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對外傳播的成功實踐與啟示
王文
2021年06月25日08:12 | 來源:學習時報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625/c436975-32140177.html
原標題:延安時期對外傳播的成功實踐與啟示
對外傳播能力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對外傳播工作。延安時期,為了打破國民黨的輿論封鎖和造謠污蔑,向國內外宣傳黨的抗日政策和主張,黨中央精心部署、主動作為,充分開辟各種渠道,把延安的聲音發出去,向外界有效展示了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形象和人民軍隊、抗日根據地蓬勃發展的氣象,贏得國內各界和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延安時期對外傳播的成功實踐,為新時代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黨的領導同志積極開展對外傳播工作
對外傳播工作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工作,要求領導者高度重視,身體力行去謀劃、去推動。毛澤東一生對新聞宣傳、對外傳播有著濃厚的興趣。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為了讓外界了解黨和紅軍實情,宣傳史無前例的偉大長征,毛澤東同楊尚昆發信動員,號召紅軍指戰員人人動手寫長征經歷,“擇其精彩有趣的寫上若干片段”,“寫上一段即是為紅軍作了募捐宣傳,為紅軍擴大了國際影響”。董必武、李富春、張云逸等積極響應號召,帶頭寫作,征集的稿件定名《兩萬五千里》,這些原始材料后來為斯諾寫作《紅星照耀中國》提供了重要幫助。
1937年7月13日,埃德加·斯諾到達保安,毛澤東高度重視,當天傍晚步行至斯諾住處看望。此后多次與斯諾長談,講述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共產黨的基本政策等重大問題,并破例地講述了自己的身世和成長經歷。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賀龍、陳毅、葉劍英等同志,都善于與媒體和記者打交道,主動對外宣介。延安時期對外傳播工作的成功開展,得益于黨的領導同志傳播意識強,積極主動,親力親為,這是一條重要的歷史經驗。
以革命理論和話語體系彰顯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傳播的影響力取決于思想的力量。延安時期是我們黨日益走向成熟的時期,毛澤東撰寫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大量理論著作,深刻總結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如何把黨的理念和革命理論傳播開去,不斷提高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社會認同度,是黨的對外傳播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我們黨利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新華日報》,刊載毛澤東重要著作,以小冊子形式出版《論持久戰》,還發表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中央負責同志的文章。組織翻譯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重要著作向海外發行。黨關于抗戰和中國革命的概念、范疇、表述,使國內外進步人士耳目一新,為之振奮。許多進步青年是在讀了黨的著作,受黨的主張感召,決定奔赴延安的。《論持久戰》出版后,周恩來委托宋慶齡找人翻譯成英文,以便在海外發行。宋慶齡收到這部書后,認真地讀了兩遍,深為毛澤東的戰略眼光和精辟分析所折服,立即請愛潑斯坦等人將書翻譯成英文。毛澤東得知后,特意為英文本寫了序言。他寫道:“希望此書能在英語各國間喚起若干的同情,為了中國利益,也為了世界利益。”《論持久戰》英文本在海外發行后,得到了國際上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評價,人們從充滿必勝信心的思想和文字中,看到了中國共產黨認識抗戰、認識革命、認識中國和世界的獨特思考,感受到思想和精神力量。
有效運用各種媒體和渠道發聲
針對國民黨封鎖、自身傳播資源不足的狀況,黨中央一方面加強自身傳播能力建設,創辦了《解放日報》《新華日報》《八路軍軍政雜志》《新中華報》《共產黨人》《晉察冀日報》和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廣播電臺等媒體,這些新聞媒體發揮了傳播主力軍作用。各個根據地都創辦了各類報刊,如《抗戰報》《救亡報》《三邊報》《大眾報》等。另一方面,黨的領導人非常善于借助具有進步思想或政治中立的國內媒體、外國媒體,向國統區以及國外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大公報》曾提出派記者隨八路軍采訪,毛澤東明確表示歡迎。1944年6月,在黨的熱情邀請下,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一行21人來延安采訪,其中有美聯社的斯坦因、美國《時代》雜志的愛潑斯坦、合眾社的福爾曼等外國記者6人。毛澤東專門設宴招待,認真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并親自安排接待工作,指示有關部門為記者采訪提供便利。中外記者根據自己的直接觀察和親身體驗撰寫了大量的采訪報道,以書籍、文章、照片、電影、講演等形式介紹了所見所聞,為黨和人民軍隊的抗日斗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延安時期運用各種媒體和渠道的經驗,對當今各類媒體技術不斷涌現的背景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如何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中國故事更多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以自信坦誠、客觀真實的面貌示人
對于中外人士的來訪,延安的方針是敞開大門,讓他們自由參觀邊區機關、工廠、學校和各類單位,不搞浮夸,更不弄虛作假。在與中外人士的互動交流中,毛澤東等領導人展現出的戰略思維、精辟見解和人格魅力,使走進陜北的中外人士大為折服。共產黨人的坦誠友好,增強了對外傳播的親和力,也為自己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朋友,斯諾、史沫特萊等人都與黨的領導人建立了深厚友誼。1944年7月,經過積極斡旋,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考察。毛澤東要求各級干部放手與美軍接觸。觀察組所到之處,當地領導人予以熱情接待和通力合作,得到了美方高度贊許。美軍觀察組在延安看到的是與重慶完全不同的世界,這里不存在鋪張粉飾和禮節俗套,沒有乞丐,也沒有令人絕望的貧困現象,人們的衣著和生活都很儉樸,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坦誠、直率和友好的,毛澤東甚至也可以走在大街上與普通老百姓聊天。美軍觀察組成員謝偉思在與中共領導人深入接觸后認為,這個領導集體由精力充沛、成熟和講求實效的人們組成,他們忘我地獻身于崇高的原則,具有杰出的才干和堅毅的領導素質。美軍觀察組的報告讓美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認識。延安的經驗啟示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秉持開誠布公、以誠相待的原則,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向世界講述真實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傳播效果
毛澤東要求新聞傳播語言要新鮮活潑,提倡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老百姓喜聞樂見。這方面他親自作出表率。1946年8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斯特朗談話時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一經典論斷迅速傳遍世界。“紙老虎”的比喻,準確生動,風趣幽默,令人回味無窮,給西方人留下深刻印象。陳云的《隨軍西行見聞錄》,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為了便于公開發行傳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假托的藝術筆法,借第三者“軍醫”的口吻講述。作者善于講故事,使人如臨其境。由于《隨軍西行見聞錄》故事生動、語言通俗,發行之后流傳甚廣,不斷再版。這一成功傳播案例啟示我們,對外傳播要注重藝術和技巧,形式和語言要考慮到受眾的感受,以精準的傳播方式,增強對外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
把握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主動權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延安時期,針對國民黨的歪曲攻擊,黨中央積極開展輿論斗爭,闡明事實、亮明主張,爭取斗爭主動權。1941年1月,國民黨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并造謠污蔑、混淆視聽。為了打破封鎖,黨中央和毛澤東廣泛動員輿論,公布真相。《新華日報》發表了周恩來的親筆題詞手跡:“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國統區引起很大反響。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的立場,得到國內國際輿論的普遍同情和支持,蔣介石迫于壓力停止了剿共軍事行動。1943年,國民黨借第三國際解散之機,大造反共輿論,準備以重兵突擊延安。黨中央在作好軍事部署的同時,先發制人,發起輿論宣傳,通過集會、報紙、電臺、電文,揭露國民黨的企圖,國內外輿論紛紛予以譴責。蘇聯報刊和美國的《紐約時報》《紐約論壇報》等發文抨擊,蘇、美、英等國大使召開會議,警告蔣介石不得發動內戰,否則停止援助。在國內外輿論強大壓力下,蔣介石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邊區。先發制人的對外傳播,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歷史經驗表明,對外傳播不可避免有斗爭,面對敵對勢力的攻擊抹黑,要旗幟鮮明、敢于亮劍,要講究輿論斗爭的策略和藝術,積極爭取話語權,提升重大問題對外發聲能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