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為何會輸
2011/01/10 來源:YNET.com 北青網 北京科技報 李鵬
http://bkb.ynet.com/article.jsp?oid=76136307
在WTO的談判中,大豆進入中國沒有過渡期,大豆進口關稅的大幅降低導致了國外大豆的大量涌入,而中國是小規模生產,企業也是一盤散沙,整個產業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分散對壟斷,在競爭中只會處于劣勢。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第一個壯烈犧牲的就是中國的大豆。1995年以前中國還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然而從大豆凈出口國到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僅用了短短5年時間。
“這簡直是火箭一樣的速度。”黑龍江省農科院前院長,我國大豆專家劉忠堂談到進口轉基因大豆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沖擊時,如此形容。
1996年,開始成為大豆進口國的中國全年進口的大豆只有110萬噸,但是記者從中國大豆產業協會了解到,到2010年,這一數值已經猛增到了5000萬噸左右,15年間增長了45倍,而進口的絕大多數是轉基因大豆。
“轉基因大豆潮水般涌入的背后,就是我國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的敗退。”1月5日下午,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劉登高在他的辦公室接受記者的專訪時顯得頗為憂慮。
采訪中專家表示,國產大豆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進口大豆價格的擠壓。“由于國外大豆的生產大國都是大農場式的生產方式,中國的大豆生產規模較小,東北雖然有一些規模化的大豆生產農場,但是規模和產量還是沒有辦法和國外的農場相比,因此國內大豆的生產成本要大大高過其他大豆生產大國,在市場銷售價格方面,我們的本土大豆能夠承受的銷售價格比他們出口到中國的大豆的銷售價格也要高。” 中國農業科學院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靖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從美國等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價格很多時候只有1.5元左右,整整比每年國家收儲的國產大豆價格要低0.3~0.4元,從而讓國內大豆市場出現價格倒掛即內高外低的現象。因此現在國內的大型食用油企業和飼料企業等都愿意進口國外的大豆,并且為了方便使用進口大豆,很多煉油企業干脆把工廠建在了沿海一帶。
“困擾國產大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目前我們的大豆出油率要比進口大豆平均低5%左右,這樣對于國內眾多的食用油冶煉企業而言,出于經濟效益方面的考慮他們更加樂于采用進口大豆。”北京農學院李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解決國產大豆出油率低的問題,近些年我國農業部開始著力發展高油大豆品種,但是由于生產成本始終要比進口大豆高許多,目前進展并不大。
這些年掌握大豆生產、流通、消費渠道的糧油跨國公司也開始大舉進入我國的油脂加工領域。ADM、嘉吉、邦吉、路易達孚4家公司在中國華東、華南、華北等區域,通過參股或建立新廠的方式,已經擁有了我國40%以上的大豆壓榨能力,并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
“跨國巨頭資本的力量太強大了,借助雄厚的資本他們滲透到中國大豆產業的進口、產品深加工、銷售等各個行業,已經在中國悄悄完成了產業鏈的布局,對國產大豆而言,現在它所面臨的已經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市場。”劉登高說在WTO的談判中,大豆進入中國沒有過渡期,大豆進口關稅的大幅降低導致了國外大豆的大量涌入,而中國是小規模生產,企業也是一盤散沙,整個產業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分散對壟斷,在競爭中只會處于劣勢。
由于很多大豆產品的終端價格已經被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所控制,主要依靠國產大豆的多個主產區的大豆加工企業承受不了原料成本的壓力,一開工生產就陷入到虧損的境地,因此很多企業的生產基本處于癱瘓狀態。目前,黑龍江、內蒙古、安徽、吉林、料林、河南等中國大豆產區的4000萬大豆種植者正在面臨失業和生存危機。
大豆在中國古稱菽,是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豆科植物。顏色有黃色、淡綠色、黑色等,故又有黃豆、青豆、黑豆之稱,但是目前最為廣泛種植的就是黃豆。王靖告訴記者,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豆油、醬油和提煉蛋白質,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飼料。目前,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大豆產區,其大豆產量約占全國的1/3左右,其在生產和貿易上都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如今,黑龍江大豆業的潰敗成了中國大豆危機的一個縮影。2010年春天,黑龍江省100多家油脂企業居然只有5家開工。由于生產的大豆賣不出去,整個黑龍江將近1000萬豆農,大多數只能通過減少種植面積來應對。
黑龍江省農委最近公布的信息顯示,2009年其耕種面積是7294萬畝,2010年已降至6717萬畝,減少了580萬畝,很多農場和農民紛紛轉產種植玉米和水稻去了。
2010年下半年,國內糧食價格漲聲一片,玉米、水稻等糧食的收購價格年漲幅幾乎都在10%左右,但是國產大豆的價格和前一年幾乎沒有什么變化,2009年大豆收購價在1.87元/斤左右,但是目前也只有1.9元/斤左右。這種局面讓黑龍江的很多豆農失望,計劃2011年不再種植大豆。
“農民為了自己的經濟效益可以自由做出選擇,但是對于中國的整個大豆產業而言,并不是件好事。”王靖說,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逐年萎縮,產量也隨之大幅減少,但是在另外一個方面,我國大豆的總需求卻還在不斷增加,為滿足需要,大豆進口的份額就會持續增長,而進口量的增大,就會進一步壓縮我國自產的大豆市場份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記者了解到,遭受國外轉基因大豆沖擊的黑龍江豆農中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目前正在面臨生死劫的中國本土非轉基因大豆之所以陷入今天這個地步竟是因為中國的一粒大豆種子。
2000年,全球最大的轉基因種子和除草劑供應商——美國孟山都公司的高管和專家到中國東北大豆主產區考察訪問。訪問結束時,雙方專家互贈禮品,孟山都公司送給中方一粒轉基因大豆種子,中方送給孟山都公司一粒野生大豆種子。
然而就是這粒看似普通的野生大豆種子在孟山都公司的高管和專家眼里成為了至寶。他們將這粒種子帶回美國以后,對其進行基因分析,并在這粒野生豆種里面找到了高產量和高抗病的基因。得到這個基因“標記”之后,通過轉基因技術,他們就生產出價格便宜10%,農藥使用量減少60%的轉基因大豆。而后,孟山都迅速向全球推廣該轉基因大豆,并獲得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的數十項轉基因大豆專利。其他國家要購買轉基因大豆都要向孟山都支付高額的專利費。
此后,美國的一些轉基因大豆品種開始大量出口到中國,并一步步壟斷中國的大豆市場。目前,轉基因大豆已成為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第三大產品,僅次于波音飛機和半導體,美國企業也因此掌控了中國大豆及豆油市場的定價權。
劉登高告訴記者,這種局面導致國內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認為,為了保護國內的大豆產業,中國應該反對大豆的進口,而另外很多人則認為,既然當前中國大豆在市場上生存困難,不如全部放棄,直接從國外進口算了,當然也有人建議中國也應改種國外的轉基因大豆,從而消除目前存在的成本差異。
“中國生產能力不足,飼料加工需要大豆蛋白作為配料,進口一定量的大豆是必要的。”劉登高告訴記者,中國現在的大豆年產量只有1500萬噸~1700萬噸左右,但是國內的需求總量在2009年就達到了6000多萬噸,這里面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必須要依靠進口大豆予以解決。
“但是,必須明確進口大豆是有條件的,不能因為進口洋大豆損害中國大豆產業,不能危害中國大豆產業安全,不能造成農民收入下降和主產區加工企業萎縮。”劉登高說目前我們的關鍵問題是,我國對轉基因大豆的進口并沒有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外資企業通過大量地兼并、參股國內大豆加工企業,掌握了加工企業的進口權,使沿海加工企業成為帶動外國大豆產業發展的龍頭,而中國的大豆產業鏈不斷被肢解分離,處于被動境地,主產區加工企業的龍頭作用一再被弱化。
而且,劉登高認為,我國的大豆品種和栽培并不比國外差,也沒有理由要放棄國產大豆。針對中國大豆品質低的說法,劉登高表示這完全是由于中國大豆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造成的,各個品級大豆的混種、混收,降低了中國大豆的品質,但是這在未來的種植和收儲管理中并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
王靖告訴記者,近20余年來,世界大豆生產增長迅速,1988年其產量為9601. 3萬噸,1997年則達到1.5億噸,2005年又猛增到2.2億噸,并且每年還在以4.11%的速度遞增。而中國是世界大豆主產國之一,僅于次美國、巴西、阿根廷居世界第四位。另外,現在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放棄大豆產業,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式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就中國的產量和排名而言,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大豆在定價權方面很難處于優勢地位,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有5000多年的栽培史,中國絕不能放棄和忽視世界非轉基因大豆原產地和最大產地的優勢地位,必須從國家戰略層面上,調整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方向。”王靖表示,當前對于中國而言,加大對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食品產業的支持力度,揚長避短是很有必要的。“在未來的農產品的競爭中,真正原生態的才能夠占據主導地位,如果中國徹底放棄了非轉基因大豆的生產,將來我們的大豆供應安全就會出現問題,我們國家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思考中國的大豆安全問題。”
王靖還告訴記者,大豆為豆科作物,其根部可固氮,可以減少化肥施用,保護環境。對保證人體健康而言,大豆也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的健康報告聲稱:與低飽和脂肪和低膽固醇的飲食配合,每天食用25克大豆蛋白,可以有效減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王靖表示,在國產大豆中,有些非轉基因的高蛋白大豆既可以用于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大豆蛋白產品、大豆磷脂、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纖維等的生產,也可以用于傳統的大豆豆油和醬油等產品的加工。而目前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就明確禁止轉基因大豆直接用于食品加工領域,其國民也不食用轉基因大豆制作的食品。2010年,歐美已經有50多個國家采購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已經占據了國際市場50%的份額,其市場前景十分樂觀,這給中國大豆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機遇,這是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的巨大發展空間。
“近些年,美日等國家對大豆蛋白的開發應用尤其重視,投入大量的人力開發生產出幾十個大豆蛋白產品。全球大豆蛋白的產量也呈現出高增長的態勢,從1980年到2007年的27年間產量增加了十幾倍。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豆蛋白食品加工工業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長,成為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另外,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對大豆進行深加工,在化妝品開發和生物柴油發展方面也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王靖說。“但是遺憾的是對于大豆的作用和應用目前國內還沒有比較深入的研究,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
“大豆行業的這種發展趨勢也為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帶來了希望。中國1.5億畝的大豆種植面積所種植的都是非轉基因大豆,雖然現在有研究機構在研究轉基因大豆,但是國家并不允許其向國內任何生產區域擴散,另外中國大豆主要是供應食品市場,油料加工所占比例較小,中國大豆現在有3萬多種,有適應多種不同氣候環境的大豆品種,能夠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要,占世界品種的比例達到了97%,擁有的野生大豆豆種達7000余種,也占到了90%以上的比例。用于各種用途的優勢品種都在中國,中國必須要利用自己豐富的種源優勢優化產業機制,大力培育非轉基因大豆,占領國內和國際高端大豆食品市場。”劉登高表示。
王靖告訴記者,建立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生產基地,從微觀上,可以確保企業高品質的原料獲取、降低企業原料風險、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從宏觀來說可以提高大豆食品產業競爭優勢,保障中國基本農業經濟的安全。
針對有人建議國內也應該改種國外轉基因大豆的聲音,劉登高表示當前的轉基因大豆在全世界流行主要是因為其可以抵抗殺草劑——草甘膦,從而為大豆節省了大量除草的時間,但是中國是精耕細作農業,除草工作本來就做得很好,改種轉基因大豆并不會帶來多大的方便,由于在國際市場,轉基因大豆要比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低得多,中國普遍種植這種大豆損失將會更大。“并且種植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以后,中國每年還不得不繳納高額的專利費用。”劉登高表示。
據《糧食危機》的作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披露,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償還外債,阿根廷決定實行基因作物工業化種植,實現高產多賣。在這之前,阿根廷農業自給自足,還能產生大量的剩余。1996年,美國孟山都公司在阿根廷現身,開始在阿根廷大規模推廣轉基因大豆,可是到了2002年,當孟山都轉基因大豆占據了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的99%以后,孟山就開始收取種子的專利費。另外轉基因大豆的機器播種方式,使得害蟲和雜草泛濫。為了除掉雜草,農民不得不使用孟山都的除草劑“抗農達”。而近些年,阿根廷的故事也開始在巴西上演。
劉登高告訴記者,如果未來中國大部分改種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也將會面臨和阿根廷、巴西一樣的命運。
但是該怎么解決中國大豆目前面臨的困境呢?劉登高認為,目前困擾國產大豆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內現在沒有對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予以區分,從而使其價格也沒有區分開來。在另外一個方面,居于市場壟斷地位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卻掌握著國內大豆的定價權,國產大豆在市場的競爭中就不得不敗下陣來了。
“在國外,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就是嚴格區分開了的,它們的價格也比較懸殊,以美國為例,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為1000美元/噸左右,出口的轉基因大豆的價格為440美元/噸左右,但是目前在國內非轉基因大豆卻沒有這么大的價格優勢。”劉登高說目前在國內,消費者也不了解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的區別。雖然我們國家的有關法規規定轉基因大豆產品應該予以明確標識,但是由于監督執行方面的問題,市場上的轉基因大豆產品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另外有些不法企業甚至渾水摸魚,將轉基因大豆當作非轉基因大豆予以應用。
“讓消費者明明白白選擇和消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他們有權利知道自己食用的大豆或其產品是非轉基因還是轉基因的。國內如果有了這方面的充分提示,使轉基因大豆市場與非轉基因大豆市場區分開來,國產大豆或許會迎來自己的一線生機。”王靖表示。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專家們也并不反對中國進行轉基因大豆的研究。王靖說目前國內對轉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的研究還不夠,國家應大力支持轉基因大豆的安全與風險性研究和評估,并立項給予重點支持。
王靖的觀點也得到了劉登高的認同,他對記者表示,作為生物科學的前沿科技,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轉基因問題,轉基因技術是生物科學發展的一項尖端技術,中國必須集中財力、人力開展協作攻關,發現新的有意義的有自主產權的基因,攻占世界轉基因技術制高點,打破國際壟斷。“對于轉基因大豆技術來講,我們必須保持一種開放、冷靜的心態。”劉登高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