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功與戰略成功——未來十年中國的挑戰(之三)
今日中國獲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成功?
國人盡知,每臨重大政治節點,各路媒體總要大張旗鼓地宣傳我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以鼓舞人心振奮精神。這樣做當然很對,這無疑將有力說明當代中國復興崛起的活力與魅力,并給人們以中國正走在成功道路上的深刻印象。但是,從理性的高度出發,在充分說明成就的同時,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差距與挑戰,也就是說,還必須認清還難言成功或者還有待成功的諸多重大問題。筆者以為,清醒地知道當代中國還有哪些難言成功或者有待成功的課題,是不無益處和不無必要的。其中,經濟成功與戰略成功的話題就耐人尋味。
中國的經濟是成功的嗎?
不管存在多大的問題,中國的經濟成就都有目共睹,尤其是相比于世界其它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形勢總體上說狀態不錯,并且未來十年的前景仍然令人鼓舞,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在可期待之中。從這個角度上看,說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也許并不算言過其實。
但是,經濟成功就等于戰略成功嗎?
很可能,有人要對“戰略成功”這一概念發生質疑,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
筆者以為,所謂“戰略成功”,簡單地說,就是國家戰略取得成功,所謂“國家戰略”,就是發展路徑、道路模式、策略辦法等重大戰略要項的組合體,因而,“戰略成功”也就是組成“國家戰略”各個重大要項的成功。
這樣說來,經濟成功能等同于戰略成功嗎?
顯然不能,經濟成就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經濟成功,經濟成功更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戰略成功,由經濟成功發展上升為戰略成功,期間還有相當的距離。
目前中國的處境也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原因在于:
其一,來自重大內外挑戰,說明中國離戰略成功相差甚遠
當今中國在內外兩個方面都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筆者以為,其中具有顛覆性的挑戰主要有四:一是腐敗的挑戰。中國社會的腐敗(最核心的是官員腐敗)伴隨經濟發展正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有最終沖毀中國的現實危險,讓已經取得的經濟成就化為烏有;二是貧富差距的挑戰。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同樣伴隨經濟發展愈演愈烈,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終也有搞垮中國的現實危險,也能讓已經取得的經濟成就化為烏有;三是普世價值的挑戰。來自西方的普世價值觀以及由此產生的國內政改呼應,同樣伴隨經濟發展愈演愈烈,如果處理不好,最終也有擊垮中國的現實危險,也將使經濟成就化為烏有;四是來自霸權的挑戰。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圍堵正伴隨經濟發展愈演愈烈,如果應對不好,最終也有壓垮中國的現實危險,也將使已經取得的經濟成就化為烏有。所以,如今的中國就好像一個土財主一般,雖然辛辛苦苦攢下萬貫家私,但今后的日子怎么過,挑戰極大,怎樣保證家產安全,不被內外各種勢力瓜分搶掠,問題,非但沒有解決,而且日益緊張嚴峻。用學術性語言就是:經濟越發展,問題就越多、越大、越嚴峻。
其二,西化、裂化中國的殷切期待,說明中國取得戰略成功的挑戰巨大。
中國社會向何處去?這個問題直到今天還存在著相當多的疑問,并沒有完全解決,而一個成功的社會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
正因為今天的中國仍然有這樣的問題,所以在全球范圍依然很普遍地存在分化中國、西化中國的殷切期待。一種是中國崩潰論。“中國即將崩潰”的口號在歐美已經喊了十多年,在日本則有相當一些人日夜“焦慮”和“擔心”著中國四分五裂,至于疆獨、藏獨、臺獨等各種“獨”,更是一直為裂化中國而奔走呼號;另一種是中國西化論,這種論調認為,“中國特色”不過是一種暫時的過渡,中國最終還是要皈依普世大潮,與西方特別是美國“殊途同歸”。為此而進行不懈努力的有西方國家的政治家,也有中國內部的政治愛好者,他們一直認為希望很大,也一直認為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上述兩種“論”,無論哪種論在中國取得勝利,已經取得經濟成就無疑就要變成為他人做嫁衣,正所謂“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經濟上成功還是免不了化為了烏有。
其三,階段性的成功須有可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為標志。
也許有人會說,戰略成功太高太大太遠,是“高大全”之類的要求,強人所難。
我們說,這樣的責難并非沒有道理。因為究竟什么時候到何種程度才能定性為戰略成功,的確在所難言。但是,戰略成功都是由一個又一個階段性成功累積而至,譬如蓋大樓,是一磚一瓦、一層又一層地累積起來的,而戰略的階段性成功是以重大的、可載入史冊的成功事件為標志的,比如清朝評定三藩,比如康熙收復臺灣等。當今中國如果能夠在消除腐敗、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國家統一、收復被占領土等方面取得真實可信的成就,則無疑就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可以載入史冊的成就,就就完全可以稱之為階段性的戰略成功。如果沒有這樣標志性事件,當今中國盡管在具體事項上成就可嘉,但也難言戰略成功。僅以實現祖國統一為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曾列為當時三件大事之一,難道還要無限期地拖下去嗎?
所以,展望未來,中國如何從經濟成功邁上戰略成功的臺階,挑戰十分巨大,這一挑戰在今后的十年將變得十分突出。筆者一直以為,這也是今后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危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百年以前孫中山先生的名言,今日的國人不妨多多地念上幾遍吧。
和平與戰爭——未來十年的挑戰(之四)
發展崛起的中國需要和平,但未來中國能成功地避免戰爭危機嗎?
展望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無法回避、不能回避的戰爭危機琳瑯滿目。對此,我們不妨做一詳細的盤點。
問:有多少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答: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至少有三場。
一是第二次朝鮮戰爭。朝鮮半島是世界上武裝力量最密集最活躍的地方,完全可以將這里稱之為戰爭活火山,隨時可能噴薄爆發。一旦這里的戰爭爆發,美國將全力以赴,日本將積極介入,中國能夠置身事外嗎?
二是釣魚島戰爭。僅僅幾年前,如果有誰說中日之間可能發生戰爭,一定會被斥之為胡言亂語,但是現在,兩國之間的武裝沖突很可能一觸即發,起點就在釣魚島。最近一個時期,國內有一股輿論,說什么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日本野田政府遭受沉重打擊,對內失信,對外孤立,其保安船舶疲于奔命、狼狽不堪,已呈敗象等等。筆者以為,這等論調未免是太過阿Q了。在大的戰略背景下,任何戰略問題日本都不會退步,反而將步步緊逼,除非中國退讓,否則釣魚島局勢不會緩解,爆發戰爭的危險只能是與日俱增。中國做好了以釣魚島為中心與日本打一場現代甲午戰爭的準備了嗎?
三是南海海上沖突。在美國“重返亞洲”的大背景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擱置”戰略已然失靈,島嶼之爭時時都有激化的可能,菲律賓、越南等國將越來越積極,以小欺大的膽量動作也將與時俱進。對此,中國的外交高層人士呼吁:“大國不該欺負小國,但小國也不能肆意欺負大國”。但假如菲律賓、越南能今后又一次或屢次欺負中國,中國怎么辦呢?有沒有發生武裝沖突的可能呢?
問:有多少國家在準備對中國的戰爭?
答:正在準備與中國戰爭的國家成群結隊。這其中有美國,有日本、印度,還有南朝鮮、澳大利亞、菲律賓、越南等,其中,美日印等國都有詳細的戰略計劃與戰爭預案,最出名的當屬美國的“空海一體戰”。而且,所有這些準備都不是孤立的,它們都有內在的聯系,各個國家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如同一個個節點,早已開始織網布局,一個將比北約還要更加壯大的聯盟現已隱然成型,有朝一日是否會出現“枯木朽枝齊努力”,一起向中國射箭的情形,現在誰也不好遽下斷語。
問:中國還將面臨哪些潛在的戰爭危險?
答:潛在的戰爭危機仍然不可忽視。這其中有臺灣海峽的暗流涌動,也有印巴之間的劍拔弩張,甚至還有中緬邊界一側的沖突……如果這些潛在的沖突浮出表面,其結果都將演繹成為大國之間的博弈,中國不躺著要中槍,躺著也要中槍。對此,中國不能不有足夠的準備。
這樣一來,結論是什么呢?
結論就是:當代中國面臨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危險的戰略環境,已經成為全球安全風險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揭開世界戰略形勢的本來面目,實際情況根本不是什么“中國威脅”,而是“威脅中國”。展望未來,中國所亟須的和平環境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嚴酷的戰略圍堵之下,很可能要出現大小國家接連不斷地用戰爭訛詐中國的現實危險。
在和平與戰爭中間穿梭而行的中國,怎樣迎接這樣的挑戰呢?
消極等待是不行的。
曾經有那么一個時期,在中國流行一個非常著名的戰略判斷,即: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少數人抱著“冷戰”思維不放,影響不了世界和平的大環境,和平力量越來越壯大,世界也將越來越和平,并認定這就是所謂當今的世界大勢。
這樣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派生出兩個情結,一是中國可以坐享其成,沐浴和平的陽光,二是可以據此抓住機遇,專心致志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于是,所謂“和平崛起”的大戰略就應運而生。
但是,我們說,這種坐享其成的想法既幼稚的也茍安。百年以來的戰略經驗表明,世界大勢每二三十年間就必發生大變,所謂和平大勢在歷史長河中直如白駒過隙一般,根本靠不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享有持久的和平,外部環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這個國家捍衛和平、締造和平的能力與水平。比如中國的歷史的大清王朝,它在1840年以后接連不斷地挨揍,并不是世界不和平,而是它自己缺乏捍衛和平締造和平的能力。中國是這樣,外國也是這樣,因為伊拉克、阿富汗之流沒有這個能力,也就只能任人宰割,如果換成前蘇聯或者俄羅斯,情況就會截然不同。所以,未來十年二十年間的中國,能否繼續抓住和平機遇,并不取決于中國是否嚴守“和平崛起”的框框,不逾雷池一步,關鍵還在于中國自己捍衛和平乃至締造和平的能力與水平。
所謂捍衛,是指威懾潛在的敵人不敢發動戰爭,也不敢搞戰爭邊緣政策,這就需要戰略威懾發生作用。
所謂締造,是指當威懾失效、戰爭不可避免的時候,能夠用戰爭消滅戰爭。
所以,展望未來,中國能否避免戰爭危機從而保障和平,關鍵取決于中國通過戰爭來締造和平的勇氣、決心與力量,或者干脆直接地說,未來中國戰爭的能力有多大,捍衛和平、締造和評的能力就有多大,二者完全是相輔相成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