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草根博主新華聲一再申明,“外匯儲備不是中國政府的負債”,既然不是負債,那就是中國政府的財產了,這就有了“巨額外匯儲備是一個戰略武器”之說。博主還申明,“這個觀點我早在2007年就已經解釋過”“這個背景我就不再贅述了。對立的觀點我也沒義務再陳述了。我只關心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預測了事態發展。”〔1〕〔2〕
筆者帶著好奇心翻閱博主2007年的博文,讀到“中國只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儲備,用好自己的儲備,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國家實力,也保持了一種金融威懾力,用好儲備才是關鍵。”等〔3〕。概括之,中國不斷積累外匯儲備并用于國際投資,能夠增強金融威懾力。
現在,博主的設想部分實現了,我國外匯儲備高達3.2萬億美元,持美國債券1.1萬億美元,沒實現的是事態未按博主的意愿發展——增強金融威懾力。譬如我國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不但未對美國形成金融威懾,自身還陷入了困境:長期持有巨額債券,這些債券就成了白條子;大量拋售吧,面臨暴跌,投入的外匯儲備將大幅縮水;吃利息吧,又抵不過量化寬松等招數導致的美元貶值。雖然國際收支雙順差換來了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是為此超發了多少人民幣呢?超發人民幣可是通貨膨脹之源。
博主的戰略武器之說為何不顯靈?筆者認為,一是博主受投機心理支配,以為政府攜巨額外匯儲備投資國際市場,就能換來戰略武器——金融威懾力;二是博主未弄清外匯儲備的性質,就推出外匯儲備不是負債的觀點,從而希望我國的外匯儲備快速增長。
筆者歷來反對政府投資國際資本市場。并于2007年3月撰文,認為“中國政府不應成為高風險市場的投資主體”〔4〕。理由之一是,海外投資機構面對國有獨資的中投公司(股東虛置),會視為唐僧肉爭著咬一口,讓你當冤大頭。中投公司的業績證實了筆者的擔憂,2007年5月中投砸30億美元投資黑石的股票套牢至今,后來砸68億美元投資摩根,也出現巨虧,然而,至今無人給國民一個交代。
下面分析政府用巨額外匯儲備介入國際資本市場——購買美國債券的問題。
我國購買美國債券數額巨大,占各國購買美國債券的1/4。依新華聲先生之見,我國應該擁有金融威懾力了,事實上我國沒有因此擁有威懾力。這是因為,如果我國大量拋售債券,引發債市暴跌,我國持有的其余美國債券將大幅縮水,得不償失。如果為了賺取差價投機炒作,不但風險大,與投入的巨額資本金相比,仍然得不償失。如果長期持有美國債券,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將由活錢變成死錢。總之,巨額投資卻自顧不暇,哪有威懾力呢。
可見,上市的債券存在永久鎖定的可能,銀行儲蓄才有永久索取權。一旦國內金融形勢嚴峻,需大量補充外匯儲備現金,由于我國所持美國債券欲出售而不能,會發現忙來忙去,我國攜巨額外匯儲備投資美國債券是在作繭自縛。
今年4月,筆者在《調整招商引資政策是當務之急》中,提出外匯儲備是負債的觀點,認為“外匯儲備是國際貿易的備付資金,是政府對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和個人的負債,外匯儲備太少,資金周轉不開,外匯儲備過多,政府負債過多。”〔5〕可見,筆者與新華聲先生的觀點針鋒相對,在此,筆者進一步闡述。
第一,在國際收支業務中,中外企業的外幣是企業法人的財產,不是央行的財產,不會因為換匯,中外企業和私人的財產就變成了央行的財產。
第二,由于外幣不能在大陸流通,中外企業需將外幣(自己的財產)存放央行,換取人民幣使用。可見,央行下屬外匯管理局是經營貨幣的機構,與商業銀行經營人民幣類似,區別是經營業務不同,前者經營本外幣兌換業務,后者經營人民幣存貸業務。由此可見,央行及下屬外匯管理局充當的是賬房先生,并非外匯儲備的主人。
第三,在中外企業中,本土企業生產的制成品、原油原材料等換回的外幣才是本國的財產。在本土企業中,國企的創匯是國家的財產,但要以國企的財產記賬,不能以央行的財產記賬,因為親兄弟也要明算賬。不過遇金融危機,本土企業(國企民企)存放于央行的財產不會出逃,不會像外資那樣出逃甚至攻擊人民幣。
也許有人拿日本、沙特等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說事,這時需考察外匯儲備構成。日本、沙特的外匯儲備很多,但那是日本企業從其他國家賺得的,是沙特出售石油賺得的。不言而喻,本國的政府、企業、個人都是自家人,自家人的創匯是自家人的財產,只要外匯儲備中自家人的財產占大頭,其外匯儲備構成就是安全的,遇到危機,能夠承受外資出逃。
我國與日本、沙特的外匯儲備構成不同。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的財產占大頭,并有大量熱錢隱匿其中,一有風吹草動,會有外資落井下石,兌換外幣出逃。因此,外資財產占大頭的外匯儲備構成很不安全。
下面,將新華聲與筆者的觀點歸納一下。
新華聲認為,外匯儲備不是中國政府的負債,換言之,外匯儲備是中國政府的財產。既然是國家的財產,就可以讓其快速積累,并將“閑置的財產”用于國際投資。請注意!此觀點與我國外匯儲備的運作吻合,這可從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大量購買各國債券等數據得到印證。
筆者認為,盡管央行集中掌握的外匯儲備對外可稱為債權,并負責外匯儲備的日常管理,然而從本質上講,國際收支形成的外匯儲備,是央行對從事國際貿易的中外企業和個人的負債,既然是央行的負債,也可以說是政府的負債。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即央行負債快速增長,按照常識,負債太多就有風險,譬如遇到換匯風潮,央行留作支付清償的外匯不足時,風險就會顯現。
我國外匯儲備持續且快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需進行綜合治理。一方面,需采用各國通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進行調控,另一方面,需根據我國的國情,解決我國特有的國際收支長期雙順差問題、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問題、熱錢大量流入等問題。
上述治理措施中,治理國際收支長期雙順差是根本。這是因為,長期雙順差是外匯儲備持續且快速增長之源,是超發貨幣之源,是通貨膨脹之源,也是購買巨額外國債券反受其困之源。不觸及禍源,靠央行回收流動性,其調控效果大打折扣,因為不治理雙順差,央行在國門內大量回收流動性,國門外的熱錢會流入補充流動性,抵消央行回籠貨幣的效果。
否定之否定是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順應其規律必將受益。就拿改革來講,任何改革都是對現狀的否定。譬如招商引資,經過這些年運作,各地賤賣土地、重復建設、產能過剩蔓延開來,因此需改革我國的招商引資辦法,這也是治理雙順差所必須。治理好雙順差,才能抑制外匯儲備過快增長,解決超發貨幣、通貨膨脹、資本過剩、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
【注】 國際收支雙順差是指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在理論上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是互補的,不可能同時出現順差,但在我國卻出現了雙順差的現象。經常項目順差,指進出口貿易出口大于進口;資本項目順差,指入出境投資外資流入大于本國資本輸出。
參考文獻
〔1〕新華聲《外匯儲備:戰略武器》草根博客2011年7月14日
〔2〕新華聲《國家外匯儲備不是負債》草根博客2011年7月15日
〔3〕新華聲《美元末日理論:中國拋售美元資產可能晚了》草根博客2007年9月14日
〔4〕丁立民《我對組建中的聯匯公司喜憂參半》新華博客2007年3月26日
〔5〕丁立民《調整招商引資政策是當務之急》草根博客2011年4月4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