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勝出,獲得連任,那么奧巴馬的連任成功,有沒有突如其來的颶風“桑迪”的幫助呢?
日前,有關奧巴馬為求連任炮制颶風“桑迪”的“陰謀論”炒作得沸沸揚揚。10月29日,美國多家網站不約而同地發布報道,稱颶風“桑迪”其實是奧巴馬利用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的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的氣象武器一手炮制出來的,從而借救災為自己樹立領袖形象,為連任加分,旨在謀求順利連任。
“桑迪”颶風是否是“美軍造”?這難有答案,但數十年來美軍一直在研制氣象武器,卻是不爭的事實。
氣象控制技術取得突破
自有戰爭以來,氣象就在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經常成為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重要因素。因此,人類渴望使用氣象武器由來已久,并幻想著能夠具有呼風喚雨、撥云散霧之本領,在交戰時大顯神通,破敵制勝。所以才產生了“姜子牙冰凍岐山”、“白娘子水漫金山”等神話。
然而,真正人為地對局部天氣施加影響,從而隨心所欲達到某種軍事目的,最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所嘗試。例如,為了解決軍用機場有霧時飛機起降問題,英國研制出加熱消霧裝置,對保障航空兵及時出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43年9月,美軍第五集團軍用飛機播撒造霧劑,在意大利沃爾圖諾河上制造了一條長5公里、寬1.6公里的濃霧帶,成功地掩護了部隊渡河。
二戰后,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人們開始用催化的方法進行人工降雨、防雹、消云霧等。在為和平目的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研究活動的同時,一些發達國家還積極從事人工影響天氣應用于作戰的研究,試圖通過這種手段造成不利于敵方的天氣和氣候條件,以破壞敵方交通,危害敵方人員,破壞生態平衡,削弱敵國經濟,或為己方的軍事行動提供有利的氣象條件。
1974年10月,美國利用人工影響的方法將一臺風引向洪都拉斯,使中美洲國家損失高達千萬美元,人員傷亡逾萬人。此后,美國在大西洋上又成功地進行過三次人工引導颶風實驗,其人造颶風技術日臻完善。
美軍2025年擁有天氣武器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軍收集、整編了全世界上千個機場的氣象資料,并定期修正。美軍先后投資進行過數十個秘密的氣象研究項目,其中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計劃”、制造雷電的“天火計劃”和在颶風周圍實施人工降雨以改變風暴方向的“暴風雨計劃”等。目前美軍正加緊研制人工催化臺風或使自然臺風改變方向,給對方以突然的打擊,造成軍事上的主動。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空軍和海軍曾出資在美國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建成“高頻有源極光研究計劃”試驗基地。占地13公頃、多達180根的天線直插云霄,構成一個堪稱壯觀的金屬方陣。俄羅斯科學家指出,這個金屬方陣實際上就是氣象武器。這些高頻電磁波發射裝置可把大氣粒子作為透鏡或聚焦裝備使用,從而改變大氣的溫度和密度,以達到最終改變氣候的效果。
在2005年美軍一份研究報告《天氣-戰斗力的倍增器:2025年擁有天氣武器》中,明確將氣象分析與技術列為重點發展的武器技術之一,并預測其作戰力量有望于2025年在一個中等范圍(小于200平方公里)內控制戰場天氣。
軍事大國爭奪“制氣象權”
氣象武器雖然沒有躋身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行列,但它的殺傷力和破壞力與核、生、化武器相比毫不遜色。美國在核戰略時期就提出了“氣象控制比原子彈還重要”的觀點。因此1977年聯合國通過《禁止將影響氣候手段用于軍事目的公約》,美國和蘇聯當年均簽署了這一公約。不過,該公約并不禁止將操控氣候用于和平目的,給某些國家提供了“打擦邊球”的機會。所以,時至今日氣象武器開發方興未艾。
隨著科學和氣象科學的飛速發展,利用人造自然災害的“地球物理環境”武器技術已經得到很大提高,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世界上一些軍事強國都在不遺余力地加大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在軍事上應用的研究與發展力度,并爭先恐后使之推向戰場實用化。近幾年來,許多國家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外場作業、試驗和科學研究。
隨著未來戰爭對氣象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氣象武器必將成為未來戰爭中“制氣象權”的主角。氣象武器的研制、開發及應用必將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和關注。可以預見,以人工影響天氣為主的氣象武器,必將成為未來戰爭中的一支“殺手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