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爭年代,在陳毅、粟裕統率的百萬大軍中活躍著一支鮮為人知的“娃娃兵”。他們的年齡,小的只有七、八歲,大的十五、六歲。他們隨軍轉戰南北,習文學武。亦工亦農,支援前線,服務人民,為根據地建設和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立下了功勛。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后,新四軍先后在華中地區開辟了蘇中、蘇北、淮南、淮北等抗日根據地。為適應戰爭和建設的需要,各根據地創辦了各種類型的培養軍政干部的學校。其中有淮南公學、雪楓學校、新安學校、建大附中等。人民教育家汪達之、國務委員張勁夫、江蘇省長王照全、上海市經委主任高景平等,都曾分別擔任過這些學校的領導人。學員主要來自當地軍政干部子女、滬寧等城市地下黨同志的子女,此外還招收一些有志獻身革命的當地的知識青年。在這所革命大熔爐中錘煉出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之中有的成長為屢立戰功的將校,有的升任黨政高官,有的成就為人民藝術家,有的成為知名學者、專家、教授,等等。
現在,這些都己成為過去,健在的“娃娃兵”都己進入古稀之年。但那段歷史是難以忘卻的。
富饒秀麗的江淮平原容不得一張書桌
江淮平原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是人才輩出的搖藍。新四軍在這里立足后,克服了重重困難,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創辦了各種類型的學校。淮南根據地與汪精衛偽政府南京隔江相鄰,被日偽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軍事圍剿、經濟封鎖、燒殺掄光(即三光政策),無所不用其極。 蔣介石政府乘機落井下石。新四軍雖然納入國軍編制,但蔣介石言而無信,對新四軍斷絕糧餉和武器等一切供應。那時,我們師生一面要迎戰日寇軍事掃蕩和經濟封鎖,一面又要克服經濟困難,開荒種地、織布縫衣,生產自救,自力更生。在這種險惡的戰爭環境中,找不到一處安全平靜的地方安放下一張書桌。
1945年8月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我東北,一舉消滅了日本主力關東軍,日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的喜訊,通過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電波傳到了我們的駐地古城,頓時全鎮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歡呼聲響徹云天。日本投降了,中國人戰勝了,長期積壓在心頭的對日寇和投降派的深仇恨,對和平安寧生活刻求的強烈愿望,對經過浴血奮戰爭來的勝利喜悅,像火山噴發一樣直沖云宵,山鎮成了歡樂的海洋。現在有人高喊“告別革命”!抗日戰爭可真是腥風血雨的革命。但那是日本人強加給中國人民的。要“告別”嗎?或者當亡國奴,或者拿起槍保家衛國,此外再無其它選擇。
抗戰勝利給根據地人民帶來了渴望己久的和平。學子們終于有了一個學習、勞動、工作的寧靜環境。根據區黨委的指示,我們學校遷往到天長縣城原縣中舊址。日本人撤走時將學校洗劫一空,給我們留下的僅僅是一座破爛不堪的建筑。在全校師生員工大會上,高景平副校長號召大家齊心合力,自力更生,建設 新校園。全校師生分成木工組,負責做課桌修門窗;瓦工組,負責砌鍋灶、床鋪;農田組,負責種菜養豬積肥。面對日寇對校址的浩劫罪行,重新燃起了師生心中的憤怒心情。大伙鼓足干勁,信心百倍投入建校戰斗,整個校園變成了一座大工地。經過師生們夜以繼日地奮戰,用不到一個月時間,一座新校園終于靠我們雙手建成。我們終于可以在平安寧靜環境中圓了讀書學習之夢。
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和平生活就被國民黨政府打破。1946年7月,蔣介石匪邦背信棄義,撕毀國共仃戰協定,在美國支持下,從陸水空對華中根據地進行合圍。我們被迫又回到戰時狀態,一面備戰一面學習。白天躲避敵機轟炸,分散在農村教學,夜晚修筑防衛工事。從前線傳來消息,蔣介石軍隊憑據全部美式裝備的優勢迅速向前推進,我軍己放棄六合縣城,遠程火炮己經打到了天長附近。我們堅持了幾天,迫于敵強我弱的劣勢,區黨委作出放棄淮南向北撤退命令。我們依依不舍告別了用雙手建設的校園,投入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大決戰。這一回又是蔣介石把“革命”強加在人民頭上。是委員長撕毀國共合作共建和平民主新中國的雙十協定,發出剿滅中共的密令;是委員長背信棄義打響了內戰第一槍。“解放戰爭”最初叫作“自衛戰爭”,就因為它是蔣介石挑起耒的,我軍完全是被迫自衛。
考題與答卷
戰場即是考場。在戰爭中,每個人都面臨生與死的考驗。每個人都必須用行動在革命與反革命、不革命之間作出抉擇。既投身革命,就要隨時準備為人民的事業而犧牲,視死如歸。
抗日戰爭勝利,那年我還不到入黨的年齡,但己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我跟爺爺談了自己的志向。他告誡我首要的是在思想上入黨,用黨員標準要求自己言行。他給了我一本《論共產黨員修養》,囑咐我用心熟讀。當時全校師生正緊張地投入新校園建設,開展了熱火朝天的競賽活動。我因表現積極,上了光榮榜。有一天傍晚,鐘石川老師約我談話,她給我出了道考題:“你為什么要求加入共產黨?黨員與其它革命戰士有什么不同?不入黨,做一個黨外布爾什維克,不是同樣干革命嗎?魯迅先生不就是黨外布爾什民維克嗎?”我原以為這是個十分簡單的問題,卻找不到現成答案。魯迅,黨外布爾什維克,不是榜樣嗎?為什么非要入黨呢?腦子里轉了一圈又一圈。老師看我為難便給了我一個臺階,讓我好好想想再回答她。當時,我雖然沒有給老師明確的回答,但60多年來我始終銘記在心,把它看作是決定我人生道路的考題。現在我己古稀之年,學業稍有成績,可以向老師交一份還算合格的答卷。然而,想到那些為人民捐軀的先烈,想到當年老師們耳提面命,我豈可自滿、懈怠。
蔣介石再次把內戰火焰燒到解放區,憑著美式和日式裝備的優勢大舉進攻。我們學校根據淮南區黨委指示決定隨軍北撤。有天晚問,在全校師員工大會上,高景平副校長宣布:學員可自由選擇,可隨校撤退,也可回鄉投親靠友。他還分析了形勢,滿懷信心地說,撤退是暫時的,我們一定會打回來。散會后,我立即跑步去縣政府征訊爺爺意見。他正緊張地忙于整理行裝,讓我回去隨學校走,并囑咐我,以后我們可能難以經常見面,要記住無論迂到什么難題都要聽黨的。當時,我們沒想到這次抉擇決定了我們人生道路。有些同學奔赴前線,屢立戰功,成長為我軍將校、第一代飛行員。特別難忘的是,有些同學在搶渡淮河時被敵軍沖散掉了隊。他們沒有氣餒,回到家鄉參加了游擊隊。但也有不爭氣的,投敵叛變,參加還鄉團,反攻倒算,屠殺土改積極分子和黨員干部,成為歷史罪人。這幾個人從革命戰爭的考場上敗下陣來,淪為可恥的叛徒,最終受到人民的審判被處決。
他們為理想信念而戰,卻不能分享勝利的喜悅和果實
1945年抗日戰爭轉入反攻階段。8月8月蘇聯對日宣戰,紅軍向盤踞我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強大的攻勢,勢如破竹。龜縮在淮南根據地天長、盱眙等幾座縣城的日軍惶恐不安。校領導決定派文工隊去盱眙城郊演出,慶祝東北戰場的勝利。指導員李飛老師要我們除了歌舞節目之外,還要排演一個活報劇。大伙七嘴八舌進行了熱烈討論。我談了自己想法:講一個借日本人的手除掉漢奸的故事,日寇下鄉掃蕩,漢奸帶錯路,中了我軍的埋伏,傷亡慘重,日寇一氣之下槍斃了漢奸,我軍民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同學們進行了熱烈討論,有支持的,有反對的,有修改的。李老師肯定了我的思路,認為構思巧妙、情節簡單、主題明確、有現實意義。于是,立即分派角色,邊編、邊排,不到一個下午,一幕自編自導自演的活報劇就完成了。演出地。點和時間定了之后,校領導為保安全,防止日偽軍破壞,請縣武裝大隊負責警衛。演出準備好,紅軍在東北戰場捷報頻傳,我們于8月14日晚在盱貽城郊敲響了鑼鼓。在演出過程中出了一個小事故:日本鬼子開槍處死漢奸時,后臺效果沒配合好,槍聲瞎火。臺前有個同學靈機一動,高呼“打倒漢奸賣國賊!”。打倒日本鬼子!全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演出完滿成功。
趕回學較己經是凌晨。剛躺下就被喧天鑼鼓聲吵醒。時間指到8月15日。“日本投降了!”歡呼聲、口號聲、鑼鼓聲、鞭炮聲匯成歡樂海洋,響徹云天,全山鎮都沸騰了。勝利的喜悅驅散了睡意。我們全校師生立即行動,有上街書寫慶祝抗戰勝利的大標語,有刻寫臘板印傳單,有的排演節目,有的去附近村莊傳遞勝利消息。這一天成了我們學校建立以來最盛大的喜慶節日。傍晚我們正忙于籌辦慶祝勝利大會,班主任王云老師召呼我去她宿舍。我當時完全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王老師對我暢談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她還特別列舉了我們同學中烈士子弟的姓名,夸獎他們把民族仇階級恨化為行動。然后,她沉痛地告訴我,你爺爺托人轉告你一個不幸消息:你于進叔父犧牲。聽到這個噩耗,如晴天霹雷,我頓時失聲痛哭。幾天前我們還在古城見過面。當時他帶部隊路過古城。見我毛巾破了,把剛發的新毛巾送給了我。沒想到這次巧遇竟是我們叔侄倆的決別。進叔參軍后進步很快,入了黨,提升為指導員。在兄弟姊妹中,爺爺對他的希望最大。他己經是家族中第二位為革命獻身的人。兩年前當了八路軍的桂榮叔在山西前線犧牲。想到他,我更放聲大哭。王老師勸導我,他們為人民而犧牲,死得光榮,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你應當繼承他們未完成的事業,化悲痛為力量。我曾經天真地想,為什么他們在勝利前夕犧牲,為什么他們不能分享到勝利的喜悅和成果。
現在有些精英人士,身居高位,領取高額薪酬,大肄鼓吹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學。面對革命先烈,他們竟然毫不感到羞愧內疚。他們早已墮落成無恥之徒。
人民才是真正的銅墻鐵壁
1946年6月,蔣介石政府再次背信棄義撕毀《雙十協議》,以絕對優勢兵力向我根據地發動全面進攻,妄圖3到5個月實現剿滅共產黨的陰謀。當時,蔣介石擁有兵力430萬人,占有人口3.39億以上人口,占有地盤730萬平方公里,控制著幾乎全部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它接收了100多萬日軍和50多萬偽軍的武器裝備,美國還為它裝備和訓練了50多萬軍隊。我軍的總兵力僅有127萬人,武器裝備主要是繳獲自日偽軍的舊式步兵武器。但全國人民的心是向著共產黨及其所領的軍隊。人心向背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首要因素。
7月中旬,國民黨全部美式裝備的新5軍、整編74師占領六合縣城后大舉向天長城進犯。我們淮南公學奉命撤往淮北。當時蔣介石軍隊己經對淮南根據地形成四面合圍之勢。我們校園被國民黨空軍狂轟濫炸,變成廢墟。形勢極其嚴峻。上級命令我們撤出天長,立即渡過淮河北上。那天,我們頭頂烈日、汗流甲背,急行軍百余里,趕到渡口金溝鎮己經是深夜,天降暴雨,雷電交加。淮河岸邊聚集著大批等待渡河的傷員、干部、家屬。大型渡船都被國民黨軍隊收繳,渡河指揮部只有幾只小船。由于河水泛濫,往返需幾個小時。指揮部決定疏散人員,分別從附近的黎城等渡口過河,同時按先后順序安排傷員、家屬、干部、部隊乘船。命令下們達后,傷員們提出異議,應該讓孩子們先過河,他們是革命后代,手無寸鐵,我們手中有槍。指揮部采納了這個意見。我們立即登船北上。當渡船行至對岸時,我們聽到從渡口傳來密集的槍聲。事后聽說沒來得及撤走的傷員,除部分輕傷員突圍外,都被蔣軍屠殺。聽到這個噩耗,我們沉痛地低下了頭,默默地為烈士祈禱。
1946年8月,蘇皖邊區政府下轄的各解放區軍政干部院校先后撤退到蘇北益林地區,合并成立華中干部子弟學較,由著名人民教育家汪達之任校長。華干成立后,立即隨軍繼續北撤,開始了歷時3年,穿越華東、華北數省,沖過敵軍在淮河、運河、隴海路、津浦路、沂蒙路、黃河等處設置的道道封鎖線,行程數千里的艱難長征。
由于形勢險惡,我們隊伍穿行于戰場縫隙之中,而且手無寸鐵,沒有軍隊掩護,又難以動用民工,因而我們中年幼的娃娃兵無法享用“馬背上的搖籃”,只能依靠自己的兩條腿。一副肩膀,同機械化裝備的敵軍展開一場斗智斗勇的競賽。盡管蔣軍依靠軍事裝備的優勢占領了華中解放區大片地區,對我們形成合圍。但他們像一群雙目失明的瞎子、兩耳失聰的聾子,掉進人民的海洋之中,得不到任何確切的情報,誤認為我們這支娃娃兵是“北逃的共軍主力”,緊追不舍。我軍將計就計,調虎離山,主力部隊乘機鉆進敵人心臟,連續打了幾場掏心仗,繼魯西南戰役勝利,又消滅了國民黨王牌軍74師,粉碎了蔣介石重心進攻山東解放區的陰謀。我們這支隊伍也平安撤退到冀南軍區故城。
在隨軍轉戰征途中,我們不僅要迎戰敵人的圍堵,還必須面對艱難困一苦的生活。1946年入冬,我們進入山東境內。這里氣溫與長江邊相差一個季節。但我們的冬裝還沒著落。我和一些同學手腳都凍傷,行軍寸步難行。大伙討論,保證決不讓一個同學掉隊。有的掄著為我們背背包,有的搶著背書包,年歲稍大的同學提議輪流背我們走。就這樣接力,4-5個人包一個傷員,硬是把我們背到目的地。在歷時3年、行程幾千里的征途上,我們這支手無寸鐵的娃娃兵,不僅在軍事上戰勝了敵人圍剿的陰謀,而旦克服了生活中無數困難。我們的力量來自何處?我們的智慧來自何方?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志向!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感!
不當李自成、不學洪秀全,續走長征路
1949年3月,淮海戰役取得偉大勝利,黨中央召開了七屈二中全會。學校迅速傳達了會議精神,并組織我們認真學習了毛主席在全會的重要講話。為配合學習,教導主任嚴鈍(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學生)專門作了兩場歷史講座:一場講太平天國起義和失敗的教訓,一場講李自成起義和失敗的歷史教訓。我們進行了熱烈討論,交流各自學習心得體會,許多人還在壁報上張貼出自己進城后如何貫徹“兩個務必”的行動計劃和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保證書。我們美術組還將李自成故事繪制成連環畫張貼出來。說到七屆二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的一句話: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還很長。我當時想,既然今后還要長征,想到夜行軍的艱難,我渴望能有個手電筒、一雙膠鞋。這點欲望在今天看來絕說不上奢侈,但這卻是當時真實的渴求。
1949年4月,南京這座蔣家王朝的巢穴獲得解放。我們這支娃娃兵扛著紅旗、敲著腰鼓隨軍參加了入城儀式,以勝利者的姿態行進在南京馬路上。
2012.6.1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74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