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歷史上長時間都是以貴金屬作為貨幣的尺度,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維持貨幣與貴金屬的一種法定兌換關系,以此來保障幣值,而這樣的制度以金本位為最為流行,而且以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為核心的布雷頓體系則在國際間長期存在了幾十年,但現在世界的主流進入了信用貨幣時代,現代貨幣是國家信用而不是本位制貨幣了,貨幣與任何商品都不能存在法定償付的關系。
雖然世界沒有了本位制的貨幣,但這樣的影響和影子卻是深遠的,新中國從來沒有實行過本位制的貨幣,但我們現在卻是本位制貨幣最大的擁護者,很多老百姓心中對貨幣所謂的貶值是特別的敏感,對本位制貨幣的渴望也是空前的。
對中國的央行貨幣政策,以維持貨幣的購買力為第一核心,也就是保持我們的貨幣不通脹,保持CPI與貨幣的一致性,筆者認為央行這樣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就是在推行一種本位制,是CPI本位制,這個本位制不是對應于某一種商品,而是對應于CPI構成的一籃子商品,也就是如維持黃金價格一樣,維持CPI與貨幣的固定比價。世界其他國家也關心CPI的數據,但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西方更關注于就業,關注于市場的繁榮和工資的增長,這里面是有重大的取向性不同的。
這個取向性的不同就在于CPI不等于貨幣的購買力!貨幣的是否貶值是要與全部商品進行比對的,不是與CPI有關的集中商品,在某種時候CPI可以作為全部商品的一個代表,但在另外的一些時候這樣的代表是脫節的,當今世界恰恰就是這樣脫節的時期。原因就是我們的貨幣能夠購買的不僅僅是CPI的商品,還有工業品、資產、還有證券等,就如我們知道的PPI與CPI就是不同的,CPI里面也不包括房地產,不包括股票,但購買房產和股票使用的貨幣與購買CPI商品的貨幣是沒有兩樣的,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2010年以后中國號稱是通脹有壓力,但我們要是綜合了股票的漲跌問題就不同了,中國的股市是指數下跌不少的,同時中國的經濟增長是每年7%以上,上市公司的平均增長超過10%,幾年下來應當是百分之幾十的指數增加才符合。而股市對貨幣購買力的貢獻實際上比CPI要大得多,因為社會零售商品總額才十幾萬億,股票市值總額是二十幾萬億,股票的年交易量更是30多萬億的水平,加權平均下來比你CPI要大多了。而對美國我們說沒有通脹,但美國的股票無論是資產還是收益均不如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但股票的價格卻比2008年以前高了很多,這難道不是通脹,不是購買力的下降。
中國的CPI則更是一個不靠譜的時刻,因為CPI是高度掛鉤工資水平的,很多CPI的構成與基礎服務價格是掛鉤的,這些基礎服務是高度與人員工資掛鉤的,我們可以看到10年前雇一個保姆是300塊而現在是3000塊,這是10倍的增長,這工資的增長你能夠叫做通脹嗎?中國的崛起首要的就是中國人的勞動要值錢了!中國人的勞動貴了,則與這些勞動相關的服務價格就要貴,這些服務影響的日用商品就要漲價,也就是CPI就要上漲,但這是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嗎?中國這樣的CPI的上漲不應當作為通脹,而是應當作為一種勞動力價格被重新定價的表現,中國崛起,勞動力重新定價為更值錢是必然的!
很多人說父母一輩子攢下的幾萬塊現在就是兒女幾個月的工資,因此錢毛了,但我們要以美元的尺度另外看一下:在你父母的時代是在國外刷一個小時的盤子所掙的錢就可以在國內換取一個月的工資,而現在國內一個月的工資至少要讓你刷一周的盤子,這本身就是幾十倍的差別,在這樣的差別之下不是你父母的錢毛了,而是在以全球工資水平和貨幣水平為參照物下,你父母當年所掙的錢就是少!而已現在全球發達國家的工資水平,中國的工資還要漲十倍才符合發達要求,這樣的收入暴漲的背后,就是要帶來與之相關的CPI暴漲的,你的收入增加了這樣多,結果還要在中國低工資低收入時候你爸爸攢下的低收入與你現在的高收入的貨幣價值一樣,結果就是中國必然走向高利率社會,也就是你爸攢的錢可以帶來高利率高收益,但過高的利率引發國際套利和投機也讓實業難以承受,必然是扼殺發展讓你的收入沒有那么高!因此在中國崛起的過程當中,貨幣與CPI的本位關系必然是要被打破的,這就如金本位被打破一樣,因為經濟發展和貨幣權利與黃金的生產是不均衡的。而現在中國CPI的上漲動力,很多就是有內在的工資收入要求所決定的,壓低它的結果就是壓低工資。
因此中國的金融政策的CPI思維是有問題的,中國的崛起,打破CPI與貨幣的掛鉤的必然的,貨幣的購買力要把貨幣所能夠購買的所有商品進行加權衡量,中國現在如果加權了股票,肯定是通縮嚴重,如果加權了受壓實業的產權價值,則通縮更嚴重,這樣的社會怎么發展?因此中國的貨幣如果考慮了資本市場的貨幣購買力,肯定是通縮嚴重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