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世界經濟一直在危機的泥潭里打轉
■ 環球財經實習記者 鄒玄
負債降不下來,美國經濟就起不來
《環球財經》:隨著QE2在褒貶不一的評價聲中結束,QE3迅速成為了熱門詞匯,其會否實施成為了全球爭議的焦點。不久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3%,說明了市場對QE3有強烈的預期。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對下半年全球經濟前景的影響不言而喻。您如何看待這種市場預期及爭議?
宋鴻兵:首先要弄明白為什么會有QE1和QE2,如果沒有QE1和QE2會怎么樣,然后才能判斷會不會有QE3。QE1和QE2出現原因是,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美國經濟出現了流動性緊縮,美聯儲通過兩輪量化寬松政策能為美國經濟注入充足的流動性,主要方法是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債,壓低長期資本的成本,特別是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這樣可以降低借貸成本,促進經濟的復蘇。但是我們看到這個政策的效果并不明顯。尤其是QE2,在就業和經濟增長這兩個方面都沒有達到目標。從就業方面來看,美國的失業率仍處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從10%降到8%又升到9.2%,QE1、QE2并沒有使失業情況有明顯好轉。從經濟方面來看,美國經濟增長率從去年的1.3%到今年的1.9%,也沒有根本性的好轉。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QE1QE2并沒有奏效。
6月30日QE2結束之后,如果不再向經濟體注入流動性的后果,我認為將是經濟的進一步下滑,甚至是衰退,失業率長期維持高位。反過來我們要問,為什么沒有了QE2經濟會陷入衰退,而不是伯南克所說的經濟增長呢?我認為,原因是美國經濟一直高度負債運行,總體負債比例現在已經超過了美國GDP的400%。金融危機的核心即是違約,出現資金鏈斷裂。不論是家庭、企業或是國家,負債達到一定的程度,都會出現違約的問題。1929年的大蕭條和美國現在的情況類似,總負債高達GDP的300%。而美國是如何走出大蕭條的呢?就是靠逐步降低負債比率,從300%降到140%,這個漫長的修正一直持續到二戰后,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負債規模降下來了,才能輕裝上陣,否則利滾利,經濟體的收益有很大一部分會被負債吃掉,使得經濟的凈增加值很有限。美國經濟在1950年代是每借1.5美元可以獲利1美元,而現在獲得1美元需要借4美元,這說明美國的經濟效率在衰竭。如果美國不解決負債問題,是無法走出衰退的。QE1、QE2失敗的原因正是由于美國的高負債率,而僅僅降低資金成本,是無法刺激經濟增長的。美國的GDP中70%是消費,并且儲蓄率很低,如果要增加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則只能靠借貸。高負債的情況下怎么能擴大借貸呢?試想一個高度負債的家庭,如果想借錢買一座房子或者換一套更大的房子,銀行是不敢借給他們的。所以,企業和個人對資金的成本問題并不是很敏感,QE1、QE2完全走錯了方向,反而還加重了國債透支的問題。
如果沒有QE3,會怎么樣?在如此高負債的情況下,我們將看到美國經濟再度下滑,陷入經濟衰退。銀行總資產,意味著銀行系統為社會創造的流動性,它本來是一個平滑上升的曲線,但是在2008年中斷了上升,近幾年一直處于下滑的狀態,這說明美國的信貸規模在不斷縮小。私人信貸規模每年大約縮小一萬億。為了彌補私人信貸的坍塌,政府每年有一萬億以上的財政赤字。如果政府不去彌補,那么每年一萬多億的信貸規模減少將造成美國流動性緊縮,出現第二個大蕭條。所以美國政府無法削減財政赤字,到頭來只能推行QE3。我認為推行QE3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不是會不會的問題。
世界的經濟形勢,在我看來從來就沒有走出過危機,一直在危機的泥潭中打轉。美國上世紀30年代真正出現經濟衰退只在1931至1933年及1937至1938年,其余的時間經濟都在增長,但是人們把30年代稱為“大蕭條”,因為整個30年代失業率都很高。我認為,如果用現在這個思路來治理美國經濟的話,最終將重蹈大蕭條的覆轍。雖然2009、2010年的經濟有所增長,但是如果不把負債水平降下來的話,我們將仍然處于蕭條。
其實,這個問題有很多人都意識到了,但是削減負債規模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這意味著大量的債權債務關系重組,銀行也要承擔相應的損失,這個損失是巨大的,很多大銀行也很可能會倒閉,比如美國30年代就倒了一萬多家銀行。現在華盛頓的大權其實真正掌握在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手中,他們本能上要維護金融體系的利益不受侵犯,而讓納稅人和外國人來承受這個損失,他們的方法就是貶值美元,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中國日本等國的外匯儲備受到損失,這實際上是美國輸出危機的一種手段。
世界各國都將受到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QE1和QE2已經證明,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會上漲,美元幣值會下跌,全球將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所有國家都會承受這個損失。而中國將會承受雙重損失,一是通貨膨脹,一是外匯儲備的價值縮水。另外,美元幣值下跌,將會傷害美元信心,使人們對美國的主權信用產生極大的恐慌。大宗商品價格,包括貴金屬價格的大幅上漲,將會增加很多國家的生產成本。
金融危機正逐步演變為貨幣危機
《環球財經》:最近,意大利陷入債務危機的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歐元區及世界經濟復蘇的擔憂,作為歐元區的核心成員,意大利出現債務問題,會對歐元區的經濟復蘇產生怎樣的影響?由于債務問題,今年以來三大評級機構下調了日本和歐洲多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美國也面臨著被下調的威脅和警告,這說明了什么深層次的問題?
宋鴻兵:去年希臘出現問題時我就說過,這只是多米諾骨牌倒下的第一個,歐洲的問題和美國的是一樣的,即高度負債。歐美發達國家形成的巨額債務,就像水庫一樣,對下游的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債務需要還本付息而債務又天生是不穩定的,當債務的水位不斷上升,最脆弱的部分將首先被壓垮。就像次貸危機的爆發,還貸能力最差的人最先違約,而違約具有傳染性,一旦缺口被打開,銀行資產將變壞,流動性緊縮,將促使更多的人違約。歐洲情況也一樣,首先是情況最差的國家出問題,比如希臘,然后一個一個出現危機,這就像是歐洲版的次貸危機。意大利到底是問題的終點還是問題的起點,要看整個歐洲的債務情況能否好轉。
在應對危機方面,歐洲國家采取的方法不同于美國。歐洲央行完全有能力復制美聯儲的做法,但是歐洲對待問題比美國更加積極,各國都在努力地削減赤字。歐洲債務危機之所以顯得十分嚴重,是因為歐洲央行沒有去救。這也許和一些歐洲國家的傳統有關,特別是像德國這樣經受過超級通貨膨脹洗禮過的國家,他們對通貨膨脹和不負責任的貨幣態度,比美國要謹慎得多,又比如大英帝國,寧可自己違約承受損失,也不愿意讓英鎊惡性貶值。
2008年的危機,我們稱之為金融危機,主要特征是流動性枯竭導致金融機構的破產,從而流動性進一步惡化,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主權信用危機,又稱為貨幣危機。當一個國家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還可以印鈔票來拯救金融機構,而當一個國家出現貨幣危機時,性質就嚴重得多了,當一個國家失去了主權信用時,印鈔也沒用了。一個國家的危機真的上升到貨幣危機的程度的話,這個國家靠自己的力量已經拯救不了自己了,只能靠外部的力量來拯救。主權信用評級變化說明,全球的金融危機正在逐步地演變為貨幣危機,危機實際上是在升級。
如果出現美元危機,全球貨幣體制將出現重大裂痕,那么世界上所有人的財產都將受到嚴重的侵害。中國政府和老百姓都不能幸免。這時候各國政府只有兩個辦法,第一是財政部通過大借國債或資本市場融資來補足資本金,第二是中央銀行去印鈔票,這樣一來就會稀釋每個人手上的財富價值。
中國應建立獨立自主的貨幣發行機制
《環球財經》:IMF發布報告預計,2011年中國的GDP增長9.6%,CPI增長4.7%,中國面臨的通脹壓力加大。您認為我國通脹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怎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中國的通貨膨脹呢?
宋鴻兵:中國現在的主要經濟特征是高增長伴隨高物價。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必然的,主要是因為中國的貨幣投放和美元的緊密聯系。現在外匯占款已經成為了人民幣投放的最主要渠道,這意味著人民銀行不能從根本上控制抵押品的價值和人民幣的價值。當美國推行QE1、QE2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同時也就受到了損失,因為抵押品的價值少了。因此中國的貨幣投放制度是當前中國出現通貨膨脹趨勢的最本質的源頭。
由于美國在全球推行的是美元本位制,輸出美元而換回商品,所以美國必然是結構性的逆差,無論是國際收支還是財政,這是美國的美元制度決定的。中國的通貨膨脹之所以無法避免,是因為美國向世界大量的輸出美元,人民銀行收下美元立即投放人民幣,雖然會發行央行票據回收流動性,但是央行票據最終還是會換成人民幣的,這僅僅只能延遲流動性的釋放。中國的貨幣發行是被動的,不能在需要緊縮的時候進行緊縮,貨幣的發行已經和本國的經濟脫鉤了,只和美元有關。美國進行量化寬松稀釋貨幣是它的本能選擇,人民幣外匯占款就會越來越多,人民幣投放量就會越來越大。所以,只要美國的美元戰略方向不發生改變,中國的貨幣投放制度不改變,中國的通貨膨脹只會越來越嚴重。
改革中國的貨幣投放制度才是最本質的解決方法。我在《貨幣戰爭3》中提到,中國當年的陜甘寧解放區就碰到過類似的問題,當時的解決思路是,把其他的貨幣完全排除到自身的體制之外去,建立起完全獨立的貨幣發行機制,我的貨幣投放不跟黃金掛鉤,不跟美元掛鉤,而是根據經濟的需要來進行。我認為中國應該恢復當年那種獨立自主的貨幣發行機制。其實,我認為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貨幣主權,處于被動的地位,只能進行微調,無益于問題的解決。
下半年全球經濟形勢波譎云詭
《環球財經》:您認為下半年全球經濟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宋鴻兵:波譎云詭,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世界經濟基本結構方面的錯亂和根本性的矛盾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解決的成本越來越高。各國政府都不去認真地解決結構性根本性的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決心和魄力,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并且越來越嚴重。所以,未來經濟形勢就是波譎云詭,充滿變數。換句話說,未來世界經濟變化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不確定因素的核心在于美國的經濟復蘇,或者說是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會不會持續,這可能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懸念。如果實行QE3,將會導致美元幣值的進一步下降,傷害美元信心,導致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我們將面臨一個滯脹的局面:經濟蕭條,同時物價飛漲。不那么樂觀地說:這可能是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向。
而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則是,反通脹和保增長能不能同時實現。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兩個相互矛盾的方面,這就像一腳踩剎車一腳踩油門,那么車到底是會停還是會跑,就看哪只腳更硬了。中國經濟形勢下半年最大的懸念就在這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