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界和主流媒體流行的觀點認為,美元是可兌換貨幣,人民幣是不可兌換貨幣,主流媒體上到處充斥這樣的文章。貨幣可兌換的本質是指貨幣兌換市場化,不僅包括政府不限制市場上不同貨幣之間的相互兌換,而且包括外國貨幣可自由進出國境,這是因為外國貨幣自由進入一國貨幣市場是貨幣兌換市場化的必要條件之一。所謂美元是可兌換貨幣,就是認為美國政府承諾外國貨幣可以自由進出美國,并能到美國貨幣市場與美元相互自由兌換,美國政府不加以限制;而人民幣是不可兌換貨幣,就是認為中國政府沒有承諾貨幣可以自由進出中國,或不能到中國貨幣市場與人民幣相互自由兌換。
嚴格說來,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承諾完全市場化的貨幣可兌換。其根本原因,是貨幣自由兌換,讓外國貨幣自由進出國境,等于放棄了貨幣主權,讓外國政府印制貨幣就能拿走我們的財富了,如果我們的敵人都能這樣做,主持政府工作的精英們豈不成了笑話了。主權國家一般都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外國貨幣不得進入國內流通領域或者說市場,侵犯貨幣主權。
政府通常會管制外國貨幣出入境,通常根據出入境外國貨幣的用途進行分類,主要包括用于貿易的經常項目,以及用于購買或建造工廠之類的直接投資和購買股票債券之類的金融投資,稱之為資本項目。中美都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簽署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并承諾遵從協定第八條款,也就是承諾經常項目下的貨幣兌換市場化。
資本項目分七大類40個項目,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原意承諾全部40個項目下的貨幣可兌換。美國精英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了一套標準,很多學者也提出了不同意見,例如,一種觀點認為滿足60%項目下的貨幣兌換市場化,就可以認為是貨幣可兌換了。但到目前為止,大家對如何定義貨幣可兌換都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稱美元是可兌換貨幣,主要原因是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美國和其他國家簽署了《資本流動自由化通則》,相互承諾某些資本項下開放和貨幣兌換市場化,等于相互有限開放貨幣主權。對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家來說,美元就是可兌換的。中國沒有和任何國家簽署類似《資本流動自由化通則》的協議,因而人民幣就被認為是不可兌換貨幣了。
2012年5 月16 日, 中國金融界巨頭之一,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際證監會組織第37屆年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演講, 指出資本項目下貨幣可兌換沒有絕對的固定標準,中國在七大類40個資本項目上已基本實現可兌換甚至完全可兌換,沒有不可兌換的項目,大大高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評估結果。也就是說,雖然我國沒有和任何國家簽署協議,中國政府實際上早已單方面向國際社會承諾了資本項開放,也就是開放了大部分貨幣主權。
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最近30多年來,西方對我國的大量投資,就是美元等西方貨幣在資本項目下進入我國國境,就是允許外國貨幣在直接投資項目下進入中國并在中國的銀行兌換成人民幣。相反,中國的人民幣從來不能到美國的銀行兌換成美元。現在中國人使用人民幣銀行卡在美國購物,實際是中國的銀行持有美元并向中國的持卡人承諾按國內官方匯率自動兌換人民幣為美元,其貨幣兌換是在中國實現的,向美方支付,實質仍然是使用美元。這與美國銀行不持有人民幣,拿著美元就能在中國市場換到人民幣購物,是有本質區別的。人們能夠實現人民幣與美元的相互兌換,是在中國境內實現的,不是在美國境內實現的,這是中國政府的承諾并保證其實施的,與美國政府無關。
雖然中國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單方面承諾了很多資本項下的貨幣可兌換,實際在國內貨幣市場上,也只有少數外國貨幣,主要是西方貨幣能夠實現可兌換。其實際原因,是在中國,我們的銀行界精英只原意兌換少數西方國家發行的貨幣。相反,在美國市場上,就是經常項目下,雖然美國政府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做出了可兌換承諾,實際上,我們還是無法讓美國人兌換中國人手里的人民幣為美元的。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對很多國家承諾的經常項目下的貨幣可兌換也是一句空話。更不用指望資本項目下的貨幣兌換了,即使中美簽訂了協議,有了美國政府的承諾,恐怕也只能是空話。對中國人來說,美元是完全不可兌換貨幣,而對美國人來說,人民幣基本上是完全可兌換貨幣了。這完全是中美精英們的各自選擇,而不僅僅是政府的市場化承諾。
對中國的洋奴精英來說,中國人拿著人民幣換不來美國人手上的美元,那時因為人民幣是不可兌換貨幣,所以換不來美元,從來沒有想過,那是美國精英不原意兌換。而美元之所以能兌換成人民幣,完全是中國的洋奴精英們原意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而不是美元是什么可兌換貨幣或者什么“國際貨幣”。如果有一天,美元也象美國精英建國之初印制的大陸幣一樣變成了廢紙,估計精英們也就不會愿意去兌換了。當然,在中國的財富還沒有送光之前,而中國的洋奴精英們又愿意拿著財富去換美元,美元也就不會變成廢紙。而實際上,現在美國人基本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了,大都依靠印美元從國外進口,如果沒有中國洋奴精英們在背后鼎力支持,美元變成廢紙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即使不變成廢紙,貶值幅度也遠非過去可比。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工業生產還占世界三分之一,美元也曾長時間持續大幅度貶值,西歐各國精英也都不愿意兌換美元,出臺很多政策和措施,例如銀行存美元收稅之類,以減少持有美元,雖然那時美元也是“國際貨幣”,也對西歐各國承諾可兌換。現在西歐各國持有的美元也很少,而且主要對應的是國外持有的歐元,其外匯儲備主要是貨幣黃金和特別提款權。
此外,美國承諾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八條,其中第8.4條要求美國,當其他國家向美國申請兌換經常項目下獲得的美元時,美國政府應將其兌換為該國貨幣或特別提款權。事實上,美國政府手里持有的外國貨幣很少,主要持有有約相當于55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美國政府是無法向很多國家兌現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八條要求的。例如,中國持有的4萬億美元大都是貿易所得,遠遠多于美國持有的特別提款權,如果中國政府提出兌現美元時,美國政府是無法兌現,其加入國際貨幣基金協議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即使承諾什么,也完全可能不兌現。
所謂的“國際貨幣”或者什么“貨幣可兌換”,不過是西方的欺騙工具,西方國家的精英都很清楚,主要目的是用來欺騙其他世界國家精英的。美元之所以成為國際貿易主要交易貨幣,主要原因,不是什么市場化,不是什么美元可兌換,而是美國政府通過軍事威脅、經濟控制和文化侵略等手段,使美元成為石油等大宗重要物資的交易貨幣,從而使經濟上依賴進出口的各國不得不需要通過美元來進行對外貿易。美元的實際可兌換性,是各國精英們在美帝或是施壓或是欺騙下的自主選擇,與所謂的“國際貨幣”或“貨幣可兌換”是沒有太多關系的。
總的說來,中國政府對外單方面承諾并兌現了很多資本項下的人民幣可兌換,而美國只對經合組織國家相互承諾了某些資本項下的貨幣可兌換,并沒有對中國承諾或兌現任何一個資本項下的貨幣可兌換,即使按照貨幣可兌換定義,對中美兩國來說,中國的人民幣的可兌換性明顯高于美國的美元。
只是中國的洋奴精英們在西方的精心洗腦下,其心中的觀念是黑白顛倒的,對中國人來說,現實中可兌換的人民幣成了不可兌換的,而現實中不可兌換的美元反倒成了可兌換貨幣了。洋奴們不看貨幣兌換的現實,而是看西方主子的教誨。西方主子說是黑的,白的也成了黑的;西方主子說是白的,黑的也成了白的,它們的大腦完全被西方控制。中國的貨幣主權和經濟主權就這樣被洋奴精英們免費奉送了,這并不是它們有意賣國,而是它們堅信,西方精英販賣的私貨是有益中國發展的.當然,它們也可能很清楚,只是在借助西方下一盤私有化大棋,這是它們的公開宣言。即使在國有企業占份額很低的情況下,它們仍然打著混合所有制的幌子,要將這部分國有企業部分私有化,以進一步減少公有制份額,為完成徹底消滅公有企業,實現完全的私有化而奮斗。開放貨幣主權,讓美國精英印美元,就可以“買下”中國的工廠和企業,從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對洋奴精英們來說,也是精英們用來消滅公有制企業的好辦法。這也許是洋奴精英們大肆宣傳并實施人民幣可兌換,實質是放棄中國的貨幣主權的主要原因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