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方鯤鵬 :美國工會變異為利益集團大玩家

方鯤鵬 · 2013-03-18 · 來源:環球視野
美國真相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美國幾大工會分分合合

  美國工會大致分為職業工會(trade union)和產業工會(industrial union)。前者以職業劃分,比如電工這個職業,就有電工工會,只吸納電工入會。后者以工業劃分,比如汽車工業,就成立了一個總工會,稱為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只要是汽車制造廠的工人,不分職業,即無論是電工還是汽車裝配工,都可以加入這個工會。

  工會組織的產生源于19世紀中葉開始的工業革命,當時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農村涌入城市,為城市工廠的業主打工。由于單個被雇傭者沒有能力向雇主挑戰低廉的工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從而誘發許多工人一起參與工潮,也稱為工人運動。

  國際工人運動的訴求,很快分成左翼和右翼兩支。左翼組織政黨,主張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右翼不尋求推翻現有經濟體制,他們主張工人組成工會,以集體談判的方式,迫使雇主和政府改善工人的經濟利益和法律地位。右翼的觀點被稱為工會主義(英文trade unionism,也譯為工團主義、工聯主義)。美國的工人運動從一開始就是工會主義占主導。

  美國第一個大規模工會是1869年成立的勞工騎士團(Knights of Labor)。最初是賓州費城7個服裝裁剪工成立的一個秘密工會,隨后迅速發展壯大,跨行業吸納會員并轉入公開活動。勞工騎士團在1880年發展到2萬8千會員,1885年有10萬之眾,1886年達到頂峰,會員接近80萬。后來由于組織結構不當,管理錯誤,領導罷工失敗等原因,勞工騎士團在1886年會員人數達到頂峰之后,會員流失的速度就像其興起時一般迅速,到1949年只剩下50名成員,以后就無聲無息,無疾而終。

  勞工騎士團通過集體談判,組織示威和罷工為勞工爭取權益。在1880年代早期,勞工騎士團成功組織了幾次大罷工并獲得成功,從而名聲大振,會員急劇膨脹。勞工騎士團的主要訴求是8小時工作日和促使政府立法保護童工。在政治上,勞工騎士團不提倡階級斗爭,對社會主義學說沒興趣,另外極端排斥華工。

  1886年,幾個不滿勞工騎士團的小分會另起山頭,成立美國勞工聯合會,簡稱勞聯(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簡稱AFL)。勞聯的創始人是塞繆爾深o岡珀斯 (Samuelson Gompers),他在1924年去世之前的近半個世紀中,一直領導著這個組織。岡珀斯認為任何反對資本主義的運動,在美國的土地上都無法發展壯大,因此他堅持經濟工會主義,勞聯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工人的經濟地位,即爭取更高的工資、更短的工作時間、更長的休假、更好的工作條件以及更優厚的企業福利。

  勞聯迅速成長為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從成立到1930年代中期,勞聯一直是職業工會聯合會。職業工會是由地方行會發展而來。地方行會是工人按某一種技能組織起來,以增強該項技能在當地的議價籌碼和壟斷能力。比如,木匠成立行會,木匠行會規定技術標準和收費標準,要求會員遵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當地木工的價格和市場供求關系。隨著工業擴展和交通進步,這些地方行會聯合起來,成為職業工會。

  職業工會按照技術行業組織,長處在于比較容易設定行業的工資和待遇標準,但是不利于將綜合性生產部門的工人組織到同一個工會。到20世紀30年代,一些敏銳的工會領導人看到按產業組織工會是發展潮流。1935年10月,勞聯在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召開代表大會,礦工工會主席劉易斯呼吁工人按照生產行業來組織工會。例如,汽車制造業中有裝配工、電工、機械工等,劉易斯認為應該聯合起來成立汽車業工會;而且汽車制造廠有很多工種沒有職業工會,如果不設立產業工會,這些工種的工人就無法參加工會。可是,劉易斯的提議被勞聯大會否決了。之后,劉易斯退出勞聯,積極鼓動勞聯屬下的10個受到排擠的職業工會,在1938年另組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簡稱產聯(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簡稱CIO)。產聯在鋼鐵、汽車、橡膠、食品、電器等大型工業,成功組織了產業工會。

  到1950年代中期,整個勞工運動發展勢頭出現停滯。面對這種情況,勞聯和產聯兩大組織開始商議合并,這時勞聯的規模約是產聯的兩倍。自從產聯從勞聯中分裂出去之后,它們成了競爭對手,將很大的一部分資源用在挖對方的墻腳上。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勞聯和產聯原來的分歧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特別是勞聯,不但改變了對產業工會的看法,也吸收了許多產業工會加盟自己的組織。

  1955年,美國勞工聯合會同對手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合并,組成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簡稱為勞聯-產聯。這個組織一直持續至今,美國勞工聯合會也成為美國持續時間最久,影響力最大的勞工組織。

  勞聯-產聯是行業工會、職業工會、地方工會的大聯盟,內部一些大分會握有實權。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勞聯和產聯合并50周年之際,2005年勞聯-產聯內部發生大分裂,7個大分會宣布脫離勞聯-產聯,另組一個稱作變革謀勝利聯合工會(Change to Win Federation)。變革謀勝利聯合工會從勞聯-產聯分離時有會員600萬,占全美工會會員的40%。

  1950年代中期是美國工會的頂峰時期。1955年兩大工會合并之后的勞聯-產聯有一千六百萬的會員,約占當時美國工人總數的三分之一,為歷史最高點。此后工會會員人數和工會組織開始下降。目前,工會會員占雇員比率僅略高于11%。

  二、國際勞動節和美國勞動節

  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宣布5月1日是勞動節,規定這一天為國定假日,但美國的勞動節卻設在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國際勞動節和美國勞動節都與美國的工人運動有關。

  1882年9月5日,美國當時最大的工會勞工騎士團在紐約市舉辦了一場慶祝游行,用以顯示勞工組織的聲勢。以后勞工騎士團又通過決議,規定每年9月初舉行一次這樣的慶祝活動。勞工騎士團的這個決定沒有什么影響,只是一個工會組織的內部建議而已。

  當年工人們每天要工作10到16小時,為了推動8小時標準工作日的立法,新成立的勞聯決定在1986年5月舉行全國總罷工。5月1日,以美國芝加哥為中心,全美約50萬人舉行大規模的罷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芝加哥地區有八萬名工人上街參加示威。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動警察進行鎮壓,開槍打死了4名示威者,使事態升級。5月4日罷工工人在干草市場廣場舉行集會,抗議警察的暴行。警察前來驅散時,有人向警察投擲了一枚炸彈,警方立即開火。混亂中,八名警察和至少四名示威者死亡,許多人受重傷。第二天,在離芝加哥不遠的密爾沃基市,罷工工人前去封鎖一家軋鋼廠時,當地的治安武裝開槍打死了九名示威者。

  在隨后的審判過程中,有8名工人領袖被起訴,4人被處絞刑,1人在牢中自殺。工運支持者怒斥司法不公,并尊稱被判處死刑的工運領袖為烈士。

  為了紀念5月份在芝加哥地區發生的這些血腥事件,世界工運領袖紛紛建議5月1日為勞動節。1988年初,勞聯號召在5月1日舉行大罷工,繼續推動8小時工作制。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國巴黎,包括工會領袖在內的第二國際也宣布這一天舉行大罷工,以示聲援。從那以后,第二國際決定每年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這一天要舉辦紀念活動。這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

  當時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卻不愿意看到勞動節被用來紀念這些對政府來說是不光彩的流血事件,于是急急忙忙翻出已經被人們遺忘的勞工騎士團建議,宣布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為美國勞動節。1894年,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正式將這一天定為假日。而實際上,把勞動節設在9月份的那次事件(即勞工騎士團慶祝游行),同導致5月1日成為國際勞動節的事件相比,影響小到可以忽略不提。

  三、國會關于工會的立法

  美國工會運動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雖然根據憲法結社自由的原則,工人可以組織工會,但是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還沒有法律禁止雇主對組織或參加工會的工人報復。當時資方經常解雇工會成員并將他們列入黑名單,使他們到別處也找不著工作。很多工人在受雇前要簽署一份合同,規定不準組織或參加工會。

  那段時期,是美國工人運動腥風血雨的年代。往往工人罷工后組織糾察隊,守衛在工廠和礦區前,阻止資方雇用頂替者去上班,而資方則出動大批打手毆打恐嚇罷工工人,地方政府甚至會出動警察和軍隊,幫助資方鎮壓罷工活動。

  1892年發生在賓州赫姆斯泰鎮卡內基鋼鐵廠的流血罷工,是那時代典型的勞資沖突事件。該廠的工會要求增加工資,廠方非但不同意,還要降低工資。談判不成,工人便罷工并封鎖廠區。廠方雇用了平克頓全國偵探事務所的打手,這是一個擁有私人武裝的公司,專門做保安保鏢一類的生意。鋼鐵廠資方計劃將罷工者全部開除,同時另招新工人進廠復工。平克頓偵探公司的保鏢負責趕走搗亂的罷工者,并擔任工廠的保安。在開始行動的7月6日凌晨,三百名偵探公司的私人保鏢手持步槍,乘幾艘駁船從水路靠近工廠,打算悄悄進駐廠區。他們被罷工者布置的哨兵發現了。早上3點,一個罷工者騎快馬到鎮上搬救兵,數千罷工者及他們的同情者聞訊,立刻趕來阻止偵探公司的保鏢上岸。昏暗之中有人開了槍,也說不清楚到底是誰先干的,總之,雙方對射起來。偵探公司的保鏢打死了兩名工人,傷了十一名;罷工者也打死了兩名保鏢,傷了多人。

  偵探公司的人在駁船上開挖射擊孔,可以躲在船艙里放槍,而工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對付保鏢乘坐的駁船,包括將一條裝了油的木船和一個裝滿爆炸品的火車車廂推到距登岸處不遠的河里。工人們還把大量機油撒向河面,隨時準備點燃。附近鋼廠的工人也緊急動員,趕來馳援,到下午時岸邊聚集了5,000多名武裝工人。戰斗進行了15小時后,下午5點偵探公司的人頂不住了,在駁船上升起了白旗,這時總共9個工人和3個偵探公司保鏢死于非命。當保鏢們舉著白旗上岸的時候,工人及其家屬憤怒地朝他們吐唾沫、扔石頭,一些保鏢被打昏了。接著工人們沖上駁船,放火把船燒了。賓州州長隨后命令軍隊帶上當時最先進的機關槍前去接管廠區,所有罷工領導人被逮捕,還有160多個工人遭逮捕,他們被控以謀殺或其他罪。然而,當地居民組成的陪審團同情工人們,除了了一個工會領袖,其他人都獲判無罪。

  在軍隊保護下,廠方從全國各地召募大批黑人取代罷工者,鋼鐵廠很快復工,罷工以失敗告終。

  在一再發生流血沖突事件的背景下,以及由于最大工會組織勞聯的努力,國會在1935年通過了《國家勞工關系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這是美國勞工立法上的一個里程碑。 這個法案賦予工人加入工會以及工會代表工人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它規定“雇員有權參加勞工組織,進行集體協議”。從此以后,雇主就不能以參加工會為理由解雇工人,也不能拒絕與工會談判。為了保證工人的這一權利,聯邦政府成立了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工會與資方的關系。工人要建立工會,首先需要進行投票,如果超過一半的工人投票同意建立工會,從法律上來說這個工會就算建立了。勞工關系委員會的任務之一就是去監督這個投票過程,防止雙方以任何方式作弊。按照法律,資方不得威脅工人,工會的支持者也不得要挾自己的工友,一旦投票通過,勞工關系委員會便通過官方手續承認工會的存在。如果雇主在工會投票獲勝后仍然不承認工會,雙方就要到勞工委員會去尋求裁決。勞工委員會的裁決具有法律效力。

  《國家勞工關系法》出臺后,工會迅速發展,到1940年代初期,工會的會員增加到一千萬人。然而二戰結束后,美國的保守勢力和反工會的力量隨著冷戰開始而升溫。1947年國會通過了《勞資關系法》(Labor Management Relations Act,也稱《塔夫脫-哈特萊法》),是繼《國家勞工關系法》之后美國在勞工立法上的又一個里程碑。這是一部反工會的立法,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勞資爭端中的工會活動,特別對罷工設置了嚴格限制,在組建工會方面也增添了不利條件,將工會發展的勢頭遏制住了。

  有位研究美國工會問題的記者羅伯特。費奇(Robert Fitch),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出賣團結:腐敗如何毀害了勞工運動,削弱了美國的前程》,批評美國工會存在三大癥狀:腐敗、 分裂、孱弱。該書披露芝加哥的黑幫掌控了“勞聯”,1957年美國56個頂級黑幫頭目在紐約州碰頭時,其中22人是工會頭頭。

  為了加強監管工會的財務和選舉作業,1959年國會制定了《工會運作報告和信息披露法》(Labor-Management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Act),主要內容是加強政府對工會的收支監督和制定選舉工會領導人的標準程序。

  四、工會腐敗問題日益嚴重

  勞工騎士團、勞聯、產聯、變革謀勝利等都是工會聯合會,在它們名下是兩萬多經費與活動相對獨立的地方工會。很多地方工會的前身是行會,而行會或多或少與黑社會有聯系,會員繳納的會費帶有保護費性質。工會從開始形成起,就伴隨著敲詐、勒索、賄賂、內訌、出售就業機會、黑幫掌控、盜用會費等丑聞。在工會官員職業化后,即他們的工資由工會發,而不是從企業老板支薪,工會官僚和腐敗問題更趨普遍和嚴重。這里介紹一個地方工會腐敗的典型案子。

  美國食品和商業工人工會(United Food and Commercial Workers)是一個有120萬會員的大型工會,包括的行業有食品加工、食品包裝、食品零售、紡織品業、制造業等。2005年之前,食品和商業工人工會加盟勞聯-產聯;2005年勞聯-產聯內7個大分會宣布另組變革謀勝利聯合工會,它是其中之一。而食品和商業工人工會本身也是一個工會聯合會,有很多地方工會,紐約市就有12個,其中最大的一個編號348,稱為地方348工會,有1萬2千會員。

  地方348工會,過去35年像是一個家族公司,由姓法齊奧(Fazio)的一個意大利裔家族掌控。歐美人常常父子同名(通過一個后綴區分),老安東尼•法齊奧(Anthony Fazio Sr。)從1976年到2010年1月,是這個地方工會的主席。2010年1月,35歲的小安東尼•法齊奧接任主席一職。老法齊奧另有一個侄子,約翰•法齊奧(John Fazio),長時期任工會副主席、秘書兼出納。2011年10月,這3個法齊奧涉嫌敲詐勒索、貪污、洗錢和威脅證人,被聯邦調查局逮捕。2012年下半年經審判后,所有控罪經陪審團認定成立,老法齊奧獲判12年半監禁,罰款150萬;小法齊奧獲判5年,罰款10萬;約翰•法齊奧獲判11年3個月,罰款150萬。

  法齊奧們在被捕前都享受很高的薪水,以被捕前2010年為例,他們通過掌控的地方348工會給自己發的工資,最低一人也超過22萬美元。但這3人還不知足,法庭認定從1989年至2011年,他們敲詐勒索和貪污了至少250萬美元,行為同黑社會老大無異。法齊奧們的手法包括以下幾種:

  (1)敲詐勒索企業主。分兩種情況:如果企業沒有工會組織,就用成立工會來威脅業主;如果企業已有工會組織,就威脅通過工會制造麻煩,比如讓公司加工的肉食品送不出去,或者不能準時送達,影響肉品質量。法齊奧們就像黑社會收保護費一樣,被敲詐勒索的業主每年或每半年須繳費一次,有一位業主作證說,他每年被地方348工會勒索2萬5千美元上下。

  (2)受賄,出賣會員利益。法齊奧們在勞工合同以及其他工會與雇主的合同談判中,私下接受業主賄賂,向業主讓步。

  (3)虛報支出,偷竊會費。類似于陳水扁收集假發票兌換國務機要費的方法,法齊奧們利用掌控工會要害位置的便利,用假發票、假開支憑證,虛構工會消費商品和服務,將工會成員繳納的會費及其他雜費轉入自己的口袋。

  五、傳統產業工會衰落和公有部門工會崛起

  美國早期的工會組織,為爭取工人的經濟利益和社會福利,發起了一系列的游行、示威和罷工活動。但是,這些早期的運動,大多以失敗告終。直到上世紀大蕭條的爆發,工會運動出現了轉機。由于大蕭條的爆發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如何穩定社會,成為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緩解緊張的勞資關系,穩定日漸動蕩的社會秩序,美國政府想到了工會組織。1932年,羅斯福總統簽署法案,禁止雇主在雇用工人前要求他們簽下不得加入工會的勞工合同。從1933年到1936年這短短三年時間內,美國工會人數增加了三倍之多,而工會運動的成效也逐步凸顯出來,工人工資得以大幅提高、福利逐步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勞動力的短缺現象明顯,這使得美國工會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強。但是自60年代開始,工會會員人數和工會組織開始下降,這種趨勢直到今天還在繼續。美國工會會員人數下降的原因至少有這些:(1)政府對工會發展的法規趨緊,限制工人隨意罷工。(2)美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制造業萎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而美國傳統工會會員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第三產業中工會會員的比例一向很低。(3)企業主大量增雇臨時工、短工,而工會不吸納他們為成員。(4)美國工人的人工費高企,隨著國際競爭加劇,全球化、勞務外包等新因素,使工會代表工人談判加工資的籌碼減少,也使工人加入工會的意愿變得淡漠。(5)民眾對工會不良觀感增加,工會的罷工行動得不到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1955年工會會員在勞動力中所占的比例達到39%的頂峰,1995年為15%,2006年降至13%。據美國勞工部的最新統計資料,工會會員這個比率在2012年只有11.3%,為70年來的最低點。而這已經低得可憐的數字還是平均數,掩蓋了公有和私有兩個部門之間會員率的巨大差距。2012年,私營部門工會會員只占工人總數的6.6%,而公有部門(包括各級政府機構)工會會員占雇員總數的35.9%。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現在談論美國的工會,實際上主要指政府雇員(約略相當于中國的公務員)、公校教師、消防隊員、警察等公有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的工會,而不是傳統的以藍領勞工為主要成員的工會。

  從誰付薪水的角度看,私營企業的雇主與公有部門的雇主完全不是一回事。工人運動以及由其帶動的工會運動,傳統上不以公有部門為目標,因為公有部門的雇主實際上是各級政府,如果公有部門的員工以罷工要挾漲工資,無異于是在要挾納稅人。因此,公有部門的工會勢力,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還是微乎其微。

  但是1960年代以后,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1947年國會通過《勞資關系法》后,在私人企業發展工會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公有部門的主管不像私營業主有切身利害關系,他們不會竭盡全力阻擾成立工會,也比較容易在工資談判時讓步。于是工會運動領袖把目標轉向公有部門,在私營企業工會日漸萎縮的同時,工會成員卻在政府雇員和公有事業雇員中有了迅猛發展,成為美國工會運動的主流力量,也出現了藍領工會和白領工會發展勢頭倒掛的怪現象。

  六、民眾對工會的觀感一落千丈

  工會通過集體談判,成為某一企業或產業勞動供給的壟斷者,從而擁有了市場力量。利用這一壟斷地位,工會迫使企業提高工資、福利和工作條件。在工會運動早期,工人薪水低廉,勞動環境惡劣,工會利用勞動供給的壟斷力量為工人爭福利,能獲得社會的同情和支持。然而,現在的工會主要集中在大企業和公有部門,工會會員不是弱勢群體,他們的薪水和福利已經大幅高于美國雇員的平均水平,成了利益集團的成員,但工會還企圖利用供給壟斷力量索取更多的好處,招來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

  2009年通用汽車公司由于工會造成的高工資高福利,使其喪失了競爭力而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緊急救援,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成了眾矢之的。

  汽車業工會UAW成立于1935年。在成立的早期,它的確為爭取工人的合理權益、保障工人的基本福利作出了貢獻。隨著會員的增加,UAW的勢力不斷壯大,成了一個利益集團,在與廠家簽訂工會合同的時候,價碼變得越來越高,動輒以罷工相要挾,廠家只好節節敗退。于是,UAW會員成為藍領工人中工資和福利待遇最好的階層,過上了有保障的舒適生活,并且要求的福利越來越過分。通用汽車公司的“職業庫”(Job Bank)就是一個例子,這是20世紀70年代勞資合同的產物。合同規定,如果工廠不需要那么多的勞動力,沒有活兒的工人就進入所謂的“職業庫”,不干活但是工資照拿不誤,直到公司給他們找到另外的工作。巨額的福利待遇,例如全額支付的醫療保險、對子女的照顧、退休金、假期、教育補貼以及失業保障金,使美國汽車工人每個小時成本達70美元,比在美國設廠的日本汽車企業高出25美元,《紐約時報》記者米什萊恩?梅納德在《底特律的沒落》一書稱工會“無形中使美國車成本每輛增加了1,200美元”。

  如果不是工會成員,因為沒有合同保障,美國老板可以任意炒雇員魷魚。而參加工會,這方面就占有很大好處,因為工會代表會員同雇主簽訂了集體合同,老板雖然還是可以解雇,但需要一定的理由。通常工會與雇主談判一個期限為三、四年的合同,如果期限太長了,雙方都無法預期企業將來會發生什么變化;太短了,就得周而復始不停地談判。談判內容包括工資、福利待遇,工作時間,辭退條件和遣散費等等。如果談不成,工會可以組織罷工;如果談成了,合同期間不得罷工。合同快到期時,雙方再開談判,或者談合同續簽,或者談新合同。

  2007年9月24日,通用汽車公司與工會的4年合同到期,但新合同沒有談成,工會旗下7萬3千員工舉行全國性罷工。三天后通用汽車公司與工會達成一份昂貴的4年勞資合同,包括建立醫保信托基金。然而不到一年,通用汽車公司就撐不住了,不得不尋求破產保護。在法庭批準了通用汽車公司的破產重組申請后,那份工會用罷工換來的,還有3年才到期的勞資合同,就成了廢紙。

  美國傳統的工會主義不支持某一政黨,不參與政治角斗。而現在的工會,特別是其主力軍公有部門的工會,行事方法與傳統工會越來越不同了。公有部門工會的運作重點,不是同雇主(即部門主管)談判工資與組織罷工,而是搞政治操作,支持特定的行政首腦和議員候選人(通常是民主黨人),物色在政府的代言人。這類工會利用政治捐款和選票力量,在幕后同政府職位競選人談好了支持他們的交換條件,工會幫助他們上臺后,可以指望他們制定出有利于工會的政策。而有利于公有部門工會的政策中,最重要的就是擴大政府支出,至少是維持支出水平不下降。因為只有增加政府支出,公有部門的工會才可能擴大自己的會員基礎以及為自己的會員爭取到更多的工資。

  另一方面,公有部門工會會員漲工資,水漲船高,管理人員也會漲工資。所以只要搞得到預算,公有部門的主管,不會像私營老板竭力阻擾工會漲工資的要求。更有趣的是,按照法律規定,無論私營還是公營部門,工會不得吸納管理人員,然而公有部門的工會會員和管理人員倒像是同一戰壕里的“階級兄弟”,一起向大老板伸手,即向納稅人要錢。

  可政府要增加支出,就得多掏納稅人的腰包。美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屬于當地市鎮的預算,而很多小市鎮只能靠提升房產稅來增加預算。雖然公有部門辦事作風和工作效率給公眾的印象仍然不佳,沒有改進,可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資料,最近十多年來,美國公有部門員工的收入,全面趕上并且已經大幅超過私營部門做同類工作的員工。而同時期各地房產稅也節節攀高,令老百姓叫苦不迭。

  七、工會成為美國游說政治的主要參與者

  按照傳統工人運動理論,工會是代表底層廣大勞工同資方抗爭的組織。半個多世紀以前,這還有點兒說得通,但在今天完全對不上號了。一方面,美國工會在私營企業知難而退,除了一些大企業早先存在的工會組織,工會運動領導人不再積極發展新的產業工會,像IT高科技新產業中,幾乎沒有工會的影子。而且工會在產業大軍中,不招募勞動條件最差、薪水最少的短工、臨時工、季節工,極力排擠待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的移民工人。所以美國私營部門工會會員,現在已萎縮到只占工人總數的6.6%。另一方面,工會運動領導人積極在公有部門發展工會組織,“公務員(包括公校教師)”目前是美國工會的主力軍,他們抗爭對象不再是資方,他們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扒納稅人一層皮。工會運動的這種變遷,在一個鼓勵私欲的社會是再正常不過了。所以不奇怪,美國工會已是一個為自身謀福利的利益集團,是美國權貴民主公司的一個大股東。

  如今美國任何一個政治評論家、分析家,都把工會作為華盛頓利益集團俱樂部的重要成員。《財富》雜志前些年每年評選25個最強大的院外游說集團,可以見到有4個工會組織名列這25強,它們是:勞聯-產聯,全國教育工會,美國州縣市政府雇員工會,卡車司機兄弟會;中間的這兩個屬于公有部門的工會。

  有一個非營利組織“政治回應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根據職業說客歷年向國會提交的報表,將1998年至2012年各個利益集團花費的游說費用,制作了一份由高而低的統計表。在這個表上,工會排在第12位(資料來源: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http://www。opensecrets。org/lobby/top。php?indexType=c)。現在美國各級政府雇員像滾雪球,越滾越大,開支失去控制,公有部門的工會難逃其咎。

  八、權貴民主公司兩大股東在加州的一次對決

  資本和工會是美國民主權貴公司的兩大股東,是美國選舉政治的大玩家。根據“政治回應中心”公布的資料,2012年工會的政治捐款排名高居第8位。工會的政治捐款主要來自會員繳納的會費和工會收集的會員個人政治捐款,比起資本的政治捐款,工會的政治捐款是小巫見大巫了,但不同于資本在兩黨同時下注,工會的政治捐款基本上全部傾注于民主黨候選人身上,另外工會是個團體,可以號召成員投哪位候選人的票,所以工會在選舉政治中的能量不容小覷。

  加州是美國最大的州,加州人口多,土地廣,而且經濟能量大。如果加州是一個國家的話,能名列世界的第9大經濟體,可以想象加州之“大”了。2010年的加州州長選舉,可以看作是資本和工會的一次經典對決。

  極度商品化的社會,人們喜歡追捧明星,加州人本世紀初追捧明星激動得昏了頭,讓施瓦辛格坐上了州長的座位,而且后來還選他連任一屆。施瓦辛格是德國移民,健美冠軍出身的動作片電影明星,競選時大談要對加州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挑戰特殊利益集團。當選后又躊躇滿志,表示要推動修改憲法,讓非美國出生的美國公民也能當總統,大有問鼎美國總統寶座之意。

  然而上任后,施瓦辛格才發現當州長比拍電影難多了。雖然政客也要會表演,但同拍電影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你不能要求重拍,沒有后期制作,也沒有特技替身。總之任職前完全沒有管理經驗的施瓦辛格,演起州長來力不從心,加州經濟在他任內越來越糟,競選時的承諾一樣也沒有落實,而預算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創造了歷史記錄,令加州處于瀕臨破產的境地。到他任職后期,加州選民期待他下臺的心情,就像當年選他上臺時一樣急不可待。

  施瓦辛格的任期到2011年1月初,加州選民需要在2010年11月選出新的州長。代表民主黨競選這一職位的是杰里•布朗(Jerry Brown),而代表共和黨出馬的是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

  杰里•布朗出生于政治世家,其父親老布朗曾經擔任地方檢察官、州總檢察長、加州州長。子承父業,杰里•布朗在政壇上一路爬升,曾任加州州務卿(1971-1975),加州州長(1975-1983), 加州民主黨主席 (1989-1991),奧克蘭市市長 (1999-2007)。2010年以加州總檢察長身份競選州長。

  梅格•惠特曼則是完全不同的經歷。她出生于商業世家,父親是商人,母親是家庭主婦。由于家庭富裕,惠特曼就讀的中小學是當地的私立名校。高中畢業后,惠特曼進入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頓大學,讀經濟學專業。1977年畢業后又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碩士。以后惠特曼的職業生涯都在商界,曾擔任迪斯尼公司主管消費產品行銷的副總裁。1998年,惠特曼成為eBay的CEO。她掌控eBay的10年,把這家她接任時只有30名雇員、年收入400萬美元的小公司變成了擁有15,000名雇員、年收入近80億美元的商業帝國。惠特曼在這時期也發了財,個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2009年2月,惠特曼宣布競選加州州長。

  作為資深民主黨人,布朗與工會有深厚的淵源。加州的工會組織,如加州教師工會、加州護士工會、加州勞工聯盟、服務業雇員國際聯盟、加州懲教人員工會等等,都是布朗的支持者和大金主。工會捐給布朗的選舉資金中稱為“獨立支出項”,就超過2千5百萬美元。

  惠特曼參選主要靠自有資金。共和黨初選階段,她自掏腰包8千萬美元競選,在黨內初選中勝出。以后她又自掏腰包1億4千多萬投入大選,創下候選人自掏腰包競選公職的最高記錄。除此之外,惠特曼還籌集到3,13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這使她用于競選的資金總額高達1.729億美元。

  布朗做過州長和大城市的市長,執政經驗豐富,競選時提出了一套加州經濟振興計劃,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惠特曼的計劃是,針對加州的高稅率迫使許多企業搬去稅賦較低的州,她許諾降低稅率以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到加州,而這些企業將帶來就業機會的增加,從而增加稅收。

  工會是布朗的主要金主,他當選后必然會照顧工會的利益。而惠特曼是大企業家,代表資本的利益。兩位候選人的第一場電視辯論,布朗同工會的關系和惠特曼花自己金錢競選公職這兩個問題,就成為雙方相互攻訐的焦點,為資本與工會對決做了一個注釋。

  辯論會開始不久,惠特曼就以工會政治獻金的事發難:“布朗先生談論讓人民團結一致。在我看來,如果他當選州長,所有工會和特殊利益集團的人將匯聚一堂,向他們資助了競選經費的州長兌現選舉欠條。布朗先生的競選費用幾乎全部由各個公有部門的工會買單,所以這些工會必然會到他那里去收取紅利。”惠特曼還指出,公有部門雇員工會以及加州其他工會在過去5年捐獻給加州的政治捐款高達3億美元,他們是特殊利益集團。布朗則反唇相譏,說捐助惠特曼競選的大多是富豪,所以惠特曼鼓吹減稅,就是要為富豪們謀利益。

  而惠特曼自掏腰包競選公職的做法,也受到布朗的猛力攻擊,說她是用金錢來買州長職位。惠特曼則辯稱,用自己的錢競選可以避免欠下金主的人情,從而保持當選后施政的獨立性。

  2010年11月選舉揭曉,布朗獲勝。惠特曼敗選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她沒有競選和從政的經驗,競選期間犯了不少經驗豐富政客可以避免的錯誤;第二,因為施瓦辛格是共和黨人,他的政績糟透了,招致選民不滿,這在相當程度上拖累了共和黨候選人惠特曼的選情。

  加州的這次州長選舉,雙方總共花掉破紀錄的4億多美元。民主的價格,令人咋舌,所以只能稱之為權貴民主了。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36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蘇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9.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