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將資金當做商品,從事資金買賣的行業。資金的價格是資金利率。金融業獲利的來源是存貸款利率差別。從事金融業的主體是銀行。通常居民將個人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銀行,只能從銀行拿到較低的利息,而銀行將居民存款以較高利率貸給企業,從而就獲得了利潤。如果銀行將資金貸給瀕臨倒閉的企業,也有可能血本無歸,從而負債累累而倒閉。
金融自由化(liberalization)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推動起來的,又翻譯成金融開放,其英文又叫取消金融管制(deregulation),在美國的實際操作中,是改變金融管制方法,因為直到現在,美國和西方金融業的管制還有很多,某些方面的管制還在加強,例如,不斷修訂管制銀行業的巴塞爾協定。美國給其他國家推銷的金融自由化,所謂用市場機制來取代政府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直接干預和管制的過程,實際是讓其他國家放棄政府對金融行業的管制,轉而讓美國和西方建立的機構來管理。考察美國銀行系統情況,我們就會了解,美國推銷的所謂金融自由化或金融開放,完全是謊言。
1、美國金融業是人工創造的行業,管制無處不在
在西方國家,有好幾個世紀,人們公認的資金或貨幣是金銀,由于直接使用金銀做貨幣很不方便,而且還會產生磨損。因此,就產生了銀行,銀行存有黃金,然而依據儲存的黃金發行黃金欠條,就是人們常說的貨幣,這時候的貨幣代表的是黃金欠條,可以拿貨幣到發行銀行兌換到對應數量的黃金,因而又稱作信用貨幣,因為它們是銀行家拿信譽做擔保,可以兌換黃金的。
這種發行貨幣的方式,是拿商品做貨幣,一般認為是市場自動產生的,但其貨幣發行數量嚴重受到黃金生產能力的制約,往往滯后于經濟發展需要。十八世紀英國的私人銀行英格蘭銀行為英國政府代理財政和融資,成為英國政府的銀行,同時有控制的發行沒有對應黃金的紙幣,增加流通貨幣數量,承諾固定比價兌現黃金,從而被社會普遍接受,突破了黃金數量限制,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經濟發展。
對某些不出產黃金的地方來說,是無法依據黃金來發行貨幣的。例如,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國內的黃金都被蔣介石搜刮帶到了臺灣。美國沒有成立前,在美洲大陸建立的13個殖民地,也沒有發現黃金。那時的美洲殖民地,有的使用西班牙銀幣,有的使用美洲印第安人的貝殼貨幣。其中1690年馬薩諸塞殖民地開始發行紙幣,是西方社會較早使用紙幣的地方。
紙幣可以很好地代替金幣銀幣和金銀欠條,行使貨幣職能。問題是紙幣的制造成本很低,發行者往往抑制不住增印的沖動。我國是最早發行和使用紙幣的國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開始發行和使用紙幣了,經歷過多次紙幣濫發而廢棄。美國剛建國時,發行的大陸幣,就因增發過多變成了廢紙。因此,使用紙幣做貨幣,必須管制紙幣發行數量。
為了防止政府官員肆意增發貨幣,美國中央政府成立的聯邦銀行,實際是政府參股的私人商業銀行,而政府的股份占20%,比每一個私人股份都大,從而可以在公私兩方面監管銀行,防止貨幣濫發。
美國建國時,是13個獨立國家聯合起來成立的聯邦制國家,各邦實權人物建立的私立商業銀行都以黃金白銀做準備金,自行發行承諾可以兌現黃金白銀的銀行券或者說黃金白銀欠條做貨幣,由各邦進行監管,實際銀行券發行量比儲備的黃金白銀多得多。這些私人銀行發行的紙幣成為各邦主要流通貨幣,也是上交中央政府稅收的主要媒介,它們都進入聯邦銀行,從而讓聯邦銀行掌握了大量地方銀行的銀行券,成為其他商業銀行的債權人,從而可以通過兌現這些銀行券來抑制地方銀行銀行券發行數量,取得了貨幣發行的部分控制權。
美國13個邦的主宰者對中央政府控制貨幣發行權很有意見,到1832年的時候,美國政府停止了聯邦銀行的政府資金管理功能,從而解除了對各邦銀行的控制,民間商業銀行大量涌現,包括將銀行設置在偏僻的荒郊野外,防止持幣人到銀行兌現的野雞銀行。由于貨幣發行的黃金儲備不足,一旦居民集中提款,就會產生銀行倒閉。銀行倒閉,帶來的是成千上萬個家庭破產,從而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嚴重時會產生社會動蕩。美國多次發生全國范圍的金融危機,1907年危機,主要城市的大銀行都先后停業,三分之二的城市使用商品來代替貨幣,從而催生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建立。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貨幣的發行依據是真實票據理論,是根據商業銀行持有的短期工商業流動資金貸款票據發行貨幣,商業銀行將這種貸款債權出售給聯邦儲備銀行獲得增發貨幣,通俗說,就是美國建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可以增印貨幣購買商業銀行良好債權,黃金只是做部分準備金。這樣的安排,可以解決“好的”商業銀行提款問題,防止運行良好的銀行倒閉。后來逐漸改成以美國政府債券為美元發行依據,商業銀行使用良好債券兌現現金,在發行貨幣中占的比例很小,主要用于短期借貸,應付危機。
在早期,美聯儲增發貨幣還是與儲備的黃金掛鉤。羅斯福總統上臺后,為了對付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大危機,禁止居民持有黃金,從而將黃金逐出了國內貨幣流通領域,黃金儲備與貨幣發行量的比率也逐步降低,使黃金成為國家間貿易工具。二戰后,各國黃金儲備都轉移到美國政府手中,美國主導西方建立了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特別是1971年8月宣布美元不能兌現黃金,將黃金逐出了西方各國貨幣體系,從而完全成了一個人為的貨幣體系。
美聯儲的建立,是各邦和中央政府妥協的結果。一方面,過去過于分散的貨幣體系的缺點已經得到美國朝野的公認。另一方面,建立一個完全中央集權的貨幣體系,是美國各邦所不能容忍的。為了體現中央政府和美國各邦在美國貨幣體系上的發言權,美國通過的聯邦儲備法以及其他幾十個相關法律,對美聯儲的的組織結構和運行做了詳細規定,僅美國聯邦儲備法就有近200頁,形成了分權與集權相結合的中央銀行體系。中央銀行體系的集權則是通過設立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理事會完成的,而分權是通過成立12家地區性或區域性聯邦儲備銀行實現的。每家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又是由當地銀行出資組建的,人員構成上,也是結合銀行界和政府兩方面考慮。在如何行使權力方面,也有詳細的規定。任何大的改動,都要通過美國參眾兩院立法解決。
在監管方面,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也受到若干層次的監督,以確保該系統成為一個管理科學、運行有效的公共機構。其中,美國政府問責局作為向國會負責的審計部門對美聯儲整個系統進行政府審計監督;聯邦儲備委員會檢查長辦公室作為依法在聯邦儲備委員會設立的監督部門,專門對聯邦儲備委員會的運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外部會計師事務所每年對聯邦儲備委員會和各家儲備銀行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各聯邦儲備銀行還有各自的內審部門負責內部審計和風險防范。
至于商業銀行的監管,就更加復雜詳細了。美國銀行監管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通過法律加強銀行管制的過程。銀行監管法律覆蓋了從銀行成立到銀行倒閉的全過程,法律規定了銀行的業務權限,界定銀行活動業務空間,同時詳細規定了政府設置的管理機構對銀行的監督管理細則。包括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對銀行業監管的職責權限,業務范圍及懲罰措施。同時美國的監管又主張監管雙方的合作和協調,原則上是減少限制,注重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美國的銀行業被認為是世界上監管最嚴格而同時又具有很好活力的。
2、當代國際貨幣體系是美國獨裁體制
然而,到了國際事務,包括國際金融方面,美國就不受其他國家管制了。二戰期間,西方列強實力遭到極大削弱,戰后又面臨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運動影響,各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都面臨崩潰威脅,不得不加入到美國主導的同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美國建立和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是關鍵。
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本是西方各國政府為適應國際貿易與國際支付的需要,對西方國際社會范圍內確定貨幣職能的原則、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組織形式的總稱。它是支配西方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和機構,以及西方國際社會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規則。因此,國際貨幣體系實質上是世界上一些國家共同建立的一套關于貨幣的規則。歷史上曾經產生過多種運行于部分區域的國際貨幣體系,例如,英鎊貨幣區,法郎貨幣區和前蘇聯的盧布貨幣區,以及現在歐盟各國使用的歐元。
目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加入的國際貨幣體系是1976年西方國家組建的牙買加體系,它源于1944年美國主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體系要求加入國簽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以下簡稱協定),在該協定中,規定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國家建立的國際貨幣規則,加入該協定,就必須增從協定,其關鍵內容包括:
第一,美國承諾美元可兌換黃金,作為各國貨幣基準。這是協定第四條規定的。其中第四條第一節(a)要求成員國承諾貨幣的票面價值應以黃金或美元計算;美國承諾各國政府按1944年七月1日價格,每35美元兌換1金衡盎司黃金;為使黃金的美元價格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第四節要求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由于歷史原因,貨幣可自由兌換為黃金,是當時國際社會公認的成為國際貨幣的基本條件,本條規定的實質是規定了美元是唯一的國際貨幣。當時是二戰進行到轉折點的關鍵時刻,參會的西方各國實力被嚴重削弱,黃金儲備近乎耗竭,無法承諾自己的貨幣兌換為黃金,從而無法被他國承認為國際貨幣;而美國集中了西方國家三分之二以上的黃金儲備,是唯一有實力承諾美元兌換為黃金的國家。因此,美元在很長時間,被認為是紙黃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種類似公司的組織,美國占17%的份額,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議規定,需要85%的份額同意,才能修改國際貨幣基金協議主要條款,從而讓美國一家就可以否決任何修改提議,保證了只有美元才能成為西方世界唯一的國際貨幣。該條款還在制度上防止了美國貿易順差。因為根據協定,美國有權以美元形式,從其他國家政府手里收回貿易順差產生的收入,任何一國如何產生貿易逆差,就會導致美元耗竭,從而影響其進口和經濟。而各國為了國際貿易,必須儲備一定量的美元,從而讓美國免費獲得了大量商品。
第二,規定成員國政府承諾經常項目下貨幣與美元或黃金可自由相互兌換,等于承認美元是唯一國際貨幣。來自第八條規定,要求各成員國不得對國際經常性交易的支付和資金轉移實行限制。所謂支付和資金轉移指用國際貨幣,也就是美元或者黃金,這是成員國政府承諾境內外企業和個人使用該國貨幣可兌換該國政府手里的美元。第四款還特地規定兌付外國持有的本國貨幣的辦法,要求任何會員國對其它會員國所持有的本國貨幣結存,如其它會員國提出申請,應于購回,但申請國應說明:
(i)此項貨幣結存系最近經常性往來中所獲得,或
(ii)此項兌換系為支付經常性往來所必需。
該條款稱,可使用對方貨幣或黃金支付,由于美元可兌換為黃金,而各國都缺少黃金,使用美元兌付,等同使用黃金兌付,所以,這樣表述,實際上是指用美元兌付。本條款實際上是各國政府承諾經常項目下的貨幣與美元自由兌換,包括美元兌換為其貨幣與其貨幣兌換為美元。因此,遵從國際貨幣協定,是行政管制的結果,不是市場化的結果。根據本協定,美元是唯一可以支付國際交易的貨幣,也就是唯一的國際貨幣。
第三,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各成員國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準。1971年12月,這種即期匯率變動的幅度擴大為上下2.25%的范圍,決定“平價”的標準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也是人為規定的。
第四,確定國際儲備貨幣。《協定》中關于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于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這也是人為規定的。
第五,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余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并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會員國所認繳的份額越大,得到的貸款也越多。貸款只限于會員國用于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即用于經常項目的支付。此條款是加入該協定的主要好處,是美國給其盟國的胡蘿卜。
當時的西方各國為了應付戰爭,需要美國的幫助,加入美國建立的西方國際貨幣體系,也是美國給予幫助的基本條件。戰后為了盡快恢復經濟,醫治戰爭創傷,維護資本主義統治,對抗蘇聯社會主義,也不得不求助于美國,從而繼續承諾加入美國控制的西方國際貨幣體系。隨著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加深,到美國利用這個體系為美國謀利的時候,西方各國已經難以下決心退出這個體系了。
二戰后,美國取代英法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的統治地位,同時也遭受被壓迫國家和民族的武裝反抗,尤其是中國人民直接的和間接支持的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戰爭,讓美國在經濟上承受了巨大代價和社會的分裂,不得不依靠印刷美元,從西方各國掠奪物資來支持戰爭。其中侵略朝鮮,僅僅三年,就死傷16萬人,耗費640億美元,超過美國二戰軍費支出四分之一。而12年侵略越南戰爭,參戰軍隊超過200萬,傷亡超過40萬,軍費開支比侵朝戰爭多80%,按照現在價格計算,大概花了7380億美元,而自1970年以來給退伍軍人和家屬的戰后補助金額已經達到了2700億美元。給越戰老兵和家屬的撫恤金每年超過220億美元,是美國聯邦調查局每年預算的兩倍。
巨大開支,帶來美國財政上極大困難。1962-1963年,美國政府逼迫西方各國簽定了一系列的互換協議,美國獲得外國貨幣,用于購買各國物資,而西方各國獲得的美元主要購買美國政府債券,從而保證美元購買力。美國政府實現這一切的最后通牒就是破罐子破摔,如果西方各國沒能支持美元,美國就破壞國際貨幣體系。此后,美國多次采用這種方法,獲得物資。
1970年美國主導設置的特別提款權,只能用于支付貿易逆差,不能用于直接貿易,由于美國是貿易逆差,等于讓美國無償得到了一筆資金去購買各國物資。
然而,西方各國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還是換走了美國大部分黃金儲備,到1971年8月,美國總統尼克松不得不宣布,停止兌換美元為黃金,從而違背了美國政府對《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承諾。各國不得不重新商討修改協定。1976年達成的《牙買加協定》,主要改動包括
第一,取消了美國承諾美元可兌換為黃金,這是承認美國不履行國際貨幣責任的事實,從而讓美國只有權力而無責任了。
第二,取消各國貨幣與黃金聯系和固定匯率,各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由各國通過市場決定,可自由浮動。
這些改動都是通過改動協議第四條,其他各條款,除與第四條有關的條款,基本沒有變動。這一修訂,并沒有改變美元是唯一國際貨幣地位這個最重要的條款(第八條),卻解除了美國對國際社會唯一的責任和承諾,消除了美國增發美元的唯一限制條款。
此后,美國通過國際協議,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和經合組織協議等力壓其他國家政府承諾資本項貨幣可自由兌換條款,由于美國控制下石油等關鍵物資以美元定價和貿易結算,西方各國缺少美元就無法購買石油,就會導致經濟崩潰,不得不儲備美元。實質是讓他國政府承諾不受限制的美元與其法定貨幣之間的自由兌換,讓政府通過行政命令,保障美元自由進出國境,從而更大程度上交出貨幣主權。
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赫德森的總結,美國加入國際組織,都是為了主導這些國際組織,從來不會遵守他國強加,不符合美國利益的條款的。因此,美國在這些對國家利益有重大影響的國際組織中,都有一票否決權,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它們從來都不是市場決定的,與市場化無關。
3、金融自由化的實質是將金融管理權交給美國
80年代以來,美國推銷的金融自由化,其基本原則是取消政府管制,讓市場決定一切。主要方面包括利率自由化、業務范圍自由化、金融機會準入自由、資本市場自由流動等。核心內容所說的資本市場自由流動,名義上說,是讓市場來決定持有的貨幣種類,問題是美國政府已經造成了一種態勢,就是美元是唯一一種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貨幣,而很多國家的外匯持有人是政府,從而等于讓政府承諾資本項下的貨幣自由兌換,例如,中國實施資本項自由兌換,就要求中國政府承諾,任何人拿著大筆美元可以到中國央行自由兌換成人民幣,反過來,任何人拿著大筆人民幣,同樣可以到中國央行自由兌換成美元,讓中國政府承諾美元可以自由進出中國,等于讓中國政府通過行政命令提高美元的地位,承認美元是中國的國際貨幣,高于自己發行的人民幣,這本身就是嚴重違背美國推銷的金融市場化原則的。
問題是美國給各國精英洗腦,讓大家認為,承諾本國貨幣與美元之間的自由兌換,可以使人感到持有本幣與持有美元是等同的,從而讓本國貨幣可以成為國際貨幣,帶來種種好處。一般看來,一種貨幣是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含義,是指在貨幣市場上,這種貨幣與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可以自由地相互兌換。目前國際貨幣市場上,美元,日元,英鎊,歐元、瑞士法郎、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港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新西蘭元、新加坡元、韓元,泰銖等67個國家所使用的貨幣都是或曾經是可自由兌換的,而人民幣是不可自由兌換的。其原因可以簡述如下:
在美國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中,加入到這個體系,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都要由發行貨幣的銀行承諾,自由兌換該銀行發行的貨幣與儲存的美元,從而可以自由地兌換為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了。目前我們已經承諾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與資本項目下的美元可自由兌換為人民幣,但還沒有承諾人民幣自由兌換我國政府儲備的美元,所以不能稱之為“可自由兌換貨幣”。
現在各種貨幣都是法幣,幾乎可以無限制地制造出來,因而大家可以拿著美元自由地兌換這些由貨幣發行機構承諾的貨幣了,不會有什么限制。反過來,在這種安排下,我們拿著一種“可自由兌換貨幣”去換美元,恐怕就不能說是自由兌換了,因為一種貨幣兌換美元,不是發行美元的美聯儲銀行所承諾的,僅僅是該貨幣的發行銀行所承諾的,是由該種貨幣的發行銀行所儲備的美元數量所決定的。當發行銀行儲備的美元被換光以后,就無法兌現可自由兌換美元的承諾了,也就無法兌現為其他貨幣了。所以說,這種兌換機制,僅僅是美元可自由兌換為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而其他任意一種“可自由兌換貨幣”是不能真正自由地兌換為美元或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從兩個國家層面來看,美元是完全不可自由兌換的,因為另一個國家是通過出口商品或服務獲得美元,而不是通過自由兌換得到的。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能否兌換得到美元,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條件的,是國家國際收支存在凈收入,儲備了足夠多的美元。
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后,泰銖等貨幣就無法自由兌換成美元,也就無法自由兌換為其他貨幣了。危機發生前,美國金融大鱷進入泰國,從泰國商業銀行借入大量泰銖,轉而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兌換為美元,使泰國央行儲備的美元急劇減少,最終耗竭,不得不停止兌換美元,從而使泰銖無法兌現為美元了。1992年英國的英鎊也遭到索羅斯的類似攻擊,耗去英國政府269億美元的儲備,英國不得不退出歐洲匯率體系,降低英鎊兌換美元匯率,以阻止人們拿英鎊兌換美元,帶來英格蘭銀行的美元儲備枯竭。
各國為了滿足貨幣可自由兌換承諾,不得不出口大量物資,換來美元,儲備起來,以防止美元枯竭,從而讓美國免費獲得了大量物資。其作為國際貨幣功能,實際上也是因為手上儲備有美元,是美元的代用券。另一方面,當美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利率很低,到處泛濫的時候,各國政府也就被美國綁架,不得不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上貨幣過多,容易誘發通貨膨脹。當美國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時候,各國不得不提高利率,防止資本家兌換手里貨幣資產為美元,以獲得更高利潤,帶來美元枯竭。因此,承認美元可自由兌換,從而承諾美元可自由兌換人民幣,其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就被美國政府綁架,貨幣主權等于交給了美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因為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特別是侵越戰爭的支出直追二戰,入不敷出,物價上漲速度常年達到10%,主要依靠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大印美元,從西方承諾可自由兌換美元的各國掠奪巨額財富,導致日本英國等國物價飛漲,年通貨膨脹率最大的時候達到30%(附1),遠超中國官方公布的現在中國物價上漲速度。相反,前蘇聯,東歐各國,中國等國不承諾與美元的自由兌換,從而不受美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影響,物價保持穩定。
今年前5個月,我國央行通過減少基礎貨幣供應量來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控制物價上漲速度,然而,由于外資大量涌入和貿易順差,帶來基礎貨幣增加了16500億元,央行不得不從國內商業銀行拿走現金25700億元來實行貨幣緊縮政策,致使國內銀行貨幣緊張,險些導致銀行破產的金融危機。央行不得不緊急提供現金救助,取消緊縮的貨幣政策,回到先前寬松的貨幣政策(附2)。這是因為我們早就承諾美元可自由兌換為人民幣,同時美國中央銀行一直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泛濫,大量進入中國,增加市場上基礎貨幣的必然結果。
主流經濟學精英們制造了美元是可自由兌換的世界貨幣神話,承認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增發的人民幣25萬億都用來換美元了,等于都交給了美國資本家,讓美國資本家買下了中國的工廠,買走了中國的商品,而我們儲備的美元,主要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債券等,又大都交給美國精英。這也與國家準備承諾人民幣自由兌換美元,必須儲備大量美元有關。卻使人民幣成了美元代用券,市場上流通的每一元人民幣背后都有央行儲備的美元。在我們承諾美元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情況下,美國人印美元,就可以獲得增發的人民幣,等于將我們的人民幣增發主權交給了美國。
最近幾年,我國很多經濟學家們極力鼓吹人民幣自由化,其主要理由之一是美元等貨幣是可自由兌換貨幣,人民幣不是可自由兌換貨幣,給我們的貿易帶來的諸多不便,還有不可自由兌換帶來的非市場匯率等等。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因戰爭支出十分龐大,大量印美元,從其西方盟友獲得物資,導致美元和西方各國貨幣都貶值十分嚴重,以黃金價格計算,美元十年貶值只剩下25分之一的購買力。當時的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都抵制美元,日本專門出臺政策補貼企業和消費者進口物資減少持有美元,西歐各國實行美元存款100%準備金,無利息和負利息等措施促進花出美元(附3),從而讓美元在這些國家難以兌換成本國貨幣而使用。可以說,那時的美元,如果稱之為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就是美國的盟友都從內心不同意。美國不得不逼迫它的盟國通過政府間貨幣互換,從日本和德國等西方國家政府那里獲得這些國家的貨幣,從這些國家進口物資(附4)。
我們主張平等條件下的真正可自由兌換,即人民幣發行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承諾美元可自由兌換人民幣,美國發行美元的美聯儲銀行承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美元。如果美國不承諾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美元,我們就不應承諾美元可自由兌換人民幣。我們不應單方面承諾人民幣與美元的自由兌換,以防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被美國綁架,以防貨幣主權被美國拿走。我們更主張,讓其他國家承諾其貨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可自由兌換,從而讓人民幣成為美元那樣的“國際貨幣”。
美國推銷的利率市場化,也是讓各國交出利率管理主權。我們知道,商業銀行的各種利率都與資金獲取成本相關,它們主要由銀行間貨幣市場短期貸款利率決定。在美國,這個利率主要由美聯儲確定的聯邦基金利率決定。而聯邦基金利率是美聯儲根據美國宏觀經濟狀況決定。利率市場化,等于將利率管制權交給了美聯儲,讓美聯儲的聯邦利率來控制。
至于金融行業業務范圍自由化、金融機會準入自由,是赤裸裸地讓各國放棄金融管理權的主要部分。而美國從來就沒有實施過銀行業的業務范圍自由化和金融機會準入自由。我國幾大銀行在美國申請開業,很長時間內,美國政府都以五花八門的理由不予批準。
美國和西方推銷的管理商業銀行風險的巴塞爾協議,就是一種替代各國政府管理金融業,讓西方設立的組織來進行銀行風險管理的方法。協議提出了資本充足率標準和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問題是資本充足率的測算,是由西方控制的評級機構來進行的。對于沒有經過西方三大評級機構進行評級的金融資產100%的計入銀行的風險資產,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這些風險資產乘以資產充足率,得出銀行必須的資金金數額,而對于經過評級的金融資產則可以降低計入風險資產的比例,降低比例后,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所要求的必需的銀行資本金隨之降低,從而將風險控制權交給了西方。
美國以民間機構代替政府來管理銀行業,向世界推銷,說是一種市場管理機制。問題是,美國的所謂民間機構,其實際控制者,與美國政府的控制者,他們本來就是一幫人。例如,從美聯儲的股權來看,完全是私人銀行所有的,很多人也認為美聯儲是一間私人銀行,在我國出版的一本暢銷書,《貨幣戰爭》,就極力宣傳這種觀點,受到了我國主流媒體和部分官員的追捧。實際原因,是美國政府的掌控者就是美聯儲的主要掌控者。在美國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的私人大銀行在短短幾個月里,獲得了高達7.7萬億美元的貸款,利息為0,然后以一定利息貸給其他資本家,獲取了一百多億美元利潤,就是這個原因。此外,美聯儲還印美元購買了美國幾大銀行上萬億美元的有毒資產(類似購買無法回收的債權),將它們的壞賬轉換成現金。美國金融危機,本身就是美國金融業搞出來的問題,美國政府處理金融危機,銀行業不但不承擔任何責任,反而從中大獲其利。所以說,美國金融業是控制在美國精英手里的。金融業的自由化或者說市場化,就是將金融業管理權交給美國精英。
美國精英高明的地方,在于不斷推出各種理論,洗腦各國精英,讓各國精英主動將貨幣和金融主權交給美國。
附1: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貨幣的禍害》,安佳譯,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195頁
附2:黃衛東,“錢荒”與通貨膨脹同時發生的根源與出路附件,央行負債表解讀
附3:邁克爾赫德森,《全球分裂美國統治世界的經濟戰略》,楊成果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70頁;邁克爾赫德森,《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嵇飛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第335頁
附4:美國中央銀行的宏觀管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高級官員集體編寫譚秉文譯,中國金融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第84-85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