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美國不一定美,瓷器不一定脆
——第N次赴美的日記,兼談為什么、怎么樣“去美國化”?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晴 寫于UA88Y(北京-紐約)座位37F
到機場前,我與遠在韓國的一位好友微信,剛好他5點鐘首爾出發回國,而我的航班也是同一時間起飛。我調侃道:“我往東去紐約,你往西回北京。咱們兩架飛機在渤海上空招個手吧!”
登機后先呼呼大睡,醒來查看飛行圖才知道,我的調侃是錯誤的。去美國的航班從北京一起飛,就徑直往北,過內蒙,再飛越蒙古、俄羅斯、越過北冰洋、加拿大,然后才會到紐約。這個飛行路線的估測錯誤,對我這個曾去N次美國的前國際新聞人來講,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尷尬。
這種對美國看似正確的錯誤,其實非常多。我們以為很了解美國,但我們的那些了解可能都是錯的。比如,我們以為美國的社會福利很好,其實美國15%的人都沒有醫保,奧巴馬要推動這個爭執了長達50多年的醫保改革,最終卻得了一個“美國關門17天”的后果;
再比如,我們以為,美國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國家。事實上,美國實行的是選舉人制,得選票多,未必能當上總統,比如2000年戈爾。美國也未必民主,在那本被稱為了解美國內部權力運作必讀書、過去半世紀再版五次的《誰統治美國:權力、政治和社會變遷》一書,作者多姆霍夫在題為“為什么要麻煩您讀這本書”的開篇導言中,第一段就說:“聯邦政府是否忽視了普通人民群眾的利益?某項調查中70%-75%的美國人會說‘是’”;
還比如,我們以為,美國軍事很強大。實際情況是,二戰后的美國平均3-5年打一場戰爭,幾乎沒有完勝過:朝鮮、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美國是只紙老虎”的判斷并不是狂言;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中國人能想到,美國是女性不能產假帶薪的國家嗎?知道美國是牢獄服刑率最高的國家嗎?知道美國還是被槍支所殺人口最多的國家嗎?知道美國是犯罪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嗎?知道美國是監聽公民隱私最嚴重的國家嗎?……
我過去與一些朋友討論這些時,有人就會反駁:別把美國說那么壞,否則每年為何那么多人移民去美國呢?是的,當二戰后全世界滿目蒼痍、冷戰后東方世界幾乎推倒重來之后,兩岸是大洋、南北均弱國、偏安一隅的“美國夢”自然成為全球追求的樂土。但移民的慣性,通常會落后于實際的遭遇。不妨問一下2000年以后那些賣房賣車移民至美國的中國人,有多少現在悔得腸子都斷了?
不過,類似的美國批判,在國內輿論已有不少。我更想表達的是:對美國的不了解,甚至想像的美國與了解的美國大相徑庭,卻還把美國視為中國發展的彼岸,那肯定將是一場大災難。從這個角度看,近段時間新華社發表了引起美國輿論強烈反彈的“去美國化”英文評論,是多么地及時!
2006年,人民日報著名記者丁剛就曾寫過《脫美國化:中國現代化不可回避的話題》一文引起了不少關注。現在官方通訊社再提“去美國化”,想表達的是恐怕不是一種重復或者口號,而是一種實際行為的話語映射。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去美國化”動向是明顯的。在外交上,習李國事訪問多趟,就是沒到美國,僅有一次,還是“順訪”;在商貿上,向美國追債的辭令也在增加,對東南亞、中亞、南亞的重視更頻繁;在輿論上,像薛蠻子、李開復等來自美國的“青年導師”一個接一個倒下;在金融上,反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力量相當大,如在華盛頓的世界銀行任職多年的林毅夫……
類似“去美國化”行為與其說是中國人自發的思想運動,不如說是中國社會對美國的自覺文化蘇醒。就像是人到中年,會突然間頓悟到某些人生哲理。這些哲理換成20多歲的愣頭青,無論怎么勸,都是無法領悟的。
頓悟什么呢?從對美的角度講,至少有三點:
第一, 美國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美麗國度。在很多次授課中,我都講,USA翻譯成“美國”(beautiful country)簡直是一個天大的錯誤。它代表著中國人對這個國度的善意,更是對這個國度的無限遐想。中國人從詞源學的角度就被“美國”自我公共外交了,從小中國孩子就容易以為那個國家是“美的”。
同樣,我們很容易以為France是很講法律的;Germany是很講道德的;UK是非常英俊瀟灑的,這些對西方的善意,換來只是拉丁語系中的“瓷器”。簡單地講,35歲中國人的頓悟應當是,不要以為叫“王美麗”就是大美女,也不要以為“陳二狗”就是大屌絲。“美國”不一定美,“瓷器”不一定脆!
第二, 美國不是中國需要唯一效仿的對象。35年來,中國模仿美國現代化,得到了大車、大房,失去的卻是明朗的天空;中國崇拜華爾街,得到的卻是金融陷阱;中國贊賞美式選舉,但中國基層選舉的成效卻并不大;中國推崇美式學術研究,但核心刊物文章越來越呈現新八股文的傾向。
相反,某些發自本土的智慧反而能收到奇效。有太多的事實說明,照搬來的美國經驗,往往不是好經驗。不過,偉大的21世紀中國人,學會了“山寨創新”,從吏治中“選舉+選拔”到智能手機的“超iPhone化”,還有QQ和微信,再有華為、三一的崛起。盡管問題仍然重重,但相信現代中國仍有厚積薄發的智慧。
第三,美國是美國,中國是中國。就像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美國再好,也只是美國;中國再爛,還是祖國。就像35歲的男人,只要不想離婚,無論心里想著多少遍“老婆還是別人的好”,該回家還得回家,該疼老婆的還得疼。是為成熟。
千萬不要以為“去美國化”,是反美國(Anti-US)。如果能計量化的話,中國肯定是最親美的那批國家之一。沒有中國人組織過任何對美國的恐怖襲擊;除了1999年,中國沒有組織過任何一次抗議美國的游行示威;中國富人轉移到美國去的財產最多;中國人畢業留美國的也最多……
所以,本質上講,去美國化,其實是一種“回歸中國化”,是一種從政治、經濟、教育、與社會的制度改革與治理變遷,再到價值觀念徹底尋找自我的一種要求與進程。改革開放締造的現代中國,應當要知道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