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朗核危機看人民幣匯率之爭
伊朗核危機愈演愈烈,和美國為首的西方日益走向攤牌。盡管從對立雙方的外宣中,還是能找到交集:伊朗聲稱自己有和平利用核技術的權利。希拉莉國務卿在訪問俄羅斯時也公開承認伊朗擁有這項權利,但必須首先向世界證明它無意制造核武器。
本來,即使在當前算不上多么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下,只要沖突各方不是南轅北轍與零和博弈,是較少走到攤牌這種地步的。更何況伊朗還是中東最為民主的伊斯蘭國家:有多黨,有成熟的選舉,沒有政治權力的世襲,言論自由等各個方面都遠勝于美國的中東盟國??紤]到美國一向聲稱價值觀是其核心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伊朗應該是不難找到和解之道的。然而世事就是如此難料,究竟什么原因導致伊朗危機的升級而不是消彌、化解?
伊朗核危機的“罪魁禍首”首先是石油。只要中東有石油,就不會有和平。伊朗是中東產油國唯一沒有被西方征服的國家,因此就是沒有“核事由”,也會有其它的“欲加之罪”和“莫許有”。就在今天(3月22日),法國的《地鐵報》就煞有介事的報道,據匿名的反叛人士透露,塔利班在伊朗接受軍事訓練。英國的媒體則聲稱伊朗向塔利班大量提供武器。其實先抹黑再打擊也是西方慣用的手法,推翻薩達姆就是同樣的杰作。當然除了石油,正如美國前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一書中指出的,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系其實與其重要的地緣政治位置有很大關聯。然而,無論是石油還是地緣政治位置都是伊朗所無法改變的。
伊朗核危機的第二個禍首則是雙方毫無信任。盡管雙方的立場有交集,但由于缺乏互信,誰都無法保證對方會遵守承諾。于是各方就自然從最壞的角度去推理對方,特別是相對弱小的伊朗更是如此,從而惡性循環。然而,究竟什么原因導致雙方----主要是伊朗對西方的不信任?這恐怕要從伊朗的現當代史找原因。
十九世紀初,英國通過一系列戰爭和不平等條約進入伊朗,并最終與俄國將之做為殖民地瓜分。這大概是伊朗第一次和崛起后的西方打交道。1925年伊朗建立起巴列維王朝。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美國和蘇聯要求伊朗跟他們聯合起來對付德國,但伊朗宣布自己為中立國。于是同盟國侵略并占領了伊朗,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而同時期,在德國支持下建立的西班牙法西斯政權也宣布中立,卻并沒受到德國、意大利的入侵。1951年伊朗的首相莫薩德克宣布石油工業國有化,引發英國的強烈報復,全面禁止伊朗石油的出口。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英國情報機構的幫助下,組織政變,莫薩德克被推翻。令人出奇的是,早年由于不和英美合作而被推翻的前國王重新回來執政。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農業與工業改革。但由于改革的大部分利益都落入了大資本家、權貴與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手中,經濟更加依賴西方,而且也觸犯了伊斯蘭教組織的利益和教規,最后形成全面危機,爆發了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再度被推翻。然而令全球震驚的是,美國總統卡特拒絕接受巴列維國王及其全家的避難申請,完全將之拋棄。西方哲人講: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巴列維國王兩次被西方拋棄,豈不是咎由自取嗎?
然而伊朗和西方的恩怨并未了解,1980年代,在西方主要是美國的大力軍事支持下,伊拉克挑起了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本來,海灣國家共同的敵人是以色列,當時的兩大強國伊拉克和伊朗,都對以色列構成強烈的威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成功的利用雙方的歷史、宗教、種族矛盾和邊境糾紛(其實這些矛盾也同樣存在于以色列和各中東國家),通過兩伊戰爭將之通通削弱??梢哉f這場戰爭完全是西方的陰謀也毫不為過。而戰爭期間西方爭相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特別是德國出售化學武器,然后再收治傷員,從而通過實戰檢驗武器的性能,而伊拉克和伊朗的士兵則充當了試驗品。西方在這場大博弈中,賺個滿懷,兩伊則付出傷亡一百萬的代價,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2003年,美軍占領伊拉克,昔日的西方盟友薩達姆成了巴列維國王第二,并最終被依靠美國軍事占領而生存的伊拉克政府處死。美國占領下的伊拉克與伊朗為鄰,自然引發了伊朗的高度不安全感。為了自保,發展核技術便成了自然和必然的選擇。而美國也趁勢抓住籍口,全面打壓伊朗,危機也就逐步升級。
顯然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有這樣的歷史,都必然無法忘懷,并時時保持警惕,更何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直動作不斷呢。如果從根源上講,今日的核危機,實是美國一手逼出來的。
談完伊朗,再看中國,竟然是何等相像。1840年,英國為了鴉片,以自由(貿易)為借口,不惜遠涉重洋入侵中國。一直到1949年中國重獲主權完整和民族獨立為止,西方一共迫使中國簽訂了745個不平等條約(清政府70年簽411條;北洋軍閥政府15年簽243條;國民黨政府22年簽91條)。甚至二戰結束后,英國也不把香港交還中國,而是繼續其殖民統治。就是今天,美國一方面在伊朗核危機需要中國的支持,另一方面卻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軍售臺灣和會見達賴。甚至為了壓中國屈服,不惜游說沙特,試圖勸其中止向中國出售石油??梢哉f見過雷的,也見過牛的,從來沒有見過美國這樣雷死牛的。
其實和美伊要攤牌類似,中美之間在人民幣匯率上也面臨著攤牌的局面。只是不同的是,美國一方面壓人民幣升值,一方面聲稱這也符合中國的利益(美國有這么好心嗎?這種一手圖財,一手還圖名的伎倆,也就只有自由派才會相信吧)。是否符合中國的利益,看看今天日本的下場就明白了。二十年前,日本簽下廣場協議,在持續升值的預期下以及為應對出口受阻下調利率,引發國內外資金瘋狂進入股市和房市,形成史上最大的泡沫,最終結果是持續了二十年的經濟停滯,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即將達到200%!何時逆轉仍然是未定之天。
中美圍繞人民幣匯率的沖突,絕非簡單的經濟摩擦。而是中國崛起與西方反崛起的戰略性博弈。事實上,誰都明白,人民幣升值根本無助于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也根本不會提高美國的就業率。當年日元升值后,美國的貿易赤字仍然高居不下就是明證。2005年,人民幣小幅升值,到今天已升值21%,但美國的貿易赤字并未減少,而且還發生了經濟危機,失業率接近10%。原因在于,制造成本比中國低的國家迅速取代了人民幣升值后中國產品所退出的空間。美國并不是獲益者。而且美國經濟的根本癥結在于國內巨大的財政赤字。顯然美國壓人民幣升值并不是要自己“增”多少,而是要使中國“減”多少。最終目的還是象當年打垮日本一樣打垮中國。
當然也有經濟學者認為,這也是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良好時機,可以化“?!睘椤皺C”,可以減少中美貿易摩擦,比如反傾銷等。然而,現在處于國際產業鏈中低端的中國和處于高端的美國還是互補關系的時候,中美摩擦就已經相當激烈,如果中國產業升級后,和美國成為競爭關系,中美沖突豈不將更為劇烈?這個判斷之所以出現偏差,就在于僅僅把它當做普通的經濟議題。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是新問題,現在美方拿出來炒作應是國內中期選舉的需要或者也不妨視為壓中國在伊朗問題上合作的籌碼。中美共同利益太大,誰都無法承受破局的后果。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會逐步平息下來。不過中國如何應對,還是應該看看伊朗這一殷鑒。套用美國對美元的話語模式:我們的人民幣匯率,你們的問題。(原話是: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人民幣匯率這一仗打不贏,中國的崛起恐怕就有被打斷的風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