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金融危機誰買單?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買單。而買單的具體方式就是:高成本。也有人認為這應當屬于“高通脹”,原因是發達國家發行太多的貨幣,推高了物價。但在我看,不能簡單論之。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等發達國家超大規模的QE,并未使發達國家物價發生太大變化。因為,它們的經濟結構中物質商品生產的占比極小,而服務業占據主體;相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占比較小,而絕大多數的GDP都必須依賴從物質商品生產中得以創造。這就決定了發達國家的QE,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影響。
先看發展中國家。我們從事實物生產,為全世界加工生產日常消費品,我們必須到國際市場上去購買實物資源,但這個實物資源價格卻是商品期貨(金融)價格的反應。通俗地說,你要到國際市場上去購買資源,必須依據商品期貨所表達的價格去購買。這已經是“國際慣例”。這個規矩,使得發達國家充當了價格的制定者角色,而發展中國家變成了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注意,期貨價格上漲或下跌,金融巨頭都能賺到錢,多空轉換非常靈活多變。但實物生產國則不然,它會因進貨周期較長,很難讓自己的生產時時平衡原材料價格高低的成本,而形成穩定的利潤。高價購進的原材料,低價時無法低價;低價購進的原材料也很難在高價時占到便宜。
我們明白上述事實之后,我們現在必須防范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美國縮減QE的過程恐怕才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期,而這很可能才是中國經濟真正的災難。
美國縮減QE之后,美元指數一直徘徊于80附近,原因是歐、日等美元指數權重貨幣集體貶值,但商品指數(CRB)卻開始大幅攀升。從2014年1月的272,已經漲至現在的311。這恐怕是特別值得中國關注的問題。
為什么美國QE加大的過程,商品價格反而穩定?因為,所有國家都在關注物價問題,擔心經濟陷入“滯脹”。所以,美國也采取了提高期貨保證金方式抑制石油、黃金等主要商品價格的上漲。但畢竟5年過去了。商品期貨市場已經適應了“新規則”,而隨著金融危機減弱,需求的不斷增加,商品價格會不會大幅攀升?我認為,只要國際市場炒作需求增加,大宗商品價格一定會暴漲。同時,這樣的上漲會轉移視線,避開各國對發達國家濫發貨幣的指責。
我堅信,這樣的商品價格上漲會大幅加高中國制造業生產成本。有人會說,中國加工成本上漲不是可以向產品需求方轉嫁?也就是傳導給外國人,抬高發達國家物價?有可能,但不是當下。因為,中國加工企業競爭激烈,自相殘殺的結果必然壓低出口價格,這也是中國過去多年的慣性。所以,即使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在價格上漲初期的一兩年時間內,中國物價上漲的壓力將遠遠大過發達國家。
問題是我們中國很麻煩,我們勢必最先受到高成本的摧殘,而使中國百姓變成為金融危機,為發達國家大規模QE的最先買單者。搞不好,中國的工業企業會受到非常重要的破壞,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
我們是否想過這些問題?是否擁有應對之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