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在為進一步布局中國做準備。”梁國威對《小康》說。他是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部主管合伙人,最近他和團隊剛剛做完2012年度《外資銀行在中國》年度調查報告(以下簡稱“《普華永道報告》”)。他們連續7年跟蹤訪問,獲得第一手素材,做出的結論一直被視為業內權威分析,引起業界各方高度關注。
報告顯示:2011年在中國的181家外資銀行總利潤翻了1倍,從2010年的77.8億元增加至2011年的167.3億元,盈利額創歷史新高。現實的映照是,7月內,匯豐、花旗、星展三家外資銀行大中華區高管換血,這是自5年前同時成立法人銀行以來,首次密集的商管人事變動。此前多家外資行延續了加緊擴張網點的腳步,僅渣打銀行2011年就新開設了19家分支機構。
在2007年入華之初,外資銀行普遍經歷了“制度水土不服”、“遭本土力量競爭”、“金融危機”等壓力,成長較緩慢,如今的驕人成績,頗有一絲打“翻身仗”的意味。
“外資銀行利潤翻番的第一原因是因為它基數比較小,成長起來比較快一些,其次近年中國貨幣供應量、金融資產增長的速度非常快,這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機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告訴《小康》記者。
很多分析人士不禁在問:外資銀行的春天來了嗎?
搶灘中小企業和債券市場
“多家外資銀行表示,未來中小企業將作為其在中國的目標客戶甚至是重要目標客戶來發展。”梁國威說。
《普華永道報告》指出,企業信貸的強勁需求是外資銀行利潤增長的強大驅動力,除了跨國企業這種傳統優勢客戶不斷擴張外,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也對外資銀行業務有較大的貢獻,這其中,中小微企業成為外資銀行盯上的一塊“大蛋糕”。
2012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年內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銀行業內人士大多認為政策的調整是在釋放適度寬松的信號,因此,包括渣打、花旗、匯豐、星展、德意志、永亨、東亞在內的數家外資銀行,紛紛醞釀放寬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加大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力度。
外資銀行搶灘中小企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金融產品創新是贏得中小企業客戶的一把利器。2012年年初,匯豐銀行推出了“中小企業資產貸款”。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長屈家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在匯豐整個工商金融業務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且持續增長。”
“外資銀行對項目的判斷比較準,他們在風險管控上比較強,先無抵押放貸給你,等你資金回籠了,銀行就能收回本金,還有一大筆利息。”徐洪才說。
而在渣打銀行全球總裁冼博德看來,銀行可為中小企業做的并非只有融資,還有助其成長。渣打銀行推出的“快捷貿易通”,就包含了提貨擔保、進口融資、出口押匯、出口信用證保兌等產品,配合企業在不同經營環節的資金流特點和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做融資解決方案。今年上半年,渣打中國的中小企業收入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
不少中小企業客戶表示,他們所看中的并非僅是外資銀行為客戶提供貸款,更是融資、理財與上市的一條龍服務。
“外資銀行盈利增長的內生性因素來自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它們的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能力都比較強。”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除中小企業業務之外,債券業務也是外資銀行開拓市場的利器,接受普華永道訪問的多數外資銀行首席執行官均認同這一點。
2009年渣打銀行成為首家在內地發人民幣債券的外資銀行。今年上半年,多家外資銀行密集發行人民幣債券引起業內的關注。
今年4月24日,瑞穗實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人民幣金融債券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發債總額10億元,期限為2年,發行利率4.55%。5月4日,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第一期金融債券上市。5月16日,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香港完成發行總額為人民幣10億元的人民幣高級無抵押債券。
在外資銀行積極鋪設未來人民幣債券發行工作的同時,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外資銀行的積極發債主要為打開中國業務切入口,為今后的投行業務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能夠拓展較為穩定的中長期資金來源,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較好支持銀行中長期貸款。
轉過來,就是中國好機會
外資銀行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發現了新的發展機會。
在華外資銀行有些在其本國因金融危機陷入重重困難,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在中國“跑馬圈地”的熱情。
“與中資銀行相比,在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里,外資銀行更具競爭力。”普華永道調查報告里說。今年,當普華永道的調查員分赴41家在華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進行調查時,幾乎所有外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高級主管和分行行長都在說,中國大陸的利率市場化,被他們視為發展的利好因素。
2012年6月8日,央行年內首次降息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很快,不少外資銀行緊隨其動,其中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將一年期及以下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全部上浮至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上限。在本幣存款之外,最近幾個月,多家外資法人銀行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外幣存款的利率優惠。花旗銀行370天美元定存的最高利率已經由6月的3.5%,降至2.8%。
“外資銀行在運作國際業務上是老手,利率市場化之后他們對風險定價的能力,比中資銀行強。”徐洪才對《小康》說。有外資銀行高層也認為,在本輪利率市場化的舉措下,中國的銀行所承受的息差打擊將會大于外資銀行。
不過《普華永道報告》也認為,中國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分階段實現的過程,中資大型銀行有可能憑借自身的規模,來抵消外資銀行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措施。
然而從市場層面看,外資銀行還有優勢,它們入華之初,就將業務定位在中高端人群,由于內地的高凈值人士的數量呈指數式增長,業務定位精準的市場潛在優勢,將逐步明顯,外資銀行更為重視零售和財富管理機會方面進一步發力。
一個數據支撐是,渣打集團《201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在大陸地區的零售業務上,渣打集團高凈值客戶的數量增長了31%。
而另一家外資銀行巨頭花旗銀行也有相似動作,2012年7月14日,該行在上海宣布推出“私人客戶業務”,為銀行資產8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客戶提供貼身財富管理服務。
“與中資銀行相比,高凈值客戶不滿足于銀行的存貸利率,他們更看重能得到專業的資產組合的理財方案,遺憾的是,中資銀行很多基層客戶經理和理財顧問,往往沒有這樣的素質。”徐洪才分析認為。
值得關注的是,《普華永道報告》提到,2009年大部分外資銀行將中資銀行視為最強勁可畏的對手。而2011年情況發生變化,在市場爭奪戰中,外資銀行除了繼續將中資銀行作為對手外,他們彼此之間也更加發力角逐。普華永道認為,這表明經濟刺激計劃給中資銀行帶來的巨大優勢有所弱化。
“在這樣的形勢下,外資銀行雖然不會每年100%的增長,外資銀行對他們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梁國威說。
“搶地盤”的煩惱
當外資銀行開疆辟土之時,也有不少中資銀行人士不以為然,外資銀行“翻”得再快,畢竟只有很小的市場份額,對中資銀行根本構不成威脅。
“這是一個誤區。”梁國威說,“很難從短期來看市場份額,銀行業里有本土色彩,每個國家都存在,中國經濟市場的上調,業務量在不斷增長,絕對額有很大的變化,蛋糕一直在增加。”
然而,橫亙在外資銀行面前的監管、人才、零售業務等挑戰,卻是不爭的事實。“外資銀行需要適應我國的政治制度、文化,本土化,否則水土不服,目前的監管體制,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對于外資銀行負責人來說,與國外不一樣,突然覺得監管領導多了,轉不過彎來,難免有點牢騷。”徐洪才說,“當然我們也要改進監管。監管不是要管死,而是要搞活,讓這些金融機構在可控的狀態下發展壯大”。
普華永道認為,目前,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外資銀行承受的監管壓力會有所減輕,監管范圍的擴大、監管范圍的復雜性仍然是在華外資銀行最為關心的問題,并且每年都會有新的監管規定出臺。
這其中債券發行資格受限是外資銀行高層頗為頭疼的問題,雖然目前銀監會批準一些外資銀行在華承銷金融債券,但數量有限,另外在衍生品市場準入許可及資本要求上,外資銀行普遍認為應當放松監管。
在外資銀行為監管問題普遍煩惱時,員工的流失則讓他們著急上火,據《普華永道報告》統計:2011年,14家外資銀行的員工流失率達到20—40%,預計2012年,員工流失率將繼續攀升。
梁國威說,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二是轉移到競爭對手那邊(在華外資銀行),三分之一是轉投到PE或者國內的銀行,這讓外資銀行很頭痛,因為沒有穩定的客戶經理,就無法很好地開展業務,除了客戶經理,基金業務人員和法律人才也比較缺乏,這方面很容易被挖角。為了不讓人才流失,外資銀行紛紛上調了員工工資待遇,38家外資銀行認為今年員工工資將持續攀升,這個增幅可能高達15%—20%。
與對公業務相比,多數外資行在華零售業務仍為短腿。
這也是值得關注的挑戰之一,比如渣打集團201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其零售業務目前尚未盈利。
“很多零售業本身的規模小,網點鋪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本的投入,外資銀行的人力資本要比國內銀行高一些,所以在這方面拼不過我們中資銀行。”徐洪才說。
而梁國威對此顯得比較樂觀:“這是外資銀行一個策略。”外資銀行考慮零售業務是否擴張會考慮到產品日新月異,容易被復制,中國要打開全方面的零售業務,需要有龐大的網絡,外資銀行沒有急于在這一塊迅速擴張,還是以對公業務為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