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變局:巴勒斯坦的歷史轉折點
于時語
哈瑪斯武裝人員先后攻占了位于卡薩的法塔赫重要據點和情報機構總部,接著占領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在卡薩城的官邸,法塔赫組織可以說在卡薩地區“全軍覆沒”。這并不是出人意料的發展,筆者5月25日在《聯合早報》上的評論《中東的絕癥——巴勒斯坦問題》,便斷定“法塔赫是扶不起的阿斗”,已經預示了這一結果。但是這項發展,還是代表了一個歷史性轉折點。
法塔赫喪失道德權威
盡管事后阿巴斯委任前財政部長、獨立派人士薩拉姆·法耶茲組建緊急政府,解除屬于哈瑪斯組織的哈尼亞的政府總理職務,并在約旦河西岸和卡薩地帶實行緊急狀態,哈瑪斯發言人立即針鋒相對地宣布不承認所謂的緊急政府,哈尼亞仍是巴政府首腦。在以色列窒息性管制下本來權力就極其有限的阿巴斯,從此號令不出約旦河西岸地區,卡薩將成為哈馬斯以及回教極端勢力的天下,是明擺的事實。這是歷史性轉折的第一項。
其次,正如《華盛頓郵報》引述前美國國務院巴勒斯坦問題專家Edward Abington的評論,這一發展意味著多年來國際上堅持解決以巴沖突的“兩國方案”壽終正寢。這其實也不出人意料,筆者近年來多次指出“兩國方案”的可行性日益暗淡。但是這一歷史機會窗口隨著法塔赫勢力被驅逐出卡薩而終于關閉,畢竟也是另一項歷史性轉折。
法塔赫在卡薩地區的覆滅,說到底是以“民族解放運動”起家的這一世俗主義組織,在政治腐敗和全面依賴華盛頓的雙重因素下,喪失了其原有的大部分道德權威。筆者前文已經揭露,卡薩地區的“內戰”,實際代表美國和以色列共同支持法塔赫抗衡哈瑪斯。美國是世界超強,以色列是中東超強,從外交、軍事到經濟上的各種協助以至直接干預,仍然無法阻止法塔赫在卡薩的潰敗,實在發人深省。
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口中,約旦河西岸與卡薩地區大約各占一半。最新的局勢發展,表面上是這兩地將在法塔赫和哈瑪斯各自控制下分道揚鑣。華盛頓不少論客已經在鼓吹干脆利用這一局面,對卡薩繼續實行經濟封鎖,而給約旦河西岸的阿巴斯大量經援,讓“不知好歹”的巴勒斯坦民眾領教反美和親美的苦頭和甜頭。《國際先驅論壇報》甚至提出約旦河西岸地區與約旦正式合并的新方案。
基督徒人口不斷外流
這些想法不無一廂情愿的成分。法塔赫在約旦河西岸的基礎,有其特殊地理和歷史原因,這就是約旦河西岸是阿拉伯世界基督徒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中東圣地作為耶穌基督的故鄉,兩千年來吸引了大批基督徒,而法塔赫領導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一開始就包含了許多基督徒,從“人陣”、“民陣”的基督徒創始人,到已故阿拉法來自基督徒世家的妻子,例子不勝枚舉。對比之下,卡薩地區卻基本是回教徒的天下,這是它成為哈瑪斯基地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是人們無法忽視中東地區的人口動態演變,其中一個主要趨勢,便是基督徒人口的大量外流,從黎巴嫩、約旦河西岸到美軍“解放”后的伊拉克,全都如此。受到美國外交政策刺激的阿拉伯和回教世界中的反美反西方潮流,是當地基督教人口外流的一個重要動因,以至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布什總統新近訪問羅馬時也特地提出這一問題。
在這一趨勢下,約旦河西岸的基督徒人口比例也在不斷下降,法塔赫在西岸地區的“基督徒優勢”還能維持多久,大成問題。如果將約旦河西岸和約旦合并,只會大大加劇這一回教多數化的過程。
更重要的一點,是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領土爭議,幾乎完全集中在約旦河西岸,而卡薩與以色列之間大致還是1967年前的邊界。眾所周知,以色列40年來在約旦河西岸建立大量殖民地,不僅蠶食了許多巴勒斯坦土地,更將剩下的阿拉伯人居住區搞得支離破碎,在以色列連綿不斷的安全圍墻之下,連美國《波士頓環球報》都形容是個“監獄國”。華盛頓要在西岸以美元來培養“親美”民心,談何容易!而哈瑪斯和其他回教極端組織,卻早在西岸建立了相當厚實廣泛的基礎網絡。法塔赫對約旦河西岸的政治控制,決沒有哈瑪斯在卡薩這么牢固,而法塔赫下一代“土生”領袖,也決不會像阿巴斯那樣“溫馴”。
卡薩局勢的演變,還顯示“親美”標簽和華盛頓的支持,已經成為阿拉伯領袖爭取民意支持的政治毒藥。法塔赫得到大量美援,以及以色列的暗中公開支持,反而成為哈瑪斯的巨大宣傳武器和政治優勢。這次被占領的卡薩法塔赫組織辦公室,正如哈瑪斯軍事發言人已經宣布,無疑將提供更多的“檔案文件、CD光盤、錄像帶以及談話錄音等”,暴露法塔赫的“背叛行為”。巴勒斯坦在這一歷史轉折點后何去何從,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聯合早報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