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占領華爾街:向美式資本主義說“不” (11則)

汪嘉波 等 · 2011-10-25 · 來源:《光明日報》等
“占領華爾街” 收藏( 評論() 字體: / /

⑴占領華爾街:向美式資本主義說“不”

汪嘉波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5日《光明日報》
    “占領華爾街”運動席卷全美,包括中產階級在內的美國大眾對這場“旨在表達民意政治訴求”的抗議示威運動表現出極大的“政治熱情”。國際輿論注意到,參與“占領”運動的美國民眾表面上是在指控那些“華爾街肥貓”,可實質上是在揭露不公平、不合理、罪惡而又丑陋的美式資本主義制度。
    美國媒體與華爾街老板高度一致
    與民眾的態度形成對照,僅占美國人口1%的那些富裕的社會精英分子對“占領”運動表露出嘲笑、譏諷和憤怒。國會議員、金融大亨和商業領袖們紛紛跳出來斥責,說示威者“政治上不正確”,“要搞階級斗爭”,甚至謾罵抗議者是“流氓、混混”。
    一貫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國媒體此次格外安靜,對正在全美各大城市上演的如火如荼的“廣場政治運動”長時間保持沉默。在如何對待“占領”運動問題上,美國主流媒體與華爾街老板及其他行業的社會精英分子們保持了高度一致。它們對風起云涌的運動似乎視而不見,要么濃墨重彩地諷刺、挖苦,要么輕描淡寫地同情。美國媒體對“占領華爾街”集體失聲的事實充分說明,它們短缺的恰恰是自己一貫標榜的所謂“新聞自由”,根本不可能擺脫為老板服務、為商業利益服務、為一小撮社會精英集團服務的命運,從來不該也不配享有社會良心的美名。
    美國媒體既然是美式資本主義的產物,它就不可避免地要成為美國資本利益和政治經濟制度的鼓吹者和捍衛者,因而也就不可能去客觀、真實、自由地表達占人口總數99%的民眾的訴求。美式資本主義是為少數富人服務的制度安排,美國人民在這個制度安排下無法掙脫長期被資本操控的命運。囿于美式資本主義制度的羈絆,美國媒體只能對資本和財團操控國家政治、掌權者與企業家之間權錢交易的丑陋真相閉口不談,只能別無選擇地為美式資本主義唱贊歌。
    多數人這樣看“占領”運動
    什么是“占領”運動的本質?歐洲的有識之士和美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認為,“占領”運動實質上是在。“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爆發以來,“階級斗爭”突然成為美國人經常使用的一個“熱詞”。這一現象充分說明,美國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已經相當嚴重。什么是“階級斗爭”?對眼下的美國來說,它就是“99%”對“1%”的較量,是少數社會精英與廣大民眾間的“一場戰爭”。美國民眾不想讓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繼續“由一小撮像寄生蟲一樣的富人操控”。廣大民眾“痛恨貪婪、狡猾而缺乏責任心的1%極富者”。“占領華爾街”活動說明,貧富差距已成為美國的社會癌癥,而造成這一危局的罪魁禍首顯然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英國《獨立報》在評說“占領”活動時表示,美國民眾的抗議活動表明,美國歷來尊重不加約束的資本主義,但眼下已不能再把這視為理所當然。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顯然意識到,社會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性錯誤,人們如今開始質疑經濟體制不再平等地把果實分給社會各階層。
    “占領”運動得到了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支持。美國是世界強國,美式資本主義的弊病具有很高的傳染性。正如俄羅斯總理普京所言,美國借助美元的壟斷地位,享受著借錢揮霍、然后濫發美元賴賬的美好日子,成為可恥的美元壟斷地位的寄生蟲。這就是美國,這就是美式資本主義給整個世界帶來的災禍。
    “占領”運動表明,美國人民已經發現了制度病灶,并決心戰勝病毒。美式資本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美國需要一場真正的變革。

⑵占領華爾街—社會抵抗資本邏輯
                            孫興杰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3日《時代周報》
    “占領華爾街”運動從 9月17日開始以來,愈演愈烈,已經從美國的東海岸蔓延到西海岸,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到達英國、澳大利亞等地。抗議者準備建立過冬委員會,而美國警方則同意抗議活動再繼續4個月。看來,這場運動將會曠日持久。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起源于華爾街,時隔三年,一場“占領華爾街”的社會運動從華爾街打響。世人對這兩個事件的態度迥然有別:2008年華爾街金融巨頭垮塌之后,全球市場哀鴻遍野,大國領袖在華盛頓聚首,召開G20峰會;“占領華爾街”運動則引起了全球圍觀,面對這場迅速擴大的示威活動,各國可謂五味雜陳,美國的死對頭們認為這是“美國之秋”,2011年從阿拉伯國家的革命轉移到美國,美國衰落在即;觀望者有人叫好,好事者聲援。
    從大歷史的觀點來看,“占領華爾街”運動更是一場資本與社會的博弈,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周期性危機的癥候。身在其中的人們是歷史進程的參與者,卻難以把握世界歷史的脈動。
    1500年大航海時代以來,世界歷史逐漸形成了三種力量:資本、政府與社會,三者之間的互動構成了世界歷史發展節奏。資本在500年之間迅速崛起為任何力量都無法企及的龐然大物,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大而不倒”并且“太大而不能倒”,美國政府7000億美元救市,華爾街巨頭得救了,大街上的美國人卻被成功地綁架。正是金融資本與政府權力的結合,使得“占領華爾街”的示威者打出了“我們是99%”的標語,99%的民眾因難以忍受1%的金融巨頭和政客的貪婪與腐敗而走上街頭。
    華爾街和五角大樓是美國權勢的象征,美元與航母是美國霸權的支柱。1792年華爾街的證券交易所開始掛牌營業,美國的金融業從此生根發芽,如今依然成為參天大樹。華爾街作為世界金融重鎮的地位經過歷史風霜的考驗而逐步確立起來。在美國早期歷史上,華爾街為美國經濟崛起注入了資本,實現了資本的優化配置和利潤最大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美元華麗轉身成為世界貨幣。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沖擊”切斷了美元與黃金之間的關聯,加上“里根革命”清除了遏制資本流動的障礙,美國的金融業走向了異化的道路。
    金融最大的功能是實現資源跨時空的配置,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而上世紀80年代之后,各種花樣迭出的金融創新已經讓金融淪為資本控制政治和社會的工具。美國經濟快速金融化,實體經濟萎縮,失業率攀升,債臺高筑;國內貧富差距擴大,少數金融精英的年薪動輒上億美元,金融創新沒有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卻實現了財富從底層向少數精英的轉移。
    相比于“大而不倒”的金融業而言,美國政府在這次危機中表現羸弱。1912年經濟大危機中,羅斯福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告誡國民,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通過爐邊談話向國民表達改革的決心、恢復國民對經濟的信心,并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剝離開來,整肅金融秩序,從而恢復了美國經濟秩序。相比之下,奧巴馬政府的改革卻大受質疑。美國政府為華爾街注入巨資,而引爆2008年金融危機的資本巨頭沒有一個受到審判,相反,他們得到了政府巨額的援助。華爾街金融大佬的不道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華盛頓的不作為。
    如果華爾街和華盛頓一個鼻孔出氣,最終受損的是無數的民眾。廣大的民眾被稱為社會成員,但是究竟什么是社會,似乎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在資本與政府面前,社會是龐大的,也是虛弱的。現代社會是一個陌生人的集合體,工業化的最大后果是將人從鄉村、宗族、部落等熟人的共同體中剝離出來,帶入一個彼此不相識的陌生城市中。馬克思認為工業社會中,階級將成為社會組織機構的樞紐,但是在資本與暴力面前,階級革命并沒有持續下去。“占領華爾街”示威運動的民眾更像一群烏合之眾,而使他們不約而同走上街頭的是推特、Facebook這樣的網絡社交平臺。無論這場運動能夠走多遠,成敗如何,它都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在資本和政府面前,社會的抵抗力是存在的,社會變革的步伐始終在前行;社會在資本與政府面前最大的優勢是人多,就像標語所寫的“我們是99%”。如何讓99%的社會大眾成為推動社會進步、抵制資本掠奪的力量,是未來世界發展重要觀察點。
    卡爾•波蘭尼在其名著《大轉型》一書中曾經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資本主義社會中,市場的邏輯不僅遍布經濟領域,還延伸到社會領域,市場的邏輯就是將一切變成商品,包括勞動力在內。而社會則在抗拒這種邏輯,保持人的生命與社會的尊嚴與價值。“占領華爾街”運動,便是社會對市場邏輯、資本逐利本性的抗拒。
    對于美國而言,“占領華爾街”運動不見得能使美國衰落,但美國需要實現兩種再平衡:資本、政府與社會三者關系的再平衡,無論華爾街還是華盛頓都需要億萬社會大眾的支撐;霸權與帝國的再平衡,霸權更強調領導力而不是軍事擴張行動,帝國的沖動讓美國發動了兩場戰爭,背負了萬億債務,惡化了美國的財政狀況。
    “占領華爾街”運動,雖然發生于美國,但是它的警示意義卻是世界性的。
                 ⑶美國人為什么憤怒
                            趙可金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4日《環球時報》
    從2009年開始的“茶黨”運動到時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美國社會中似乎正在涌動著一種強烈的憤怒情緒。他們對聯邦政治強烈不滿,對華爾街充滿憎惡,對不負責任的政客無情批評,對社會現狀滿懷憤怒,人們仿佛看一切都不順眼,一種莫名的怒火在胸中燃燒。“他們不知道因什么而憤怒,只有憤怒本身”,在亞特蘭大訪問期間,一位美國朋友這樣評論道。
    9月初,我訪問了西部西雅圖周邊、東北部的首都華盛頓特區和南部的亞特蘭大。走到美國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感覺好像事情并沒那么糟糕。到朋友家中做客、到商店購物、在街區漫步,普通美國人看上去生活還是一貫的悠閑。商品琳瑯滿目,貨源充足,來自遠方的產品十分便宜,幾十塊美元就能買一雙“總統鞋”,一套像樣的西裝,油價也很便宜,3.7美元一加侖,生活成本要比中國低很多。每天下午,美國商店早早就關門歇業,人們盡情享受酒吧和休閑,不像中國人那么為了生存而忙碌奔波。一句話,只要有工作,美國人的生活依然是很不錯的。
    然而,美國人為什么憤怒呢?憤怒的人多半是沒有工作的人,或者是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的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感到自己正在越來越受到來自“遠方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往海外遷移,董事會、高管層和股東們賺得盆滿缽溢,而失業率卻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對這些人來說,不愿丟掉體面的工作,又不愿意去干那些由非洲裔、拉美裔和亞裔干的辛苦活。對此類“全球化的失敗者”而言,好像除了憤怒之外,也沒有別的辦法。
    既然有憤怒,就會有政治表達。在過去,各種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的名頭盡管吸引眼球,卻始終難以動員起足夠強大的群眾聲勢。如今,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憤怒的人群終于找到一個絕佳的靶子,宣泄心中的憤怒。可以肯定,在未來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群體登臺,釋放各種各樣的憤怒。
    面對美國政治舞臺上的激烈爭吵,不少學者用“極化的美國”來形容。認為美國國會投票按政黨劃線,選民也在向自由和保守兩端分化,美國看上去正在走向分裂。就美國現在的社會而言,情況沒有那么糟糕。人們普遍信奉的自由共識并沒有破裂,無論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都恪守自由民主的共識。在治國理政的思路和政策上,奧巴馬的民主黨政府和小布什的共和黨政府看上去并沒有實質性的差異,美國真正的主題是保守化。
    兩黨政策綱領的趨同,背后折射的是美國政治保守化的趨勢。支撐美國兩百多年的自由民主共識正在蛻變為固步自封的“保守共識”,即自弗朗西斯•福山鼓吹的“歷史終結論”一脈相承的“自由民主神話”,越來越成為美國人走不出的歷史困局。
    一方面,美國人幾乎毫無懷疑地接受自由民主是美國的“立國之本”,即便是美國進步主義運動以來確立的公正和平等的道德原則,也被解釋為僅僅適用于美國人,對其他國家和種族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在處理美國與世界的關系上,美國人正在越來越走向保守,陷入盡享自由民主共識之利的同時,不愿承擔自由民主共識之責。
    另一方面,美國人面對自己親手推動的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缺乏思想、理論和制度上的足夠準備,面對開放社會所釋放的“潘多拉魔盒”,美國始終想不出足夠有效的對策。蘋果和微軟所創造的“經濟繁榮”與恐怖主義、金融危機、失業劇增所產生的“社會憤怒”并行不悖。喬布斯和蓋茨絕對不承認自己資本全球化的道路是錯誤的,同樣,“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也肯定不會承認自己的運動是錯誤的。也許兩者都是正確的,誰也無法否定對方。
    可見,美國面對的不是自身的分裂,而是陷入了全球化的困惑。只有當美國人意識到不要抱怨自己越來越不幸福,而是認真想想自己思想和制度中存在哪些缺點和錯誤時,才會找到未來的方向。因此,等待美國的不會是一場社會革命,而只能是一波波的社會運動,在運動的浪潮中,美國人只有不斷自我反思,才能重新找到出路。
           ⑷“占領華爾街”令美國雪上加霜
                       [澳]杰弗瑞•加勒特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5日《環球時報》
    “占領華爾街”運動試圖把“阿拉伯之春”的人民戰爭精神帶到美國,但要實現扳倒華爾街甚至華盛頓的宏大目標是越來越不可能。
    但是美國確實正在發生大事。國家經濟不景氣,社會契約被破壞,而政治也出現機能障礙。所以就不難理解眼下左翼的“占領華爾街”或者兩年前右翼的茶黨運動,在對既成事實說“不”的社會背景下,都只是應時而發的運動罷了。
    諷刺的是,跟之前衡量茶黨是否成功一樣,對傳統政治的滲透程度成為衡量“占領華爾街”運動成功與否的標準。悲劇就在于,運動越成功,美國離無政府管制狀態就越近,而這個國家就更難大膽處理經濟社會中的毒瘤。
    雖然兩派的政治觀點幾乎南轅北轍,但“占領華爾街”和茶黨運動的產生基礎卻是相似的。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持續變差,而且看不到變革的跡象。即使是像美國這樣樂觀的國家,這也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同時又植根于那些令人警醒的事實。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中等家庭通脹調整后的收入增長超過10%,其中大部分增長是在90年代后半葉實現的。在2000年以后,美國中等家庭的真實收入下降約10%,大部分發生自2008年。
    2000年是比爾•克林頓執政的最后一年,美國的名義失業率約為4%,而奧巴馬執政第一年的失業率為10%,實際失業率極有可能超過15%。失業現象更多成為一個持續折磨的現實而不是兩份工作間的短暫過渡。在如此多美國人備感痛苦的同時,這個國家最富有的人卻占據更多的財富。1980年,1%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平均是20%最低收入人群的30倍,現在已經超過100倍。
    美國的不平等狀況在過去幾十年中已經持續惡化,這也是全球化與互聯網技術革命的結果之一。普通美國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樂意接受這種結果,因為其生活在向好,然而如今生活卻在不斷惡化。
    政府本可以在允許蘋果和高盛賺錢的同時補償資本主義飛速發展下的受害者,從而使每個人都從蛋糕的做大中受益。但是這在美國不可能,因為美國的財政空空如也。
    美國面臨著一個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因為嬰兒潮一代退休了,而政府在退休收入和醫療保險方面的負債已經是天文數字。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理查德•費雪估計這一數字高達100萬億美元。反恐和應對金融危機兩件大事使得美國的預算赤字巨幅增加且難以負擔。除非有變革發生,否則美國的公共負債會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翻倍達到GDP的90%。
    綜合看來,美國人如此憤怒并四處尋找責任人就不奇怪了。一年多來,茶黨持續致力于推動共和黨人對奧巴馬說“不”的戰略,向民眾宣傳里根的名言:政府是問題來源,不是解決方案。
    現在美國的左翼精英試圖與抗議者們套近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和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南希•佩洛西已經表明對抗議者的支持,贊同華爾街的貪婪正在撕裂美國社會。奧巴馬貶損共和黨人,因為他們反對自己對富人征稅的建議。
    民主黨人試圖利用年輕人和窮人的激情與力量,將茶黨肇始的游擊戰融入階級沖突。這只會使得華盛頓更難做。這不可能對任何人有好處,因為終結華盛頓的僵局才是扭轉美國經濟,并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必要條件。
    正如奧巴馬常說的那樣,他在國家建設過程中的最大挑戰來自國內。“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成功只會使應對挑戰更艱巨,而不是更容易。
            ⑸“占領華爾街”與美國的幸福
                            賈晉京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4日《21世紀經濟報道》
    235年前,美國“國父”之一托馬斯•杰斐遜在《獨立宣言》的前言中宣稱“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是每個人不可讓渡的天賦權利”,從此,“追求幸福”(意指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權利成為美國立國的倫理基礎之一。這種對于“幸福”的表述曾經被認為是與中國人傳統的儒家倫理觀不同的,在儒家觀念中,“幸福”的核心表述之一是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按照朱熹的注釋,“均”指“各得其分”,即得到所應該得到的;“安”指“上下相安”,即上層和下層要互不侵犯對方所應得的“分”。這兩種如此不同倫理表達如今卻在“占領華爾街”的憤怒表達中合二為一了。我們需要先看看促使人們走上街頭去抗議華爾街的背景。
   “劫貧濟富”的美聯儲
    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非農領域失業率兩年時間內從危機前的4.5%上升到2009年11月的10.2%,沒有失業的人光景也不好過,29歲以下在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收入比景氣時期下降了約12%。對于美國這樣經濟主要靠消費拉動的國家來說,這就意味著跟普通勞動者有關的幾乎所有行業都陷入蕭條,一片慘淡。而這時對國民經濟負有責任的財政和金融系統在干什么呢?2008年華爾街巨型投行雷曼兄弟倒掉之后,高盛出身的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立刻出臺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援助之手伸向的是華爾街的金融家而非普羅大眾。美聯儲則先后進行了兩次“量化寬松”(QE)操作。2008年末開啟的第一輪量化寬松,美聯儲買進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聯邦住宅貸款銀行發行的價值1000億美元的債券及其擔保的5000億美元的資產支持證券,相當于投入超過6000億美元的儲蓄購買華爾街的不良資產為金融體系“排毒”。2010年4月開啟的第二輪量化寬松,美聯儲計劃購買6000億美元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將之注入金融系統。而金融系統則將這些錢貸給了大公司,大公司把這些錢變成了現金儲備而非投資!經過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如此“救援”之后,華爾街雖歷經危機打擊,高管們的分紅卻并未減少,而普通勞動者們的日子反而雪上加霜。2011年9月,美國勞工部官方失業率數據為9.1%,但彭博社分析認為,官方失業率統計不包括因還不起房貸而失去固定住所的人群,也不包括原來就靠兼職生活的人群,因此彭博社認為,保守估計的整體失業數據是12%到15%。這樣的數據背后絕非只是更多的人靠領救濟金生活這么簡單。據報道,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平均每個家庭負擔的國家債務增加了35835美元。這意味著美聯儲通過購買國債來增加美元發行,實際上是以美國普通勞動者們背負更多的債務為代價的,因為在美國的“以國債為擔保發行貨幣”機制下,國債發行的增加意味著未來為了支付利息就必須多加稅,這就相當于普通勞動者背負了更多債務。而稅收增加的預期也導致企業不敢擴張,從而導致新增就業崗位越來越少,去年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只有55.3%被聘用。可見,美聯儲兩輪量化寬松實際上起到的效果是“劫貧濟富”:華爾街高管們依然鼓鼓囊囊的腰包與普通勞動者們預期稅負的增加是同一過程的不同階段。這不但侵犯了美國《獨立宣言》中“追求幸福的權利”,同樣違背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倫理精神。難怪此番“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標志性口號是“99% VS. 1%”。1%的人的利益的確與99%的人形成了尖銳對立,而這其實是“金融的邏輯”的必然結果。

   “金融的邏輯”走向悖論
    歷史上,金融是從貿易中產生的,本來是為真實的商品和勞動提供服務的。最早的銀行都是貿易銀行,與海上貿易密不可分。海上貿易興起提出了一個問題:一船貨遠航而來的過程中代價高昂,因此船主不愿在沒拿到錢的情況下先發貨,因為他怕不能按時拿到錢;而買方也不愿在沒有拿到貨的情況下先付錢,因為他怕船跑掉。這樣銀行就應運而生了:以“信用”為擔保為交易墊支,通過買賣雙方讓渡一部分預期收益獲得收入。因此,金融游戲的真諦就是以時間獲得金錢數字的增加。當這個真諦被現代科技所演繹,時間與數字的游戲就可以跟真實經濟“脫鉤”,這就是金融工程。金錢可以通過互相買賣與真實商品無關的合同而獲得,可以通過套取不同國家的利息差別而獲得,甚至干脆從匯率的快速漲跌中獲得。據估計,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由金融工程制造出來的衍生金融物品高達400萬億美元以上,而美國的年GDP才不過14萬億美元。
    這套游戲的問題在于:數字可以通過金融工程不斷制造,但貨幣發行卻是需要真實經濟依托的。當虛擬的數字只是被囚禁在虛擬交易的想象“籠子”里,那他對真實經濟也沒有太大危害,但是當真實經濟預期變差,人們想把虛擬的錢變成真實貨幣購買物品,經濟就會無力支撐,于是“金融塌方”就發生了,導致貨幣貶值和失業同時發生,這正是美國經歷的景象。貨幣本身是真實商品的符號,只有能與真實商品進行交換的貨幣才是有價值的,因此貨幣需要種種產量有限而同時需求最廣的真實商品作為“抵押物”,從黃金到石油到礦物、糧食等大宗商品都或多或少具有這種性質。然而數字游戲卻是無限的,幾乎不受限制地快速膨脹。當有限遇到無限,悖論由此產生。而當悖論爆發,悖論的制造者得到的卻不是懲罰而是救助,悖論的受害者卻被拷上了新的債務枷鎖。這就為“占領華爾街”的烈火提供了煤油。
    “占領華爾街”走向何方?
    “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活動的發起和命名于2011年7月產生自Adbusters.org網站,該網站進行了兩個月組織活動,于9月17日正式策動了“占領華爾街”行動。Adbusters實際上是個非營利組織,成立已超過20年。根據英文維基詞條,該組織是一個“全球網絡”,主要由藝術家、活動人士、作家、嬉皮士、學生等構成,鼓吹“反對消費主義”。此前該組織也曾策劃過一些在西方有影響的活動如“無購物日”(Buy Nothing Day)、“不看電視周”( TV Turnoff Week)等。由于該運動由一家“文藝”網站發起,并且最初參加者大多是些看上去不諳世事的“文藝青年”,因此被廣泛批評為“沒有具體目標的街頭行為藝術”。然而,10月5日,活動蔓延至數百個城市,包括工人、教師在內的多個行業工會也加入進來,“行為藝術”變成了真正的社會運動。目前,“占領華爾街”運動的組織者已宣布將把活動堅持至少幾個月,并且擴大到歐洲。雖然這個針對金融系統的運動并未提出金融上的解決方案,然而,其對“金融的邏輯”將產生的重大影響已初露端倪。“占領華爾街”的后果,可能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清晰呈現。前文說到“金融的邏輯”的悖論就是錢數的膨脹與貨幣的機制相矛盾,其結果是今年8月初的美國國債上限“破頂”危機。需要注意的是,8月2日美國國會的臨時協議并非真正的解決方案,而是把解決方案出臺時限延期到了今年12月23日,而把解決手段的實施推到了明年初。8月2日臨時協議之后,美聯儲獲得了4000億美元國債購入額度,但美聯儲卻沒舍得用掉,這也是為明年初留的“后手”。之所以要留“后手”,是因為次貸危機可能在明年初再度爆發。由于一個標準的衍生金融合約一般是五年,所以2007年爆發次債危機時發生違約的金融資產,應該是在2002年簽的,而2007年這些合同被美聯儲以QE1的方式買入,同時又陸續凍結了一部分。由此到2012年,又一個次貸合同到期高峰將到來,屆時美聯儲很可能需要幾千億美元QE3操作空間來重復QE1的動作“稀釋”這些“有毒資產”。然而“占領華爾街”的發生卻為潛在的QE3制造了變數:如果屆時美聯儲強行QE3就是逆民意而動,必將激起更大的抗議浪潮;如果美聯儲懾于民意而不敢QE3,那么更嚴重的金融海嘯將爆發。而以“占領倫敦金融城”等名義蔓延到歐洲的抗議,則又為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火上澆油:德法兩國領導人最近表態稱即將出爐的發行債券救援歐洲銀行業的方案,實際上是美國QE1的翻版,對此,抗議者們會怎么看呢?
                ⑹“占領者”訴求五花八門 
                             余曉葵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4日《光明日報》
    “占領華爾街”的示威活動已經進入第四周,美國數百個城市都出現了“占領者”的身影。這個由加拿大反消費主義雜志《ADBUSTER》“原創”、依托社交網絡在美國醞釀的示威活動表現出了驚人的擴張力。
    隨著示威活動的擴散,“占領者”的訴求愈顯多元化趨勢。在五花八門的訴求中,改變經濟不平等現象的呼聲較為集中。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德雷茲納認為,正是不斷惡化的經濟不平等問題為“占領華爾街”運動提供了足夠的動因。人們其實不應該吃驚它為什么會發生,而應該驚異于它為什么沒在三年前發生。經濟不平等這個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在低迷的美國經濟形勢下更顯突出。當下,最富有的1%美國人擁有美國35%的財富,最富有的5%美國人擁有全國72%的財富。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失業率維持在9%以上,貧困人口大量增加。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最新發布的報告,2010年美國貧困率為15.1%,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占領者”卻一直未能提出立場鮮明的改革主張。本月10日,一個名為“芝加哥站起來”的組織在示威活動中才明確提出,政府應對芝加哥的金融交易征稅。組織者指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與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是兩個“特大賭場”,它們推動過度投機,并導致金融危機。他們建議向這兩個交易所征收每筆交易25美分的稅。按現有交易規模計算,兩個交易所每年將交納14億美元的交易稅,可幫助芝加哥人得到4萬個就業機會。實際上,對金融衍生品交易征稅過去提過多次,但都被兩家交易所成功化解。他們強調,征稅只會把交易轉移到其他地方,反而會減少芝加哥的就業機會。
    “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終歸何處,恐怕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在人們對“大結局”的猜想中,有兩個問題最引人矚目。首先,示威活動是否朝更具組織性和領導力的方向發展。不少工會組織近日來參與到“占領”運動中來,讓人們看到示威活動組織性的明顯提升。不過,單單工會組織似乎很難接管包羅萬象的“占領”運動。上周末,擁有1100萬會員的美國最大工會組織“勞聯—產聯”主席特朗卡專程來到“占領”運動的中心、紐約祖科蒂公園,向示威者伸出“只來提供幫助,不求接管運動”的橄欖枝,但還是遭到示威者的冷遇。
    其次,“占領”運動將如何影響美國政治或是被政治利用。當前,民主、共和兩黨對示威活動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一些民主黨議員同情、慰問示威人群,而一些共和黨人士則對示威活動持譴責與否定態度。在極端對立的政治氛圍下,華盛頓恐怕無法對此作出積極回應。更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兩黨將充分利用這一現實,鞏固自己的選民陣營,為2012年選戰作準備。
    盡管示威活動的總體訴求與民主黨的政策主張更為接近,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也已對示威活動表示理解,但面對兩極分化的社會現實,奧巴馬很難走“民粹”路線,完全順應“占領者”的訴求,來對抗“茶黨”對共和黨的支持。為贏得明年的選戰,他顯然需要更多看清“中間選民”在想些什么。還有一個最根本的現實是,在美國大公司與政治的“聯姻”中,民主黨并不是局外人。有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中,5400個議員助手參與了企業對國會的院外游說。現議員助手中,605人在過去10年中參與了游說活動。在美國特色的政治“旋轉門”中,曾在奧巴馬政府任職的328名官員現已成為收入豐厚的企業高層。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妮-瑪麗•斯勞特指出,美國的選舉制度必然會產生極少數人“統治”絕大多數人的現象,因為任何參選者要想取得勝利,必須首先籌得大量的競選資金,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要取得企業界人士的支持,在當選后自然要代表他們的利益。為此,在華爾街占領者舉出的標語牌中,“改革競選融資”也是其訴求之一。
            ⑺“占領風潮”下的美國何去何從
                          張軍妮   陳杉杉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報》
    因不滿高失業率、經濟復蘇乏力以及政治與金融機構的勾結而發起的示威活動“占領華爾街”持續近一月之久,已蔓延到舊金山、芝加哥、華盛頓、波士頓等地。據悉,示威者還計劃于10月15日發起名為“為世界改變而聯合”的全球抗議活動。這場示威運動將走向何方,對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占領華爾街”運動最終是否會像民權運動那樣深刻改變美國社會,正成為中外學界關注的焦點。
    美國社會深層次矛盾凸顯
    在全球經濟低迷、復蘇前景黯淡的環境下,美債歐債危機持續發酵,民眾的承受能力已達極限,中產階層也產生了強烈的被剝奪感,因此,他們走上街頭爭取權益。美國世界政策研究所主席烏科表示,長期以來,最底層的美國人參與政治的程度很低,這次抗議活動是草根階層試圖改變政治決策的有益嘗試。
    有報道指出,雖然抗議運動聲勢浩大,工會也加入進來,但對于沒有工會組織的華爾街影響并不太大。華爾街的這種態度即表明了金融資本行業在美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中的強勢地位。嚴重失衡的產業結構已經成為經濟蕭條、社會動蕩的一大病灶。
    美國的發展模式導致其嚴重依賴全球資源,熱衷于資本擴張,實體經濟嚴重萎縮。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所長達巍認為,“在全球化發展趨勢下,新興國家不斷崛起,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其傳統制造實體產業必然衰落,高新科技金融產業高速發展,但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調整戰略,及時控制風險,導致了危機的爆發。”
    “占領風潮”意在表達公平訴求
    迅猛發展的抗議浪潮會否滲透至政治領域,甚至改變美國政治風向?
    “到目前看來,究竟這一抗議活動能不能真正把它的訴求轉變成對決策者的壓力還有待觀察,但我個人覺得,這可能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以后第一次影響比較大的社會抗議運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呂曉波認為。有一些抗議者和關注者將這次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稱作“華盛頓之秋”,與中東的“阿拉伯之春”相對應,是一種誤讀,“盡管參與者眾多,但游行活動很可能會平穩進行。美國人對于社會的運行規則有著自己的認識,他們不會輕易破壞這種規則”。
    本報記者10月6日在紐約祖科蒂公園采訪時看到,示威者在草坪上已搭建好營地,布滿睡袋的營地旁邊,組織者有序地為大家分發著食物和飲料。一位負責招募志愿者的組織者聲稱,示威活動在得到政府的滿意答復之前不會停止,他們已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占領風潮已從底層民眾向高校、政界以及演藝界蔓延,其他國家也在組織加入。
    美國大選更加撲朔迷離
    一般來說,臨近大選發生這樣大規模的示威運動,對謀求連任的奧巴馬來說是絕對的噩耗,特別是這場風波還是緣于經濟原因這樣的致命因素。但眼前的情況好像并不像往常那樣簡單。
    在選戰剩下的一年多時間里,美國經濟明顯復蘇的可能性很小,“占領華爾街”讓奧巴馬可以順水推舟將責任推向共和黨。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認為,“占領華爾街”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奧巴馬施政效果的不滿,但也對奧巴馬政策給予了呼應。抗議示威者中民主黨潛在選民居多,至少客觀上更多的是對共和黨施加壓力。確實,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凱恩7日就曾公開痛批“占領華爾街”運動是錯誤的,眾院共和黨二號人物坎托更是激烈地指責示威者是“暴徒”。而奧巴馬等民主黨人則對運動表示理解,個中關系可見一斑。
    但歷史經驗表明,街頭運動很容易失控,所以奧巴馬政府也還不能高興得太早。“奧巴馬這張牌若拿捏不好,很可能就丟了夫人又折兵,因為這違背美國主流社會的基本理念。”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
    熱炒人民幣匯率轉嫁矛盾
    正當“占領華爾街”運動如火如荼時,《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也映入人們眼簾,有分析稱這是美國轉嫁責任、轉移國內注意力的手段。
    對于美國的政黨政治而言,選民和華爾街都是他們不能失去的,轉嫁矛盾成為必然選項,新的匯率法案讓人民幣再次成為替罪羊,而這不過是華盛頓的政治家們慣用的策略手段。
    對此,袁征表示,針對人民幣匯率做文章,客觀上也是對華施壓的方式,至于效果怎樣,已不是政客關心的問題了。美國貿易逆差和就業困難并不可能因人民幣的升值而得到根本解決,在大選到來之際,他們表現得更多的是選舉的姿態,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姿態。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專家史劍道也認為,“華盛頓看似合理的邏輯背后每一步推論皆是錯誤。”
       ⑻“占領華爾街”沖擊美國軍事行動
                           林寒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2日《法制文萃報》
    一場名為“占領華爾街”的抗議運動目前正在美國幾十個大中城市展開,隨著抗議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人在譴責政府和華爾街巨頭的同時,也直指美國國策,特別是自“9•11”以來的美國戰爭決策。最新資料顯示,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每天軍費近1億美元,而阿富汗戰爭至今,軍費消耗也超過千億美元。這些數字,在美國失業率已突破9%的嚴重形勢下,顯得那么刺眼。明年將迎來美國的大選之年,這場越演越烈的社會風暴將對美國政府形成怎樣的沖擊,是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
    “戰爭秀”被攪局
    當地時間10月6日“占領華爾街”抗議運動蔓延至美國首都華盛頓,演變成一場上千人參與的“占領華盛頓”運動,這是自紐約9月爆發“占領”運動以來美國首都爆發的首場大規模抗議示威運動。抗議者的訴求五花八門,包括抗議企業貪婪,抗議政府無能,抗議高失業率和經濟不振、反對醫改,要求對富人增稅等,由于10月恰逢阿富汗戰爭十周年,因此“反戰”的主題最為突出。
    不少反戰人士譴責美軍動用無人飛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和也門等國四處出擊,誤殺不少平民。他們表示:“我們反對任何以‘人道’之名卻制造‘人道災難’的戰爭。”在這種思潮指引下,部分示威者試圖闖入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博物館,抗議在此舉行的美軍“捕食者”無人機的展覽。博物館保安與示威者發生了沖突,展覽被迫暫停。
    盡管此次沖突只是整個示威運動中的一個小花絮,卻透露出了重大信息: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憤慨于美國政府花大價錢去幾萬英里外殺人的同時,卻罔顧國內經濟凋敝、人民困苦的現狀。
    盡管這一運動以激烈的姿態向全球傳達出收入差異擴大至中產階級,貧窮人口增加,勞動階層長期流落至失業狀態及年輕人沒有未來等嚴重而明顯的訊息,不過美國政府與國會至今對“占領華爾街”運動未見顯著反應,傳統一貫重視資本利益的共和黨對抗議保持距離,幾位總統參選人甚至批評示威人士,凱恩說“經濟問題不要怪到華爾街頭上,沒有工作就繼續找”。紐約市長彭博則說,幾周來的示威,反而摧毀許多工作機會。
    對于民主黨總統奧巴馬而言,他盡管意識到示威反映民眾長期不滿和沮喪,但目前仍糾纏于重塑中東秩序和遏制東亞大國兩大決策,短期內出現政策大變局的可能性不大。不過,為迎接選戰前的這一重大“警示”,一些“見效快”的應對方式將可以預期。首先,按照白宮的要求,五角大樓需要在未來10年內削減4640億美元的經費,但共和黨對如此大規模的預算縮減表示不滿,而民主黨方面為迎合選情,有可能進一步縮減預算。在“占領華爾街”的警示下,民主黨此舉因獲得更多的支持而更有底氣。其次,“占領華爾街”也將為美國要求盟國貢獻更多力量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在利比亞問題上,美國不再扮演急先鋒的角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美國經濟衰退和多場戰爭消耗,已迫使美國在全球進行戰略收縮,一些次要地區成為其收買盟友的胡蘿卜。“占領華爾街”運動后,奧巴馬政府可能“以民意為先”繼續這一政策,其中,在敘利亞、也門等歐亞結合部,英法代表的歐盟將位于一線,而在亞太,日本、韓國、印度乃至澳大利亞也都是有用的棋子。
    美軍武器研制或受影響
    對于美軍而言,預算縮減首當其沖就是大型武器裝備的研制與部署。據美國《海軍時報》報道,由于軍費削減造成的壓力,美國海軍官員正在研究將準備更換核燃料的“華盛頓”號航母及其飛行聯隊提前退役。
    如果該消息屬實,則“華盛頓”號航母長達三年的核燃料更換計劃將取消。這艘航母將在其反應堆燃料用盡時,也就是2016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與航母一同退役的,還有其附屬的飛行聯隊中的一部分。這項計劃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與人力。
    美國海軍在今年早些時候決定,將新一級“福特”級航母的首艦CVN78的建造周期從5年延長為6到7年,有提議將二號艦CVN79的建造也推遲數年。
    此外,美軍目前在武器研制計劃上也將受到巨大影響。美軍的裝備研發,基本上是以遏制敵對國家軍隊為根本目標。但是從反恐戰爭開始后,美軍又開始面對一個嶄新的對手--超越國界的恐怖組織。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的重型裝備明顯水土不服。美軍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研發針對游擊戰、路邊炸彈、狙擊手的新型裝備。與此同時,美軍還想在高技術局部戰爭上,保持對那些地區性大國的巨大技術優勢。
    一般來說,現代武器裝備在性能上是一個綜合折中的產物,必然有所側重。但美軍的裝備卻設置了異常苛刻的條件,而且想在所有指標上超過對手。這必然造成貪多嚼不爛的后果。這造成近年來美軍幾乎所有的大型主戰裝備研制計劃,如陸軍的FCS未來戰斗系統、“科曼奇”隱身直升機、海軍的DDG-1000驅逐艦,不是被取消,就是制造數量被大大削減。而美海軍、陸戰隊、空軍通用的F-35項目,研發進度屢屢拖延、造價直線上升。而新一輪的縮減計劃,有多少被美軍給予厚望的武器將胎死腹中,已是板上釘釘。
    此外,大量撒錢的結果就是,“9•11”以來的10年中,美國政府撒向幾大軍工巨頭的資金至少有1萬億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美國軍工的發展,但也造成了美國軍工業嚴重依賴軍事訂單,軍民融合不理想。在美國經濟大衰退、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隨著美國軍事預算不斷縮減,對軍事工業的負面影響已開始顯現,而這同時對美國制造業整體復蘇產生了巨大影響。
   ⑼“茶黨”準備反擊 遏制全美“占領”浪潮
                          鞠輝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7日《中國青年報》
   “占領華盛頓”至少4個月
    在紐約,市政府責令示威民眾在14日早晨7點之前搬離祖科蒂公園,以便讓公共衛生部門開展例行清潔。紐約市警察局長凱利在宣布公告時說,在公園打掃干凈之后,民眾可以返回公園進行合法活動,但是不準攜帶各種器械、帳篷、睡袋等物品。
    針對市政府的清場令, “占領華爾街”活動組織者指責這是其變相鎮壓示威活動的借口,“真正骯臟的地方是華爾街。”示威活動組織者通過其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呼吁人們一方面自己動手打掃衛生,另一方面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堅守陣地”,直到被警察逮捕。
    在華盛頓,示威民眾自10月6日起“占領”與白宮咫尺相望的自由廣場,人數最多時曾達到2000人,13日雖天降暴雨,仍有上百人在此安營扎寨。抗議活動組織者瑪格麗特稱,經過談判,他們已獲得長達4個月的示威許可,并已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占領大學”已蔓延百所院校
    在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等各大主要城市和鄉村社區,示威活動也在持續進行,并且不斷擴大。
    其間,有近百所大學也融入抗議示威浪潮,并發起“占領大學”活動,主要目標是抗議美國大學學費上漲及失業率居高不下。
     “一場對社會不公的憤怒宣泄”
    “占領華爾街”活動人士看上去很團結,而且要堅守在公園里,但他們當中至今沒有領導人,也沒有明確提出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事實上,示威活動的參與者源自社會各界,各自訴求也是五花八門。
    記者在華盛頓的“占領”活動現場看到,示威者中既有反對削減醫保的老年人,也有抱怨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還有反戰人士和環保主義者,他們抗議的對象既是“貪婪的銀行家”,也是無所作為的政府。如果說有共同點,那就是對社會分配不公的憤怒,“我們是那99%”成為很多抗議人士的座右銘。
    正如康奈爾大學政府管理學教授西德尼•塔羅所言,與其他抗議示威明顯不同的是,這場席卷全美的“占領”活動并沒有統一的組織領導,也沒有特定的選民構成,更沒有明確的政治訴求。這是一種全新的抗議活動。
    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安德魯•楊認為:“總的來看,這更像是一場對社會不公的憤怒宣泄,而非目標明確的政治運動。”
    盡管示威民眾對貧富不均群情激奮,但“占領華爾街”活動基本上是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進行。除了個別示威者因干擾公共秩序被捕以外,迄今為止沒有發生嚴重的警民沖突事件。
    民主黨抱同情和理解態度
    隨著“占領”活動的持續升溫和美國大選的日益臨近,美國各界紛紛表達立場并圍繞這場抗議示威活動展開新一輪政治博弈。
    鑒于“占領”人士主要來自社會中下層,大多擁護 “大政府”,并且得到了勞聯-產聯等工會的支持,因此,向來以代表中產階級和勞苦大眾利益自居的民主黨一直對示威者抱著同情和理解的態度。
    美國總統奧巴馬6日首次回應“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時表示,已從電視上看到金融危機對民眾造成的傷害,承認“人民很無奈”,稱抗議活動代表了各界對金融體系運作問題的反感。
    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西也表達過對抗議民眾的支持。
    共和黨:“反美、階級斗爭的產物”
    共和黨保守派陣營則是從一開始就對“占領”運動嚴加批判。
    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坎托公開指責“占領華爾街”人士是“破壞公共秩序的暴徒”。
    共和黨2012年總統大選參選人凱恩批評抗議活動是反美國、反資本主義、反自由市場的行為。
    目前在黨內民調中處于領先地位的馬薩諸塞州前州長羅姆尼也認為“占領”活動是在搞“階級斗爭”,企圖分裂美國。
    一些保守派人士將矛頭指向奧巴馬,宣稱這場運動是奧巴馬政府政策失誤和操控“階級斗爭”的必然產物。
    茶黨:準備反擊 遏制左派力量
    在全美各地風起云涌的“占領”運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以街頭抗議運動著稱的美國“茶黨”。美國副總統拜登日前表示,“占領華爾街”運動和“茶黨”很相似,因為兩者都表達了對聯邦政府援救金融大亨的憤怒。一些媒體和評論人士干脆將“占領華爾街”運動稱作左派“茶黨”。
    但“茶黨”自身卻極力與“占領華爾街”人士劃清界限。
    “茶黨”運動骨干組織“茶黨快車”的高級顧問羅素稱,左派勢力妄圖利用這股力量與“茶黨”相抗衡,但把兩者相提并論本身就是可笑的。
    另一名“茶黨”運動組織者辛德豪爾更是將“占領華爾街”人士斥為“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游手好閑之徒”。
    據報道,“茶黨”組織正在集結力量,準備對“占領華爾街”運動發起反擊,以遏制左派力量贏得政治資本。
    奧巴馬欲借“街頭革命”挽回選票
    多項最新民調顯示,在經濟增長乏力和失業嚴重的背景下,奧巴馬的民意支持率已跌至四成,創下執政以來的最低點,選情告急。
    有分析認為,面對支持率節節下跌的嚴峻形勢,奧巴馬和民主黨試圖利用這場突如其來的“街頭革命”力挽狂瀾。這與共和黨借助“茶黨”運動在2010年中期選舉中奪回眾議院控制權如出一轍。而共和黨保守派則要通過貶低“占領華爾街”運動來防止奧巴馬止跌反彈。    
      ⑽“占領華爾街”有蔓延全球之勢
                         凌朔 
               (本報綜合報道)

《環球視野》摘自2011年10月17日《北京日報》
     紐約萬人與警方對峙
    15日,美國不少城市舉行了抗議示威活動,其中紐約、華盛頓、洛杉磯、芝加哥和丹佛等地的示威活動規模較大。在丹佛市,數千人參加了當天中午舉行的游行示威。14日晚,當地警方對“占領丹佛”抗議活動的據點林肯廣場進行了清理,禁止在晚上11時至次日凌晨5時間在廣場宿營。當晚,在清理過程中由于拒絕警方的轉移要求,至少23名抗議者被警方逮捕。
    在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占領”亞特蘭大的抗議活動也在持續。抗議者占領當地一個廣場已有兩個星期,亞特蘭大市市長曾發布行政命令,要求執法部門在當地時間17日17時前將抗議者從該廣場撤走,但抗議者表示決不撤離。
    當地時間15日傍晚,上萬名示威者在號稱“世界十字路口”的紐約時報廣場舉行大規模示威,示威者與警方緊張對峙了四五個小時,沒有發生大規模沖突。15日是“占領華爾街”活動開始以來示威活動最多的一天。由于時報廣場游客眾多,紐約警方當天調集了近年來規模最大的警力嚴陣以待,部分示威者一度與警方嚴重對峙。
    此外,在華爾街集會現場,數十人因違反集會規定而被警方拘留。
    羅馬15萬“憤怒者”游行
    15日下午2時,來自意大利全國各地的青年學生、失業人員、臨時合同工及社會各界的人士在羅馬舉行聲勢浩大的“憤怒者”游行示威,參加游行活動的人數達15萬人。
    游行隊伍從位于市中心的共和國廣場出發,沿途經過距今2000多年歷史的斗獸場,最后匯聚在歷史悠久的圣喬瓦尼廣場。游行者對于國家陷入債務危機表示憤怒,他們打著的標語牌上寫著,“我們不能為債務埋單”,“償還債務不能加重弱勢群體的負擔”。
    連日來,意大利全國各地已經出現過規模不同的“憤怒者”游行示威活動,在羅馬、威尼斯、波倫亞、米蘭等地舉行的游行活動中,示威人群沖擊了意大利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在羅馬,抗議集會還演變成暴力活動,意大利警方與一批蒙面者之間發生了沖突。意大利媒體表示,有70人在這一沖突中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
    英“包圍倫敦證交所”
    10月15日中午,眾多英國民眾發起“占領倫敦證交所”活動,打出標語,喊著口號,聚集到倫敦證交所外抗議。
    從上午11時開始,陸續有抗議民眾來到距離倫敦證交所很近的圣保羅大教堂集會。倫敦證交所是與華爾街并肩的世界頂級金融中心,截至10月15日,已有萬余名英國人通過社交網站FaceBook報名參加了此次抗議活動。有意思的是,倫敦證交所所在的帕特諾斯特廣場屬于私人領地,數十名警察排成人墻封鎖了廣場的每個入口,抗議者不能進入。
    中午12時多,隨著集會的人越來越多,眾多抗議者涌到帕特諾斯特廣場的入口處,高喊口號,還一度試圖沖破警察的封鎖。未果后,抗議者開始圍著證交所外圍的建筑進行和平游行,“占領倫敦證交所”變成“包圍倫敦證交所”。
    德5000民眾“占領歐洲央行”
    當地時間15日中午12時,約5000名德國各界民眾聚集在德國法蘭克福市的歌德廣場舉行主題為“占領歐洲央行”的抗議活動。他們首先朗誦自己創作的詩歌,發放了旨在向歐洲央行表示抗議的“紅牌”,指責其只為金融界服務,不為老百姓考慮。
    隨后抗議者開始向500米外位于阿特瑙廣場的歐洲央行總部行進。游行隊伍的最前面是一隊群眾演員演繹歐債危機:身穿黑衣的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手持皮鞭,“驅趕”著身著白色“囚服”、戴有手銬腳鐐的希臘、西班牙等國民眾。在歐洲央行前的廣場上,活動組織者和來自希臘、西班牙等國的民眾代表紛紛發表對當前局勢表示不滿的演講。
    抗議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德國反全球化組織阿塔克協調小組成員、退休女記者西比勒•馮•福爾克薩姆表示,她們這次活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反對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壓制各國民眾支出,二是反對金融市場不受監管以及政治家們沒有在全世界范圍內禁止賣空交易。
    東京示威者:縮小貧富差距
    15日,東京六本木的公園及新宿站、日比谷公園等地當天聚集了大量示威者,聲援“占領華爾街”運動,要求縮小貧富差距。
    下午3時左右,約300人聚集到新宿站周圍,高喊“停止增稅”、“向有錢人收稅”等口號擊鼓游行。其中,“不需要核電站”、“NO NUKE”等反核標語牌也較為顯眼。
    組織這場游行的市民團體核心成員藤田五郎表示,“反核電運動勢頭高漲。但失業及貧富懸殊等問題也在震后陸續顯現。日本也應響應世界的潮流”。
    數千悉尼民眾“響應”
    15日,數千名澳大利亞民眾聚集在悉尼市中心的“馬丁廣場”舉行和平示威活動,以響應大約一個月前在美國紐約爆發的“占領華爾街”運動。
    就像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一樣,悉尼人也給此次在家門口舉行的抗議活動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占領悉尼”,手持各種標語的抗議者陸續聚集于此。這些人中除了多數中青年人之外,還不乏一些白發蒼蒼的老人,有些更是坐著輪椅來到現場聲援萬里之外美國紐約的抗議者們。
    此次“占領悉尼”運動的負責人表示,抗議活動的參與者將無限期駐扎在悉尼市中心,以表達他們抗議當權者的腐敗和偏向有錢人的民主、政治和經濟體制等。有的還就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善待偷渡澳大利亞的非法難民、從阿富汗撤軍等方面表達了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不滿。
    聲音    
    “只是無用的抱怨”
    盡管“占領”行動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是同樣在美國,卻也有一股反對的聲音漸漸升起。據美國媒體報道,在美國,一批保守派人士創建了一個名為“我們是53%”的網站,寓意全美只有53%的人交稅,而參與“占領”行動、在“占領”行動的網絡陣地“我們是99%”網站上活躍的人中,很多人只是不用交稅的46%。這撥人以網站為陣地,強烈批判“占領”行動只是無用的抱怨。
    我們是53%
    一名“53%”成員手拿宣言,上面的內容如下:我爸是一個證券經紀人,但是他每個月得把自己收入的40%用于交稅。他每周工作7天,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晚上9點,回家后還要加班到12點。他這么辛苦,但是我妹和我只能進公立學校讀書。我現在18歲,讀大一。盡管生活有些艱辛,但是只要認真對待,咬牙熬一熬就過去了。而你們做了什么?我家人就是那些付錢交稅讓你們能站著抱怨的人,我們是53%!
    不滿抗議者只知抱怨
    這個“我們是53%”的網站,是由一個名叫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年輕人創辦的。就像“我們是99%”網站一樣,“我們是53%”網站上全都是支持者上傳的自己高舉支持標語的照片。在網站首頁的左邊,有這樣幾行字:“付錢讓你們能到處發牢騷的我們”。在“占領華爾街”行動初期,很多人認為,美國1%的富人享受著巨額分紅、稅收減免,而其余99%的人承受失業、喪失房產等巨大壓力。這就是“我們是99%”網站名的由來。
    埃里克森創辦該網站的初衷,是因為他覺得“占領”活動的抗議者們只知推卸個人責任,把自己的經濟困境怪罪于其他人。在該網站的第一個留言中,埃里克森如此寫道:“你們這些人閉嘴吧!我就是全國53%的納稅人,也就是因為有了我們,你們現在才能去華爾街抱怨。”
    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一位支持者在該網站上發表評論表示,他并不怪罪華爾街,因為華爾街或者其他人什么樣跟他沒任何關系。他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不管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而這個才是“美國夢”的真正內涵。而另一位支持者則認為,自己就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交稅,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那些在華爾街上叫囂抱怨的人應該也要自己努力。不少支持者都認為,“交稅是每個人的責任”,不過稅率是否過高,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目前,該網站已經吸引了數百人上傳標語表示支持,同時還有更多人在標語下留言表示支持。
    “快樂非暴力抗爭”
    “占領華爾街”與其說是一場抗議運動,不如說更像一場年輕人的狂歡派對。近日,在美國旅行的中國人朱蕭木親歷了“占領華爾街”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游行,“在一個地方站定,游行隊伍從頭走到尾走了兩小時,相當夸張”。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有游行隊伍里年輕人自發組織的樂隊。“這里的音樂可能是最原生態的音樂,沒有開頭,沒有結尾,甚至沒有始終演奏的樂手,都是自己帶一個鼓,各式各樣的鼓,看哪兒在演奏,就自己加進來”。
    “盡管他們大多在表達對華爾街的不滿,但當他們聚起來時,是快樂的。”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郭巍青說。抗爭是多元、快樂、非暴力的,不再都是慷慨悲歌、你死我活。 
    觀察    
    “連鎖活動”雷聲大雨點小
    眼下不少國家的金融巨賈及政客們不太安寧,少則數百動輒數萬人參加的示威游行15日在各地上演。不過,時隔一日,西方媒體回顧后評價,這場“連鎖”示威活動“雷聲大雨點小”,形式大于內容。
    “聲勢”大
    路透社評論,這些示威活動的主題大同小異,示威者反對資本主義、反對不平等現象、反對經濟危機。許多人由最初在美國紐約上演的“占領華爾街”獲得靈感。
    除意大利示威者在首都羅馬與警方發生些許沖突外,大部分地區的示威以和平方式進行,口號基本一致。
    意大利《新聞報》16日頗帶調侃口氣地評論:“昨天,我們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的特立獨行,我們再一次感到臉面無光。”羅馬市市長則評價,15日的暴力事件將使羅馬的城市形象蒙受長期“精神損失”。
    在里斯本和馬德里,雖然活動組織者先前宣稱集會者將“數以萬計”,但實際走上街頭的人數低于預期。
    正在紐約華爾街參加扎營式集會的特洛伊•西蒙斯坦言:“人們不想參與,他們更想在家看電視。”
    一些媒體評價,15日的“連鎖”示威活動聽似聲勢浩大,但實際在許多國家只不過算是每年諸多示威活動“之一”,實際意義有限。許多國家的示威者只不過是在心理層面響應“占領華爾街”,并非確實有明確的政治訴求,更不用談解決方案。
    “規模”小
    路透社16日評價,15日在北美地區上演的示威活動以“謹慎”為特色,示威規模“謹慎”,示威者行動“謹慎”,總體和平有序。
    除在華爾街集會現場數十人因違反集會規定而被警方拘留外,美國其他城市和加拿大幾處集會地點的示威規模小于預期。
    大多數示威活動15日當天便打烊收場,唯有倫敦的少數集會者不愿離去。16日上午,大約250名示威者在倫敦圣保羅大教堂附近搭起帳篷,聲稱要占地為營,繼續表達他們對全球經濟危機的不滿。
    路透社報道,這批示威者原先想占領倫敦證券交易所,但受警察管制,示威者不得不移師附近的大教堂,搭起大約70頂帳篷。他們中的一些人號稱要長期安營扎寨。
    示威者珍妮•麥金太爾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人們常說,要適可而止……我們不要一個建立在取悅大商賈、偏袒金融系統基礎上的所謂民主,這不是民主。”
    有“變味”
    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16日說,他“有些同情”示威者。
    “確實,在西方世界,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勇敢面對,國家高額舉債,金融體系弊病多多,”黑格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但是,示威不是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真正的答案是,政府必須控制債務和赤字,我擔心,示威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支持和平示威,但非常重要的是,示威必須要保持和平,”黑格說。
    路透社評價,與先前的抗議倫敦市政裁員與大學學費飆升的幾次示威規模比,“占領倫敦”小之又小。
    在亞洲國家中,幾個東南亞國家以及日本15日出現示威者,但規模有限。這一天,新加坡富商云集的幾條街道上則一如往常。
    一些西方媒體記者發現,在一些亞洲國家,人們示威的內容有所“偏移”和“變味”。在菲律賓,一些示威者明確表示對“反資本主義”沒有什么興趣,“我們正在索要我們的(其他)權利”。
    而在東京街頭,盡管出現“占領東京”的標語,但很多人借這場集會抗議政府應對福島核泄漏危機不力。
   ⑾俄媒:世界可能發生“十月資本主義革命”
                      楊帆  李珍  紀雙城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05期

摘自2011年10月15日《環球時報》
    “占領華爾街”抗議14日出現戲劇性一幕。紐約當局以“打掃衛生”為由,要求抗議者從示威中心曼哈頓祖科蒂公園暫時撤出。示威者將此解讀為“清場”的信號,準備全力“抵抗驅逐”。就在美國上下緊盯著這場“不可避免的對抗”如何收場時,迫于壓力的紐約市政府宣布推遲“清場”。然而,外界擔心,華爾街的怒火可能正燒向全球。
    美聯社14日稱,紐約市長辦公室當天早上宣布推遲疏散祖科蒂公園示威者,避免了一場可能在示威者和警察之間上演的對決。數百示威者得知這一消息后興奮地慶祝。此前,美國輿論一度認為這場對抗不可避免。然而,在部分示威者離開祖科蒂公園試圖前往紐約證交所抗議時,一些人被警方逮捕。
    美國廣播公司稱,抗議者9月17日占領祖科蒂公園,開始“占領華爾街”示威。清理令是這場運動的轉折點。一名參加抗議的兼職中學教師說:“他們準備利用清理將我們趕出去,這實際是驅逐令。”示威組織者發出呼吁,要求支持者“抵抗驅逐,捍衛占領”,并表示要想他們離開,只能通過武力。
    路透社稱,全美25個州140所大學校園爆發集會。英國《衛報》稱,不管發生什么,抗議者已經取得重大成就,促使媒體注意他們,也影響了公共輿論。美國《時代》周刊調查顯示,54%的美國人對示威有好感,23%的人持負面態度。
    法新社稱,71個國家的示威者準備15日在700多座城市發起示威,“占領運動”迎來第一次全球演出。倫敦15日將有大規模的聯動示威展開。在日本,最近也有人在網上呼吁15日“占領東京”。俄羅斯RT電視臺14日稱,亞洲活動分子準備在臺北、首爾、雅加達、香港以及伊斯蘭堡等地舉行示威,抗議全球經濟危機,追究政治家和銀行家的責任。
    美國《赫芬頓郵報》分析說,“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意義在于,對于眾多美國人而言,生活越來越糟。過去30年來,美國中產階級一直被告知,這個國家制造的財富將改善他們的生活,但實際并非如此。超富階層得到絕大部分財富,政客們愚蠢地認為他們是國家繁榮的創造者。
    《華盛頓郵報》14日稱,諷刺的是,奧巴馬的后黨派時代迎來“茶黨”運動和“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崛起。過去幾十年,共和黨與民主黨國會代表團在意識形態上似乎并非屬于不同黨派,而是不同星球。以溫和派自居的美國人日益減少,以保守派與自由派自稱的增多。每一次爭論都會演變成全國爭端,奧巴馬不僅沒有扭轉這一趨勢,反而導致事態惡化。
    分析人士認為,“占領華爾街”一度是被美國輿論忽視的“三無”——無目標、無領導人、無有序組織。現在它的“沖力”不僅強烈改變著輿論的認知,也讓“美國的秋天”成為與“阿拉伯之春”一樣含義豐富的流行詞。這會是美國的革命嗎?不少媒體都在發出這樣的疑問。俄羅斯《生意人報》14日甚至說,美國已具備中情局總結的發生革命的三大“典型跡象”,如果矛盾得不到解決,世界可能發生偉大的“十月資本主義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dwe9.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8.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9.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10. 吳銘|輿論斗爭或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