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會在東亞重演嗎
一場科索沃式的“貨幣戰爭”會在11年之后被復制嗎?
11月23日,朝鮮和韓國發生炮戰,全世界都能聞到朝鮮半島濃濃的火藥味,這個多災多難的半島再次爆發戰爭的風險已不再是中華元戰略的杞人憂天。
6個月前,雖然發生了“天安艦”事件,但整個東亞的絕大多數人仍沉浸在和平安寧的慣性中,5月30日,中華元戰略報告“環球政經評論”專欄已明確提出警告《不能小覷“朝韓熱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它指出:“‘天安艦’事件恰巧發生在這個邏輯清晰(美國戰略重心由中東轉向東亞)的脈絡上?這是一個在美國需要的合適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對美國最有利,對中國最不利”。
該文指出了此事件的本質——“對于中美兩個大國在東亞的戰略博弈來說,證據沒多大意義。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美國絕不允許另一個能夠取代它在東亞決定地位的大國出現。為此,它會不惜武力威脅。”
此后,中華元智庫就將東亞的局部戰爭作為評估中國經濟的重大前提,比如9月11日的《中國經濟的最后大泡沫正在醞釀?》一文寫到:“中國即使(因人民幣被迫加速升值而)有最后一輪‘海洛因’式的泡沫,那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這個泡沫越大,外部的政治軍事利劍刺破的后果就越嚴重”。
目前的朝鮮半島形勢已經相當近似11年前的“科索沃”。美國、日本、韓國等頻頻軍演,一個“東亞北約”似的同盟已經相當清晰。這么巨大的陣容為了遏制震懾一個小小的朝鮮,特別是美國航空母艦艦群頻頻壓境演習,半數以上的最先進第四代F22戰機和核動力潛艇云集東亞周邊,實屬夸張,只要眼睛不是盲的,誰都能看到美國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昔日“科索沃戰爭”的貨幣金融邏輯實在并不復雜。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開始挑戰美元的全球唯一交易和儲備貨幣的霸主地位。恰巧的是,同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未經聯合國授權,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對主權國家南斯拉夫進行空襲,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也是歐洲近現代史上最大的傷疤,這個火藥桶上發生戰爭,這個老歐洲傷口被重新撕開,極大地打擊了世人對于新誕生歐元的信心,歐元兌美元一路由戰爭開始時的1.09下跌倒2000年11月的0.82,跌去了24.5%。直到2001年美國先后遭遇納斯達克泡沫破滅和911恐怖襲擊,歐元才得以絕處逢生。
中國人很難忘記的是,在科索沃戰爭中,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也遭到轟炸。而在此前,從1996年—1999年,臺海緊張局勢不斷升級。1999年11月,中國與美國簽署了WTO協議,中國基本按照美國的標準加入了WTO。
11年過去了,美國國運不濟,錯誤決策連連,美國人自己也嘆息是“失去了10年”。尤其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進入了一個虛擬金融泡沫的塌縮周期。兩年來,美國政府為了拯救金融機構,不得不將大量原本華爾街的債務轉移到自己肩上,使得主權債務壓力越來越難以承受。為了拖緩新一輪金融危機的爆發,今年11月4日,美聯儲宣布實施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直接印刷6000億美元用于購買美國國債。
值此關鍵時刻,美國迫切需要轉嫁危機。而其主要邏輯是,要在一個金融資本、國際熱錢集中的地區制造經濟、金融、政治危機乃至軍事戰爭,將錢趕回美國,從而將美國國債銷售出去。如果這一危機爆發又同時能對一個成長中競爭大國釜底抽薪,那就最理想不過了。
在全球范圍內,這個地區首選是東亞,這個國家首選是中國。東亞的日本和中國有著巨量的剩余金融資本和國際熱錢,一旦本地區爆發戰爭,那么將可能有數萬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流出避險,而首選地是美國。如果這場戰爭是“科索沃”式的——美國及其盟國不斷對朝鮮進行空襲,不需要付出什么代價,那美國何樂而不為呢?
問題是,中國會不會答應科索沃式的空襲。只要對朝鮮大規模空襲爆發,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將崩潰,難免成為經濟和金融上的輸家;朝鮮遇襲政權瓦解,中國將失去東北亞最重要的前沿屏障,這會讓中國決策者想起一個著名成語——“唇亡齒寒”。更何況,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明白,對朝鮮發動戰爭的本意就是針對中國。
現在美韓已經把球踢到了中國一邊,中國的態度對于未來事態演進至關重要,對此,中華元戰略7月17日本專欄《中美黃海對抗與中國金融尋底》一文中的判斷:“這一輪中美對抗中,中國越強硬,越抱著東亞乃至太平洋兩岸玉石俱焚的決心,戰爭越打不起來,越可能贏得和平,進而為雙方自我反思和深入變革創造條件。反之,中國越軟弱,美軍越緊逼,說不定就會擦槍走火,引爆全面戰爭。”
現在局勢的演變還很難說,朝鮮半島爆發局部戰爭的可能性已經逼近50%的概率,現在關鍵看中國的決斷。
當然,人算不如天算。即使美國短期達到目標,并不代表著美國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此前另外一件最高級別的大事很容易被忽略,即俄羅斯與中國簽署協議,兩國貿易拋棄了美元,而改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理普京在德國力挺歐元,他稱:現在歐元在葡萄牙、希臘、荷蘭有波動,但總體上還是穩定的,是很好的世界貨幣,應當占據自己作為儲備貨幣的應有地位。最重要的是,他說“不排除俄羅斯加入歐元區的可能性”。
普京的俄羅斯貨幣戰略向東西方同時延伸,這已經使得國際貨幣博弈中一種最具有想象力的可能呼之欲出——歐盟、俄羅斯和中國結成統一的歐亞元區——即歐亞大陸的主導國貨幣一體化,這將是美元的最大噩夢,而追隨美國炮艦的國家也將被邊緣化。
這一方案并非不存在實現的可能,而推動力正是來源于美國政治軍事的咄咄逼人。歐盟、俄羅斯和中國都吃過同一類型的啞巴虧,這個虧對于歐盟來說是科索沃戰爭;對于俄羅斯來說是車臣、格魯吉亞;對于中國則是西藏、新疆、臺灣和最新的朝鮮。美國施加的外部壓力越大,這三大地區團結凝聚的意志越堅定。
如果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東亞的風險正在加大,而可能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國的房地產,不能排除下跌50%~60%的可能,雖然稱國際熱錢大規模逃離東亞為時尚早,但未雨綢繆對沖風險,現在來做,已經并不算早。
但愿東亞和平安寧,能夠避免戰爭。中華元智庫更清楚,最后決定戰爭與否的從來都不是美好的意愿,要是真的爆發戰爭,代價慘重到誰都付不起,和平從來都只能在對等威懾中獲得。這雖然不高尚,但真實。(此文原刊于2010年11月28日《中華元戰略報告》)
不能小覷“朝韓熱戰”影響中國
在韓國“天安艦”事件上,中國人存在戰略“盲點”嗎?
在判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趨勢時,人們常出現戰略性盲點,盲點是因為想當然的漠視——比如“如此強大的華爾街是不可能雪崩的”——它讓人們忽視了20年金融衍生品泡沫的盛極而衰,40年來美元紙幣泡沫的物極必反。
人們一般不承認事前的盲點,總會事后找臺階下——這是“黑天鵝”。但損失已無可挽回。現在的中國決策者,包括金融投資領袖會不會出現一個盲點——和平是自然延續的,戰爭是遙不可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中國人普遍沉浸在這種和煦和平中。臺海兩岸中國人的和解,使得1996年以來的危機陰霾日益消散;在伊朗問題上,美國與中國、俄羅斯達成了妥協,美國人得了制裁的“面子”,而中俄得到了在伊朗既得利益的“里子”,波斯灣的導火索似乎都熄滅了,何況其他地方。
中國人似乎有理由相信和平。中美第二輪戰略對話剛在北京盛大召開,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幾乎將整個內閣都帶來了,100多人的代表團令世界驚訝,雙方的融洽氛圍似乎讓前幾個月的強硬碰撞瞬間消失;奧巴馬積極推動大國的核透明和核裁軍,真想讓諾貝爾和平獎名至實歸的樣子;在5月27日公布的奧巴馬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小布什的“先發制人”被刪去,明確提出了以外交手段作為優先解決國際爭端的方針……
在這種大背景下,朝韓“天安艦事件”似乎只是朝鮮族內部的一個小摩擦,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現在幾乎沒有人認為,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的變化,可能會引發東北亞的一場危機,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較大乃至重大沖擊。
中國的經濟戰略環境真的安全和平嗎?這是一個應該質疑的問題。在奧巴馬領取了諾貝爾和平獎,在奧巴馬向中東伸出橄欖枝,在奧巴馬倡導核裁軍這些和平姿態之下,是美國正將其主要軍事戰略力量不斷向中國周邊集中。
在2009年12月10日奧巴馬領取和平獎之前,他剛剛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他不可能不知道,要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嶺中徹底消滅恐怖分子,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美國增兵另有目的,這從英美要求中國對其軍隊開放新疆至阿富汗的瓦罕走廊中可窺一斑,增兵阿富汗,本意是在中國的西部建立美軍戰略基地,威懾中國,并在中俄戰略結合部楔入堅硬的釘子。
與此同時,美國海空軍的主力正不斷從世界各地遷徙向西太平洋,向中國的沿海集中,美國最先進的F22戰機源源不斷進駐西太平洋的基地,這里已成為這種第四代戰機最集中的地區,超過半數的最先進核潛艇也游弋在西太平洋海底。也就是說,從奧巴馬上任后的短短一年半時間,美國已經把它海空軍約一半的精銳力量布局在了中國的周邊。這還不包括其盟友日本的軍事力量。
奧巴馬政府的戰略目的已經昭然——戰略遏制重心已經由小布什時代的波斯灣轉移向了中國,用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包圍中國,而通過核武器透明化,遏制中國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擴張,消除中國的核反擊能力。進而通過軍事上的威懾逼迫中國按照美國的利益進行金融、經濟乃至政治的演變。
當“天安艦”事件恰巧發生在這個邏輯清晰的戰略脈絡上,它還一定是個偶發事件嗎?還一定是朝鮮某個莽撞潛艇長的一時沖動嗎?至少,客觀上這是一個在美國需要的合適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對美國最有利,對中國最不利。
對于“天安艦事件”的真相來說,證據是最重要的;但是對于中美兩個大國在東亞的戰略博弈來說,證據卻沒多大意義。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美國絕不允許另一個能夠取代它在東亞決定地位的大國出現。為此,它會不惜武力威脅。
當中國經濟金融界人士討論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會將其與1997年前后的臺海政治軍事危機分開討論。其實,這兩者間何嘗不是互動影響的呢?因為金融游資對戰爭是最敏感的,它們在面臨戰爭威脅的時候,總是逃得最快。另外,樓市也最怕戰爭,它可以瞬間使億萬豪宅變成廢墟瓦礫。
這是杞人憂天嗎?未必,在試圖利用內部民族矛盾分裂中國失敗后,從外部直接施加軍事威脅,先內而后外,先間接而后直接,先經濟金融后社會軍事,這符合不容挑戰的霸主邏輯。需要提醒的是,民主黨政府并非善男信女。在前一任克林頓時期,美軍襲擊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美也曾發生南海撞機事件。中國在美國的強大軍事壓力下不得不屈服,基本按照美國的標準加入了WTO。
十年之后,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突飛猛進,已經具備了常規武器一戰的實力,并已經具備了用核武器玉石俱焚的資格。中國還會選擇屈服嗎?1999年的一幕會不會重現?會有另一次9•11事件轉移中國壓力嗎?
沒有肯定答案,中華元戰略能做的,是助您消除一個戰略盲點,剖析一個潛在的財富黑洞,如能引起您的警惕,我們就足以欣慰了。
但愿我們是杞人憂天。然而,做最壞打算,向最好努力,何嘗不是真正決策領袖的成熟思維呢?(此文原發于2010年5月30日《中華元戰略報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