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克近日發表文章,稱美國已進入一個“利益集團為政治權力投資,政治權力為利益集團服務”的惡性循環,美式民主已病入膏肓——美國教授的新發現,怎么這么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常識?
譯文:
美國人民已經對政治累覺不愛。目前,只有13%的美國人認可國會的工作,近乎創下歷史新低。總統的支持率依舊在低谷徘徊。
大多數美國民眾根本懶得投票。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只有57.5%的選民投了票。
簡單地說,絕大多數美國人感覺無能為力,自己在這場已成定局的政治游戲中根本起不到作用,又何必費勁投票呢?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馬丁·賈爾斯和西北大學的本杰明·佩奇準備在今年秋天發布一項新的研究,這一研究證實了我們最糟糕的假設。
賈爾斯和佩奇詳細研究了1799個政治事項,分析了經濟精英、商業團體、利益集團和普通民眾對這些事務的相對影響力。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普通民眾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微乎其微,近乎為零。
那么,決策者們對誰的政治需求最為關心呢?答案是:那些掌控著最多游說團體,擁有最雄厚的資金來支持競選的富人和商界大佬們。
你一定想說:“切,老調重彈。”等等,先別急。賈爾斯和佩奇采用的是1981年-2002年的數據。然而,這是在最高法院打開聯合公民的資金閥門之前(譯注:在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一案中,最高法院裁定,通過資助來播放批評其他候選人的競選廣告是合法的,同時,政府不得限制這些群體為支持或批評政治候選人做出的開支規模。反對者認為這一判決將會造成大量金錢介入競選活動,使民主政治腐化),是在美國新超級助選機器“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出現之前,也是在華爾街救市計劃通過之前。
所以,現在的情況更糟。
那么,普通民眾何時真正擁有過權力呢?著名記者和政治評論家李普曼在他1922年出版的著作《公眾輿論》中表示,廣大民眾不了解也不關心國家政策。這些政策都是在精英的操控下“制定”出來的。李普曼最后總結道:“原始的民主教條已不可信。”然而,在20世紀上半葉,民主的美國似乎比選擇其他道路的國家發展得更為強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政治學家分析,雖然美國民眾個人的聲音無足輕重,但大多數人都加入了各式各樣的利益集團或草根組織——如俱樂部、協會、政黨、工會等。政治家們會積極響應這些團體的需求。
多元化的利益集團為民眾提供了發表觀點的渠道,也讓美式民主能良好地運轉。同時,大企業和華爾街的政治影響力被工會、農場合作社、零售商及小型銀行抵消了。
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將其稱之為“對抗性力量”。這股力量確保了美國大規模的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能從經濟增長中獲得可觀的收益。
然而從1980年開始,這一切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僅大企業和富人們在政治上變得更為強勢,同時其他利益團體也逐漸開始衰落。
由于工資停滯不漲,大多數美國人不得不將更多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婦女們也開始加入到勞動力大軍中,以維持家庭收入的穩定。因此,美國人參與草根組織的時間就相應減少,導致這些組織開始萎縮。
同時,工會成員也大幅下降,因為企業開始將工作遷移到海外,并發動了打擊工會成立的行動(羅納德·里根助長了這些行動的合法化,他解雇了罷工的空中交通管制員)。
其他的對抗性力量——零售商、農場合作社、當地及地區銀行——也未能幸免于難。在對大型農業綜合企業和華爾街放松管制之后,它們的路也同樣走到了盡頭。
與此同時,政黨不再代表大多數選民的意愿。隨著競選開銷逐步增加,政黨從州和當地的草根組織搖身一變成了全國性的籌款機器。我們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利益集團為政治權力投資,政治權力為利益集團服務——減稅、擴大稅收漏洞、從企業福利制度和自由貿易協定中謀利、頒布反工會法案、減少公共投資等。
這些舉動進一步將經濟利益集中在了上層階級,而將大多數普通民眾排除在外。
難怪美國人感覺無能為力。難怪我們都厭倦政治,大多數人都懶得投票。
但是如果我們放棄政治,我們就完了。這種無能為力就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要讓我們的民主和經濟重新服務于大多數人,唯一的辦法是,我們再次組織并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到政治當中。我們必須建立起一個新的對抗性力量。
利益集團正在做他們最擅長的事——賺錢。而我們普通民眾也要拿出殺手锏——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活力,和我們的選票。(菲淋譯)
羅伯特·賴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前勞工部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