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俗稱“芯片”的集成電路目前廣泛應用于電腦、手機以及水利、電力等公共設施和軍事設備上,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命脈。然而,我國大部分芯片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國外芯片壟斷不僅直接影響我國工業發展,而且可能通過在芯片面板程序植入木馬竊取機密數據,威脅國家信息安全,亟須引起足夠重視。
俗稱“芯片”的集成電路目前廣泛應用于電腦、手機以及水利、電力等公共設施和軍事設備上,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命脈。然而,我國大部分芯片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國外芯片壟斷不僅直接影響我國工業發展,而且可能通過在芯片面板程序植入木馬竊取機密數據,威脅國家信息安全,亟須引起足夠重視。
長期無“芯”的全球最大市場
芯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普遍應用于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領域。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1600多億美元,超過石油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術設備直接制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發展。
研究數據表明,芯片產業1美元的產值,可以帶動信息產業10美元的產值和1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世界各國紛紛將芯片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來抓。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大量研發投入確保技術領先,韓國、新加坡等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平告訴半月談記者,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
“一個長期無"芯"的國家,只能被動選擇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位置。”李平說,未來如果不建立自己的產業核心技術體系,失去的不僅是經濟利益,產業安全也會缺乏保障。
基礎設施可被植入病毒,公眾信息安全受威脅
值得關注的是,在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力、污水處理、制藥、化工、礦業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我國使用的芯片大多也被國外芯片壟斷,加上國內缺少相關技術對設備進行監控、管理,容易引發諸多安全隱患。
“關鍵數據有可能被篡改或喪失,造成環境災難、人員傷亡,危及公眾生活。”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教授繆向水介紹,國外芯片制造廠商有可能通過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馬來竊取商業數據或機密,也可以通過病毒、惡意軟件來操控工廠控制系統,導致工廠停工,發生安全事故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