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總生病
從倫敦市區(qū)向北,車程大約20分鐘,有個地方叫托特納姆。喜歡足球的人一定立馬想起熱刺隊。不錯,就是產生英超足球聯(lián)賽的球隊之一——熱刺隊——的地方。也是在那里,1985年10月5日,患有嚴重心臟病、49歲的黑人婦女辛西婭·賈勒特在警方搜查住所時突然摔倒、急發(fā)心臟病而亡,憤怒的黑人鄰居和朋友糾集500多人圍堵托特納姆警察局,抗議警方“非法搜查私人住宅”致使辛西婭死亡,一時間車輛被掀翻并點燃,道路被擋住,石塊與磚頭亂飛。警察布萊克·洛克被手拿匕首、砍刀的人活活砍死,還有58名警員和24名群眾因在沖突中不同程度受傷而被送往醫(yī)院。有目擊者對媒體這樣形容當時的血腥和暴力場面:“那些人就像禿鷲一樣將他撕裂,像野狗一樣攻擊獵物。不同的是,動物殺戮往往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那些人卻是為了所謂的復仇。”然而,騷亂沒有止于此時,而是不斷在上演。2011年8月,也是在托特納姆區(qū),非洲裔黑人馬克·杜根被警察開槍射殺為導火線,其親友和當地居民等500人走上街頭,表示強烈不滿和抗議,提出“正義”要求,示威變成騷亂,并且迅速蔓延到倫敦數十個街區(qū)及伯明翰、利物浦、諾丁漢等城市。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英國最為嚴重的一次騷亂。英國首相卡梅倫站在唐寧街10號門口,發(fā)出和騷亂時跳樓逃生的波蘭女孩莫妮卡·科諾茲克一樣的感慨:“英國生病了。”盡管騷亂已經平息,但為什么在經濟發(fā)達、法律體系健全、社會管理水平較高的英國會發(fā)生如此嚴重的騷亂事件?英國到底“病”在哪里?我們不得不去探究騷亂背后的歷史緣由。
騷亂的發(fā)生地托特納姆,離倫敦中心城區(qū)只有幾英里,五分之一人口是黑人。即使也住著一定數量的白人,但是這里依然被看作是倫敦著名的“黑人區(qū)”,也是英國最貧窮的地方。“黑人區(qū)”這幾個字帶著鄙夷和不屑,似乎已經成了“不安全、那里都是窮人”的代名詞。形象地說,托特納姆之于倫敦,如同哈雷姆之于紐約、18區(qū)圣心教堂之于巴黎、索維托之于約翰內斯堡……在以白人為主流的英國社會,“黑人區(qū)”像一座孤島,偏于城市一隅,破舊臟亂的街道、混亂無序的治安……實際上,居住在那里的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他們無法融入英國的主流社會,始終處于邊緣人的位置。起始于托特納姆的騷亂暴露了英國長期以來的有色人群與主流社會難以融合的問題,這始終是引發(fā)英國社會沖突和民眾騷亂的根源。
“傲氣”和傲慢的原因
英國的民眾騷亂雖然只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但追根溯源,與存在幾百年的種族問題緊密相關。對不同膚色人種的歧視,我們可以清楚地在莎士比亞寫于1592年、充滿血腥的悲劇《泰特斯·安德羅尼克斯》中看到。劇中對黑人的描述體現了當時民眾對黑人的歧視。在劇中,自詡為宙斯之子的巴西安納斯說,黑奴會使人的“名譽變了顏色”,而那個顏色就像他的身體一樣“污穢可憎”。這是英國民眾對黑人最初的印象。而白人社會普遍認為他們的白色皮膚比黑人“高貴”的原因之一及現世民眾騷亂的罪惡之源,則是始于16世紀60年代的黑人奴隸貿易。
1558年伊麗莎白繼承英國王位,也從前任女王血腥瑪麗那里繼承了大筆債務,同時喪失信譽的通貨使局勢更加惡化。為了國家的驕傲和君主的尊嚴,王室的奢華消費加上女王即位后的頻繁戰(zhàn)事,所有這些因素使政府陷入財政困境。而奴隸貿易無疑成為最初的、幫助政府擺脫困境的途徑之一。1562年,約翰霍金斯第一次環(huán)球航海,成功地將幾內亞的300名黑人販賣到西印度群島,得到嘉獎并投資入股。所以第二次的成功不僅使霍金斯成為英國最富的人,愛錢的女王也獲得了價值不菲的分紅。但第三次卻遭到西班牙艦隊的襲擊。于是,這次失利陰差陽錯地成為英國重建海軍并開始大肆海盜掠奪的契機。海盜活動雖然沒有得到政府的特許,但卻是誰干得成功誰便能得到女王的嘉獎,弗朗西斯·德雷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獲得女王授予的爵士封號。
所以,學者這樣概括這一時期英國的海外活動:王權默許和支持海盜,海盜則維護王權,即國家海盜化,海盜合法化。在世界大舞臺上,海盜以國王的名義,憑借堅船利炮和精細的現代化商品在世界范圍內搶劫金銀、販賣奴隸、參加海戰(zhàn)、鎮(zhèn)壓叛亂,把有色人群變?yōu)樽约旱呐`,把所占領的地方變成自己的商品銷售中心和原料產地,并在那里肆意掠奪幾百年。這就在事實上造成了英國本土人與殖民地人在身份上的不平等,也使后世的英國人形成了自視高人一等的“傲氣”與傲慢。
因此可以說,英國社會對有色人群的歧視具有久遠的歷史。從“最輝煌”的時刻起,英國本土的民眾就在用歧視的眼光去看有色人群。當有色人群要求以英國公民的身份在英國本土生存和發(fā)展的時候,其潛藏的種族歧視心理就會自然在各個方面顯露出來。騷亂過后,就連代表政府形象的卡梅倫也不顧往日的優(yōu)雅而使用了帶有鄙夷的詞“腦子顯然有病”來批評騷亂的參與者。而許多媒體也使用了“暴徒”“白癡”“惡棍”等詞語表達不滿和討伐。而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的秩序井然與和諧已經徹底被顛覆,“英國社會的裂痕——經濟和道德上的——都已經擴大到超過想象的程度”。英國的民眾騷亂是一面鏡子,它照進了幾百年前黑人奴隸貿易的歷史。在英國民眾的血液里、心靈中早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就是種族的差別。這是導致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能忽視互聯(lián)網時代
雖然經歷了幾個世紀,英國也成為步入后工業(yè)化時代的世界強國,福利制度聞名于世,成為廣大海外有色人群的夢中天堂。英國人幾百年前對有色人群的那些嫌惡之情,也成為一種情結逐漸深深地沉入了歷史的積淀層。然而事發(fā)之后,有色人群的騷亂又引起了沉睡多年的集體無意識。白人對有色人群采取輕慢的態(tài)度,沒有應有的關心與尊重,任由發(fā)展,以為他們鬧一鬧也就完事了。但他們忘記了這是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的傳播和發(fā)酵的速度超過了一切想象。于是,騷亂因官方反應遲緩和怠慢而迅速蔓延并導致巨大的影響和破壞。
英國警察本來很精干,“蘇格蘭場”的真?zhèn)鳉v久彌新。可這次應對騷亂的舉止失措,恐怕還是由于歷史上長期形成的輕賤有色人群的集體無意識。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心理上沉淀下來的集體無意識記憶在這場突發(fā)事件之中被喚醒,終致騷亂由托特納姆迅速蔓延至倫敦全城。這固然有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但英國人心智深處的對有色人群的偏見與歧視會偶爾被喚醒,危及現代文明社會的和諧與繁榮,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歷史的深深思索。如《衛(wèi)報》專欄作家奧爾所說,在一個社會中,只有每個人都能得到他的“股份”,那么,他們才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號稱“照看民眾利益的政府”在國家治理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