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的最高速度,也許并非486.1公里的高鐵時速世界紀錄,而是鐵道部拆分轉企的速度——正式過程僅用了6個小時。
3月13日下午,全國各地鐵路局,凡是沒有在京參加兩會的“大員”,都被火速召集進京開會。14日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鐵道部政企分開決定正式生效。6個小時后,15時,在原鐵道部所在地,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這6個小時的“末路狂奔”,能否讓巨人般的中國鐵路建設運營實體,穿越從“計劃經濟最后堡壘”到現代企業的變革之門?能否將載著沉重遺產和負擔的中國鐵路快車平順地轉上市場化的軌道?
早出臺方案早安定人心
昨日,一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在當日召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鐵總”)成立大會上,原鐵道部部長盛光祖被任命為鐵總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兼黨組書記),會上同時宣布了鐵總的組建方案以及關于原鐵道部資產債務、鐵路運價等問題的決定。
“從10號披露《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下稱《機構改革方案》)開始,鐵道部的改革就像颶風一樣毫無預兆又猛烈地刮過。”上述人士稱,甚至在昨日開會前,很多人還不知道會議內容是什么。
“原本以為大動作至少在兩會后,沒想到這么快就動作了。”上述人士稱。不過,從基層的現狀看來,快刀斬亂麻也許反倒在情理之中:“早出臺方案早安定人心。”他說。
據他稱,各路局局長目前基本都在北京參加兩會,13日下午,部分不在京的路局高層接到通知,緊急趕往北京參加14日的會議。
從《機構改革方案》公布以來,鐵路系統改革是開出的“頭班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中國鐵路總公司是經國務院批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下稱《全民所有制企業法》)設立,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依法對公司進行行業監管。其注冊資金為10360億元人民幣,不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驗資,實有國有資本數額以財政部核定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數額為準。
此外,國務院同意將原鐵道部相關資產、負債和人員劃入鐵總,將原鐵道部對所屬18個鐵路局(含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青藏鐵路公司)、3個專業運輸公司及其他企業的權益作為鐵總的國有資本。
為了減輕改革負擔,國務院決定,鐵總的國有資產收益,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執行,歷史債務問題沒有解決前,國家對其暫不征收國有資產收益。在保證有關企業合法權益和自身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公司可集中部分國有資產收益,由公司用于再投入和結構調整。
分家透明度之憂
鐵總的成立,存在諸多令人注意的細節,包括依據《全民所有制企業法》而非《公司法》,由財政部而非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履行出資人職責,不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驗資等等。
一名鐵路發展研究人士對本報稱,從方案來看,整個鐵路總公司的成立“不可思議”地砍掉了許多必要的程序。
“這有可能是目前鐵路系統迫切需要穩定下來的緣故。”據他分析,2013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同時也是鐵路系統開始債務償還的高峰之年,如何過好2013年,對鐵路系統的穩定和中國鐵路的發展十分關鍵。
“之前文件和高層都表態要繼續支持和推進鐵路事業的發展,如今看來各項手續大開綠燈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認為,鐵路發展從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回暖,今年建設任務繁重,如何穩定隊伍迅速有效開展建設和運營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先把(鐵總)架子搭起來,然后可以慢慢調整。”他認為。
這種“慢慢調整”,將包括極為繁雜的龐大資產、負債分割。據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一份《鐵道部2012年三季度匯總財務報表審計報告》,截至2012年9月30日,鐵道部資產總計4.30萬億元,負債合計2.66萬億元,但有專家分析該資產總數可能被低估。
如此龐大的家底,將會如何拆分,拆分過程的透明度會有多高?這一切仍然是未知數。
例如中金的一名分析師認為,在鐵道部整體拆分方案出臺前,很難提前做出是否透明規范的判斷。另外,注冊資本與總資產是兩回事,對目前的萬億資本則要審慎評價。
換塊牌子變公司?
至少,上萬億注冊資本的公司,不經資產評估和審計驗資就成立,令許多市場人士大跌眼鏡。
不少人士質疑,數萬億資金直接跳過評估審計是否會給將來留下后遺癥?上述研究人士認為,不做資產評估審計的原因有可能是評估審計量太大,來不及。為盡快成立鐵總,只好一路綠燈。
國務院決定,中國鐵路總公司承繼原以鐵道部名義簽訂的債權債務等經濟合同、民事合同、協議等權利和義務;承繼原鐵道部及國家鐵路系統擁有的無形資產、知識產權、品牌、商標等權益,統一管理使用。妥善解決原鐵道部及下屬企業負債,國家原有的相關支持政策不變,在中央政府統籌協調下,綜合(行情 專區)采取各項措施加以妥善處理,由財政部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具體處理方式。
根據國務院的上述批復,鐵總組建后,繼續享有稅收優惠政策,繼續明確鐵路建設債券為政府支持債券。對企業設立和重組改制過程中涉及的稅費政策,按國家規定執行,不增加改革成本。
這從一方面表現了政府對鐵總信用的支持,但從另一方面也令市場擔憂其市場化力度不足。
一名市場人士就對本報表示,新成立的鐵總并沒有體現預期的“市場性”。他認為,目前所知的信息顯示鐵總只有管理層,并沒有董事會和監事會,這會為公司的良性運轉埋下隱患。不僅如此,他認為鐵總享受太多的政策“優惠”,這也增加了公司的壟斷性和風險。
也有市場人士擔心,鐵道部資產價值可能在轉企過程中被低估,為將來上市吸納資金鋪路,從而將債務轉嫁市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