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外交亂局隱藏重大危機
張文木
(本文主要內容以《南海:印度湊熱鬧,日本很危險》為題刊發于2011年10月17日《環球時報》第14版)
近來日本和印度都擺出了全面介入南海的姿態。10月14日,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在雅加達與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馬蒂會談,“雙方就有必要構建多邊框架解決南海紛爭達成了共識”。雙方計劃在11月印尼巴厘島召開的東亞峰會上提出該主張[1]。印度不顧中國的反對,也頻繁與東盟國家接觸,執意卷入南海事務[2]。日本和印度進軍南海的企圖得到菲律賓、越南等國的實際呼應。9月27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舉行會晤并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加強兩國海軍聯系,以應對所謂中國“日益強硬的領土主張”。此外,阿基諾和野田還重申了他們在南海擁有“重大利益”[3]。 10月12日,印度與越南簽署了相關的海上油氣開發協議[4]。
比較而言,日本在南海擁有的何止是“重大利益”,簡直是生死利益。日本位于東北亞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就其政治關系而言,日本在北方與俄羅斯在北方四島的問題上懸而未決;西邊跟韓國和朝鮮都有難以解決的歷史遺留的領土爭議和由日本侵略造成的民族情感問題;在中國方面,日本不僅與中國在東海有地緣戰略利益矛盾,而且在中國的核心利益即臺灣問題上日本至今也不肯明確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主權立場。在東面,盡管日本反復強調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系,但美國畢竟是世界上唯一對日本投放原子彈的國家,雙方從未建立起真正的信任。與其他國家矛盾表現不同的只是,日本對美的戒備情緒一直處在自我抑制的潛隱狀態,這一點美國人也一直保持著高度戒備。從地緣政治看,日本是一個資源極端匱乏而又對資源,首先是南中國海區域的油汽資源有絕對依賴的工業國家,如果再考慮到南海是日本走向世界的必經之地,那么,南海對日本而言就有著遠比中國更為重大的戰略利益需求。重大的戰略需求才會產生結構性的戰略矛盾。正因此,日本在20世紀40年代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歷史發展到今天,盡管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日本所處的這種地緣政治困境和日本擺脫這種困境的企圖及其實現路徑仍未改變。
現在日本借口遏制中國“強硬主張”要再次進入南中國海并得到菲律賓的呼應,這對南海國家,首先對菲律賓而言,無異于“引狼入室”。誰都知道,日本要進入南海的前提條件是需要一系列島嶼做跳板,而臺灣就是其中的第一站。為此,長期以來日本并沒放棄對臺灣的覬覦。在1972年《中日聯合公報》中,日本只承認臺灣不是日本的,但沒有承認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5]。這實際上是日本為再進南海預埋伏筆。假設未來日本在臺灣立住了腳,那接下來的必爭的第二塊海上跳板就是菲律賓。當年偷襲珍珠港——這當然也是美國自19世紀90年代慫恿日本南下沖擊英法的結果——并由此挑起“太平洋戰爭”后的第二天(1941年12月10日),日本就端著剌刀殺入菲律賓,次年1月便入侵新加坡、印尼、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等。在這些島嶼為日本人連接完成后,東南亞的石油資源便為日本所掌握,由此日本也就接近實現其控制東亞的“大東亞共榮圈”。
現在日本又來到南中國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這次日本南行拉開南海之門的恰恰就是當年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一個受害的亞洲國家菲律賓。現在菲律賓要與日本建立準同盟關系,只要頭腦正常的人,就會知道這無異于開門輯盜。日本遏制中國的目的是為了重新實現對臺灣的控制。菲律賓等一旦幫著日本實現這一目標,讓日本踩上臺灣這塊跳板,殷鑒并不遙遠,接下遭災的就只能是菲律賓。臺、菲一旦不存,整個南中國海國家面臨的就只能是類似1942年那樣的無助形勢。
二戰后在遠東建立的雅爾塔體系,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是一個和平保障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除將南千島群島、沖繩島留給蘇聯和美國占領外,它將臺灣主權交還中國,其作用也正是用于遏制日本進入南海的戰略企圖。因此臺灣歸屬大陸中國是保障遠東雅爾塔和平體系的關鍵環節,而日本的和平憲法則是遠東雅爾塔和平體系中的核心環節。現在日本的和平憲法已近名存實亡,而部分東南亞國家又采取機會主義外交主動為日本拉開南海之門。由此而來的邏輯結果就是在保證遠東地區和平的雅爾塔體系上打開了缺口,這對東南亞國家來說,無異于自掘墳墓。目前要阻止這一惡果發生的唯一出路就是東南亞國家與遠東雅爾塔體系的支柱國家即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協調與合作,支持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主權原則,抵制至今不肯承認其侵略罪行的日本插手南海事務并由此共同維護雅爾塔和平體系在遠東的穩定存在。正如香港回歸中國對東亞已產生的積極作用一樣,可以相信,臺灣主權回歸中國不僅不會損害而且有助于東亞國家在整個21世紀的和平發展。
最近印度和越南簽署南海油汽開發協議,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相對于日本來說,印度介入南海事務充其量只是在湊熱鬧。20世紀60年代初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曾說:“從近三百年的歷史來看,任何強國,只要掌握住絕對制海權,又有力量打得起陸戰,就可以控制印度帝國。”近代亡國于失控印度洋的慘痛經驗告訴印度的政治家,印度洋而非南中國海才是印度國家安全的命根子。看一眼印度洋地圖及其中的美國迪戈加西亞海軍基地,再看看世紀初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結局就明白,目前印度不管從國力還是從實際控制力都遠未達到控制印度洋的地步;更不用說,印度在北方還受到陸地國家力量的牽制。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高調介入南海,充其量只是1902年英國拉攏日本牽制俄國的外交策略的模仿,目的是為從東部牽制中國,其本身對南海政治沒有實際的戰略價值。很難理解,在家門口守著波斯灣的印度會舍近求遠對南中國海的油汽資源有特殊的需求。相比之下,日本整個生命線依托于南海,而在歷史上又對臺灣有過實際控制,未來如果日本扶植“臺獨”勢力上臺,接踵而至的將是整個東亞的災難。
[1]《日本與印尼就南海紛爭達成共識 日媒稱或意在牽制中國》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10/2085333.html。
[2] 《印度密集與東盟國家接觸引關注,外媒渲染背后中國因素》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1-10/2088106.html。
[3] 《菲日簽聯合聲明 重申在南海擁有所謂“重大利益”》
[4] 《越印簽署南海爭議海域油氣開采協議 中方曾多次反》
[5] 2010年7月26日,即將赴任的日本新任駐中國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東京記者會上一改往日含混口吻,直白表示,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有關“臺灣是中國不可分領土的一部分”的主張,日本的立場只是“理解并予尊重”,并未直接承認,今后日本對此問題仍然堅持同樣的態度。27日晚間,日本駐華使館的一位新聞官向環球網記者鄭重表示:日本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一切態度都以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為基礎,此一立場從未改變過。《日本使館回應新大使‘從未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言論》,http://taiwan.huanqiu.com/liangan/2010-07/963520.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