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
(加)馬耀邦著 林賢劍、吳楊荷譯, 林小芳校
民聲網(www.mshw.org)
在2011年1月于華盛頓召開的美中峰會前夕,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領導參議院民主黨議員,提出了一項懲罰中國操縱貨幣的議案。他們指責中國的貿易和貨幣政策犧牲了美國的就業機會。他們聲稱,人民幣仍然被低估了近40%。舒默議案的條款包括,向中國商品強行征稅,美聯儲對貨幣市場進行干預。舒默表示,“中國貨幣就是美國經濟復蘇的喉中之鯁。”1
確實,近些年來,中國輕易地成為美國經濟萎靡不振的替罪羊。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等華盛頓主要經濟決策者在不同場合反復重申,中國是美國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事實上,就在舒默參議員向中國開火的數月之前,西方媒體已經四處游說,要求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貨幣戰。《華盛頓郵報》經濟評論員羅伯特•薩繆爾森(Robert Samuelson)聲稱,美國應當援引《斯穆特•霍利法案》(Smoot-Hawley Act),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斯穆特•霍利法案》是美國在大蕭條時期頒布的一項立法,它“被認為是造成1929年至1932年世界貿易呈螺旋式下滑和全世界分裂為數個敵對性貿易集團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終引發了世界大戰。”2
同樣,《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宣稱,“攻擊中國匯率政策的政治和經濟理由正日益變得充分。這種觀點無疑令人深感不安。但我已不再認為,還存在其它選擇。”3在其專欄文章中,沃爾夫先生自問自答,聲稱中國是操縱貨幣的罪人:“如果決定把本國一半的國內生產總值都投資于外匯儲備還不算匯率操縱,那什么才算?”3
確實,由于成為世界工廠和張開雙臂歡迎外國直接投資,中國中央銀行近些年來積累了巨額的外匯儲備。事實上,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由2003年的4000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近30000億美元,在七年的時間里增長了七倍。遺憾的是,外匯儲備如此巨幅的增長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在金融上,貨幣供給和信貸創造在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稀釋了人民幣的價值,加大了通脹,在中國銀行體系中制造了資產價格泡沫和壞賬。
此外,由于美國不斷攀升的預算赤字和貿易赤字,中國的美元外匯價值一直縮水。實際上,自1971年尼克松總統放棄金本位之后,美元貶值已經超過80%。顯然,中國不僅因為美元貶值而損失慘重,而且正每年向美國補助價值達數以千億美元計的廉價消費品。中國之所以積累了如此多的外匯儲備,是因為美元霸權的存在。由于美元霸權,中國的出口收益無法在國內使用。更令人擔憂的是,金融自由化允許資本流入中國,在金融自由化的長期壓力之下,中國甚至正在積累越來越多的美元儲備。由于人民幣盯住美元的政策,中國“已經喪失其美元儲備的巨額價值,她具有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儲備。”4事實上,過去數年來,由于美國實施美元貶值政策,中國的美元儲備已經縮水20%,總額達數以千億計的美元。“而且,中國的美元儲備,與所有其他國家的一樣,最終也將喪失留下來的價值。因為山姆大叔對世界其他國家的負債已經占其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并且還在增長。這已經使得,即使美國想清償其債務,在經濟和政治上也永遠不可能做到,而事實上她也沒有這么做。”4
諷刺性的是,作為美國精心策劃的龐氏騙局的最大受害者,中國卻被美國政客查爾斯•舒默等,美國經濟決策者本•伯南克和蒂莫西•蓋特納,經濟評論員羅伯特•薩繆爾森和馬丁•沃爾夫描繪成國際賤民、可恥的貨幣操縱者和全球貿易的違規大國。
和大多數美國政客一樣,沃爾夫也指責中國對出口進行補貼,中國的政策是“對世界貿易的嚴重扭曲”。3不可否認的是,美國跨國公司推行新自由主義廉價勞動力政策之后,數以億計辛苦勞作的中國人在最惡劣的環境中工作,拿著微薄的工資,在血汗工廠里生產出數以千億美元計的消費品。這些消費品以最低廉的價格出口至美國。一件在中國工廠生產的汗衫成本為4美元,它在沃爾瑪公司的售價可以達到40美元,中國只獲得極小比例的利潤,卻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36美元。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拯救了西方,特別是將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從滯漲中拉了出來。盡管如此,中國還是遭受大量的批評,被指責破壞了美國的就業和對出口給予補貼。
雖然沃爾夫承認,中國無需為當前的美國經常賬戶赤字負全責,但他警告稱,除非美國和其他工業國轉向可觀的經常賬戶盈余,否則,另一輪金融危機將會發生。為了防止下一輪金融危機的爆發,沃爾夫斷言:“中國可以在近乎毫無風險的情況下,從目前的經常賬戶盈余向赤字轉化,規模為每年3000億美元。”3
遺憾的是,沃爾夫先生可悲地忽視了一個事實,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是結構性的,它不會因為中國貨幣對美元價值的改變而得到改善。實際上,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歸因于美國的海外軍事支出、投機資本流入中國、美國跨國公司日益加大在中國的投資,以及美國對沖基金以跳水價收購中國國內產業。最重要的是,美國國內政策鼓勵過度消費,因為“在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到2007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70%,很大程度上為債務融資。”4芝加哥大學的拉古拉邁•拉詹(Raghuram Rajan)教授恰當地指出:“除非國內政策和戰略發生顯著變化,否則,這些失衡將很可能持續下去。因此,全球經濟穩定并不依賴于各國間的若干重要協議——若你允許你的貨幣升值,我就將控制我的財政赤字——遺憾的是,這些協議似乎成了近來的經濟峰會的焦點。”4
在沃爾夫看來,中國政府的另一種選擇就是,“停止干預匯市,停止沖銷干預造成的貨幣影響,把實際國內需求、家庭消費和經常賬戶當作目標。”3換言之,中國政府應當停止其操縱貨幣的政策,采納美國鼓勵消費的政策。
中國擔心,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增加,“不僅會損害出口行業,還可能讓中國陷入類似于日本上世紀90年代所遭遇的‘失去的十年’。”3為了消除中國的擔憂,沃爾夫鄭重聲稱,如今的中國完全不同于1985年的日本,因為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因此,中國“有很大潛力提高消費率。”3然而,人們應當指出,由于《廣場協定》,日元的價值翻了四番,從360日元兌換1美元上升至80日元兌換1美元,但是,這并未對美日貿易逆差產生任何顯著的影響。相反,日本只不過積累了更多的美元,美國消費者為其進口產品付出更多的錢。由于本國資產泡沫的破裂,日本經歷了“失去的十年”。鑒于過去的教訓,人們不僅困惑,美國決策者和西方媒體為何仍然施加壓力,要求貨幣大幅升值?這場貨幣戰爭的背后動機是什么?
沃爾夫和華盛頓精英自稱這一切是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與此同時,他們毫不猶豫地威脅要提升關稅,與民主黨參議員所做的一樣。沃爾夫先生表示:“但是,如果談判始終不見成果,就必須考慮替代方案。進口附加費是一種可能的選擇。”3其它選擇包括華盛頓彼得森研究所弗雷德•伯格斯坦主張的反補貼貨幣干預政策。反補貼貨幣干預的做法是,當中國等國購買美元來阻止其貨幣升值時,美國將賣出同等數量的美元,來抵消這種購買。伯格斯坦稱其為“對人民幣以毒攻毒”。對付中國的另一種選擇就是資本賬戶互惠,其做法是美國拒絕讓中國購買其國債,從而迫使人民幣升值。考慮到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以及在私營部門大量的流動性,沃爾夫并不擔心這種做法將引發美元的崩潰。3
在這方面,我們對沃爾夫先生的觀點不敢茍同,因為最后一種方法無疑將導致美中的金融攤牌。這將迫使中國放棄以貿易作為中國國家發展動力的政策。它將造成美元的大幅貶值,因為國際金融市場將喪失對世界儲備貨幣美元的信心,外國投資者將喪失在美國投資的信心,將美國視為信用風險國家。利率將突飛猛漲,股市將崩盤,消費性支出將下降,另一輪經濟衰退和大蕭條近在咫尺。
對中國來說,這會是因禍得福。中國在中美經濟關系中已經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中國將其實際財富——自然資源——輸送至美國,換來所謂美國國債的紙片,這些紙片將永遠不可能得到清償,最終變得毫無價值。
中國放棄以貿易和依賴美國市場來促進國內發展,這將為中國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有助于中國重回正確的道路,那就是堅持獨立發展、自主發展,強調研究和開發。它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理由,運用過多的外匯儲備,收購美國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子公司。
顯而易見,華盛頓不至于愚蠢到去破壞美國控制的貿易體系。在該體系中,美國跨國公司從中國工人身上榨取了巨額的利潤。盡管如此,華盛頓“還是發起了精心協調的國際媒體運動,鼓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弱化中國的工業模式,指責這個新興大國導致了美國的衰落。”6從薩繆爾森、沃爾夫等重要專欄作家到舒默等政治精英,他們“精心策劃了‘揭露’中國惡貫滿盈的運動,范圍涉及不公平競爭、低工資、國家補貼、劣質和不安全產品。”6他們表示,中國正處于危機之中,中國存在房地產泡沫,中國的銀行壞賬泛濫,處于崩潰的邊緣。“中國的海外投資效仿殖民主義模式,中國經濟失衡,過度依賴出口而不是國內消費。”6美國和英國的精英一直慫恿中國精英,“對那些‘可塑性強’或‘可通融的’中國新自由主義官員施加影響和壓力,來改變中國的政策。”“其目標是便于美國進一步加大滲透,限制中國富有活力的海外擴張。”6
對付中國的另一種武器是拋出人權問題,破壞中國的信譽,“希望以此抬高美國的道德權威,轉移他人的注意力,從而忽略美國在全世界長期以來對人權的侵犯和建立在反華聯盟基礎上的全球帝國。”6
此外,華盛頓“還試圖誘導中國與其合作,以延緩美國的衰落。美國外交官構架了這條道路,強調‘平等地對待中國’,承認中國是一個‘世界強國’,中國應當‘分擔責任’。”6這是一種戰略轉移,以引導中國與美國合作,從而顛覆中國與伊朗和朝鮮的關系。事實上,華盛頓正在要求北京,犧牲中國在朝鮮的戰略利益和中伊商業關系,以進一步達成美國的目標。
綜上所述,人們完全可以得出結論,貨幣戰爭只不過是華盛頓用以實現其經濟和地緣政治目標的煙幕彈。
注釋:
1. Rooney, Ben: “Senators talk tough on China currency”, CNN, January 17, 2011.
2. Beams, Nick: “Currency War: Another Phase in Capitalist breakdown”, www.wsws.com, October 9, 2010.
3. Wolf, Martin: “How to fight the currency war with stubborn China”, Financial Times, October 5, 2010.
4. Rajan, Raghuram: “Currencies Aren’t the Problem”,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10.
5. Bergsten, Fred: “We can fight fire with fire on the renminbi”, Financial Times, October 3, 2010.
6. Petras, James: “War with China? The Dangers of a Global Conflagration”, Global Research, April 29, 201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