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掘金碳生意
2009年12月18日 世紀經濟報道
特派記者 王康 紐約報道
當各國政要在哥本哈根吵得面紅耳赤時,華爾街的金融家和交易員們早已開始在“氣候變化”議題帶來的大筆生意上開城拓地了。
“經濟危機發生后不久,奧巴馬總統發布新能源戰略時,華爾街就已經全面轉向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金融產業機會了。”美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經理李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跟著客戶的需求走,迅速轉型,一直是華爾街長盛不衰的秘密。華爾街是永遠不會死去的。”
對華爾街來說,碳有時候就是黃金。
“大略地分,氣候變化給華爾街帶來的新生意主要有三個方面:碳排放交易(CDM),清潔能源產業的私募股權投資與傳統投行服務,碳排放交易所帶來的新能源戰略咨詢與稅收籌劃的業務。”李粵介紹。
花旗的環境產品部門
“碳減排額度就是未來的油井,但還是要看中美兩國未來的具體政策走向如何。”
花旗銀行駐倫敦的環境產品交易部總監GarthEdward居然可以說幾句字正腔圓的漢語,也許這是他長期跟中國的CER(核定減排量,CertifiedEmissionsReductions)供應商和中國合作伙伴打交道以后的一個小小收獲。
CER供應商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減排溫室氣體最有潛力的公司,如中國的火電企業,在大規模減少碳排放以后,可以將減少的排放額度直接銷售給歐洲和日本的企業。因為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法規規定,不少歐洲和日本能源大戶被限定了排放額度,但可以從公開市場購買“減排額度”以滿足自己的業務需求。
“花旗集團早在兩年就開始進入環境產品的交易業務了,”Edward說,“作為大型金融機構,我們進入這一業務其實是隨著很多客戶的需求自然延伸而進入的。因為我們一直替這些公司做風險管理、金融服務等,進一步替他們管理碳排放交易也就順理成章了。”
舉例來說,歐洲的大型火電廠商和大型工業企業,如鋼鐵、水泥等行業的大企業,因為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而受到歐盟法規的限定,這樣就產生了需要購買排放許可的市場需求。如果不想購買排放額度,那就需從自家公司的減排投資上著手,而這往往投資相當巨大。
于是,尋找遠在中國和其它國家的合格供應商,購買排放許可額度成了大家都頭痛不已的事情,費時費力,而且如何監測實際執行效果大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大型金融機構如花旗集團等開始進入這一個新的金融服務領域。
目前花旗的環境產品部門一共有三塊:一是替客戶管理減排額度,二是CER供應服務,尤其是在中國地區。“我們找到那些可能產生減排額度的項目,與中國的合作伙伴一起為他們融資,然后取得這些項目上的減排額度,再銷售給歐盟市場上的客戶。”Edward說。
三是自營交易業務,花旗銀行跟交易其它的大宗商品一樣,可以從碳排放產品價格的波動上獲利。
對于CER供應商來說,碳減排是一門大為有利可圖的生意:目前二級市場上期貨(MAR2010)合同的CER基準價格,于12月14日在歐洲氣候交易所以每噸12.78英鎊收盤。也就是認證后每減排一噸二氧化碳,可以從歐洲客戶這里獲得100多人民幣的“補貼”。
“事實上,很多中國的CER供應商做這一塊業務都已經相當的純熟了。”Edward說。
歐洲氣候交易所的數據表明,這一市場總的未平倉合約(市場交易總規模)已達到1.25億噸的規模。
“碳交易市場現在每天的交易量已經有10億歐元左右。”Edward這樣介紹說,“當然這個市場規模跟其它期貨市場相比還是非常小的。”
目前,花旗集團主要跟中國的銀行業合作伙伴,如深發展、浦發行等,在中國尋找CER的潛在供應商。同時,有大量的中國供應商也已經知道這個市場的“玩法”,在完成所有的注冊審核及認證
程序以后(需要20萬-40萬歐元的成本),直接找到花旗集團銷售“碳額度”。
“這一市場早已給中國帶去了數十億歐元的資金及技術。”Edward說。
他指出,目前只有歐洲和日本有立法限制排放,如果中國和美國這兩大排放國加入立法限制排放序列的話,那么碳交易市場就會更龐大,更有利可圖。
同時,因為中美兩國的排放量巨大,減排需求也巨大,很有可能會同時成為主要的“碳減排額度”供應國(CERSupplier),同時也有龐大的碳減排購買需求。
“碳減排額度就是未來的油井(Oil Well)。”Edward總結說,“但還是要看中美兩國未來的具體政策走向如何。”
投行們的新生意
更大的新生意機會在于清潔能源整個產業的興旺發達上。
對于華爾街來說,更大的新生意機會在于清潔能源整個產業的興旺發達上。清潔能源早已成為華爾街無數證券投資基金和私募基金最為看中的行業。
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早在2005年就已殺入亞洲新能源產業的金融市場。當年摩根士丹利一口氣完成了兩個IPO,拉開了華爾街角逐新能源產業的序幕。這兩個IPO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個是2005上市的太陽能企業中國無錫尚德,融資4.35億美元;另一個則是印度的風電發電機企業SuzlonEnergy,融資3.4億美元。
作為大型投行,摩根士丹利角逐這一新興市場的能力,還是來源于其強大的資本市場連接性,例如可以幫助企業上市,發行公司債,或者再融資等。
除無錫尚德外,摩根士丹利還拿到了賽維LDK的上市(融資4.86億美元)和發可轉債(4億美元)業務。其它還有中國龍源電力的上市(25億美元),以及在香港的保利協鑫的上市和融資(7億美元)。
在保利協鑫項目上摩根士丹利還用私募形式以戰略投資者進入。
另外,摩根士丹利還為中投(CIC)提供了投行咨詢服務,協助中投在美國的AES能源公司投資了16億美元,并有可能購買AES旗下的風電子公司35%的股權。
取得這些業務,讓摩根士丹利在新能源這個細分市場上獲利十分豐厚。
除投資銀行外,大量的投資基金、私募基金和VC基金是這個市場上非常活躍的力量。
遠見資本(VisionCapital)是華爾街進入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基金之一。“我們目前的一只基金規模已經達到1.5億美元,在中國有17個項目,當中就有幾個與清潔能源相關。”遠見的高級基金投資經理陶曄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清潔能源也是今年基金業非常看好的重要行業之一。”
VC公司也是這場新業務戰爭中的角逐者。風投公司DCM在全球排名第六位,在中美兩國都非常著名,它就在新能源上有大量的投入。DCM之前投資了當當網、51JOB、校內網等著名的IT公司,但最近他們也把新能源列為重點行業之一。
據DCM公司提供的資料,他們從200家目標企業里選中了一家企業,然后在2008年8月與其它幾家VC投資企業一起向這家公司投資了1億美元,原因很簡單:“這家公司生產光伏電池的成本僅是市場成本的1/2-1/3”。
德勤們的新業務
會計師事務所是華爾街上最先組織起與氣候變化相關業務的公司群體。
“事實上,會計師事務所是華爾街上最先組織起與氣候變化相關業務的公司群體。”德勤的李粵指出。
因為華爾街所擁有的豐厚人力資源和高薪誘惑,德勤等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相關人才,向客戶們提供咨詢、審計和稅務方面的服務。
比如,目前德勤就由能源業務部門與稅務業務部門一起,向客戶提供相關清潔能源戰略方面的咨詢,同時由稅務業務部門提供服務,建議大型工業客戶如何利用相關的新能源法規爭取更多的稅收減免及優惠。他們的客戶除了大型的工業型企業,還有很多的縣市級政府。這些地方政府希望能更好地利用新能源,制定全新的能源利用戰略。
“關于鼓勵新能源利用方面的新法律法規,有很多模糊之處,那么如何合理的利用就成為我們的新業務之一。”
在給客戶進行稅收規劃時,德勤會把新能源的因素考量進去。
李粵指出,目前美國雖然沒有聯邦級的法案要求強制碳減排,但中西部各州以及東部一些州,如紐約州、新澤西州等,都已開始有立法行動,要求當地企業減少能源消耗,減少溫度氣體排放。
為了鼓勵減排,州政府會拿出部分稅收,獎勵利用新能源的企業。
例如,在奧巴馬力推的“2009年美國復蘇和重新投資法案”中,就規定兩大類的稅收減免:一是生產型新能源的企業稅收優惠,如風能廠、生物燃料、水電項目。二是投資這些項目可以享受稅收上的優惠,如加速折舊等。
此外,美國能源部推出的新能源產業刺激方案也有關于各種稅收減免的條款。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些“新能源政策”,就成為德勤們的一個新業務增長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