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利比亞亂局
劉仰
·
2011-04-07
·
來源:烏有之鄉
利比亞局勢近日又有新發展。美國交出指揮權后,又撤出了直接空襲。北約接手指揮后,前幾天“誤炸”了反對派的自己人。卡扎菲的兒子與西方接觸,卡扎菲的高官有人離開。反對派開出停火談判條件,被卡扎菲拒絕,但雙方的談判興趣越來越大,彼此開出不同的條件。與此同時,雙方的戰斗還在繼續。各種各樣的新變化令人眼花繚亂,下一步會怎么發展,要看清并不容易。
我在半月前寫《利比亞未來局勢猜想》時曾經說,新八國聯軍獲勝是有可能的。一是“斬首行動”成功;二是卡扎菲挺不住,自己走人;三是卡扎菲在戰場上失敗。到目前為止,上述三種狀況都沒有發生,新八國聯軍和反對派處境很難。美國是新八國聯軍的重要力量,我曾經說,如果美國下定決定動用武力,卡扎菲未必能頂住,然而美國縮了,這是造成當前利比亞僵局的重要原因。
美國的態度有幾個原因。首先,美國國內對向利比亞動武,意見并不統一;其次,美國在利比亞的現實利益不算很大,這其實是西方發達國家互相分贓、瓜分世界的結果。美國在海灣地區利益重大,北非地區由于靠近歐洲,基本上屬于歐洲的勢力范圍,美國干涉這一地區更多在于政治意義,而非現實利益。第三,利比亞反對派出現基地組織的身影,也讓美國很難辦,政治考量也出現動搖。諸多原因使得美國無法確立清晰的做法,只能暫時收手,讓歐洲去收拾爛攤子。
歐洲方面的麻煩在于,漂亮話已經說了,號稱是維護平民,但實際上是為了顯而易見的利益。當軍事行動按理想化方式進行時,漂亮話還可以繼續有效,但是,發生了很多“意外”。首先,北約接手指揮后,有報道說,利比亞平民在轟炸中遇害,因此,北約保護平民的口號遭受信譽和效果的考驗。其次,北約居然將反對派的武裝人員也“誤炸”了。離開了美國,北約能否高效地指揮,成為一個巨大的疑問。第三,北約國家當前經濟形勢都不好,戰爭拖下去,每天都是錢。第四,北約實際上已經信心不足,但是,就此收手離開,實在太丟臉。預期的沒有得到不說,原先已有的,也有可能完全失去。因此,北約也希望盡快找一個體面的方式,結束當前的局勢,等于是希望找一個下臺的臺階,這是談判開始的契機,說白了就是打不動了。
利比亞反對派號稱是要求國內的自由、民主,實際上主要是外國西方勢力的傀儡,混雜了一些反對卡扎菲的極端勢力,同時還有與西方勾結的石油利益。但是,反對派在國內缺乏廣泛的民意和群眾基礎,利比亞國內民心更多偏向于卡扎菲。反對派可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北約的空中武力支持,還有利比亞國內因利益期望沒滿足而對卡扎菲不滿的人。因此,當北約“誤炸”了反對派,一開始,反對派還怪自己不好,沒有責怪北約,就像抗日戰爭時期的漢奸,不敢埋怨“太君”。但是,北約在“誤炸”之后,也開始縮手縮腳,加上其他的原因,這幾日北約出動飛機進行空中打擊的技術含量降低,反對派在地面爭奪上接連失利,要知道,戰場就是談判桌,因此,反對派也開始對北約公開表達不滿。沒了西方國家的支持,反對派前途一片渺茫。
總體來說,美國猶豫,歐洲虛弱,使得利比亞的局勢必然進入談判階段,這是新八國聯軍的無奈。打腫臉充胖子,雖然還能硬撐,但是,時間對于新八國聯軍是一個定時炸彈,沒有美國強力支持的歐洲,撐不了多長時間,最大的心愿就是盡快體面結束。反對派與卡扎菲談判條件你來我往,其實都是歐洲國家與卡扎菲間接接觸,雙方互相量出砝碼,試圖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局面。利比亞由此進入邊打邊談的局面,所謂保護平民,早已退出視線之外。
打的結果與談的結果密切相關。如果卡扎菲軍隊打得好,卡扎菲就有更大的砝碼拒絕反對派的要求,將談判引入卡扎菲的軌道。如果反對派打得好,反對派當傳聲筒,開出歐洲希望的談判條件,就更有可能迫使卡扎菲就范。但是,反對派力量不行,沒有歐洲的支持,只能等著失敗。北約如果沒有更大力度的支持,談判桌上不會出現歐洲希望的結果。但北約要加大武力打擊力度,金錢和時間都是麻煩,不派地面部隊很難徹底解決卡扎菲,如果要派地面部隊,國內壓力又很大。
錯綜復雜的局面,也給了卡扎菲更多的權衡變量。卡扎菲繼續強硬,堅決不服軟,不是沒有可能,但這也取決于西方施加的壓力有多大,畢竟,卡扎菲是一個“善變”的人。如果西方壓力足夠大,卡扎菲又缺乏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持,他也有可能認輸。新八國聯軍因為打不下去,只好談。對于西方來說,為了面子的好看,最低條件是卡扎菲下臺,這已成為焦點。但歐洲的希望未必能實現,這與戰場形勢也有關。但是,當各種變量發生變化,也不排除另一個可能,即卡扎菲與他的兒子或手下其他人唱唱雙簧,假裝下臺。因此,就卡扎菲來說,也是各種可能都存在,而他手中最大的砝碼,就是在戰場上保持優勢,以換得談判桌上的話語權。
利比亞當前的亂局之所以出現,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的態度。但我們決不能認為美國會就此不管,任其發展。美國只是在找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它可能還沒有找到,還在觀察。或者想讓局勢更亂一些,以便自己渾水摸魚。在我看來,美國最終需要的結局,一是在利比亞出現一個自己需要的政府或權勢人物,如果不行,那就退而求其次。第二個選項很可能是,保持利比亞的亂局,削弱各方的力量,讓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挑戰自己,以保證自己力量的相對優勢。這一選擇,既有利于以色列,也有利于美國分化瓦解阿拉伯世界,甚至還有利于美國操控歐洲那些小老弟。對于美國和以色列來說,最差的結局是,出現一個反對自己的強勢政府。因此,一個通俗而常用的厚黑原則是:我得不到的,就毀了它。讓阿拉伯世界分裂或制造更多矛盾,就是后一選項。
寫完之后發現,等于什么都沒說。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