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馬丁案反思:誰制造了美國種族壓迫

RC · 2013-08-19 · 來源:紅色文化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國協警槍殺黑人青年馬丁案的判決,再度揭開了美國種族問題的傷疤?;仡檾蛋倌陙淼拿绹N族壓迫史,或許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美國種族問題的真正根源。

  一、美國種族主義的起源

  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與對印第安人的屠殺

  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抵達了美洲大陸,土著印第安人帶著他們的食物、水和禮物前去迎接,而哥倫布需要的僅僅是黃金。接下來,等待印第安人的不是歐洲強盜的友誼,而是瘟疫、屠殺和殖民奴役。

  1508年,傳教士拉斯卡塞斯到達伊斯帕尼奧扎時,他寫道“這個島上,包括印第安人在內,共有6萬人,也就是說,從1494年到1508年間,由于戰爭、販賣奴隸和開采金礦而導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300萬,這真讓我們的后人無法想象。”

  印第安人看到英國定居者越來越多,并且對他們構成了威脅,所以決定把這些英國人徹底消滅干凈,于是,英國人便決定滅絕印第安人。至此,雙方的戰爭全面化、公開化。在哥倫布到達北美的時候,居住在墨西哥北部的印第安人有1000萬之多,可是戰爭的結果,卻使得這一數字已不足100萬了,還有許多印第安人死于歐洲人帶來的疾病。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一章 哥倫布、印第安人和人類的進步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02/22256.html)

  黑奴貿易的興起與美國種族主義的誕生

  土著印第安人學會了反抗,使得后來的殖民者不可能再像哥倫布當年那樣,肆意強迫印第安人為他們勞作,黑人奴隸成為最佳的選擇。早在奴隸制度得以確立和合法化前的數十年,這種活動就已開始了。因為到1619年,已經有100萬黑人被從非洲運到南美和加勒比海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上。在那里,他們被當作奴隸來使用。在哥倫布開始航行之前的50年,葡萄牙人曾把10個非洲黑人帶到了里斯本;這可以看作是早期奴隸貿易的開端。100年來,非洲黑人一直被打著奴隸勞工的烙印。

  被賣掉的黑人隨后被裝運上船,他們被用鐵鏈拴在一起,塞進陰暗潮濕的船艙底部,那兒的空間比死人的棺材大不了多少。由于這樣惡劣的條件,導致了運送過程中黑人死亡率高達三分之一。但高額利潤使得販奴者們感到有利可圖,于是一批又一批的黑人像捕到的魚一樣被源源不斷地塞上船。販奴貿易最初興起于荷蘭,后來英國人取得了販奴的專利權,新英格蘭地區的一部分美國人也加入了奴隸買賣的行列。

  到1800年,大約有1000萬至1500萬黑人被當作奴隸販賣到了美洲,約占當時被抓獲的黑人總數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現代西方文明開始出現的最初幾個世紀里,非洲一共失去了5000萬人口,他們不是死亡,就是淪為奴隸,而造成這種悲慘結局的元兇,就是當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發達最文明的國度——美國和西歐的販奴商和種植莊園主們。

  美洲的奴隸制度極其殘暴,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瘋狂追求資本主義農業發展初期所帶來的無限利潤;二是利用種族仇恨使奴隸連作為一個人的最起碼地位也達不到。種植莊園主們以極其殘酷的制度對待反抗和逃跑的黑人奴隸,他們制定了嚴密的防范制度,使黑奴遭受精神摧殘和肉體壓迫。奴隸們必須嚴守紀律,他們反復地被灌輸自己天生低人二等的思想,黑人就是下賤的,要絕對服從主人,不可貪圖個人私欲。為了讓他們能遵照執行,奴隸主們還制訂了殘酷的勞工紀律,他們故意拆散奴隸的家庭,弱化宗教的影響力,既而通過隔離奴隸并使其中某些人享受一些小特權,來達到分裂他們的目的。最后的一招就是動用法律和監工手中的生殺大權,對奴隸施以鞭笞、火刑、砍手斷足,甚至處死等暴力鎮壓。盡管如此,奴隸叛亂仍是綿延不絕,雖然次數不多,但已足以令種植園主們心驚膽寒了。

  在英屬殖民地中,奴隸制度很快發展成了一整套規則完備的體系,一種黑人與白人之間的正規的勞工雇傭關系。由此而產生的特殊的種族情感(不管這種情感是仇恨、蔑視,還是同情、憐憫)伴隨著此后美國黑人在社會中的卑賤地位存在了350多年;他們的這種卑賤地位與人們對他們的鄙視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說的種族主義。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二章 劃清膚色界限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6/22474.html)

  美國獨立戰爭與被排除在外的黑人

  1763年后,隨著“七年戰爭”以英國勝利而告終,法國人被趕出了北美。殖民地的商業貿易活動已越來越成為英國政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英國政府創造出越來越多的利潤。北美殖民地的領袖們希望脫離英國政府的管制:而英國政府卻越來越離不開殖民地為其創造的財富了。出于自身的需要,北美的上層政治家們把底層人民的熱情和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而這種政治上的煽動,并不完全是虛假之詞,其中確實包含著一些對下層人民悲慘境遇的理解和同情。

  因為對奴隸暴動的恐懼,托馬斯·杰斐遜在起草《獨立宣言》時寫下了一段控訴英國政府從非洲販賣黑人到殖民地當奴隸的文字。然而,奴隸主們并不愿意終止奴隸貿易,所以杰斐遜的這段話便很自然地被大陸會議從《獨立宣言》中刪去了。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關于自由的這一偉大宣言之中,找不到對黑人的哪怕是最起碼的友好之意。《獨立宣言》所劃出的統一利益圈明顯地漏掉了一部分美國人。這就是:印第安人、黑人奴隸和婦女。

  《獨立宣言》的真實內涵在于:由重要人士組成的上升階層需要征召大量的美國人來反抗英國人,但他們又不希望徹底打破150年間建立發展起來的財富和權利關系格局。事實上,在簽署《獨立宣言》的人士中間,69%的人曾是英國政府手下的殖民官員。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四章 暴政就是暴政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6/22475.html)

  美國獨立戰爭給廣大的黑人創造了空間和機會,使黑人奴隸在社會中的地位變得更加復雜,成千上萬的黑人反對英國政府,有5000多人投身革命軍隊。在北部各州,由于部隊中有黑人,經濟上對奴隸們又沒有什么強烈的需要,再加上革命的號召和渲染,使得奴隸制度得以終結;而在南方的南部地區,奴隸制度隨著富人和棉花種植園的增多反而有擴張之勢。

  戰爭結束后的制憲會議在設定選舉資格時,把婦女、印第安人和奴隸排除在外,南方的奴隸制度仍然得以保留。

  美國獨立戰爭實質上是北美新興既得利益集團與英國舊官僚關于精英領導權之爭,美國憲法既為富人階層的利益服務,但同時它也給小業主們以及中等收入的工人、農民以足夠多的施舍,從而為自己建立起廣泛的支持基礎。構成支持基礎的這些小發橫財者們成了政府對付黑人、印第安人以及赤貧白人的緩沖帶。憑此,統治階層就可以盡可能少用強制辦法,更多地運用法律手段來達到控制的目的,即:在高呼愛國主義和團結一致的口號聲中,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五章 一種革命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6/22476.html)

  南北戰爭:不甘屈服的奴隸 沒有自由的解放

  美國政府之所以支持奴隸制度,是因為奴隸制度很有實效。1790年,南部每年可產1000噸棉花。到1860年,這個數字己達100萬噸。從1790年到1860年,奴隸由50萬人增加到400萬人。受到起義和謀叛打擊的南部奴隸制度不僅沒有削弱,反而還加強了控制力,并且得到法律、議會、軍隊以及帶有種族偏見的政治領袖的支持。只有發動大規模的奴隸起義或大規模的戰爭才能結束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制度。但是,如果爆發的是一場起義,那就有可能使局勢失控,因為起義者可能會將其矛頭從奴隸制度轉向世界上最成功的資本主義制度。

  要對解放黑奴做出種種限制,這樣才能有一個妥善的結局……如果戰爭的慣性和狂熱的圣戰宣傳,使解放運動超出了這一范圍,那么就要把它拉回到安全的軌道上來。

  ……聯邦政府從來不贊成奴隸用起義的方式來結束奴隸制度。在它看來,只能由白人負責結束奴隸制度,并且只能是北方的商業精英在政治和經濟上需要的時候才能結束奴隸制度。正是亞伯拉罕·林肯,將商業需要、共和黨的政治抱負和人道主義的花言巧語完美地結合起來。

  林肯反對奴隸制度,但并不認為黑人是平等的一員,1858年,林肯在伊利諾斯州南部的查爾斯頓對他的聽眾說:“我從來不贊成白種人和黑種人以任何方式獲得社會和政治上的平等(鼓掌);我從來不贊成給黑人以投票權。黑人不得成為陪審員,不具備擔任公職的資格,不得與白種人通婚。”

  北方政府的廢奴主張與與南部奴隸主的利益相悖,于是,當林肯當選總統后,南部7個州宣布脫離聯邦。林肯發動了戰斗……又有4個州宣布脫離聯邦。這11個州組成了美國南部邦聯。

  盡管內戰的結果,聯邦政府完全戰勝了南部邦聯,但是,無論黑人目前的身份是多么合法,但他們都明白:戰后,他們的身份取決于是否擁有他們為之辛苦耕作過的土地。如果不能擁有土地,他們將被迫以半奴隸的身份為他人工作。可是,從前的種植園主、北方的白人們已經租下了那些被遺棄的種植園。一份黑人報紙評論說:“奴隸成了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在美國北方佬控制下的黑人所獲得的自由,是自我標榜的自由。”

  1861年聯邦政府向蓄奴州宣戰,其目的并非結束奴隸制度,而是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保住南部的市場和資源。由于失去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奴隸,舊南方的富人們破產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北方的銀行家們開始加入南方鐵路公司理事會。北方的資本家們終于確信:他們同南方合作,不僅能獲得安全,而且還能從開發亞拉巴馬州、田納西州、佐治亞州那難以置信的、豐富的煤炭和鐵資源的投資中獲取巨額利潤。

  內戰前后,伴隨著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白人也和黑人一樣,正在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奴隸……19世紀末期,美國全國范圍內發生了大量的反叛事件,黑人反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這些事件中,窮苦的黑人與貧窮的白人沒什么兩樣。杜波依斯在《黑人重建》中,他把新的資本主義制度看成是發生在世界上所有“文明的”國家中剝削和賄賂行為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上層富人正是利用種族主義的說教,制造黑人與貧窮白人之間的矛盾,轉移更加本質的階級矛盾視線,以便資產階級的統治。

  內戰爆發時,根據一項法律,貧窮的白人要被征募入伍,而該法律卻允許富人可以交付300美元免征入伍。1863年,北部城市發生了征兵暴動。憤怒的白人揭竿而起,他們的目標不是富人,與此相反,而是身邊的黑人。1864年2月,俄亥俄州北部城市曾斯維市,退役的黑人士兵受到攻擊,到處都能聽到“殺死黑鬼”的叫喊聲。黑人士兵從事著最重最臟的工作,為白人軍隊挖溝壕、運輸木材和槍炮、裝卸彈藥。白人士兵一個月可獲得13美元的報酬,而黑人士兵卻只能得到10美元。

  南方白人寡頭政府利用其經濟力量組建了三K黨和其他恐怖主義團體,針對黑人騷亂展開暴力襲擊。北方的政客們也開始權衡利弊得失:是要一貧如洗的黑人的政治支持,還是為了一個更加穩定的南部而恢復白人至上的舊制度?他們最終選擇了共和黨人的統治和商業立法。有相當一段時間,黑人的地位降低了,差不多又重新回到奴隸制時的那種狀態。內戰結束時,北方24個州中有19個州不允許奴隸投票參選。到1900年,所有南方諸州都在新憲法和新章程中寫進了關于剝奪黑人公民權和實行種族隔離的條款。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九章 不甘屈服的奴隸,沒有自由的解放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1/22392.html)

  二、黑人民權運動

  1955年公交車抗議運動——黑人民權運動的開始

  種族隔離、私刑處死以及各種各樣的屈辱和苦難作為一種活生生的現實,成為一代又一代黑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

  20世紀30年代,共產黨開始在美國積極活動,當權者意識到,黑人一旦與共產黨聯系起來,就會變得更加危險,于是對與共產黨有聯系的黑人進行嚴密審查。二戰以后,非洲和亞洲掀起民族解放浪潮,美國政府除了受到道義譴責,種族歧視也使國家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戰后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走向世界,它的目標非常宏大,那就是攫取世界霸權。于是美國開始采取一些微小的改良行動,并期望它們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1954年,美國政府宣布種族隔離為非法,在別人看來,這似乎已是非常大的進步了,但對黑人而言,它卻遠遠不夠。黑人在政治和經濟上仍然處處遭受歧視、壓迫和不公正待遇,3K黨徒甚至看不慣大街上那些大街上穿著軍裝的黑人二戰老兵,對他們展開刺殺。

  1955年,14歲的黑人少年埃米特·蒂爾離開芝加哥的家,前往密西西比州的叔叔家中過暑假。芝加哥和當時大部分美國北方城市一樣,對黑人相對寬容。但年少的他并不清楚,由于歷史原因,美國南部對黑人的歧視尤其嚴重。黑人不能進入白人的餐廳、公廁;在公交車上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雖然此前一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種族隔離的學校是不合法的,但這幾乎造成美國南方的白人暴動。埃米特離家前,他的母親瑪米·蒂爾·莫比雷告誡他,南方和北方很不一樣。她說:“如果當一個白人走過時你必須跪在地上向他磕頭,那就照做吧。”但是埃米特卻把這當成一個玩笑。埃米特是個聰明機靈,卻又多愁善感,性格憂郁的少年,但也許正是他的“不諳世事”讓埃米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小鎮蒙尼的一家雜貨店里,埃米特對店里的漂亮老板娘、白人婦女卡洛林·布賴恩特不自覺地吹了個口哨。三天以后,他的尸體在附近的塔拉哈切河里被發現。一個全部是白人的陪審團僅用了67分鐘討論就以罪證不足為由宣判殺人兇手——布賴恩特的丈夫及兄弟無罪,并當庭開釋。

  對于那些對奴隸制度和屈辱的生活有著親身的體驗,其處境沒有得到絲毫改變的人們來說,反抗隨時都有可能發生。1955年底,反抗活動出現了。這一天,在阿拉巴馬州首府蒙哥馬利,活躍于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的43歲的女裁縫羅莎·帕克斯太太決定坐在公共汽車上的“白人區”,結果她被捕了。“嘿……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我感到非常累。我每天都在飛針走線,為白人趕制服裝……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而且也一直弄不明白的是:我們何時和用什么方法才能像人一樣行使我們自己的權利?……”

  蒙哥馬利的黑人呼吁舉行群眾集會。他們決定進行聯合抵制,拒絕乘坐全市的公共汽車。他們組織起小車隊運送黑人上班,大多數黑人則干脆步行上班。當局進行了報復,100名聯合抵制的領導人受到指控,許多人被投入了監獄。白人種族隔離主義分子采取了暴力行動。四座黑人教堂發生了炸彈爆炸案。聯合抵制的領袖之一、出生于亞特蘭大的27歲的牧師小馬丁·路德·金博士家的前門遭到槍擊,他的家也受到了炸彈的襲擊。但是蒙哥馬利的黑人堅持不屈。1956年11月,最高法院廢除了地方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制度。

  蒙哥馬利事件只是個開端。它預示了未來10年里席卷整個南方的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的方式和精神狀態:群情激昂的教堂集會,配合當前戰斗的贊美詩,尋找失落的美國精神,贊揚非暴力,渴望奮斗與犧牲。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十七章 《“或者它會爆發?”》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8/22492.html)

  馬丁·路德·金與非暴力

  在蒙哥馬利事件黑人聯合抵制期間,馬丁·路德·金在一次群眾集會上作了一次演講,這是不久之后他那將鼓舞數百萬人要求種族公正的演講的一次預演。他說,抗議不能只是停留在反對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這一層面上,而且更要針對那些“深深根植于歷史中”的事情:“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屈辱,我們已經懂得了侮辱性的語言,我們已經被投入了被壓迫的深淵。我們決定把抗議作為反抗的唯一的武器……我們必須運用愛的武器,我們必須同情和理解那些仇視我們的人。”

  金所強調的愛和非暴力思想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這使得他在遍及全國的黑人和白人中間贏得了一批同情者和追隨者。但有的黑人卻認為那不過是一種天真的幻想。

  在此后的數年里,南方的黑人仍然強調非暴力,他們的抗議多以靜坐這種方式,一些地方發生了針對靜坐者的暴力行為。警察為了阻止暴力事件發生,逮捕了抗議者,結果引來更大規模的游行和集會,抗議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黑人對聯邦政府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聯邦政府試圖在不進行根本性變革的情況下控制住爆炸性的局勢,把憤怒的情緒導入投票箱、溫和的請愿、官方批準的和平集會這些傳統的冷卻機制。當黑人民權領袖打算在1963年夏發起一場大規模的進軍華盛頓運動以抗議政府在解決種族問題上的無所作為時,這場運動很快便被肯尼迪總統及其他政府領導人所利用,并把它變成了一次氣氛友好的集會。馬丁·路德·金在集會上的演講打動了20萬黑人和白人的心。“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極富雄辯力,但卻沒有眾多黑人所感受到的那種激憤之情。當阿拉巴馬出生的大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領導人、曾多次遭受逮捕和毆打的年輕的約翰·劉易斯試圖在集會上對暴行提出強烈批評時,他的演講稿受到了進軍華盛頓運動領導人的審查。這些領導人認為他的演講稿中有意漏掉了他在演講中批評政府和鼓吹采取強硬態度的一些關鍵性的句子。

  華盛頓集會的18天之后,一枚炸彈在伯明翰一座黑人教堂的地下室爆炸,4名前往參加主日學校班的女孩被炸死,這真好像是對華盛頓集會所表現出的溫和態度的故意蔑視。黑人上街了。他們到處都在談論如何進軍華盛頓……談論進軍華盛頓、進軍參議院、進軍白宮、進軍議會,使之陷入癱瘓和停頓,不讓政府正常運轉。最底層的人民走上了街頭。白人嚇得要死,華盛頓特區的白人政權嚇得要死……

  國會開始對黑人的暴動、騷亂及世界輿論的關注作出反應,它在1957、1960和1964年相繼通過了一系列民權法案。民權法案著重強調了投票,但投票并不是解決種族主義或貧困的根本手段。1963年春,白人的失業率為4.8%,而有色人種的失業率則為12.1%。根據政府的估計,五分之一的白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黑人則占了黑人人口的一半。在哈萊姆,已參加選舉數年的黑人依然居住在鼠害泛濫的貧民窟里。試圖用非暴力的形式來解決長期存在著的黑人社區的貧困問題則顯然是行不通的。1967年,全美黑人居住區都爆發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騷亂。根據國家城市騷亂咨詢委員會的報告,其中有8 起大暴動、33 起“嚴重但規模不大”的暴亂和123 起“小規模”的騷亂。

  馬丁·路德·金盡管仍然受到敬重,但他的地位現在已被新的英雄所取代,例如黑豹黨的休伊·牛頓。黑豹黨人有槍,他們聲言黑人應當自衛。

  馬丁·路德·金本人也越來越關注民權法所未曾觸及的問題——那些由貧困而產生的問題。1968年,他開始公開反對一些害怕失去華盛頓的“朋友”的黑人領袖的意見,公開反對越南戰爭。他把戰爭與貧困聯系了起來:“我們花這么多錢去送死、去毀滅,卻拿不出足夠的錢去維持人民生計,從事建設性的開發”。金很快成為聯邦調查局的頭號口標,遭受竊聽、恐嚇和死亡威脅。

  美國政府的本意是要樹立馬丁·路德·金這樣一個無害化的黑人運動領袖,1964年,他甚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金的覺醒使他失去了利用價值,聯邦調查局的內部備忘錄曾經不止一次討論過重新尋找一位黑人領袖以取代金的問題。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前往田納西的孟菲斯去聲援該市垃圾工人的罷工的旅途中被蒙面人槍殺。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十七章 《“或者它會爆發?”》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8/22492.html)

  被媒體隱匿的馬爾克姆

  1986年1月,總統羅納德·里根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2011年8日28日,馬丁·路德·金的紀念雕像在華盛頓國家廣場揭幕。在此前,只有華盛頓、杰弗遜、林肯和羅斯福等幾位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在這里立有紀念塑像。美國政府將馬丁·路德·金樹立為黑人民權運動的偶像,一方面要彰顯自己在消除種族歧視方面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則是希望樹立一尊宣揚“非暴力”的偶像將民權運動引入無害化的“籠子”,不至于使之威脅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而影響力和號召力在黑人民權運動中一度超過馬丁·路德·金的馬爾克姆,卻鮮見于美國主流媒體和官方文本中。

  1964年歲末,馬爾科姆·艾科斯在向訪問哈萊姆的密西西比黑人學生演講時說,“你們應當讓你們的敵人明白,為了得到自由你們將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他們會稱你們為極端分子、陰謀顛覆分子、煽動分子、赤色分子或激進分子。但是,只有當你們長期保持激進的立場并爭取到足夠的人民站在你們這一邊的時候,你們才能得到自由。”馬爾科姆是個虔誠的伊斯蘭,但很早便脫離了宣揚極端種族主義,把矛頭指向普通白人的“伊斯蘭民族”組織。馬爾科姆已經認識到白人與黑人只是膚色不同,真正的問題出在美國制度上。1965年2月,馬爾科姆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遇刺身亡,謀殺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他成了這場運動的殉難者。成千上萬的人閱讀他的自傳,他死后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生前。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爾科姆·X 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8/22494.html)

  毛澤東主席聲援美國黑人解放運動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興起與二戰以后全世界民族獨立與解放浪潮以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漲息息相關,美國黑人爭取解放的爭議斗爭也獲得了全世界正義力量的支持和聲援。

  1959年毛澤東接見了美黑人民權運動先驅杜波依斯,從19世紀90年代起,杜波依斯投身于美國和非洲黑人的解放運動。他是泛非運動的創始人,也是美國有色人種協會的創建者之一,并任協會的機關刊物《危機》的編輯達24年之久。在黑人解放運動中,他一貫堅持進行積極斗爭,反對妥協投降。

  1963年,毛澤東發表《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斗爭的聲明》,呼吁“全世界白色、黑色、黃色、棕色等各色人種中的工人、農民、革命的知識分子、開明的資產階級分子和其他開明人士聯合起來,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的種族歧視,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斗爭。”毛澤東準確地指出,“民族斗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斗爭問題。在美國壓迫黑人的,只是白色人種中的反動統治集團。他們絕不能代表白色人種中占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革命的知識分子和其他開明人士。……在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的支持下,美國黑人的正義斗爭是一定要勝利的。萬惡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制度是隨著奴役和販賣黑人而興盛起來的,它也必將隨著黑色人種的徹底解放而告終。”

  1968年,馬丁·路德·金遇害,毛澤東主席再次發表聲明指出,“馬丁·路德·金是一個非暴力主義者,但美帝國主義者并沒有因此對他寬容,而是使用反革命的暴力,對他進行血腥的鎮壓。這一件事,深刻地教訓了美國的廣大黑人群眾,激起了他們抗暴斗爭的新風暴,席卷了美國一百幾十個城市,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它顯示了在兩千萬美國黑人中,蘊藏著極其強大的革命力量。”

  (資料:毛主席聲援黑人解放運動http://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08-18/22493.html)

  聯邦政府的“讓步”

  馬丁·路德·金的被害,在美國引發了新的城市騷亂,也的確教育和覺醒了廣大黑人群眾。黑人會把注意力從可控制的投票領域轉向更危險的貧富階級沖突的舞臺,新的趨勢比民權運動本身更加危險,因為它創造了把黑人與白人在階級剝削問題上聯合起來的可能性。過去曾用來對付白人的方法,即用經濟誘餌把少數人拉攏到現存制度中來,現在開始用來對付黑人了。由此便產生了人們所說的“黑人資本主義”。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和爭取種族平等大會的領導人都成了白宮的座上客。更多的黑人面孔出現在報紙和電視上,意在給人造成一種變革的印象。人數雖少但足以引起人們注意的一小撮黑人領袖被納入了主流社會的軌道。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對于黑人的騷亂進行了更加瘋狂的鎮壓。

  1970年春,在密西西比杰克遜市的一所黑人學院杰克遜學院的校園里,警察用短槍、來福槍和一挺輕機槍猛烈掃射了28 秒鐘。400發子彈或彈片擊中了女生宿舍,2名黑人學生遇難。地方大陪審團裁定這次攻擊是“正當行為”,由肯尼迪任命的美國地方法院法官哈羅德·考克斯則宣布,那些參與國內騷亂的學生都是“自作自受和找死”。

  1970年4月,在波士頓,一名警察射殺了一個手無寸鐵的黑人——一個在波士頓市立醫院受監護的病人。當這個黑人咬他身邊的毛巾時,警察朝他開了5 槍。但波士頓市法院的首席法官卻宣布該警察無罪。

  1969年12月4日凌晨,將近5 時,一小隊攜帶輕機槍和短槍的芝加哥警察襲擊了黑豹黨人居住的一座公寓。他們向樓內發射了大約200發子彈,殺死了正睡在床上的21歲的黑豹黨領導人弗雷德·漢普頓和另一名黑豹黨人馬克·克拉克。

  隨著黑人的進一步覺醒,資本主義制度遏制日益高漲起來的令人恐懼且頗富爆炸性的黑人運動的努力逾加難以實施了。在南部,大量的黑人參加了投票。在1968年的民主黨代表大會上,3名黑人進入了密西西比代表團。到1977年,已有2000多名黑人在南部11個州中任職(1965年時只有72人)。其中2人為國會議員,11人為州參議員,95人為州眾議員,267人為縣委員會專員,76人為市政長官,824人為城鎮委員會成員,18人為縣司法行政長官和警察局長,508人為學校董事會成員。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但是,占南部人口20%的黑人仍然僅僅擁有不到3%的民選職位。一名《紐約時報》記者在分析1977年的新形勢時指出,即便是在黑人擔任重要職務的城市里,“白人幾乎總是把持著經濟權力”。在黑人梅納德·杰克遜當選為亞特蘭大市長后“白人商界巨頭仍繼續發揮著他們的影響力”。

  聯邦政府向窮苦的黑人作出讓步,讓他們與窮苦的白人為爭奪匱乏的資源而相互廝殺,而這種資源的匱乏正是由現存制度造成的。從奴隸制下獲得解放的黑人為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爭得生存的條件,被迫為爭奪少量的就業機會而與白人發生長期的沖突?,F在,隨著住房領域種族隔離制度的取消,黑人們拚命想搬進白人街區,而在那里,白人們本來就生活貧困,擁擠不堪,困難重重,黑人的進入恰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發泄怒氣的靶子。

  (霍華德·津恩《美國人民的歷史》 第十七章 《“或者它會爆發?”》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8/22492.html)

  三、種族主義的變種

  種族歧視在延續

  黑人民權運動確實使聯邦政府做出了“讓步”,但種族矛盾和種族歧視卻依然在美國社會延續。但精明的美國資產階級政府也越來越善于操縱他們的媒體利用種族問題大做文章,制造底層白人和黑人之間的沖突,使階級矛盾掩蓋于種族沖突之下。反對種族主義和主張種族平等成為美國輿論“政治正確”的主流話語,這恰恰使人們忽視了真相,種族歧視正是制造貧富分化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副產物,“致富光榮”的美國夢使底層社會陷入相互競爭相互搏殺的迷途,少數底層白人的種族優越感不過是阿Q式的自我慰藉。

  在美國很多城市,企圖超越民族種族的界限,超越所謂的黑人區、唐人街、意大利人區、俄國人區、波蘭人區及拉丁區,要經受很大的社會壓力。2001年,一位黑人工人不知好歹,居然把房子蓋到了白人區內,于是便受到了種種非難,周圍的白人居民非叫他搬走不成。

  美國種族隔離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在工作和就業方面。在南方各州,有60%的黑人是農業工人、手工業者或雇工。在北方各州,僅有20%的黑人住在農村地區,其他都集中在大城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木匠、鐵匠、礦工、建筑工人、士兵、石匠、清潔工、勤雜工或在重工業工廠從事又臟又累、無技術、不需嚴格訓練的工作。黑人的工資一般也很低。

  美國的非白人移民,以及一部分地區的黑人,在住房、租房、貸款、購房、買地時往往會受到種種刁難。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者都被分成“好區”和“壞區”。前者多為中產階級和富人區,后者則為廣大低收入的黑人及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在社會生活中,美國主流媒體經常對少數民族貶低或發泄偏激情緒。報刊上經常有漫畫、小品、笑話和文章攻擊和低毀少數民族。

  由于黑人教育程度低,家庭結構松散,集中居住在犯罪率高的大中城市人口集中的市中心地區,平均收人水平低等原因,黑人暴力犯罪率普遍偏高,據2000年的統計,雖然黑人僅占全國人口的12.5%,但監獄關的犯人有47%是黑人。白人種族主義者經常以此為由,來貶低和迫害黑人。白人警察毒打黑人的場面是人所共知的。而許多被打的黑人受害者,其實不是罪犯,而是被誤打的公民。這些事件是種族偏見和歧視所引起的。

  (陳致遠:美國的種族歧視及其表現形式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8/22495.html)

  “吸引眼球”的辛普森案

  在種族歧視延續的同時,人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黑人躋身美國上流社會,而且都是些能夠吸引公眾眼球的影視明星、體育明星以及政治明星,例如小布什時期的美國前國務卿賴斯以及2008年當選的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這一現象往往被美國主流媒體作為改善種族歧視的巨大成就大書特書,而事實上,這一部分“脫貧致富”的黑人數量相對于整個美國黑人群體實在是微不足道。

  1995年的辛普森殺妻案讓美國媒體賺足了眼球,當法庭宣布辛普森無罪時,電視畫面非常戲劇性的捕捉了兩種極端的反應。黑人世界立刻爆發出一個狂歡的場面,認為正義終于得到伸張,一個黑種弟兄幸運地免除了一場牢獄之災。相反的,白種人卻好像遭受了電擊一樣,在電視機前呆住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在他們眼中殘酷的兇手就這樣被釋放了。判決前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74% 的白人認為被告有罪,而77% 的黑人則認為無罪。辛普森案甚至被媒體解釋成美國司法在種族問題上不得不對黑人讓步,也有人說這是美國社會在改善種族歧視問題上的巨大進步。

  無論辛普森案本身的真相是怎樣的,美國媒體熱炒辛普森案,客觀上制造了種族問題上的民意分裂,對辛普森案本身的關注只會使民眾的討論越來越遠離種族問題的真相。發家了的辛普森不過是資本主義制度制造的一個富裕黑人偶像,他使那些仍然處在底層被壓迫地位的廣大黑人繼續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實現“美國夢”。辛普森案的判決結果改變不了黑人(其實是廣大底層窮人)在司法問題上普遍遭遇的不公正境況。因為無論黑人白人都承認,假如辛普森是個雇不起一流律師的窮光蛋,那他非進大獄不可。辛普森在刑事審判中共花了近1000萬美元,他請了最有才能的律師、最有名的刑偵專家,甚至是科學家為自己辯護。辛普森成名之后,一向有“花花公子”和“外黑內白”的名聲。辛普森對贊助黑人貧民區的活動和投資項目毫無興趣,卻熱衷于躋身富有白人的高爾夫球俱樂部。除了幼年好友柯林斯外,他的哥們兒無一例外都是白人。為了“脫黑”,他甚至不惜重金聘請語音校正專家,反復練習,改掉了一口濃重的黑人貧民區口音。

  槍殺黑人青年馬丁案:當代美國種族問題的縮影

  對于黑人而言,與辛普森案判決結果截然相反的,則是今年剛剛宣判的美國協警槍殺黑人青年特雷翁·馬丁案。2012年2月底的一天,社區協警齊默爾曼僅僅因為17歲的黑人青年馬丁看上去不正派,就前去跟蹤,與之發生爭執,并開槍打死了手無寸鐵的馬丁。2013年6月25日,美國地方檢察官僅僅根據佛羅里達州有所謂的“絕不后退法”,即任何人受到威脅時,不用退卻就可以奮起自衛,而且可以使用致命武力自衛,宣判齊默爾曼無罪。

  齊默爾曼被判無罪,對種族問題的討論達到頂點。一場“為特雷翁尋求正義”的活動在紐約、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等超過100個美國城市展開,近萬民眾參與。黑人總統奧巴馬一上來就大談所謂的控槍問題,絲毫不談種族壓迫。美國保守派媒體??怂剐侣劦膶谧髡?,刻意回避種族區分,代之以所謂事實及證據分析為齊默爾曼辯護。??怂箤ΨN族區分的刻意回避反而說明種族歧視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無數的人假定,如果齊默爾曼是一個黑人,而被殺的是一名白人少年的話,判決一定會翻轉過來。但這還不是種族歧視的全部。在另一面,齊默爾曼的代理律師則稱,如果齊默爾曼是黑人,也許根本就不會受到相關指控,他暗示的是黑人在美國社會中受到了太多優待。

  (美國協警槍殺黑人青年案背后的歷史與現實勢能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7-17/21836.html)

  美國媒體對馬丁案的熱烈討論,再一次掀起消費種族問題的盛宴。姑且不去討論美國司法是否存在漏洞,馬丁案判決是否公正,僅僅是協警槍殺黑人青年馬丁這一慘劇本身就足以投射出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問題:

  和不少美國黑人少年一樣,馬丁成長于一個單親家庭,父母在他4歲時離婚,從那之后,馬丁一直和母親及一個哥哥在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生活,父親則不時接他過去住幾天。馬丁在米歇爾·卡路普高中就讀,那里的英語老師邁克爾·卡普瑞斯將馬丁描述為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他的成績還不錯,在考試中常能拿到A和B。

  當然,馬丁遠非一個品學兼優的乖孩子。雖然沒有正式的青少年犯罪記錄,但他確實有幾次不良經歷:他曾因曠課被學校記過;2011年10月,還曾因涂鴉被抓。當時在安全監控錄像中可以看到馬丁在學校的一些區域噴涂字母,校警抓住他時,還在他錢包里發現了一些首飾和一塊手表。馬丁說那是一個朋友送給他的禮物,最終警方沒收了這些東西。馬丁還有一次涉嫌吸食大麻,因為在他的一個袋子中有大麻殘渣。

  2012年2月底的一天,馬丁去父親的未婚妻家里做客。就在父親的小區馬丁遇上了拉丁裔的社區協管喬治·齊默爾曼。28歲的齊默爾曼從工作記錄上看是一位盡職的安全協管員,他曾抓到過一個小偷。齊默爾曼在小區中看到馬丁后,認為他行蹤可疑,并隨后聯系了桑福德警察局。他在報警電話中稱馬棟在雨中徘徊張望。根據警方的錄音帶,齊默爾曼說:“這個家伙看起來不是什么正派人,或者說他是吸毒的人。”隨后開始跟蹤馬丁,發現被跟蹤的馬丁和齊默爾曼之間產生了口角,有人稱兩人發生了扭打,齊默爾曼被馬丁壓在身下。而隨后馬丁被齊默爾曼在近處用槍擊中胸部身亡。

  (特雷翁·馬丁:撕裂社會的槍聲http://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6/22468.html)

  從以上媒體對馬丁案的事件回顧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一個底層黑人“問題少年”的形象,在美國應該還有成千上萬馬丁這樣的底層黑人少年。校警僅僅依據馬丁貧窮就不該擁有首飾和手表,進而懷疑他偷竊并沒收了這些東西;齊默爾曼僅僅因為黑人青年馬丁看上去不正派就要將馬丁與犯罪聯系起來,對其進行跟蹤進而釀出悲劇。這些處處流露著美國中產階級對窮人的歧視甚至是仇視。種族問題在美國已經被廣泛關注和討論的今天,種族歧視卻依然普遍存在。正是嚴重的貧富分化和階級對立造就了今天的種族歧視,其變種便是歧視貧困,歧視窮人。問題的關鍵就在,正是資本主義制度制造了貧困、制造了窮人,底層的競爭和對立更加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統治,這樣人民就不會將矛頭指向精英階層,指向整個國家制度。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灌輸的“美國夢”價值觀仍然在制造著美國底層社會的分裂和對立。

  結語美國種族壓迫史,是一部資本主義發家致富的罪惡史,也是一部被壓迫黑人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民權運動為黑人爭取到了更多的權利,而種族主義也出現了新的變種,資產階級更加善于利用種族矛盾掩蓋階級矛盾。只有底層被壓迫的白人與黑人之間結成具有歷史意義的新聯盟,徹底終結資本主義制度,才能徹底終結人類的一切的不平等與壓迫。目前還沒有那么樂觀,直指資本主義制度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并未得到失業率高達15%的美國底層黑人的廣泛響應,“新聯盟”還有待美國人民的進一步覺醒。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9.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10.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9.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0.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