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The Good News IS the Bad News: Thanks A lot for Mayor Bloomberg’s “Charity” (Part II)
noticingnewyork.blogspot.com/2009/02
此為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為什么布隆伯格市長從他不斷增長的財富中拿出錢來搞慈善是壞消息。在第一部分中我們研究了布隆伯格如何以一種利益沖突(注1)的方式使用他的“慈善”捐款。第二部分中我們將詳細討論布隆伯格政府中更深層次的利益沖突?! ?/p>
在第一部分結尾時我們提出問題:
紐約市政府支持的巨額房地產開發業及布隆伯格發展得那么快的個人生意如何隔離?或許最先最好的線索是看布隆伯格派他的高級心腹去掌控這些行業時如何安排他們的各自職責。在布隆伯格政府的高層缺少利益隔離,存在各種各樣的利益沖突。如布隆伯格政府的兩位高級官員,兩位負責關鍵的房地產開發的副市長,丹尼爾.多克特洛夫(Daniel Doctorroff)與帕特里夏.哈里斯(Patricia Harris)。后者,哈里斯女士,也是布隆伯格慈善事業的主要負責人,她不但負責布隆伯格慈善捐款的分配,同時還負責從那些獲得市里大項目的開發商那里接收慈善捐款。當然,布隆伯格自身的利益沖突也值得進一步討論?! ?/p>
分管開發的多克特洛夫:他繼續代表市長
多克特洛夫是布隆伯格政府中長期分管開發的副市長,他全面負責紐約市政府支持的巨額房地產開發業。他2007年底離開這個位置,隨后成為市長的媒體公司彭博有限合伙企業(下簡稱彭博)的總裁(注2)。這本身就表明隔離不足,但多克特洛夫仍想繼續獲得政府支持的大生意,甚至當他已成彭博的總裁時。
多克特洛夫去紐約利益沖突委員會(Conflicts of Interest Board)要求獲準這樣去做。巨型工程幾十年才會見結果,多克特洛夫去利益沖突委員會時,布隆伯格正在為2009年底作準備。不到一年內,布隆伯格將完成二連任,并極可能三連任,可疑的是,不知是否有人提醒過利益沖突委員會這點。利益沖突委員會批準了他的請求,不顧這樣一來多克特洛夫就會因此處于這樣一種位置,代表公共利益與幾十億美元的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商往來的同時,又以一個私人公司商人的身份與同一批開發商談判(No Conflicts Over Doctoroff’s Dealings,2007/12)?! ?/p>
多克特洛夫繼續參與紐約一些投資額最大的大項目。據《觀察者》,多克特洛夫說:
他想繼續擔任Hudson Yards開發公司(注3)的董事長,這家公司參與了曼哈頓西區的重新規劃建設并為鐵軌場(Railyard)項目找到了一家開發商,同時繼續卷入莫尼漢車站的建議,Hunters Point South項目,以及集合競價(Doctoroff Wants to Stay Involved with Hudson Yards, Moynihan,2007/12)。
多克特洛夫利益沖突的一個明顯例子
紐約時報上述文章指出,利益沖突委員會引用“特別情形”說,“多克特洛夫代表紐約市就Hudson Yards和莫尼漢車站項目與沃納多房地產信托公司(Vornado Realty Trust)談判是正當的,”,多克特洛夫將任經營委員會總裁及主席的彭博將:
就彭博在列克星敦街總部增加額外空間與沃納多公司談判,因其總部所在的那座建筑是沃納多公司的。利益沖突委員會希望多克特洛夫在離開副市長位置一年內不與沃納多公司有直接的交易?! ?/p>
這僅只是一個項目中一個問題的一個例子。利益沖突委員會的裁決也適用于“其它的城市工程,包括Governors島的重新開發,PlaNYC及Queens West.”(Doctoroff Cleared to Continue Work on Moynihan Station,2008/3)
五個委員的利益沖突委員會談到了“特別情形”,表明他們自己全是由市長指定的人?! ?/p>
一個多克特洛夫利益沖突極端混亂的例子,沒有差別,看不到差別
更讓人困惑的是,在于2007年12月發布了一個“自動放棄書”后,利益沖突委員會接著又發了一個十頁的意見,前官員不得繼續為市里的大項目工作(Ex-Official Cleared to Continue Work on Big City Projects)
這只是紐約時報文章中指出的混亂的一部分:
委員會的決定強調了在紐約開發圈中常被提到的一個現實:多克特洛夫先生或許已離開市政廳,但他仍然參與將要建設的東西,且對其有重大影響?! ?/p>
前市政府官員卷入公共工程并不是沒有先例,但在多克特洛夫先生這個例子中,他任主管經濟發展副市長時間最長,他卷入的項目實在太多,以至市政府官員甚至一些與他一起直接工作過的人都對他的角色感到困惑。為此,市政廳在一月份時發了一個備忘錄以告知市政職員如何與他往來?! ?/p>
在離開公共服務位置一年內,前官員嚴禁出現在他曾服務過的政府下屬內的任何市政機構前;如果在任時曾直接參與,禁止的時間甚至更長。然而當這位官員代表市長或其它政府機構時,這條禁令就沒用了?! ?/p>
關于多克特洛夫未來角色的一些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p>
委員會十頁的意見沒有提到他參與了決定開發曼哈頓西區鐵軌場,即Hudson Yards項目,雖然市政府要求對這個問題進行裁決。
周三,交通運輸當局將把曼哈頓一片俯瞰哈德遜河的26英畝(約158畝)的鐵軌場的開發權授予曼哈頓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Tishman Speyer公司?! ?/p>
據因怕得罪多克特洛夫先生而不愿透露姓名的競標者說,多克特洛夫先生在3月份與正在競爭這個數十億美元的大項目的開發者們會面?! ?/p>
即使在之后去亞洲作商務旅行期間,多克特洛夫先生仍與評選委員會在整個考慮期間都保持密切聯系?! ?/p>
……多克特洛夫先生根本不管他為紐約的連續工作與他在彭博的新角色之間會有利益沖突?! ?/p>
“當然,如果我覺得它將產生沖突,這種沖突對公司不利,我就不會去做,對紐約市我也同樣如此,”他說?!叭绻袥_突,我不會去做?!薄 ?/p>
在2月22日的訪談中,多克特洛夫先生堅持說他自離任后已限制自己卷入市里的項目,這不包括最近的鐵軌場項目談判。
周二發表的意見限定了他在與沃納多公司相關的事務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彭博的總部設在沃納多公司擁有的大樓中,彭博正與該公司為增加額外空間而談判。
利益沖突委員會說,對紐約市來說,由于多克特洛夫先生的知識,最好還是讓多克特洛夫先生參與莫尼漢車站的規劃。沃納多公司是這個車站項目的開發商之一,以及多克特洛夫先生月初會見過的競爭鐵軌場項目的那些公司之一。3月12日,多克特洛夫先生與沃納多公司的總裁史蒂芬.羅斯及M.T.A全體評選委員會面,最后在周五還與沃納多公司的高級主管David Greenbaum會面?! ?/p>
這個意見勸多克特羅夫先生從莫尼漢車站項目談判結果出來之日起,一年內不可參與彭博與沃納多公司之間的任何討論,不可參與裁決中說到的沃納多公司或彭博任何其它別的項目?! ?/p>
紐約公共利益研究小組的高級律師Gene Russianoff說,他同意這個裁決的大部份內容,但對沒談到鐵軌場及車站項目感到不安。
“我們可看到,他避開了與沃納多公司間的房東房客類的事情,但沃納多公司將會說,‘好,當我們想在莫尼漢車站項目上做點生意時,我們將增加租金,’”Russianoff先生說?! ?/p>
我們在上面引用了很長一段文字,因為它很有價值,為評價多克特洛夫角色混亂到何種程度,紐約時報上的這篇文章值得全文細讀?! ?/p>
回避、拒絕與混淆
上述那篇紐約時報的文章雖然不錯,但它還是沒有提到另外一些復雜的事情。在多克特洛夫正式離開市政廳前,在他負責的事務中他的老板布隆伯格先生本應避免自己卷入進來,因這些事與彭博有利益沖突。多克特洛夫自己在彭博的職位也會引起同樣的利益沖突,他也應避免自己參與這些事務((The Roles Blur for the Mayor and the Mogul)。在那時,別人向誰匯報,在命令鏈上沒有利益沖突的是誰?這立刻讓我們想到了副市長哈里斯女士.
紐約時報報道,多克特洛夫在擔任分管開發的副市長時,參與各種談判,這些談判要求布隆伯格必須回避,但1)布隆伯格未能有效地回避,2)人們懷疑是否布隆伯格為避免自己親自參與而委托多克特洛夫代表自己:
當紐約市與Verizon就有線電視特許權投標進行談判時,布隆伯格的公司彭博本身就有一個商業新聞頻道,布隆伯格讓多克特洛夫來負責談判?! ?/p>
當擁有彭博社20%股權的美林銀行考慮從下曼哈頓搬到市中心時,布隆伯格讓多克特洛夫來處理?! ?/p>
布隆伯格政府說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市長出現在利益沖突中。但其它人會懷疑這種安排,因他們兩人的關系非常密切?! ?/p>
紐約時報觀察到了他們兩人的這些做法:
布隆伯格本應遵守的利益沖突委員會協定:
“市長不可參與與美林有關的任何市里的事務”。但據美林發言人詹森.懷特說,當美林有搬遷的打算時,市長打電話給斯坦利.奧尼爾,他那時是美林的CEO?! ?/p>
布隆伯格不記得任何這類談話。但他說,當多克特洛夫負責與美林談判時,市長為他提供行政上的幫助是“完全適當的”?! ?/p>
Loeser先生說,多克特洛夫也不可參與任何與美林或有線電視有關的項目?! ?/p>
據市政府的記錄,在與美林有關的另一件事中,市長簽發了一個14.3億美元的地方債券,美林是其主要保險商。在其它幾個地方債券中,美林是保險商中的一員?! ?/p>
市長辦公室從未向利益沖突委員會要求放棄2002年意見中的例外?! ?/p>
Avella議員提出了另一個涉及利益回避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關于紐約市與Verizon公司就其進入紐約有線電視市場的持續談判?! ?/p>
布隆伯格電視,在世界范圍內有兩億觀眾,信號由紐約主要有線運營商傳送,市長卻從未羞于談論他對電纜產業的看法,例如他說,沒有政府的干涉,光纜速度應能更高?! ?/p>
Avella先生說市長未涉足其中讓人無法相信,特別是當它會給Verizon公司及紐約帶來巨大收入時。他補充說:“即使市長避免自己直接參與其中,誰來監視那些紐約市政府的談判者呢?他顯然在某些層面、某些地方參與指導了這些討論。在所有這些事中政府的公開在哪里?”
布隆伯格自己必須回避。多克特洛夫自己也必須回避。他們兩人回避時誰來做這些呢?現在我們準備談談第一副市長哈里斯女士,布隆伯格市政廳中的一號人物?! ?/p>
帕特里夏.哈里斯女士的沖突
副市長哈里斯女士和前副市長多克特羅夫一樣,在彭博中任職的同時,其職權也能影響紐約的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2007年,紐約時報曾去找副市長哈里斯女士了解布隆伯格通過他的彭博進行的“私人”捐款的消息,那時她是一位市政廳官員,她的工資是22.5萬美元/年:
“他會繼續更加慷慨地給更多組織捐款,但他的關注重點始終是一致的,”幫助監管布隆伯格慈善事業的副市長哈里斯女士說,她補充說布隆伯格的主要關注領域是醫學研究、公共健康及藝術(注4)(Bloomberg’s Gifts to Charity Exceeded $165 Million in 2006)。
哈里斯女士曾在前市長Koch政府里工作過,1994年,在布隆伯格產生想當市長的想法前她就轉到了私營部門并一直為布隆伯格工作。她是“彭博的社團關系部(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部長,負責監管它的慈善事業、公共關系及政府相關事務?!薄 ?/p>
對紐約房地產業來說更重要的是,第一副市長哈里斯女士也負責紐約市的地標維護委員會(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如我們在Times Coverage of 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 The Pieces Needing to Fall Into Place一文中提到的,且很可能在她和布隆伯格與Atlantic Yards項目的開發商Bruce Prtner碰面時已插手于Atlantic Yards項目。這次碰面中開發公司因項目獲批而對布隆伯格進行對等捐獻補償的跡象很明顯(Are the Atlantic Yards Land Grab and City Official Fraud Being Used to Finance Bloomberg’s Bid for Billionaire Term Limit Exceptionalism?)?! ?/p>
副市長哈里斯女士未能及時察覺沖突
當然,實質沖突的可能表現在這些雙重角色中。是否至少可以這樣說,哈里斯女士與布隆伯格政府敏感地留意到了這些可能的沖突?現在,據報道哈里斯女士及她的助手Allison Jaffi,表演了雙重角色,未能預先從利益沖突委員會那里獲知或得到批準。據每日新聞報道:
紐約的城市憲章通常禁止老板們及其下屬在市里工作期間有生意聯系或做私人工作,除非利益沖突委員會認為這樣做是為了紐約市的最佳利益?! ?/p>
布隆伯格市長說他的第三事業將是政治、慈善事業或其它,但他的公共與私人生活間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p>
今年夏天他堅持說他沒有參與他的媒體公司的管理工作,但幾天后他就承認他經常與他的高級管理人員談話。(Mayor Bloomberg's aides staff his foundation without city ethics check)
在這篇文章中布隆伯格的一個發言人說哈里斯女士在彭博的工作已減少到“最低數量”,但兩個月前紐約時報引用哈里斯女士的話說,她在上一年負責把1.65億美元捐給1077個團體,布隆伯格今年(2009年)將“更加慷慨”,捐款額將達2.05億美元。
紐約衛生專員的雙重角色
這篇文章報道說布隆伯格政府中的衛生專員Thomas Frieden也為彭博基金會工作(該基金會涉及組織中國旅游),因為他已得到利益沖突委員會的允許,政府認為哈里斯女士不必這樣去做。由于我們(Noticing New York)了解、評價并更關心房地產業沖突的可能性,我們在此不評論比較衛生專員利益沖突的可能?! ?/p>
布隆伯格委托副市長哈里斯女士……
哈里斯女士卷入市政府支持的大型房地產項目到了何種程度,她應該對與其產生利益沖突的可能敏感到何種程度?正是副市長哈里斯女士向利益沖突委員會遞交了丹尼爾.多克特洛夫因利益沖突放棄權力的申請?! ?/p>
紐約時報報道的哈里斯女士的工作內容包括:
布隆伯格不在時全面負責紐約市的工作。但或許更意味深長的是,她將看到市長的想法在他的第二屆及最后一屆任期內實現,因他挾有選舉大勝的勢頭。(見)
它報道說:
哈里斯女士是迄今為止布隆伯格政府中最有權勢的人,她的角色來源于她過去在彭博的經歷,她曾在彭博主管了幾年布隆伯格的慈善事業?! ?/p>
他們之間的關系非常牢固可靠?! ?/p>
“市長對她絕對信任,”據幫助布隆伯格進行了兩次競選運動的威廉.坎寧安說。
直率地承認哈里斯女士利用“慈善”達到政治目的
幾乎像宣傳廣告似地,紐約時報的文章明白地報道她利用市長的“慈善事業”來作為達到政治目的的工具,該文明顯沒有意識到它的全貌:
去年,當哈里斯女士發現藝術界中有些受益于布隆伯格慈善的人給布隆伯格以前的市長競選對手之一、市議會發言人Gifford Miller提供政治捐款時,她打電話給他們并要求知道他們在想什么?! ?/p>
副市長哈里斯女士的“慈善事業”范圍——根據權力
目前,哈里斯女士基于權力的“慈善事業”的范圍已擴大了,因為除了管理市長彭博的對外捐獻外,這篇文章寫了她對基于市政廳的市長基金、Advance New York City及其主席的控制與影響。目前是這樣。將來會怎樣?如同已提到過的,哈里斯女士曾在私人部門為布隆伯格的“慈善事業”工作過?,F在作為一個政府官員,她繼續這樣去做,紐約時報的文章說,至于未來:
她將在布隆伯格離任后繼續管理他的慈善事業。這使她在他任期外有巨大的權力,……
(哈里斯女士的前任,副市長Mark Shaw,在離開政府后去為房地產商Extel開發公司工作。哈里斯2011年仍任紐約副市長)
哈里斯女士的丈夫,Mark D Lebow,是Lebow & Sokolow LLP律師公司的律師,該公司的業務領域包括房地產。布隆伯格安排他進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MTA,負責紐約地鐵管理)委員會,哈里斯女士的繼子也在布隆伯格的政府里工作。
布隆伯格市長自已的利益沖突
在管理紐約的過程中布隆伯格的個人財富增長了那么多,他控制著那么多的“慈善”捐獻,他自身的沖突是什么呢?在其它事中,以上討論過的這些他手下的高級官員的沖突必定同樣和他有密切關系。但布隆伯格看不到沖突。即使紐約時報那么清楚地說哈里斯女士利用“慈善”來達到政治目的,哈里斯女士很有必要向利益沖突委員會請求獲得批準時,布隆伯格仍公開聲稱不可能存在利益沖突:
“我上任以來的這些年她一直都為我管理我的慈善事業,”市長說?!安还芩峭ㄟ^基金會還是直接的方式,都嚴格遵守了潛在利益沖突條款。”(Ruling Allows Wider Investment Options for Bloomberg and His Foundation)
布隆伯格或許是正確的。不管這位副市長是直接還是間接管理他的“慈善事業”,都不會影響到潛在的沖突,沖突會以任一方式顯現出來?! ?/p>
利益沖突委員會2007年新意見
諷刺的是,市長的說的這些出現在一篇報道利益沖突委員會發布了一個2007年新意見的文章中,這個新意見在理論上特別限制市長與他的私人基金的緊密聯系。由于布隆伯格讓哈里斯女士替他管理他的慈善事業,人們或許會以為哈里斯女士將很易違反那些針對布隆伯格的禁止條款?! ?/p>
不服從的(disobedient)市長做了些什么
在某些方面更糟了。利益沖突委員會的新要求是新的,因這些要求是之前的要求放松后的要求。與此同時,據報道布隆伯格在第二任時仍沒有遵守利益沖突委員會在他第一任剛開始時就對他提出的要求?! ?/p>
在紐約時報同一篇報道中:
在2002年與利益沖突委員會達成的一個協議中,市長承諾他限制自己的公司卷入將對他的個人財富值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決定。在他兩任的全部期間,他一直堅持說他沒有參與公司的日常管理?! ?/p>
然而這個月,紐約時報報道,他常定期到公司跟他的高級管理人員談話,談話內容包括新的金融數據終端新市場的擴張及公司的總體財務表現。他甚至還招聘了一位公司的女發言人。
不顧2002年的協定,那個協定要求他不能參與任何涉及美林的城市事務,美林是他公司的最大投資者,這篇文章說布隆伯格市長進行了無數涉及美林的官方活動?! ?/p>
一點也不出乎意料的是,市政府否認有任何問題:
市政府官員堅持布隆伯格并沒違反2002年的那個協定。
布隆伯格未能遵守的協定的不當之處
紐約時報報道說,布隆伯格未遵守的那個2002年規定中的文字,大多出自布隆伯格自己的律師。文章也指出它披露的信息已過時了,從2002年起,彭博的前100大客戶的名單就沒有更新過,相比而言,布隆伯格現在更不用披露這些信息了,現在他的客戶事實上已包括“這個城市中的每一家大的金融機構?!保?A >The Roles Blur for the Mayor and the Mogul)
好“慈善”再次成為壞消息
是什么使利益沖突委員會在2007年的新意見中給了布隆伯格市長更大的自由?顯然,是支持布隆伯格財富及“慈善”潛力將是好事的過于簡單的欺騙性理由。利益沖突委員會最后決定:
允許他把自己的錢投入更具進取性的投資中,包括對沖基金及公開上市交易的股票?! ?/p>
因為什么?
市長的發言人Stu Loeser說,布隆伯格不是為了擴張他的私人財富,他的財富估計已從50億美元增加到了130億美元。他說作為布隆伯格家族基金的董事,市長“有責任將他將捐給慈善團體的錢的總量最大化?!保?30億比較接近福布斯的估計)
市長的新靈活性
這篇文章解釋:
五個成員的利益沖突委員會的規定修改了它2002年時發布的一個意見中的一個關鍵條款,2002年的意見要求這位億萬富翁市長賣出他全部的股票及他在一個對沖基金中的股份,因為他的這些財產違反了紐約城市憲章。(布隆伯格部分遵守了這個指示)?! ?/p>
在協議定,這是市長(及副市長哈里斯女士)理論上必須特別遵守的一條:
根據協定,市長將選擇一家或數家公司替他管理個人財產并負責慈善基金投資策略,同時避免自己參與與那些公司有關的任何城市事務?! ?/p>
然后那些公司將選擇能執行投資決定的經理人,但他們的身份不能與市長一致,利益沖突委員會說?! ?/p>
市長可以建議投資種類,能根據表現雇或解雇經理人,但市長不應知道他的賬戶或基金賬戶上的詳細持有情況,不應知道經理人的身份,委員會說?! ?/p>
當與一個沒有服從習慣的市長打交道時,這能充分保護公共利益嗎?或許不能,但對公眾來說,這聽起來很好:
“這個協定不會與他的官方職務有沖突,它可避免與公共利益沖突的出現,”委員會說?! ?/p>
不是輕易就能得來的東西
人們應警惕免費提供的那些東西。
從前(once upon a time),他們說我們將有一個那么富有的市長,他對獲取更多財富沒有一點興趣,這個市長是那么富有,他只想來做純粹的慈善。人們以為布隆伯格代表了“一個新榜樣,一個商人,一個技術愛好者,一個專注于信息與透明的人,一個專家型、技術型市長”,他不會有自己的私利。我們甚至不用去為他的競選運動捐款,因為他愿自己出錢?。?A >The New Paradigm, Has Bloomberg changed the mayoral model forever?)但這些都只不過是宣傳時的說法?,F在的事實是另一種樣子?! ?/p>
利益沖突委員會2007年的意見是為布隆伯格市長獲取更多財富量身定做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在他任市長這些年他已很好地做了一些事。與其說是慷慨地捐出了錢,不如說布隆伯格“捐錢”的目的更多地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個人權力,同時或許還為了獲得更多的錢。這甚至迫使他增加了市長競選運動的開支!然而從前有人告訴我們,我們將擁有一位天使般慷慨的市長,我們什么也不用擔心。它幾乎是一個真實版的Twilight Zone(陰陽魔界)、 To Serve Man電影中的滑稽老情節?! ?/p>
一個可怕的背景問題
由于布隆伯格的無所不在,讓他遠離利益沖突是一個讓人畏懼的主張?,F在則更難了,因為他在十年內已從一個富人之一(1998年福布斯排名第56位,2001年時第42位)變成了紐約的首富(2008年福布斯排名為美國第8)。
紐約時報上有一段話很好地概括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這個意見是最新的裁決,它試圖提出布隆伯格的公共及私人雙重角色產生的倫理問題。這位市長不僅管理著一座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城市,且他還擁有彭博這家媒體及金融信息巨頭的大部分股權(88%),這家公司的客戶包括這個城市中最大的那些金融企業。他還是一個慈善家,他的私人捐款常捐給活躍于市內外事務的非營利性機構?! ?/p>
布隆伯格在納稅人費用(taxpayer expense)上的財富增長?
除了為加強個人權力的有利益沖突的慈善濫用,布隆伯格還有可能為增加個人財富而濫用納稅人費用。這點也不可忽視?! ?/p>
我們的認識能力
布隆伯格會如何從納稅人費用上掙錢?對他會如何那樣去做我們知道多少?不要以為可以輕易地就得到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才使他的財富異常增長的相關信息:
他的公關總監(communication director)威廉.坎寧安說,發布他的納稅收入的細節會暴露太多信息給他的公司的競爭對手(For Bloomberg, 'Rich' Is Just Too Weak an Adjective,)。
布隆伯格的競爭萬歲?
“公司競爭對手?”顯然大家可接受的認識是,他其實是在為財富競爭,他可以方便地以競爭為借口拒絕提供必要的信息,即使這與當初競選時的公關宣傳中說的他是一個超越了他生命中以自我為中心階段的人的說法不一致?! ?/p>
從他的財務中學點東西:布隆伯格2002年的納稅申報單
在他任市長初期,利益沖突委員會規定他必須賣出他個人的全部股票。(注意這并不排除他以其它方式從股市變動中獲益,且后來在利益沖突委員會2007年的裁決中,對他的限制更少、更寬松了)。股票出售發生在2002納稅年。紐約時報報道說他這年與出售股票有關的虧損是“至少100萬美元”,這個信息有點矛盾,40億美元?50億美元?福布斯說他的財富在2001至2002年時從40億美元增加到了48億美元。據紐約時報:
只有市長自己才知道是否他的股市損失接近100萬美元或更多,因為市長昨天只透露了三個數字來說明他的所得稅申報表中重點編輯過的部分。(In 2002, Bloomberg Lost a Bit (for Him) and Gave a Lot)
在這篇文章中,市長的公關總監指出布隆伯格是以最高稅率來交稅,盡管納稅申報單重點編輯過,但他的“慈善”捐款十分明顯以至成為紐約時報文章故事中的一部分。市長的收入都來自投資:
市長避掉的兩種稅是社保稅與醫保稅,因為他唯一的薪水是一年一美元。投資收入不用交這兩種稅?! ?/p>
這是否是在說,布隆伯格實際上不是在為個人財富增長而工作?(不要忘記他后來與彭博高級主管就同類事務的接觸)
我們真正知道些什么?
市長2001年的報稅單上有很多G,今年有許多E、C、A及少數空白——表明少于1000美元——出現在這些重點編輯過的文件中,記者被允許到曼哈頓Geller & Company會計師事務所去查看這些文件?! ?/p>
在被問到市長是否會簽署些文件增加些新類別,比如說把這些類別的收入的總額增加到5億美元,坎寧安說他不想談論政策問題?! ?/p>
牛股:牛情報?
容易想到的是,利益沖突委員會要求布隆伯格賣出他的個人股票是因為他有從特殊消息和聯系中獲益的可能。關注點不必是內幕交易,它本身就是非法的,而應是與之類似的交易??紤]到這點,對布隆伯格實際上是何種類型的股票投資者,我們知道些什么?
有文件顯示,市長的投資經理團隊喜歡賺快錢,經常重倉投入熱門股,市長并不是一個買-持有型的投資者?! ?/p>
在利益沖突委員會2007年寬松的裁決中布隆伯格可以去進行這類股市投資(及對沖基金)活動。
從股票上解脫:金融數據終端的利潤(注5)
但是否股市就是布隆伯格的主要投資渠道呢?布隆伯格的事業建立在向金融機構銷售彭博終端的基礎上。這才是布隆伯格獲得他大多數財富的核心業務?! ?/p>
布隆伯格的數據終端業務卷入利益沖突的可能性在紐約時報2002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引起了一些注意(在利益沖突委員會裁決之前),這種可能性非??尚?,它沒能識別出最大的利益沖突可能性?! ?/p>
慈善再次成為一個壞消息
布隆伯格的表面慈善再次被用于公關欺騙:紐約時報的文章報道彭博如何“捐出”35臺彭博終端給紐約市政府的全體職員共用,“之前紐約政府財政部門租用另外其它7臺彭博終端”是為了“遵守利益沖突法,該法禁止當選的官員賣產品和服務給市里?!保?A >Mayor Brings His Gadgets, And Thorny Conflict Issues,,2002)
該文鼓吹這種行為沒有違反利益沖突法:
布隆伯格及他的公司不會從紐約市政府使用這些終端中獲得直接的經濟好處,作為捐獻,這些終端沒有觸犯利益沖突法?! ?/p>
并且
“捐獻的原因是為了減少利益沖突的可能,”
為自圓其說這篇文章忙于說明“有名的金融首都”,這或許是來自于Fordham大學商業道德副教授Kevin T. Jackson說的,“為顯示權威,紐約市政廳必須有彭博終端”,“即使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它也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產”?! ?/p>
實際上,在這篇文章的第四段中,它還談論彭博終端出現在“市政廳,其漂亮的監視器及巨大的平板顯示屏,激起公眾的購買欲望,是一個任何一位營銷主管都垂涎的產品展示位置?!薄 ?/p>
把產品放到公共場所:不祥之兆?
雖然產品展示與有名的金融首都的想法是合理的,但這篇文章中卻一點也沒有考慮到,把這一產品放到公共場所,也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利益等價交換是多么地容易?! ?/p>
這就是為什么它是前面提到的紐約時報一篇文章中報道過的幾年后的一個關鍵問題:
市長經常與他的公司中的高級官員談論新的數據終端……
彭博終端的銷售在他競選市長前的1997、1998及1999年增長得很快,他的財富也翻了倍((See: The Company He Keeps (for Now),)。但銷售增長并不與利潤增長成算術比例。這個行業是一個邊際成本可能逐漸縮小的行業,在某一點之后,成本大多已提前支付,每多賣出一臺終端就都是純利、暴利。
如果分析一下,你就可看到,紐約金融機構如要以一種實際上讓人無法察覺的方式向市長輸送同等利益(deliver quid-pro-quo benefit),他們只要訂購比他們實際所需更多的彭博終端就行了。而且,如上面已說過的,對布隆伯格來說,每多賣出一個終端都幾乎是純利潤,純現金。布隆伯格當市長的這些年,華爾街成為紐約最大的經濟支柱,且如同紐約時報聲稱的,“布隆伯格實際上與紐約每一家大的金融機構都有生意?!薄 ?/p>
對彭博終端滿意?
紐約時報那篇“捐獻”終端的文章說布隆伯格捐終端是因為他覺得這套系統很好用:
他的助手說,捐獻不是為了進一步推銷布隆伯格的產品,市長的公關總監督坎寧安說,“這只是為了以最快的方式讓市政府辦公室用上電腦,”他補充說這套系統是布隆伯格最滿意的一套?! ?/p>
新的硬件可讓用戶獲接收電子郵件,進行文字處理,制作電子表格,進行網上沖浪,同時也能獲得彭博提供給顧客的新聞服務及金融市場數據,全都在一個屏幕上,完全不用轉換窗口?! ?/p>
但這套把每個市政廳的人都轉到彭博系統上的終端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正如2005年時紐約時報上一篇報道布隆伯格的終端業務的文章說的:
早期的彭博用戶需小心地利用復雜的指令與界面,如今這些東西大多還在用。布隆伯格認為一旦人們學會如何使用彭博終端,不管它怎樣復雜,他們都不會輕易轉到別的系統。他也堅持將每一新服務或數據都捆綁進彭博終端并從不單獨賣,這增加了機器的價值并讓公司可以收取額外的費用?! ?/p>
懷疑論?布隆伯格,華爾街的金融領袖?
由于在布隆伯格的商業利益與華爾街之間沒有隔離,我們不可避免地必須懷疑推測布隆伯格政府對金融的糟糕領導(見:More Discredit of Bloomberg as Qualified Financial Crisis Leader.))?! ?/p>
充分的隔離?
在第二部分的開頭我們問是否我們對政府支持的大型巨額城市房地產開發項目與布隆伯格飛速增長的私人生意之間的充分隔離有信心。答案是沒有。因我們在布隆伯格政府的高層及他的生意中看到了嚴重的利益沖突問題,涉及的人包括丹尼爾.多克特洛夫, 哈里斯女士及布隆伯格自己。
慈善“捐獻”的壞消息:隧道盡頭沒有光
這讓我們又回到了本文第一部分開頭的部分,布隆伯格“慈善捐款”捐得越多,越是壞消息?! ?/p>
不要指望他的捐款會減少。在成為市長后,即使他已捐了10多億美元,我們或已看到,它還是不能與至今它所帶來的損害相比。布隆伯格持全捐的態度。他說只要他活著他就會親自去做,并開玩笑說他希望看到支票被退回(Bloomberg’s Gifts to Charity Exceeded $165 Million in 2006,)。這意味著我們可看到數額巨大的錢被捐出來,比我們至今所見過的都多。布隆伯格生于1942年,今年(2009年)67歲,如果他活到高齡并在未來的30年內“捐”出他全部的錢(即使他當前的財富不再增長),這將意味著,平均每年他應捐出6.66億美元?! ?/p>
布隆伯格在他多年的“慈善”活動中已充分顯示了他繼續從政的政治抱負:競選州長或甚至再次競選總統。他想再當5年紐約市長。5年以上……如果他能再次延長任期限制。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嗎?
……
(譯者:搜索到的原文緩存頁面到此結束)
2011-12-2,中云譯
譯注:
1、利益沖突指政府官員公職上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沖突。這里的利益,不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專業利益、個人聲譽等等。目前我國官員的利益沖突問題,主要表現為官員利用職務之便,直接從利益關聯者那里收取私人利益;官員利用公權力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實現自己、親屬或利益相關者的私人利益;官員具有公私雙重角色,在履行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利用公權為自己、親屬或利益相關者謀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開公司、兼職、退休后到企業任職等形式。——百度百科
2、離任副市長的待遇都很不錯,多克特羅夫至今仍擔任彭博總裁;2010年4月,副市長埃丁.斯凱勒離開市政廳前往花旗集團任職?! ?/p>
3、Hudson Yards開發公司由紐約市政府組建,據網上消息,Hudson Yards項目是個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總投資150多億美元?! ?/p>
4、據環球華網:2011年5月,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創作的“十二生肖動物頭像”展覽在紐約展出,12個代表中國生肖動物的頭像排列在第五大道的摩天大樓旁的普利策噴泉周圍。藝術家的靈感來自于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的一個噴泉的裝飾。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在開幕式上表示(艾未未因在國內被捕未能參加開幕式),所有的藝術家都面臨失敗、被拒絕和被公眾批評的風險。但是,艾未未來自一個不崇尚言論自由,不保護言論自由的國家,他所面對的風險更大。“他敢于承擔這些風險和承擔其後果。他不但放膽直言,而且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說出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對自由的渴望?!薄安菽囫R祖國”?不知艾未未是否獲得過布隆伯格的慈善捐款。《南方都市報》和布隆伯格一樣,很欣賞艾未未,也發了篇文章表示支持。見司馬南:“鐵生肖”是什么意思?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e0e9801017jby.html
5、據《彭博終端為王拓營收:每用戶月租費1700美元》(http://it.sohu.com/20101026/n276438942.shtml)一文,至2010年,彭博終端全球共銷售近30萬臺,每臺年使用費2萬美元。中國的用戶達2300,即每年交4600萬美元。據本文觀點,似乎都是在向華爾街老大交保護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