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除了極少數新興行業外,幾乎沒有哪個行業沒有寡頭、沒有壟斷,而且是全球性寡頭、全球性壟斷,這種狀況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思考我國國有經濟的發展,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跨國公司獲得了大發展
全球壟斷的形成,使當代資本主義進入到了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各種形式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已經在世界的發展中占有支配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包括投資、金融、生產、銷售、貿易、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同時,金融資本的控制模式也由傳統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轉變為以銀行資本為核心的金融資本網狀聯合控制的格局。金融資本通過“參與制”控制了較多的經濟部門和產業部門。金融資本直接控制著母公司,通過各部門、各產業的子公司,層層參與控制更多的公司,各子公司又相互控股,從而形成了網狀的格局,形成了大的跨國公司、壟斷大財團。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的載體是巨型的跨國公司,這些跨國公司都以在全球的發展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它們不僅尋求在國內的壟斷地位,而且尋求在國際上的壟斷地位。這些巨型跨國公司壟斷了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并且形成以其為代表的全球性生產體系,通過投資社會化、生產一體化、管理信息化和網絡化等,控制著全球的技術、資本、生產、銷售和市場,決定著整個世界經濟的導向和秩序。
這些跨國公司一般實行全球戰略,進行一體化管理,具有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結構復雜,以一個行業為主、多元化經營等特征。它們在全球相關地區設立子公司與分支機構,設置制造組裝、研發設計、服務營銷等中心,形成了全球產業鏈,形成了研究、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國際網絡。它們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雄厚的資金、驚人的銷售規模和利潤。世界500強中許多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的經濟實力,甚至超過了一些中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相關的產業領域和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
跨國公司規模大,經營產品多種多樣,分支機構多,經營地區廣,這就要求跨國公司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組織結構,以充分利用資源,取得全球范圍內的利益最大化。這些全球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復雜,其組織形式的演變,是一個適應生產集中和生產社會化要求,由初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近些年,又出現了一些新型的組織結構,如控股公司結構、國際網絡結構和虛擬公司結構、無邊界企業結構等。這些跨國公司的組織形式雖然復雜,實質上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分級計劃管理,協調和落實公司的全球戰略安排。跨國公司雖然結構復雜,擁有眾多分布于世界的子公司、分公司,也能統一指揮、步驟協調,實現了內部一體化。一體化的管理,避免了重復生產和銷售,保障了公司的整體利益。這些跨國公司,大都在主業經營的基礎上,同時發展經營多種產品甚至實施行業的多樣化,其業務范圍被稱為從方便面到導彈,幾乎無所不包。由于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使跨國公司對市場的壟斷是全方位的、全領域的:由流通領域的壟斷,發展為生產和流通的一體化壟斷;由單一產品或部門的聯合,發展為許多產品或部門的聯合;由“橫向”的聯合和獨占,發展為“縱向”的聯合或獨占。
二、以跨國公司為依托,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1.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利用跨國公司建立了新的不平等的國際分工體系。當今的國際分工體系是基于跨國公司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分工基礎上的,發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由于跨國公司國際生產網絡的構建以及產品價值鏈的越來越細化,使得傳統的垂直分工體系向新的垂直混合分工體系轉變。跨國公司通過內部分工體系,將母公司和子公司按照各自競爭優勢分置于價值鏈的不同位置上,形成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間的垂直或水平分工,呈現出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與產品內分工并存的多層次嶄新型分工格局。發達國家控制著新型、高附加值產業,在產業鏈上,控制著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環節;發展中國家不僅面臨著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升級轉換任務,還面臨著產業鏈上由勞動密集型環節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環節的升級轉換任務。
2. 跨國公司利用并購行為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控制。跨國公司對東道國有選擇地進行投資或并購當地企業,致使發展中國家重要工業部門被控制。一是加大控股并購力度,力求獨資經營。跨國公司并購的一個重要趨勢是通過收購、兼并或增資擴股等方式將一些合資企業轉變為絕對控股甚至是獨資企業,表現出強烈的“獨資傾向”。即使有些暫時以參股、相對控股完成并購,也明確提出了將來的增資計劃和實現絕對控股的要求。二是并購重點轉向重要行業的龍頭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較大的生產規模,其技術水平和資產質量在業內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跨國公司的重點收購對象。通過并購龍頭企業,可以控制這個行業的戰略制高點,從而能實現對市場的操控。三是并購戰略呈現整體并購、全行業通吃的趨勢。以往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并購往往是單向選擇的,但近幾年發展為有計劃、有步驟的戰略行動。如拉美地區引資最多的巴西和墨西哥,其制造業和采礦業最大的100家公司中,屬于外資企業的超過半數以上;巴西和墨西哥的化學制品企業中,外資所占比重也在50%以上;其他如橡膠、電機、汽車等行業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外資企業所支配。
3.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利用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控制,使發展中國家繼續處于技術上的依附地位。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都希望能獲得核心技術,然而跨國公司卻實行了技術控制。跨國公司的投資一般推行“雁行戰略”,實施產業與技術的下行性梯次轉移,把一些處于生命周期中后期的產品和技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來裝點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門面。跨國公司還從多方面對東道國進行技術控制。一是不在東道國設立研發機構或研發中心,不開展研發活動,通過產業內分工體系來實現控制。二是即使設置了研發機構,也加強控制,實行控股化和獨資化運作,防止先進技術的溢出。三是設定第三世界國家研發機構在跨國公司“研發鏈”上的位置,壟斷核心技術。通過實施研發分工戰略,將基礎性和原創性的研究放在母國,只將輔助性的技術研究放在東道國。這就進一步強化了發展中國家與西方國家之間在技術上和產業上的依附關系,還抑制甚至摧毀了發展中國家自主性的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系統,使發展中國家僅僅成為低層次低水平的“加工工廠”。
4. 跨國公司利用其在全球布局的優勢,進行“合理避稅”,使一些發展中國家徒有經濟規模,而沒有經濟利潤。在國際上有許多所謂的“避稅天堂”,如英屬維爾京群島。跨國公司在這些國際避稅天堂設立一些名義公司或者是虛擬的分支機構,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避稅,如通過內部或中介的國際保險公司、特許和許可公司、國際信托公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和國際控股公司等多種渠道和方式。
5. 在國際貿易領域,少數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主導了國際市場定價權。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利用金融期貨市場掌握著國際市場定價權,主導國際市場價格,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剝奪本應屬于發展中國家的利潤。在幾乎所有大宗和重要商品的國際市場上,都存在一個定價中心,這些定價中心影響或左右著商品的國際貿易價格。以世界石油定價為例,自從原油期貨交易誕生和紐約、倫敦兩大原油期貨交易所出現以來,國際油價的控制權就轉移到了華爾街。原油投機交易的主力是以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和摩根大通為代表的金融大鱷,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對沖基金。在這些金融投機機構的操縱下,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已與真實供求關系無關。例如,2008年12月18日,歐佩克宣布每天減少原油產量220萬桶,但紐約商品交易所2009年1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卻報以8%的暴跌。高盛等國際投資機構在國際原油市場已達到呼風喚雨的程度,經濟學的供求法則不再適用于國際原油價格的決定。
三、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如何發展壯大國有經濟
國有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民經濟的主導和支柱,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國家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和社會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鞏固和加強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和政權的關鍵性因素。面對強大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面對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組織結構復雜靈活的跨國公司,只有堅持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我們才能有實力與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跨國公司進行市場競爭,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生產社會化水平,才能防止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對我國經濟安全的不利影響。
1.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導性地位。有些人認為國有企業只能存在于公共產品生產領域、非競爭性領域、非盈利性領域,應從一般性、競爭性、盈利性領域中退出,國有企業只能為其他性質的企業服務,而不應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爭利;并且認為這種“國退民進”是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根本。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快速進步的今天,有幾個產業不是競爭性的?在統一的市場體系中,除極少數壟斷產業外,幾乎每個行業都處于競爭性領域。很多競爭性領域也是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果國有企業都退出了,勢必會影響國家政治經濟安全。如商業領域是競爭性領域,但對大型商業企業的作用,人們有了新的理解。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后,福島因物流中斷使得救災物資無法到達災民手中。而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是大榮超市等連鎖超市的物流系統將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送到了災民手中。可見,將連鎖商業企業組織起來就能形成一張物資救災網絡。因此,有學者建議,應采取國營民營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一個國家參股、指導、調控、戰略物資儲備、市場價格平抑與社會責任擔當的、全國性的以物流配送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組織。這個企業組織在平時是一個全國性的民生消費品配銷網絡系統,而在戰時、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時期就是統一性的后勤保障系統、救災物流系統、市場波動價格平抑系統。這個系統應是國家參股,以全國各地的連鎖超市企業的銷售網絡為基礎,農超對接、內外貿一體、采購批發配送兼營的、綜合性商貿企業。
2. 發展國有經濟要正確處理好與民營經濟和國際資本的關系。根據國際上的經驗,許多發展中國家把國內工業劃分為幾類:一類為國家壟斷經營部門,一般包括戰略性和敏感性的部門,如軍事工業、基礎工業等部門和領域,不允許私人資本包括外國資本插手;一類為投資少、當地資本已擁有相當的投資和技術、且產品又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部門,主要由民族私人資本來經營和投資。當然,在這些部門,國家允許和鼓勵本國企業與外國企業進行技術和經營上的合作。對于那些允許外資進入的部門,許多國家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戰略目標,規定外資的優惠領域和部門,引導外資的流向。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當前,我國在引進外資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注意引進外資的質量。重點引進那些能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資源和環境污染少的外資企業;二是要對外資企業、跨國公司的壟斷傾向進行管理;三是要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力度。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跨國公司始終對他們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最先進技術是嚴加控制的,市場換不來這些技術,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自主創新力度,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有重大突破。
3. 要處理好堅持公有制主導地位與反壟斷的關系。反壟斷與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并不矛盾。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各國國內企業的競爭,也是各國企業在國際間的競爭。為了增強本國企業的競爭力,很多國家不僅放松了對國內壟斷的限制,而且由政府出面干預,促進企業間的整合,以增強本國企業的實力。日本政府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實施了一系列鼓勵企業兼并的政策,推動企業規模的擴大。美國也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放松了對企業兼并的規制。有關微軟公司的案例也說明了壟斷與國家利益的關系。微軟公司占有世界軟件市場的80%,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1998年,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發起反壟斷訴訟,認為微軟具有壟斷行為,要把微軟公司分解為兩個公司,以維護軟件市場的競爭。但是,出于對美國國家利益的考慮,司法部門最后撤銷了對微軟公司一分為二的判決。因為當時微軟公司是美國信息產業的領頭羊,而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美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把微軟一分為二,使微軟公司的發展受到干擾,就會嚴重影響美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影響美國信息產業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企業規模和實力還相對很弱小,產業集中度還不高。因此,反壟斷并不是反對規模經濟、反對大型國有企業,只是限制大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阻礙技術進步,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我們要把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反壟斷與培育和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統一起來。
在我國,公用事業行業由于其自然壟斷屬性或行政壟斷屬性,而共同形成了壟斷行業。這些行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關系國計民生,關系國家安全,與社會公眾的基本生活或生產條件密切相關,因而這些行業大都實行國有。同時,自然壟斷行業,其規模經濟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很多企業在自然壟斷行業進行競爭,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因此,各國的反壟斷法都對自然壟斷予以豁免。目前,國家正在進行壟斷行業改革,包括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不斷引入競爭機制,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這些壟斷行業和領域,這是必要的。但是,為了確保國家政治經濟安全,必須確保國有經濟對這些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在允許非公資本參與投資經營的領域,還要加強監管,加強法律法規制度建設。
總之,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有經濟不斷發展,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才能與外資抗衡,才能抑制跨國壟斷勢力,打擊跨國企業操縱市場價格、產品產量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限制競爭的行為,維護國家的政治經濟安全。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