金投入的方向,還不準投機資本進入中國。去年我國兩次控制基礎貨幣數量,都引起資金緊張。我們的基礎利率(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2-4%遠高于美國0.1%,也是因為我們的增發人民幣都拿去換美元,交給了美國資本家。
依據美元增發人民幣的主要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外國資本家拿著美元到中國投資,我國的央行就增印人民幣換外國資本家的美元,從而向國內市場投放人民幣。到目前為止,外來投資超過1萬億美元,對應增發的人民幣約9萬億元,約占基礎貨幣三分之一。換來的美元都存在央行,如果美元被企業使用了,增發的人民幣就會被央行收回,等于免費將增發人民幣交給外國資本家。在這種增發模式下,國內市場上本來流通的貨幣數量是適應的,可是,外來資本家來投資,就會向市場增加投放基礎貨幣,而且投放的基礎貨幣都交給了外來資本家。長期以來,因為這種模式而增發的基礎貨幣,使我國國內市場上投放的基礎貨幣增加了50%,這不可避免導致物價上漲。更嚴重的問題是外國資本家拿著人民幣就買下了中國的工廠,控制了中國的資本,從而控制了中國經濟。現在西方資本家不費一槍一彈,僅靠印刷貨幣, 沒有幾年時間,到2004年底就控制我國開放的28個行業中21個行業的前五大企業[10]。
另外一種人民幣基礎貨幣增發模式,是外貿順差獲得美元,從而央行可以印人民幣換美元了。在這種增發模式下,國內市場上的商品出口而減少了,人民幣反而增多,從而在兩方面促進物價上漲。我國通過這種方式,最近10年增發的基礎貨幣約 18萬億元,由于采用低價賤賣換美元的政策,包括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的美元,降低人民幣匯率,出口退稅補貼等政策推進出口換美元,實際凈送出的商品價值高達30萬億美元[11],同時又向市場上增加投放了18萬億元人民幣。采用這種方法,既支持了美元購買力,又把通貨膨脹留給了自己。以至于現在美國精英可以大印美元投放市場,自08年以來,美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一直低于0.1%[12],接近0,也就是說美國的商業銀行幾乎可以不用支付任何成本,就可以借到美元,如果從其他商業銀行借不到錢,就可以到美聯儲去借。雖然美國人的工業消費品生產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美國的物價上漲速度卻逐漸下降,最近幾年一直在歷史最低點。
過去10 年,我們不但濫發了鈔票,投放的基礎貨幣從2002年的4萬億增加到2013 年的27萬億多, 10年增發的基礎貨幣是前53年的5.8倍,超過前30年總共投放貨幣的400倍(央行公布的M1),而且濫發的鈔票都交給了自己的戰略敵人,讓美國人要么買走了我們的勞動果實商品,要么買走了我們的工廠,以控制我們的經濟。這是實行出口導向政策,千方百計換取美元的結果。 根本原因是很多主管人員將美元當成財富,認為產品積壓會變成垃圾,不與低價賤賣換取美元這個代表“財富”的東西。不久前,某官員在給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13],口口聲聲稱美元為美金,就是很好的例子。
人們稱美元為美金,是40多年前的老黃歷了。過去有段時間,美國政府曾經承諾西方各國政府可用美元兌現黃金,也就是說,那時美元代表了美國政府承諾兌現的黃金欠條,等同黃金,故此被稱作美金。自從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先生宣布取消美元兌換黃金后[14],美元只不過是美國一個機構美聯儲開出的不兌現欠條了,這是很普通的常識。在提到美元來歷的很多經濟學教科書,特別是貨幣銀行學教科書中,都會提到這個常識。所謂美元是不兌現的,是說你拿著美元,到發行美元的機構美聯儲,不能兌換到任何其他東西,不管是黃金,還是廢紙, 最多只能兌現另外一些美元,例如,可以拿一張1百美元的鈔票換幾張5美元和10美元等等的鈔票。美國政府唯一的承諾,是你可以拿著美元繳納美國政府的稅[15]。 你只能到市場上去購買物資,隨行就市,實現兌現。問題是,市場上的物價價格是不斷變化的,40多年前,1美元可以兌換到近1克黃金,現在只能兌換到 0.02克黃金了,美元欠條所代表的財富是不斷自動減少的。所以,現在的美元,準確地說,是美國國會下屬機構美聯儲發行的,不負責兌現的賴帳欠條。是與蔣介石發行的金圓券性質相同的法幣。事實上一個社會上的所有物質和非物質財富都是有主人的,并不存在與貨幣相對應的無主財富。現在部分美元的增發依據是美國垃圾房地產債券,我們依據美元儲備增發貨幣,等于依據美國垃圾房地產債券增發貨幣,這不是荒唐透頂嗎?
很多人自豪于我們的生產能力的極大提高。問題在于,我們的生產能力屬于誰,是為誰服務的,實際上它們大都是外國資本家的,是為西方服務的,美國哈佛大學尼爾弗格森教授總結為“中國負責生產,美國負責消費”的經濟模式[16]。雖然我們的生產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大部分工業基礎產品和消費品產量占世界一半左右,相當于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之和了。但是,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大部分勞動果實都出口給國外消費了, 讓美國人不再需要生產工業消費品,就能享受[16]。國內老百姓僅消費了不到一半的產品。這是因為美國資本家讓其控制的美聯儲印美元,拿到中國,就是“投資”,就能買下中國的工廠,成為中國工廠的擁有人,從而擁有中國工廠及其生產的產品和產生的利潤,可以免費拿走它們,從而拿走了我們的物質財富。根據中科院一項研究報告, 2011年美國從我國拿走的財富高達3.66萬億美元,等于當年我國國民產值一半[17]。
一個能稱得上的成果,是國家積累了高達3.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但是,外國資本家在我國的資產還超過了我國外匯儲備,等于儲備的外匯還是屬于外國資本家。例如,國家工商總局公布2007年底外資在中國持有2.11萬億美元資產[18],而我國當時的外匯儲備僅有1.55萬億美元。也許有人認為,如果外國資本家出賣資產換走我們的外匯,我們就得到其資產,雖然這些資產都是中國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外國資本家只是拿了一筆美元欠條存到中國的央行,并無什么貢獻,本來就應該屬于中國人民;然而,這些資產大都是專為外國消費者服務的生產能力,一旦外部市場消失,也就成了過剩產能,會很快倒閉成廢物。因此,我們實際上一無所獲,等于每年免費給西方生產了大量產品,當西方的經濟奴隸。
隨著我國海量產品的出口,生產產品的各種資源也隨之而流失,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就是資源枯竭,物價猛漲,環境惡化。例如,由于過去十幾年供應全世界稀土市場的掠奪性開采,我國重稀土資源僅夠開采20年了[19]。我國開采的鐵礦石平均品位已經從10年前40%降低到25%[20],而國外的鐵礦石品位高于60%[21]。為了供應能源生產這些工業消費品,我國2012年消耗了39.3億噸不可再生的煤炭[22], 占世界消耗量近一半,主要來源于國內。由于開采煤炭的資源利用率僅40%[23],等于一年消耗了近100億噸煤炭資源。長期大量消耗我國的煤炭資源,致使我國優質煤炭資源迅速減少,現在我國很多煤礦開采的煤炭是被放射性物質嚴重污染的劣質煤炭。例如,云南臨滄11個煤礦開采的褐煤的放射性鈾平均含量達到624 Bq/ kg [24],是世界平均值31倍,最高含量達9800Bq/ kg,達到鈾礦開采水平,是世界平均含量490倍;浙江171個煤礦生產的石煤的鈾平均含量達到918Bq/ kg[25],是世界平均值46倍。大量使用這種劣質煤炭,對我國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例如,湘西金礦使用煤渣磚建房,給人們帶來的額外輻射劑量當量最大達到6.61mSv/a,超過污染控制標準5.61倍[26]。優質煤炭資源的減少,使煤炭價格也大幅上漲,例如,2005年10月山西大同動力煤的價格為400元/噸,到2008年7月就超過1000元/噸[27]。礦石資源的逐漸減少,引起礦產品價格的迅速上漲,是我國物價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如果大幅度提高老百姓收入,讓產品留在國內消費,則反而能夠循環利用這些資源,反而防止了物質財富的流失。
市場經濟下, 一個社會的利潤主要留在企業。公有制下,企業利潤歸國家和集體,現在外資企業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其利潤,都屬于外國資本家。這是美國人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人均消費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國人以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生產了世界一半商品,人均生產量是世界除中國之外4倍,人均消費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優惠引進外資政策和依據外匯增發貨幣政策,實際是西方在殖民地為殖民者謀劃的政策。在中國的改革年代,實行這種荒誕的經濟政策,就是一種主動請外國資本家來殖民的殖民地政策,它讓西方資本家非常滿意。美國通用公司的資本家得意地說,“中國人得到了GDP,我們得到了利潤”[28]。
舊中國的統治者不能維護民眾利益,組織民眾抵抗外國的侵略,靠出賣經濟主權獲得西方資本家的支持,來維持自己的反動統治。新中國建立后,我們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等向西方證明了我們保衛國家的能力,還建立了包括戰略核武器在內的強大國防。在核威脅時代,大國之間的熱戰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我們維護好了我們的戰略核武系統, 具有毀滅美國的能力,與美國之間的競爭,就是非直接的,至多是代理人之間的戰爭。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實施西方販賣的殖民地經濟政策,免費奉送我們的物質財富。
四、政策建議
由于美元是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某些關鍵物資貿易結算的唯一貨幣,一國經濟上如果不能獨立解決這些關鍵物資的供應,必須從美元結算的國家進口,政府為維護經濟的正常允許,就必須儲備美元,成為貨幣兌換市場的最終買家,當匯率飆升嚴重影響經濟穩定的時候,就必須政府出面使用美元購買任何個人或機構賣出的本國貨幣。當一國政府手里的美元儲備耗盡時,就會形成匯率市場崩潰,從而帶來經濟崩潰。因此,承諾貨幣自由兌換,實際等于該國政府承諾其儲備的美元與本國貨幣之間相互自由兌換。美國推動自由兌換的目的,是讓各國政府必須儲備更多美元,以應付波動更大的市場需求,政府不得不投入龐大的資源去維護匯市和經濟的穩定,增發貨幣購買外匯成為各國政府的主要手段,等于讓美國占有貨幣主權,成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要收回貨幣主權,防止人民幣美元化,避免成為美元代用券,就必須依據國債增發人民幣,增發的人民幣主要用來購買國債和國內商業債券;同時管制外匯,保持貿易平衡,只持有少量外匯。對外貿易的目的是拿我們的產品換國內需要的物資,而不是外國貨幣。我們前30年和西方戰后30年都有非常成功的經驗,與發展國內市場經濟可以并行不悖。
二戰后30年,西方國家一直實行外匯管制,美國也禁止老百姓買賣黃金,將黃金逐出了國內貨幣市場[29] ,從而將貨幣非市場化了,突破了市場化貨幣時代,貨幣發行量受黃金儲備量限制,從而滿足了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促進了經濟發展。當時的美國和西方經濟發展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30],其很多做法,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學習和借鑒的。
直到今天,美國實行的貨幣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是非市場化的,人為的法幣制度[31]。第一,美元是不兌現的欠條,是法律強制用作國內市場交換工具的法幣。第二,美元的發行量是由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人為控制的,只是美聯儲設置了一種機制,努力根據市場需求量來決定貨幣發行量,不受其他因素,包括政府行政當局影響,并非市場化的結果。 其關鍵機制是控制物價上漲速度在1-3%水平,既不上漲過快,引起通貨膨脹,也不上漲過低,甚至物價下降,引起通貨緊縮[32]。在實際操作中,美聯儲逐漸總結出調控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來控制貨幣量的方法:根據物價變化速率決定該利率目標,稱作聯邦基金利率,當市場上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大于聯邦基金利率時,增發貨幣購買國債等增加貨幣投放量,相反,則減少貨幣投放量。這種方法克服了直接根據市場貨幣量來增減貨幣,由于市場上流通貨幣量不易統計帶來的問題[33]。
我們和美國西方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需求,來調節貨幣發行量。將貨幣主權交給美國中央銀行,讓美國央行調節我們的貨幣量,必然給我們帶來災難性后果。現在雖然只是部分交出了貨幣主權,已經給我們帶來資源走向枯竭,環境逐步惡化,物價猛漲,就是具體體現。
為了防止行政當局干涉央行貨幣政策,可以學美聯儲辦法,將央行從行政機構中獨立出來,直接對人大負責。控制物價是自80年代以來,美聯儲的主要貨幣政策目標[32]。我們的央行應以控制物價為目標,調節購買國債數量,在國債到期兌現后,及時購買新國債,保持市場上貨幣供應量。
比制定法律更重要的是執政者的理念。只有掌握正確的經濟規律,才能管理好經濟。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是生產和消費平衡,要達到消費和生產的平衡,在市場經濟下,就必須提高勞動者收入,增減老百姓購買力,提高國內消費能力。對外貿易的目的是以我們生產過剩的商品換取我們短缺的商品,以較少勞動和資源生產的產品,換取外國更多勞動和資源構成的產品為目標,而不是低價賤賣商品換取外國貨幣,應以貿易平衡為基本原則。引進外資只是將企業利潤免費交給外國資本家,而沒有任何所得。外國資本家的資本還是屬于外國資本家,我們無法通過引進變成我們的資本,也無法通過引進外資獲得技術。獲得技術的主要方式是購買技術和自行研發技術,除此之外,別無它途。
央行主要目標之一應是控制物價,也應該是控制物價的唯一重要部門。商業銀行產生衍生貨幣,而物價與包括衍生貨幣在內的廣義貨幣相關,我們應學習美聯儲,改由央行統一管理。相關管理機構,如銀監會,應劃歸央行管理。使央行能夠調節衍生貨幣量,從而調控物價。
針對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主要建議如下:
1、 建議修改第一條,增加央行維護物價穩定的施政目標。
2、 建議修改第二條、第四條第十三點、第五條、第七條、第十條、第十二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和等涉及管理央行權力部分,修改為由人大來管理央行,央行對人大直接負責。
3、 建議修改第二十三條第五點,增發貨幣主要用來購買國債和少量商業機構債券,禁止央行增發貨幣購買外匯,進行貨幣互換時,用于購買外匯的貨幣占基礎貨幣的比例不超過10%,期限不超過3個月,且不影響物價穩定目標。建議第二十三條第六點修改為國務院有貨幣政策建議權。
4、 建議取消央行法中容易引起歧義的第29-30條,該條與第23條相關條款沖突,建議將其修改為,央行在施政目標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時,國務院不得干涉。
5、 建議修改第九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五十二條涉及商業銀行監督管理部分,同時修改商業銀行法,將商業銀行監督管理權劃歸央行。
6、 建議增加一個條款,禁止商業銀行,公司和個人持有外匯,防止外幣在我國流通,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規定外匯所有權屬于國家,由央行統一管理。非政府機構和個人持有外匯,必將導致大量外匯沉積在民間,等于奉送大量財富給外國政府,更重要的是讓渡了部分貨幣主權,讓外國政府干涉了我們的經濟(例如,部分商品從國內市場消失),必須予以禁止。
(作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環境專業副教授、博士)
參考文獻:
1.Congress, U.S., 1980, Federal Reserve Act, http://fraser.stlouisfed.org/topics/?tid=32&show_all=1&sortby=title&show=.
2.美國國會, 1913, Federal Reserve Act,http://www.federalreserve.gov/aboutthefed/officialtitle.htm.
3.陳明, 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歷史淵源, 2003、12,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ROTHBARD, M.N., A HISTORY OF MONEY AND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LONIAL ERA TO WORLDWAR II, 2002, Auburn, Alabama: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5.美聯儲, 2014,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2014.1.23,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41/.
6.Thomas, L.B.,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Federal Reserve Policy, 2011: PALGRAVE MACMILLAN.
7.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高級官員集體, ed. 1987, 美國中央銀行的宏觀管理. 中國金融出版社,譚秉文譯: 北京.
8.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知識國民讀本, 2007, 北京: 中國金融出版社.
9.中國人民銀行, 2013, 中國人民銀行2013年資產負債表. 中國人民銀行: 北京.
10.全球并購研究中心, ed. 2007, 中國產業地圖. 中國經濟出版社: 北京.
11.曹雷 and 程恩富,2013. 加快向充分自主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3(8).
12.美聯儲, 2014, 美聯儲利率,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15/current/. 美聯儲.
13.李克強, 2013, 李克強總理的經濟公開課, 第53分鐘,中央電視臺發布,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77345609/9b89559390794ce1b4cc5be898e419bf.
14.Mundell, R.,2007. Dollar standards in the dollar era.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9: p. 677-690.
15.G.Cecchetti, S., 貨幣、銀行與金融市場, 2007,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6.Ferguson, N., 貨幣崛起,高誠譯, 2009, 北京: 中信出版社.
17.楊多貴等, 2013, 國家健康報告. 中國科學院國家健康研究組: 北京.
18.2008, 國家工商總局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外商投資企業實有投資總額突破2萬億美元,2008年3月 7日,http://www.cicn.com.cn/docroot/200803/07/kw04/07040101.htm, in 中國工商報.
19.2010, 商務部官員:僅夠20年用 我們的稀土也要進口http://www.cnr.cn/allnews/201010/t20101018_507185540.html, in 法制晚報 2010-10-18.
20.國產鐵礦石5億噸年產量引爭議 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是“軟肋”. 2012; Available from: http://dc.51bxg.com/html/2012/109804/19_2.html.
21.王潔, 2009, 品位是鐵礦石資源關鍵,2009年07月21日,http://news.sohu.com/20090721/n265356899.shtml, in 21世紀經濟報道.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3, 2012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北京.
23.鄧大洪, 2005, 新修煤炭法對煤炭開采惡疾下猛方, in 中國商報/ 2005 年/ 03 月/ 29 日/.
24.喻亦林,2007. 滇西臨滄褐煤放射性水平及區域污染分析. 地 球 與 環 境, 35(2): p. 147-153.
25.葉際達, 力, 朱., and 吳宗梅,2004. 浙江省放射性伴生石煤礦區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 輻射防護通訊, 24(4): p. 21-24.
26.張政國,1988. 湘西金礦煤渣磚建筑物放射性水平調查與劑量評價. 輻射防護, 8(6): p. 432.
27.近年來我國動力煤價格變化情況,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uturesroll/20130923/110216822551.shtml. 2013.
28.楚峰秀, 2010, GDP不能承受之重, in 南方都市報,2010年1月15日.
29.Rothbard, M.N., 為什么我們的錢變薄了--通貨膨脹真相, 2008, 北京: 中信出版社.
30.黃樹東, 中國你要警惕, 2011,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1.江涌, 中國困局:中國經濟安全透視, 2010,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32.伯南克等著, 通貨膨脹目標制國際經驗, 2006, 沈陽: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33.Wray, R.L., 解讀現代貨幣, 2011, 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