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與美國國家利益
馬耀邦著 林賢劍譯林小芳校
2010年7月23日,在東盟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發言稱,“在南海的航行自由、開放進入亞洲公海水域和遵守國際法,事關美國的國家利益。”1
為此,希拉里表示,美國“將樂意促成關于該問題的多邊會談。”1雖然美國自稱這有助于解決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但她實際上正首次試圖讓這些爭端“國際化”。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的立場“等于是嚴厲地譴責中國”,“而對越南來說,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勝利。”1
其實,越南的戰略實際上就是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其目的是“使這些島嶼從中國分離出去”。3盡管遠在1958年,越南政府已經承認和支持中國對包括所有島嶼的南海的領土主張。2越方的戰略是,利用越南2010年東盟主席國的身份,促成對該問題的多邊解決方案。
在軍事上,越南已經與俄羅斯簽署一項武器交易協議,購買6艘“基洛”級潛艇,部署于南海。3在外交上,越南政府非常重視改善與美國的關系,甚至與美國擴大了防務聯系。美國曾是越南的前敵人,現在則被視為中國的競爭對手。
因此,2009年12月15日,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大將(Phung Quang Thanh)出訪華盛頓。在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與馮光青達成共識,“加強雙方的軍事聯系,因為他們都目睹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日益上升。”4兩國都希望“一個強大的東南亞能夠制衡中國”。4對于越南為美國軍艦提供補給和維護設施,以及潛在的軍購,美國特別感興趣。4美越關系日益密切,“過去從不輕易露面的越南軍事領導人已經飛往美國在南海游弋的航空母艦,并應邀登上美國在夏威夷的潛艇。越南則允許美國軍艦在其港口進行維修。”10美國官員將美越關系稱為一種“優先考慮的關系”。4
2010年7月,為了進一步發展這種“優先關系”,鞏固兩國的軍事聯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羅伯特·威拉德(Robert F. Willard)海軍上將出訪河內。訪問期間,威拉德聲稱,美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單獨控制南海,“采取違背國際公約的方法”。5
當雙方對國際公約的解釋不一致時,問題就出現了,就如2009年的無瑕號船事件。無瑕號船是美國的一艘監測船,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游弋,并身負間諜任務。其主要使命是“繪制南海海底地圖,完成探測任務,以便在發生沖突時,可以更容易地摧毀中國潛艇”。6美方堅稱,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無瑕號船進入中國經濟區是合法的,即使其目的是監視和削弱中國海軍的實力。然而,這顯然侵犯了《國際海洋法公約》的條款,該公約明文禁止帶有軍事目的的活動。
然而,在面對美國監視、維護本國主權問題上,中國并未采取任何堅決行動,以制止未來的美國干預。2010年,無瑕號船再次闖入中國專屬經濟區,類似事件又一次重演,這也就不足為奇了。6
中國對這些事件的軟弱反應也使其南方鄰居以為,她們可以悍然侵犯中國主權而不會遭受懲罰。如同中國《環球時報》所坦承的:“某些時候,中國的鄰國會利用中國的忍耐力,在中國的主權管轄范圍內,奪取未被占領的島嶼,搶占自然資源。”6
中國的軟弱明顯讓華盛頓認為,中國主權是可以侵犯的,美國一再闖入中國海域以及希拉里在東盟外長會議上的聲明已經可以證明。這是對中國人民的極大侮辱,因為在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后,中國對南海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主權一直被包括美國和中國鄰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所承認。而且,日本、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地圖和百科全書都一致承認這些島嶼是中國的一部分。2
希拉里的聲明立即得到《華爾街日報》的歡呼,稱之為“奧巴馬政府積極向亞洲發展勢力的另一步伐”。7緊接著希拉里聲明之后,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訪問印尼,與這個國家曾經臭名昭著的特種部隊恢復軍事關系。《華盛頓郵報》認為,這是“對中國崛起的兩面下注。而中國崛起也是奧巴馬政府決定一方面與韓國和日本等傳統盟國加強關系,另一方面與馬來西亞、老撾、甚至前對手越南加強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也是美國最近與緬甸公開對話的一個因素。”8因此,結盟以對付想象中的威脅,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經典行為,這一點再明顯和真實不過了。
此外,美國媒體也直率地承認,奧巴馬政府正對中國采取強硬政策,特別是在人權領域。這與奧巴馬政府之前在華盛頓召開核安全峰會時和聯合國安理會就制裁伊朗一事時的立場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那時美國需要得到中國的合作。
執政沒多久,奧巴馬政府就發起了一系列反華的戰略舉措。它們包括批準向臺灣出售價值64億美元的武器和奧巴馬無視中國的警告而會見達賴喇嘛。美國還單方面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強加關稅,利用中國作為哥本哈根峰會失敗的替罪羊。結果,中美關系趨于破裂。
為了修復與中國破裂的關系,獲得中國在新一輪制裁伊朗問題上的默許,并讓中國主席出席峰會,2010年3月,奧巴馬派遣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杰弗里·貝德(Jeffrey Bader)和國務院的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出訪北京。為了使中國主席參與華盛頓峰會,令中國承諾批準聯合國針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措施,華盛頓重申其“一個中國”的政策,尊重中國領土完整和中國在臺灣、西藏和南海的核心利益。兩位國家元首通過電話達成了協議。6
遺憾的是,這份協議是毫無價值,因為僅僅三個多月之后,美國就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對南海島嶼的主張,國務卿希拉里宣稱,南海事關美國國家利益。
雖然希拉里自稱這有助于解決關系亞洲和平與穩定的問題,但是,她和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剛剛出席了在韓國舉行的一次會議,美韓正式約定在靠近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海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從而對中國的安全構成威脅,并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最初,這次軍事演習的地點安排在黃海,美國的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參與演習。這引發了中國的強烈抗議之后,美國改變了演習地點。
多年來,甚至在奧巴馬政府之前,美國政治的中心話語一直是中國,中國被視為崛起的強國和美國的下一個潛在競爭對手,要不然就是假想敵。華盛頓的兩大突出難題一直是伊朗和朝鮮核計劃。從本質上說,伊朗問題的部分目標是拒絕向中國提供石油。關于美國在亞洲的政策議題,正如一位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所明確指出的:“朝鮮的威脅是一個自身的問題,但它也代表了中國的威脅。美國政府討論海洋交通線路的安全,但真正的問題不是馬六甲海峽的海盜,而是中國對南海的領土聲明。對臺軍售正是反映了武器裝備向中國大陸傾斜的不平衡。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三邊會談針對的是中國。美國與印度關系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中國。與東盟的接觸也是針對中國。”9
為此,華盛頓的政治精英擔心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衰退,一直對中國表示關注。他們認為,奧巴馬的“戰略再保證”政策是災難性的。根據該政策,美國向中國確保其不會質疑中國的大國地位。從而,美國媒體呼吁制止中國在東南亞野心的聲音塵囂日上。他們要求五角大樓以美國超強軍力支持美國外交,“制定足以制衡中國在該地區不斷上升的軍事存在的計劃。”10美國宣稱,她將“在亞洲建立一個更加緊密的聯盟合作網絡”,創建一種機制來執行這種新政策。10
遺憾的是,這種“新政策”聊無新意,因為亞洲各國對美國在亞洲的歷史實在太了解不過了。締結反華聯盟,將如同20世紀50年代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成立的東南亞條約組織一樣,必定以失敗告終。任何一位亞洲領導人,為了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或其他口頭支持,而與中國就資源問題發起沖突,尤其是當這些資源僅僅有利于美國石油巨頭時,都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亞洲問題只能由亞洲人來解決,外國的干預只會使情況更加惡化。對中國來說,有必要重新審視美中關系,重新審視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政策來解決南海爭端。該政策是中國政府之前一直提倡的。2作為一個好斗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不可能尊重任何一個國家,許多國家會犧牲其國家利益,而換來空頭承諾。中國應當停止為美國軍事擴張融資,因為中國就是美國侵略的矛頭所向之一。希拉里在河內的鼓噪令人注目,她完全無視歷史、國際公約和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戰略利益,這應當向中國決策者敲響警鐘。人們應該永遠記住,對一個帝國主義國家采取綏靖政策,將招致更多的侵犯,最終必然引發戰爭。
注釋:
1. Landler, Mark: “Offering to Aids Talks, U.S. challenges China on Disputed Islands”, New York Times, July 23, 201l.
2.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bout the Issue of South China Sea”, June 2000.
3. Wong, Edward: “Vietnam Enlists Allies to Stave off China’s Reach”,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4, 2010.
4. Geinger V.: “Vietnam, U.S. will Espand Military Links, Hold Talk Next Year”, Bloomberg, December 15, 2009.
5. Trang, T. Phuong H.: “U.S. Vietnam tighten military relationship”, dt News.vn, June 9, 2010.
6. Lee, Peter: “U.S. goes fishing for trouble”, Asia Times, July 27, 2010.
7. Blumenthal, Dan: “Reining in China’s Ambitions”, Wall Street Journal, July 27, 2010.
8. Pomfret, John: “U.S. Continues Effort to Counter China’s Influence in Asia” Washington Post, July 23, 2010.
9. Lohman, Walter: “Managing Alliance in an Upside-Down World”, Heritage Foundation, May 10, 2010.
10. Torode, Greg: “How the U.S. ambushed China in its backyard, and what happens nex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July 25, 201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