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政軍 顏歡 林雪丹 姜波 黃發紅
連日來,有關美國監控歐洲盟友領導人和民眾的丑聞愈演愈烈。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范因斯坦10月29日表示,白宮已承諾不再對盟國進行監聽。對此,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刊文稱,白宮方面顯然在處理“棱鏡門”丑聞上對盟友和非盟友存在區別對待。對巴西、墨西哥、俄羅斯、伊朗等非盟友而言,美國政府“似乎更容易擺脫麻煩”,而對于像德國這樣重要的歐洲盟友,態度則完全相反。有專家表示,美國公信力正面臨空前危機。
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國際關系副教授萊昂納多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巴西政府的態度已經表明,巴西絕不會在任何條件下容忍這種霸權主義的侵犯行為。美國在全世界的關注下,終于無法承受壓力而松口,但他們所謂“停止對盟友的監聽”的表態,不僅說明美國監視行為的不合理,同時也說明美國在這件事上還未真正醒悟。巴西已經對美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失望感。
俄羅斯政治研究中心國際信息安全項目部主任奧列格•杰米多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白宮避而不談對俄羅斯、巴西、伊朗等國家進行的監聽活動,除了體現出美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戰略方向在歐盟,更主要的原因是美方羞于承認自己令人難堪的行為。監聽事件的曝光讓美國煞費苦心建立的網絡道德規范瞬間坍塌,過去為情報工作所做的掩護被擊破。美國一直視俄羅斯為情報監控的重要目標,但過于明確地劃清盟友和非盟友間的界限,會讓原本就走下坡路的俄美關系更不被看好,對美國來說負面影響則更大。
墨西哥媒體人士阿德里安娜•加西亞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墨西哥政府多次要求美國盡快對其針對墨西哥的監聽事件展開調查,但截至目前美國方面的回應卻十分有限,美國政府這一傲慢和敷衍的態度在墨西哥政界和民間引起了強烈的反彈,各界人士紛紛對此進行譴責和抨擊。此外,美國在監聽行為上對盟友和非盟友區別對待的做法令人憤怒,進一步傷害了墨美兩國間的互信和友誼。
此外,德國情報部門30日發表聲明稱,德國駐美國華盛頓使館沒有從事情報偵聽活動。此前一天,有美國情報官員稱,歐洲盟友一方面與美國進行情報合作,同時也對美國實施監聽。德國議會近日決定,將于11月18日舉行特別會議,就美國對德國的監聽行為進行討論。
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基思•亞歷山大29日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作證時表示,美國情報機構從未主動大量搜集歐洲盟國公民的電話或電子郵件記錄,并稱一些歐洲媒體此前的報道是“完全錯誤的”。他辯稱,美國從未單獨搜集此類情報,而是與美國的北約盟友合作共同為國家安全和軍事行動搜集信息。他還竭力為美國情報機構的工作辯護,稱其努力成果拯救了“包括美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許多生命”。
眼下美國國內正在掀起對情報監控透明度和合理性的廣泛討論。不少國會議員認為,應盡快改變目前的情報搜集方式,甚至要求修改已有35年歷史的《外國情報監控法案》,以不斷提高情報監控透明度。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10月31日《人民日報》)
鏈接一:英國何成“監控門”漏網之魚
任海軍
近來,美國“監控門”持續發酵,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多個國家領導人均受到美國安全部門秘密監控。但讓人意外的是,在法、德、意等諸多歐洲大陸國家都被美國情報監控機構“一網打盡”的情況下,英國卻成了“漏網之魚”。這是為什么?
原來,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五只眼”情報聯盟,在暗地里在發揮作用。這“五只眼”,指的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五國,他們之間秘密建立了一個情報共享聯盟,在全世界制造諜影重重。
“五只眼”的歷史說來話長。熟悉國際史者對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鐵幕”演說都不陌生,但對發生在同一天的英美情報共享協議的簽訂,所知者寥寥。而這只有區區7頁紙的秘密協議,恰恰決定了戰后60多年來國際情報合作的基本格局。
當時,代表英方的倫敦信號情報委員會上校帕特里克•約翰遜和代表美方的美國州-陸軍-海軍通信情報委員會中將霍伊特•范登堡(后來曾任中情局第二任局長)簽署了這個名為“優庫薩”(UKUSA)的秘密協議。該密約保密度非常高,完全版本直到2010年6月25日才由英國國家檔案館公布于眾。
后來,“優庫薩”協議擴大至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外界稱其為“五只眼”情報聯盟。在全世界很多前沿地區,五國情報部門并肩作戰并同意迅速共享信息,但五國之間承諾互不刺探情報。
在“五只眼”聯盟中,各國負責搜集情報的部門分別是美國國家安全局、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加拿大通信安全局、澳大利亞防務信號局以及新西蘭政府通信安全局。其中,英美兩國的情報機構最為知名,發揮的作用也最大。
到美國旅行,若是你驅車進入馬里蘭州安妮阿倫德爾縣的米德堡,只要汽車上的全球定位系統開始失靈,那就一定離美國情報中樞——美國國家安全局總部不遠了。
“優庫薩”協議在透露了情報傳遞的一些范例的同時,也彌合了冷戰時期兩國的隔閡,為兩國的特殊關系打下堅實基礎。英國軍情五處官方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安德魯認為:“英國和美國相互共享情報、刺探機密的能力,是世界歷史上其他任何兩個獨立國家無法比擬的”。
時光荏苒,但對美國來說,英國仍然是有用和可靠的盟友——華盛頓需要“拉幫結派”之時,倫敦總是第一個可以依靠的對象。比如,當歐洲人正因為“監控門”嚷嚷要給美國一點顏色看看時,英國首相卡梅倫日前就在歐盟峰會上“和稀泥”,扮演分化歐洲的角色。
當然,英美同盟本身始終是不相稱的——英國尋求與美國的“特殊關系”,是為了擴大自己日漸減弱的影響力,美國只是偶爾尋求英國的支持,以遮掩可能會被視為不可接受的美國單邊行動。但總的來說,在美國人看來,德國雖是歐洲最重要的大國,但英國卻是它最信任的國家。
這不免讓世人懷疑:在“監控門”中,英國到底是“漏網之魚”還是美國的“幫兇”?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10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
鏈接二:監聽還將繼續
彭早 梁陶
近日,曾協助斯諾登揭露美國“棱鏡門”的英國《衛報》再爆猛料,稱美國情報機構曾監聽至少35個國家政要的電話,其中包括德、法等歐洲盟友的領導人。其他媒體也爆料說,美國情報機構大規模對法國和西班牙公民的電話記錄進行監控。丑聞一經曝光,被監聽國家尤其是歐盟國家領導人,紛紛要求美國作出解釋。
世人不禁要問,美國如此毫無禁區地竊聽到底為何?
一直以來,美國為制定對外戰略,維護自身的利益,秘密地對包括盟國在內的他國進行情報偵察活動。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出于安全形勢和國力的考量,盡管降低了單邊主義的調門,轉而實行“柔性外交”戰略,但維持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戰略目標并沒改變,這就決定了美國的對外情報活動不可能放過包括盟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不言而喻,美國如此無底線地對盟國領導人進行監聽,意在獲悉盟國各項政策的內部考量,以及時壓制“不服管理的苗頭”,從而維持自己的“老大”地位。
事實上,美國的這種監聽活動建立在對利益與風險的權衡之上。美國政府與情報機構不可能不知道,建立如此龐大的竊聽網絡,就算防護得再嚴密,也存在著泄密的可能。一旦行跡敗露,將會產生相當大的政治與外交風險。《紐約時報》就曾揭露,一美政府高官指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滿足自身情報需求,就算冒些險也是值得的。”顯然,在美國的算計中,與維護其自身利益相比,冒得罪盟友的風險還是值得的。
面對監聽事件的持續發酵和世人的指責,美國政府非但沒有自我反省,懸崖勒馬,反而不斷為自己尋找開脫的理由。
10月29日,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基思•亞歷山大在國會作證時回應說,歐洲媒體的報道“完全錯誤”。他表示,這類情報并非由美方單獨搜集,而是來自美國與其北約盟友為保障安全而共同實施的情報項目,由國安局外國合作伙伴提供。當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也辯稱,美國情報機構所有監控行為背后都存在明確的外國情報搜集目的,他還警告國會議員不要對媒體報道反應過度,從而影響反恐工作。
為平息“監聽門”引發的指責浪潮,美國官員還以解密方式展開“公關”。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28日宣布解密數十份絕密文件,文件主要圍繞美國《愛國者法》關于允許情報機構收集電話記錄的相關規定,以證明國安局收集民眾電話記錄的行為屬于“依法辦事”,希望以此來證明監聽項目的重要性,減少外界指責和壓力。
不過,這樣的辯護反而透露出“監聽還將繼續”的信息,加重了人們的不安。一些人權組織認為,美國情報機構對無辜人士的信息收集已經觸犯憲法。歐盟委員會負責司法、人權和公民事務的委員維維亞娜•雷丁則要求美方加強隱私法規以重建互信,否則雙方就《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開展的談判可能受到影響。
長久以來,美國在維護國際秩序和道義上都自詡為“模范”,曾多次作為“正義”的化身在國際舞臺上大談特談網絡安全。現在看來,這無異于開國際玩笑。美國如不真正地對自己的錯誤行徑進行反省,繼續毫無底線地窺探世人的隱私,必然還會有斯諾登那樣的人站出來,向世人控訴美國的行徑。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10月31日《解放軍報》)
鏈接三:美國監聽政要惹惱全世界
張曉紅
近日,美國情報機構涉嫌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手機的丑聞在歐洲掀起了軒然大波。正在召開的歐盟峰會上,歐洲各國領導人對美國的舉動大加鞭撻,不僅如此,由于監聽對象包括35名各國政要,因此,憤怒的歐洲各國領導人打算下月組團去白宮“討說法”。面對指責,白宮態度依然暖昧不清。媒體評論認為,“監聽門后傳”徹底暴露出美國人眼里壓根就沒有盟友這回事。
各部門“分享”盟國政要號碼助監聽
據英國《衛報》報道,斯諾登最近曝出一份名為《用戶部門可助信號情報部門(SID)獲取目標電話號碼》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秘密備忘錄,其中羅列了多達數十名各國領導人的電話、手機、傳真等號碼,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號碼赫然在列。
德國《明鏡》周刊發文稱,據這份爆料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對外國國家領導人的電話實施監聽,持續時間“長達數年”,默克爾總理“肯定是其中之一”。目前,該周刊表示,已經向德國對外情報部門和聯邦情報安全辦公室提交了“足夠的證據”,以支持政府向美方討個說法。報道還援引這份備忘錄的內容稱,在默克爾之外,至少還有35名國家領導人被美國國家安全局列為監聽目標。
據這份秘密備忘錄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通常從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等政府部門的官員手中獲取有用的電話號碼并對其進行監聽。同時,這些被稱為“國家安全局用戶”的部門還鼓勵自己的高級官員與國家安全局主動分享“名片盒”,以便后者將更多國家領導人的電話號碼列入監聽列表當中。
據《衛報》報道稱,一名美國官員曾向國家安全局提供了200個電話號碼,涉及到的各國領導人多達35人。情報部門從中發掘出43個以前從未掌握的號碼并列入監聽名單。此外,美國情報部門還據此順藤摸瓜,又挖掘了一些其他值得監聽的號碼。在這份備忘錄中沒有具體指明受監聽的是哪35國領導人,但有人從中一眼認出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號碼。其他號碼的持有者也大多是美國的盟友、伙伴國等。不過備忘錄中承認,對這些號碼的監聽并未取得預期效果,“產生的有價值的情報少得可冷。”
頗具諷刺的是,就在今年6月“棱鏡門”事件初發時,奧巴馬曾信誓旦旦地稱,友好國家的領導人決不在美國情報部門的監聽之列。“如果我想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我可以直接給他們打電話……我們之間有密切的工作聯系,沒有不能分享的情報。”所謂話音剛落,曝光的秘密備忘錄就重重地給了奧巴馬一個耳光。
刺探各國情報“無差別”
其實,早在1947年美國就與聯合國達成協議,承諾不實施針對外交活動的任何秘密情報活動。奧巴馬也曾在“棱鏡門”之后對歐洲各盟國表示,美國情報部門絕對沒有監聽盟友的舉動。對此,《明鏡》周刊稱,美國人早將與聯合國簽訂的那份協議不放在眼里了,美國的情報部門只想在全球范圍確立自己的絕對情報優勢地位,因此“不分敵友地將刺探的臟手伸向所有人”。
英國《衛報》評論認為,“9.11”之后,美國人懷有很強的戒備心理。“他們想知道別人在想什么、準備做什么、是否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實施了各種情報搜集活動。而且,這些活動都是打著反恐的旗號進行的,他們有自己的‘黑貓白貓’理論--只要能讓自己安全,情報的來源不重要。”據一份披露出來的內部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情報項目多如牛毛,針對外國政要的情報刺探活動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據有關資料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曾實施過代號為“伯拉尼”和“蘭帕特-T”兩個針對他國首腦的情報監聽項目,所獲情報一度成為美國總統的“每日情報簡報”重要內容。而美國情報部門的監控對象當然不只是伊朗、朝鮮、俄羅斯等傳統對手,美國政府曾于今年4月秘密制定了一份情報搜集指南,按優先次序將搜集目標分為5個等級,與美國交好的歐盟國家高居第三等,“他們的貿易政策、外交政策都是美國迫切希望了解的”。此外,據更早的一份美國國家安全局內部文件則顯示,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曾于2009年簽署命令,要求國務院所屬外交官搜集在聯合國的各國重要外交人員的電話、尋呼、信用卡號碼等個人信息,搜集對象“不分國別”。
眼下,被曝光的受監聽的領導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墨西哥、巴西總統,還有哪些國家領導人的電話號碼仍然躺在那份名單的陰暗角落呢?既然奧巴馬的“鐵桿”盟友默克爾都赫然在榜,其他盟國政要估計也難逃被監聽的命運了。
歐洲“扎緊籬笆防黑手”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政府顯然很清楚自己干的事,“如果泄露,將嚴重損害美國與目標國家的關系。”如果恰巧是盟友,那就更令人尷尬了。正如一位德國民眾對路透社記者所說:“這不是對待朋友或伙伴的方式。我們不是恐怖分子,我們的總理也不是!”
而作為“受害者”,默克爾總理憤怒地說:“這并不是針對我個人的行徑,而是針對整個德國民族!”她說,“朋友之間做手腳是不該發生的事,我們之間需要的是信任。很遺憾,這種信任已經受到了侵蝕!”德國政府也發表聲明對此譴責。歐盟委員會則呼吁,歐洲國家要警惕美國滑向“極權主義”,采取共同立場應對這種對盟友的竊聽行徑。
除了聲討,歐洲各國準備采取實質性的反擊。歐盟司法委員會表示,如有意外,將不惜中斷與美國的“泛大西洋市場”談判。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也威脅稱,由于美國在歐洲國家這里“損失了大量信任”,因此,歐盟將考慮暫停與美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面對盟友的一致口伐,美國人只能以籠統的外交辭令應付,稱美歐享有重要的友誼,希望能通過外交手段處理好此次危機。在對默克爾總理監聽一事上,美國政府則大玩文字游戲,稱“目前”和“未來”都不會對德國總理進行監聽。對此,媒體敏感地指出,為什么不敢說“過去”呢?
不過分析人士注意到,歐洲各國顯然不想與美國徹底翻臉。默克爾在憤怒之后稱,希望美國政府對秘密情報活動施加更嚴格的法律限制,以便雙方在將來的合作中“有更清晰的約束”。素與美國聯系密切的英國認為,情報搜集事關國家利益,即便是歐盟國家之間也存在相互刺探情報的案例,因此美國的行為不應受到過多指責。對此,白宮發言人高興地回應稱,所有國家都有互相刺探情報行為,“只是美國得到的多了一些。”
如此一來,很多歐盟國家認為,指望美國悔改是不可能的,當今之計唯有扎緊自家籬笆了。為防止美國情報部門的黑手,歐盟已決定暫停歐美之間銀行數據的共享,同時要求美國公司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不得將歐洲公民的數據資料傳遞給美國情報部門。而德國有關部門也采取措施,準備搭建自己的服務網以防美國監聽。此外,德國政府正在與美國談判,試圖簽定一項互不刺探情報的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亡羊補牢的措施背后,隱隱顯現出歐洲國家的無奈:雖然他們不希望隱私被窺探,但卻又暫時無法擺脫美國的影響。不過美國針對盟友的情報搜集活動經此事后也可能有所收斂。正如《衛報》所評論的,美國人也知道從好友身上獲取情報得不償失。
(《環球視野》摘自2013年10月29日《中國國防報》)
鏈接四:監聽丑聞在美國掀內斗
張媛媛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監聽歐洲多國政要及民眾通訊風波近來引起多國政要不滿,令總統奧巴馬內外交困,白宮為此緊急“滅火”。白宮一方面希望能盡快撇清奧巴馬政府和這一事件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在盡力挽回即將損失的國際信譽。不過一些美國政要卻認為,監聽行為是出于反恐需求,美方應當嚴守立場,奧巴馬無需道歉。
“美國搞監聽并不是為了好玩.而是在搜集有價值的信息.幫助美國以及歐洲,NSA盡忠職守,奧巴馬應站在NSA這邊”
美國監聽全球盟國領袖的風暴正在逐日擴大,白宮希望盡速平息風波,恢復與眾多國家的外交互信。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本•羅茲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專訪時指出:“美方已通過外交與情報通道,與德國、法國、巴西和墨西哥等國溝通,雙方將進一步正式對話。”
不過,美國國內的輿論卻沒有迎合白宮的意思。前副總統、負責情報事務的切尼就此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監聽盟友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做這樣的事,奧巴馬沒有必要為NSA的電話監聽行為道歉。”
共和黨籍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杰斯說:“歐洲應該感謝美國對其進行監聽,美國的監聽是為了歐洲安全。”羅杰斯指出:“如果法國民眾真正了解美國的監控項目,他們將為之鼓掌、開香檳慶祝。這是好事,它將保護法國、美國以及美國歐洲盟友的安全。”羅杰斯還呼吁“提升美國在歐洲的監控項目”。
另一名共和黨資深議員彼得•金認為:“奧巴馬應該停止為NSA的電話監控道歉,因為該項目已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他指出:“NSA不僅挽救了美國民眾的性命,也挽救了法國、德國等歐洲各國民眾的性命。美國搞監聽并不是為了好玩,而是在搜集有價值的信息,幫助美國以及歐洲,NSA盡忠職守,奧巴馬應站在NSA這邊。”
“如果監聽外國領導人對白宮來說算得上是新聞的話.那么說明白宮官員根本都沒看過簡報”
NSA的監聽除了導致外交關系緊張之外,還引起了情報官員與政府官員之間的內斗。目前在職及已經離職的美國情報機構官員均透露,白宮和國務院都贊成對盟國首腦的電話通訊進行監聽。美國政府此前聲稱“奧巴馬及其助手對這類監聽活動并不知情”,但這一最新消息無疑是“打了美國政府的臉”。
作為美國情報項目的重要辯護者,美國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主席黛安娜•范斯坦稱:“十多年來,情報特別委員會從未被告知過這些監聽活動。”范斯坦是NSA的“鐵桿盟友”,她的突然倒戈令情報人員更為憤怒。
目前,監聽活動具體如何開展外界尚不得知,但據情報人員透露,如果一位外國領導人成為了監聽的對象,相關國家的美國大使及國家安全委員會內負責該國的工作人員都會得到定期報告。
情報官員指出:“美國監控外國領袖事前必須獲得白宮及國務院首肯,并由國務院評估政治風險。任何有用的情報均會轉交給總統反恐顧問與其他白宮官員。NSA可能不會向奧巴馬本人特別報告針對外國領導人手機、電子郵件的監聽情況,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情報界的高級官員肯定完全了解正在開展的行動。”“其他的說法都是荒謬的”,情報官員稱:“如果監聽外國領導人對白宮來說算得上是新聞的話,那么說明白宮官員根本都沒看過簡報。”
對政府的說辭,NSA的工作人員和其他情報機構的專業人員都感到憤怒,他們認為奧巴馬此舉是為了撇清關系,避免進一步激怒盟友。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則認為:“國會應考慮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徹查美國監控外國領袖事件,并確認總統對監控的了解程度及何時知情。”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90期,摘自2013年10月31日—11月3日《世界新聞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