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這個詞,哲學上指主體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主體創造的事物變為主體自身的對立面,成了外在的異己力量。
按照這個經典定義,美國民主選舉體制也存在異化現象,即多數人選舉產生的議員,不代表多數人的利益,而是代表少數人的利益。現舉兩個顯而易見的例子。
第一個實例。美國“股神”巴菲特是超級大富豪,常年來名列世界富豪排名榜前三名,他自爆2010年的納稅率是17.4%,而他手下雇員的平均納稅率為36%。巴菲特是令人敬佩的富豪,他呼吁給美國富人加稅。
代表共和黨2012年角逐總統大位的羅姆尼,也是一位億萬富翁。他在競選時,民主黨揪住他,要求他按照總統候選人的傳統,公布過去10年的報稅單。羅姆尼死賴硬抗了一陣后,勉強公布了兩年。他的納稅率2011年是14.1%,2010年是13.9%,遠低于占人口多數的美國中產階級平均納稅率。
巴菲特和羅姆尼沒有偷稅漏稅。在人口總體中只占很少數的富豪們,享受的低稅率是國會議員設計制定的。
第二個實例。多年來美國醫藥價格高得離譜,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美國生產的藥品在歐洲、加拿大和其他發達國家銷售的價格,遠遠低于在美國本土,有些藥的價格甚至相差十多倍。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電視網2011年11月25日報道,50種最常用處方藥的價格,在美國的銷售價比在歐洲高出60%。然而,對于這種老百姓怨聲載道的現象,美國國會始終不作為,刻意保護制藥業的利潤,維護它們制定藥價的壟斷權力。這還不算,國會通過了法律,禁止任何個人和企業從海外進口處方藥,包括禁止進口美國藥廠在海外銷售的產品。當然,國會議員們設計和通過這種損害老百姓利益,保護壟斷利益的法律,不會平白無故,制藥業雇來游說國會議員的專職說客人數,已超過了國會議員的人數。
民主原教旨主義者常常津津樂道:“選民一人一票,選民不滿意的官員就會落選。”但事實并非這么簡單。以美國為例,除了總統之外,選舉產生的聯邦官員就是國會議員了,選民每兩年選舉1/3的參議員和全體眾議員。據蓋洛普民意調查公司2013年1月公布的民調結果,2012這一年,民眾認為僅有7%的國會議員具有可以接受的道德水準。而大選前三個月的多次民調,顯示民眾對國會議員的滿意度只有10%或個位數。按理說,90%以上的現任國會議員將落選。然而,2012年11月選舉產生的33名參議員和435名眾議員中,連選連任的國會議員占91%。而且,并非這一年獨然,連選連任的國會議員占百分之九十左右,歷來如此,與選民的滿意度高低沒有什么相關性。這也是選舉的困惑現象之一。
筆者不反對民主選舉,但是思想不應有禁區,“民主體制異化”現象,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27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