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歷史的遠方談起吧。“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眾所周知,《三國演義》由此開篇。分分合合的確是中國歷史的常態。草民依稀記得:精英教授葛劍雄先生曾統計研究過中國歷史上“分合”各自的時間——結果發現“分多合少”,然后又據此引伸出了什么“高論”云云。
但有趣的問題是: 在“分多合少”的情況下,為什么中華各民族還會追求“大一統”呢?草民推想,其邏輯是這樣的:因為“分”意味著戰亂不斷、妻離子散、血流成河、白骨成山——曹操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就是其最真實的寫照;而“合”——“大一統”,縱然是殘暴的大一統,草根生的比例較之于“分”——也要高許多。“寧做太平犬”的內涵無窮深邃而又無限蒼涼啊。
換言之,正是因為草根飽受“分多”的摧殘,才使世代草根 在能吃飽飯的前提下,堅持不懈地追求“合”,從而最終使“合”的“大一統觀念”積淀為中國文化最強大的根脈。所以,質言之,“大一統觀念”是歷代草根 為了圖生存而忍辱負重的 必然進化結果。草根才是創造 “中華文化”的真正動力。只不過雖然他們智慧多,但讀書少,更不會“賦比興”,所以不能“青史留名”,只能由諸如杜甫等偉大的文化人做其代言人——無名英雄!被青史淹沒了的無數無名英雄!誰能否認你們人民的身份?是你們支撐著金字塔頂的“有名英雄”。蒼天在上,時間橫流,只歌頌“有名英雄”的歷史,有公平可言嗎?所以,為有代表性的無名英雄做傳,難道不應該成為書寫青史的一項重要內容嗎?——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冰冷的噴泉水里同藏獨分子英勇戰斗的那二個龍的傳人,難道不應該昂首挺胸地走進青史嗎?沒有無名英雄的歷史是真實的歷史嗎?
總之,自從2200年前,秦王掃六合統一中國之后,“大一統”的文化根脈便慢慢地“隨風潛入”中國人的潛意識而“潤物細無聲”,盡管平時呈現出“一盤散沙”的“集體無意識”,但只要老百姓能吃飽飯,如果有誰膽敢刨“大一統”的根,“集體無意識”就會被立即喚醒,成為“集體有意識”——和刨根的敵人死拼。
弄明白了以上中國文化中“大一統觀念” 秘密的來源及其外在表現,則海內外華人共御西方的終極原因也就無比簡單明了了。西方團結一致發動“圣火戰”的本質是——刨中華文化大一統根脈的祖墳,當那些最卑鄙、最無恥、最野蠻、最貪婪而且遠不及獸的西方爪子,在海內外華人潛意識深處一通狂刨亂鏟之后,他們痛醒!然后最強烈地意識到——欲望無窮的西方,其目的不光是“反共”,而且還要肢解中國。于是,不分國籍不分左中右的海內外華人便自發地團結起來,憤然發起了“圣火反獨戰”。結果是:地球人都領教了海內外華人眾志成城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如果有誰說西方沒有恐懼,那只是打腫臉充胖子的阿Q罷了。
綜上述,草民認定:“圣火反獨戰” 取得勝利的終極原因只能歸于文化,也就是說,“圣火反獨戰”是中華文化“大一統”力量的一次后發制人的成功展示,而“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只是其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已。在中華文明不斷上升的道路上,這種力量的展示還將會有許多次。還有,“圣火反獨戰”的勝利,是古老而又青春常在的中華文化賜給了當今中國一個最深刻的道理:如果已有將中國“普世化”的戰略,則定錯無疑。因為主動拋棄一個張力和韌性如此巨大的文明,代之以一個以野蠻剝奪為核心的所謂“普世文明”,不是緣木求魚,還能是什么?感謝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西方——因為它們的貪婪和嗜血,為正在十字路口彷徨的中國人民送來了價值連城的大禮:從美國的戰車上下來,既符合全中國人民的長遠利益,更符合地球的長遠利益。決策者,醒來!!!
——“圣火反獨戰”的結果,定是西方所萬萬沒有料到的。為什么呢?因為橫掃世界幾百年的“文明優越感”、“真理壟斷感”以及“征服極樂感”,使他們根本沒有誠心去探尋:一個7000年古老文明延綿不斷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寫到此處,草民相信:經此“大事變”,西方的戰略精英們——不像中國那些以實現“普世價值”為己任的精英們,一定在重新檢討并設計針對中國的更為長遠的滅絕戰略;經此“大事變”,西方的戰略精英們一定明白了,收買一定數量的官僚買辦和文化買辦很容易,但收買超過一半的中國人卻是個“不可能事件”——因為“脫了褲子送當鋪”都不夠。 又要滅絕,又不能滅絕,狗吃刺猬,從哪里下手呀?——告訴你吧,西方:在武力征服已經不大可能的前提下,培育更大的買辦試試看。不過從長期講,那也終究不成——因為即使將中國又“分”了,用不了多久,總會有光明偉大的力量再將之“合”上的。認真讀一本簡明中國史便能悟出其中的真諦!
最為關鍵的是:西方的許多戰略家不明白:中華文明不但是開放的,而且其同化力像個黑洞,因而其前途是無可限量的。歷史一再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中華文明的公式:不同文明投入中華文明的母體=(產出)新的更加強大的中華文明母體。快來吧,“普世價值”的腥風;快來吧,“普世價值”的血雨,中華文明張開雙臂“歡迎”你——已有100多年了吧。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因為你的“加盟”必將產出一個 能使世界人民成兄弟的 無比輝煌博大的新的中華文明。寫到此處,草民不由自主地想起倉頡來——因為他才是中華文明的第一泉。倉頡祖宗啊,請接受子孫穿越時空的跪拜!您老的視力和聽力還好嗎?
非非毛 2008.6.11凌晨4.00;6.13、6.14凌晨修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