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f8fe8d0100z00t.html
一、美元的反轉
1、美元反轉的原因
第一次是80年代初,石油危機給美國帶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卡特總統的信貸管制政策導致了1980年3-7月經濟嚴重衰退,繼任的里根總統祭出了實行超高利率的“板斧”,之后通脹率開始明顯下降,1982年年底已經降到3.8%,在1980—1985期間美元走出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大牛市。隨后幾年由于成功的治理了通脹,美國經濟迎來了繁榮時期,美元單邊下跌,直到90年代初日本泡沫破滅。
第二次是整個90年代,美國先后引爆日本房地產泡沫、索羅斯攻擊英鎊、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最后是美國自身9·11災難及IT網絡經濟泡沫破滅,一系列的危機不斷的驅趕美元回流美國,美元在此期間持續走強。隨后美聯儲實行超低利率政策,造成了20世紀頭幾年美國經濟的虛假繁榮,美元再次單邊下跌,直到08年次貸危機暴發。
第三次是08年,發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爆全球經濟危機,資金紛紛回流美國,造就08年下半年美元指數快速反彈。直到09年初美國經濟有所企穩并出現復蘇苗頭。
第四次是09年底,迪拜債務危機的爆發進而波及歐洲,華爾街金融大鱷聯手狙擊歐元,避險資金再次涌入美國,美元半年時間里 “被” 快速走強。
第五次即當下,以希臘為首的歐洲債務危機再次復燃,加上美國扭轉操作(OT2)的“里應外合”,美元再次掘起!
2全球經濟形勢惡化
3、美國扭轉操作(OT2)
美聯儲在 9月23日宣布進行總額4000億美元的,將短期債券置換為更長期債券的所謂“逆轉”行動。美聯儲同時表示,這一行動是考慮到“經濟前景相當程度的下行風險,包括了全球金融市場所受到的影響”。根據美聯儲的聲明,擬在2012年6月前買入面值4000億美元的6至30年期國債,在相同時間內出售等面值的剩余期限在3年或3年以內的國債。
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始于1961年,當時的目的在于平滑收益率曲線,以促進資本流入和強化美元地位。美聯儲用“扭轉操作”替代QE3,賣出短期國債,買入長期國債,進一步壓低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獲得量化寬松的好處,又可以免去擴大資產負債表的風險。美國曾在上世紀60年代使用過該辦法。
所謂扭轉操作,就是美聯儲要買入長期債券以壓低中長期國債收益率,但另一方面,拋售相同數量的短期債券,必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抬高短期國債收益率。如此便可平滑長短期國債收益曲線,扭轉操作故此得名。
從上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出,該項操作計劃帶來的影響是,6—30年長期國債收益率在大幅下降的同時,3年以下短期國債收益率也在小幅上升,“扭轉”正在進行中。
我們不能小看這短期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因為從美國流出去的“美元套利者”,經過經融市場上百倍的杠桿放大后,其資金成本也會大大的上升,從而迫使國際熱錢從新興國家回流美國。
總而言之,一方面是歐洲及新興市場因債務危機及經濟下滑使其自身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是美國的扭轉操作吸引美元回流,兩個相同方向的作用力“里應外合”,從而迫使國際資本涌入美元,這就是近期美元大漲的真相。
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傳導路徑
1、倫銅——全球經濟風向標
如果說道指是全球經濟的晴雨表,那么倫銅無疑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銅作為典型的大宗商品,是最基礎最廣泛的工業原材料,因而能夠很靈敏的反映需求。
從上面倫銅與道瓊斯指數的疊加圖來看(道指在上,倫銅在下),無論是2009年初的走牛,還是2011年的走熊,倫銅都在比道指領先約2—3個月。
早在今年2月份,倫銅已提前見頂,預示了隨后全球經濟即將要惡化。那么下一次經濟復蘇何時來到,我想倫銅這只“章魚保羅”同樣也會提前給出預言。
2、澳元——大宗商品的脈搏
近兩三年得益于全球貨幣濫發創造的需求增加,澳元走出了一波大牛市。但近期隨著美元的掘起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澳元的走勢發生了反轉。
筆者九月初根據澳元圖形跌破上升趨勢線并完成回抽確認,由此判斷出大宗商品將全面進入熊市,隨后的走勢證實了這一點。
3、原油——商品里的“權重股”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具有商品、金融等多種屬性,決定了石油在金融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它也是大宗商品里的“權重股”,石油的價格變化相對其它品種來說或許相對滯后,但它的趨勢十分的明顯,趨勢一旦形成將會走得鏗鏘有力,無論是漲還是跌都是如此。
全球經濟的疲軟減弱了國際原油的需求,加之美元的反轉正在降低原油的吸引力,在兩大空利因素的作用下原油也持續下跌。WTI與布倫特原油的價差正在從高位回落,這預示著布倫特原油將面臨更大的下滑壓力。
原油價格的下跌對產油國來說的確是個糟糕的消息,但對于世界經濟來說,卻是一良藥,因為它會助推通脹水平加速回歸,為下一輪經濟的復蘇奠好基石。
4、農產品——CPI的“代言人”
上面是亞洲谷物指數與中國CPI指數的關系圖,經過對20年來二者的相關性分析,得出相關性在70%以上。
這兩個指數都能很好的反映中國為期36—40個月左右的基欽周期,以亞洲谷物指數來看,從它的上一次即2008年7月份形成的波峰算起,到2011年8月份正好是38個月的跨度,周期的循環無所遁形。
那么現在該是它下跌的時候了,可以大膽預測,未來數月農產品價格與中國CPI必將加速下跌,情況將會被證明與08年相類似。
三、匯率之戰
1、非美貨幣的瘋狂貶值
然而就在這樣一個非貨幣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人民幣中間價卻意外的繼續大幅升值,2011年9月30日達到6.3549刷新了匯改以來新高,這又是為何?
2、人民幣匯率的分歧
然而,與官方匯率中間價的堅挺相背離的是,反映市場供求及預期的NDF(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卻已開始悄悄地貶值。
3、人民幣估值評價
由此不免引申出一個問題,人民幣到底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由此我們有必要對人民幣的價值進行評估。
英國著名財經雜志《經濟學人》發布的巨無霸指數常常被人們用來衡量貨幣的購買力,該指數所基于的是購買力平價理論,這一理論實際上認為,一種商品無論以哪種貨幣計價,它在全球各市場的成本都應該是相同的。
一個巨無霸在中國大陸的售價為2.27美元,而在美國則為4.07美元。由于麥當勞巨無霸的價格在中國比美國低44%,所以美國政界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就低估了44%,并以此敦促人民幣大幅升值。但是,漢堡不是那么容易直接就能跨境交易,它的價格會受到非貿易本地輸入的很大影響,比如說房租和工人的工資。所以,由此推論中國匯率低估44%的說法其實并不準確。
從貨幣總量與GDP的比較去衡量匯率水平或許更能接近事實。我國貨幣和經濟總量之比為2:1,美國貨幣與經濟總量之比是1:1,實際上美元有大約40%是在世界各國作為儲備貨幣流通的,在國內流通的大約是六成,相當于貨幣與經濟總量之比為0.6:1。那么2除以0.6再乘上現在的匯率接近6.4,可以計算出人民幣兌美元的最終平衡點是大約為20:1。由此看來,其實人民幣是被嚴重高估了。
四、經濟預測
1、美元反轉伴隨大通縮時代的到來
美元充當世界貨幣,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供應充足,保持足夠的流動性;2、幣值穩定與堅挺。讓美元成為世界貨幣,那么就必須保持經常項目下的貿易赤字,讓美元流出美國,讓其他國家獲得足夠的美元;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就是所謂的“特里芬難題”。
“特里芬兩難”顯然是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美國為了維持其貨幣的霸主地位,必須要在美元升值與貶值之間周旋以尋求某種平衡,即在某個時間段內貶值,向世界提供流動性,然后在另一個時間段實行強勢美元,收回流動性,保持幣值堅挺。并在這一漲一跌中從別國身上“割羊毛”,以維持國內的消費支出。美國債務減少的過程就是美元走強的過程,美元債務增加的過程就是美元走弱的過程。本文開頭所論述的美元漲跌周期非常的有規律和節奏,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
美國總統奧巴馬19日宣布了一項將在未來10年內大幅削減3萬億美元聯邦財政赤字的計劃。除在醫保等項目上節約的資金以及美軍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將節省的1.1萬億美元外,其余1.5萬億美元來自對富裕美國人和大公司的增稅以及取消部分稅收減免優惠措施。
所有這一切,都在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驅趕美元回流,10年弱式美元已成為過去,另一個10年的強勢美元時代正在到來,這是一個大通縮的時代。
2、匯率之戰即將點燃房地產“火藥桶”
在前面已經論述過人民幣其實是被嚴重高估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平衡點應該是在20:1左右,那么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國際熱錢進入中國套利的模式與流程。
假如在幾年前,人民幣還在1:8的低位,一個美國人來到中國,拿出10萬美元換成80萬人民幣,買入一套市值80萬的房產。然后經過幾年,房價漲了10倍達到800萬,這時候美國人在高位把房產賣掉,得到800萬人民幣。同時,人民幣匯率升值到1:6.4,美國人把800萬人民幣兌換成125萬美元。在這幾年時間里,這個美國人10萬美元的套利資本在中國轉一圈賺了115萬美元。而中國市面上多了800萬人民幣,造成嚴重通貨膨脹。
以上就是美國熱錢進來中國套利的模式,而當下,正是美國熱錢撤退的時候。美國熱錢撤離中國,必將造成兩個結果:房地產崩盤及人民幣大幅貶值。中國將進入一種“人民幣大幅貶值——通貨膨脹脹——經濟衰退——人民幣繼續貶值”的雙螺旋式的貶值過程,類似于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里所說的“信貸—管制”相互反射的雙螺旋俯沖。
在這個過程中,央行的外匯儲備很容易遭遇潮水般的擠兌而快速消耗殆盡,無奈之下,只好低價拋售美國國債以應付匯兌,中國改革開放30年積蓄的成果被洗劫一空,美國人欠中國的巨額債務就輕松化解,前文提到的美元“特里芬”兩難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3、未來5—7年危機重重
經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么一個邏輯,即:當美國進入財政赤字擴張周期時,世界經濟往往會比較繁榮,而且總會有一些國家經濟表現特別好,如1985至90年代初的日本,以及20世紀末至2007年的中國。而當美國進入財政赤字收縮周期時,世界總會出現經濟危機,那些原先表現良好的部分國家,在此時會出現特別嚴重的危機,如80年代頭幾年的拉美,以及90年代的日本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會壓韻。推古論今,未來10年是美國進入財政赤字收縮的周期,而在這個周期中,剛好與中國始于80年代初的為期30年的體制釋放周期及朱格拉周期(2009年—2018年)重合,而周期的重合又必然加強趨勢的力量。因此,結合中國經濟周期,我認為未來5—7年必將是危機重重的一段時期,黃金泡沫、中國房地產泡沫、歐洲債務危機、日本債務危機將紛紛被引爆。
這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只是這場戰爭沒有硝煙,但卻倍加殘酷!
后記:歡迎轉載,希望本文能夠幫到更多仍在沉睡中的人,但需注明轉載出處。本文從搜集數據到完成初稿花了大半個國慶假期,如果看完文章覺得有用,請多多支持,也是對作者的一種精神鼓舞。最后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相關文章鏈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