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央行萬億貸款(實際為印鈔注資)國開行,專供各地政府棚改,客觀上是拯救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將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轉移到央行資產負債表上。這與成都市財政補貼房貸是異曲同工,房地產和土地財政總會得到百般呵護,可謂中國特色的奇葩。如果將這一萬億給中小企業或工薪族減稅,或者直接劃撥社會保障減稅,其效果會好很多,而副作用會大大減少!
央行PSL引來A股強烈反應,7月22日以來的10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了8.43%,創下了2014年的年內新高。
為什么市場反應如此強烈呢?這是因為中國版的LTRO(長期再融資計劃),或者說是中國版QE(量化寬松),央行祭出了PSL,已經由被動發行基礎貨幣轉向了主動發行貨幣。
過去10年中,中國貨幣發行主要由外匯占款創造,由于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順差,特別是2005年7月以后,人民幣單邊升值吸引了大量熱錢流入國內,央行實行強制結售匯,留下美元作為外匯儲備,在國內發行基礎貨幣。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外匯占款由2001年初的1.46萬億元人民幣猛增到2010年初的19.16萬億元,相應的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由2000年底的1655億美元猛增到2010年底的2.84萬億美元。雖然央行也采取了發行央票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等方法緩沖,但是M2余額仍然從2000年底的13.5萬億元人民幣猛增到2010年底的72.8萬億元。
外匯占款的快速增加使得央行大量印鈔,進入金融系統,這使商業銀行流動性充沛,可以大量貸款,在2006~2007年進入股市,后來又主要涌入了房地產,通過住房貸款和房地產貸款的方式,特別是在2010年以后通過影子銀行的大量信貸方式進入了樓市。在這股巨大的推力下,房價不斷上漲,而地方政府則通過推高地價,水漲船高地獲得巨額土地財政利益。
但是這一外部推動力在2010年以后開始減速。2001至2009年,央行外匯資產年均增速高達34%,而2009年以后年均增速降至10%。與此同時,外匯儲備增速也明顯下降,從2011年底到2013年底,2年僅增加了6390億美元,年均增幅不足10%,今年上半年更是僅增加了4.45%。即從大趨勢來講,自21世紀以來的外部流動性增長,近幾年增速明顯降低,而且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凈下降。
如此一來,政府的土地財政就難以保障了,政府的財政政策空間將明顯收縮。邏輯也很清楚,如果外匯占款減速,乃至下降,商業銀行貸款就會減速乃至絕對值下降,就無法給房地產商和購房者擴大貸款,就無法推動樓價繼續上漲,不能推高土地財政的增長。而土地財政是地方政府負債的主要擔保,鑒于樓價出現拐點,商業銀行對地方政府貸款將更加謹慎,包括地方政府發債都會更加困難。
按照2014年的中央和地方預算計劃,赤字率2.1%,計13500億元,離3%的警戒線僅一步之遙,和2007年0.5%的財政盈余率更是相距甚遠,這也是制約當前財政政策作用的最大瓶頸。此外,赤字率穩定在2.1%,相比2013年沒有任何變化,這意味著對GDP的貢獻增量將降至0左右。
如此推導下來,如果政府要確保7.5%的GDP增長底線只能靠貨幣刺激了。內需因為樓市泡沫被釜底抽薪,外需因為美國再工業化和TPP也盛極而衰,都轉向負面。政府的直接財政刺激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那么,只剩下靠央行的直接貨幣刺激了。
央行的貨幣政策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傳統的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央票,釋放出流動性,但是,這有些像大水漫灌,很難流到政府希望錢流到的地方。第二種是定向釋放。
現在中央政府和央行選擇了第二種,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兩種定向:A是針對中小商業銀行降低存準率,以避免大量中小民營企業停產倒閉,這是要保就業保社會穩定;B是此次央行PSL,直接把1萬億給國開行,國開行貸給地方政府搞“棚改”——棚改的本質是把城市中心的好地盤讓出來,賣高價,補充土地財政,延后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地方政府貸到錢后,可以直接購買房地產商的現房,給棚改居民補償。這背后不排除要求房產商把政府購房款直接變成購地款。
這一行為客觀上是拯救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將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轉移到央行資產負債表上。這與成都市財政補貼房貸是異曲同工,房地產和土地財政總會得到百般呵護,可謂中國特色的奇葩。如果將這一萬億給中小企業或工薪族減稅,或者直接劃撥社會保障減稅,其效果會好很多,而副作用會大大減少!
這種貨幣定向寬松似乎獲得了立竿見影的救市效果。這里面有兩個邏輯,一是央行這種類QE的行為,本身就意味著人民幣的內部貶值,而以人民幣標價的資產價格則相應上浮,在樓市回天無力的情況下,股市就受益。二是熱錢流入與央行寬松共振性更高。
這正使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形成一種新的依賴,過去是依賴外匯占款增長(帶來樓價和土地財政增長),現在轉為依賴央行直接印刷貨幣,熱錢也將同步涌入,直到這個貨幣政策功能達到極限。
什么情況下這種貨幣寬松會失效呢?當石油危機和糧食危機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時,新印出的貨幣和熱錢會涌入能源和農產品中,同時導致更嚴重的工業品通貨緊縮,樓市也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歐美的量化寬松,其資金是流向企業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中國版的量化寬松,其主要流向是政府,鑒于政府效率低下,這會進一步擠占企業的融資份額,企業的貸款利率反而會進一步攀升。一言以蔽之,歐美是培養企業競爭力,我們是消耗企業競爭力。這種救市方式越久,未來越麻煩。(作者為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僅供參考,投資者決策風險自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