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上民眾吐槽買不起房,精英——某全國人大代表回應說:“沒有人叫你去廣州買,也沒有人叫你去深圳買啊,你可以回老家買就可以啊。你為什么要到廣州和深圳買呢?這證明這個市場還有吸引力。有錢人不想跟沒錢的住在一塊,沒錢的人更不想與有錢的人住一塊。”他意思是說,有市場就不是房價高,有賣的有買的,愿打愿挨,不愿意買住火車站啊!
一個農民聽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當場駁斥:按你這樣的荒誕理論,農民團結起來,共同提高糧食價格,每公斤提到5000元,愿買就買,不買就吃屎去吧!我沒房子可以住火車站,你沒吃的可以吃屎嗎?
農民伯伯的道理是沒錯。但幾十年來,我們只看見有關部門和先富起來的人團結起來對付工人農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工農們團結起來爭取權益,對吧?我這個人是很勢利的,我不愛說對錯,只講事實。誰也不能否認:這就是事實。
中國的房奴,以及欲做房奴而不得的白領人,時常令我聯想到駱駝祥子,盡管一個是天之驕子、大學研究生,一個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力車夫,一個求的是房子,一個求的是人力車。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以為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在這個紅與黑徑渭分明的社會里,走出一條立足的路——就像他們的祖輩終身依賴的土地那樣。印象中祥子似乎也有此一問:為什么他辛勤勞動,卻掙不到屬于自己的黃包車?而他們的結局,也同樣是悲劇。
每次讀《駱駝祥子》,都會郁悶得透不過氣來。一般的看法,認為祥子是舊社會的犧牲品。但在另一方面,他的悲劇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個人主義。他好像無父無母,也沒有親朋戚友。他不愛別人,無論是可怕的虎妞還是可愛的小福子,他都不愛。他只關心自己--甚至連自己也不關心,滿心想著他夢中的黃包車。他以為光憑著自己的年輕和力氣,就會有一切。結果證明這是空想。祥子多么要強,可是他辛辛苦苦得來的卻還是被人搶掉。他一個人去奮斗,結果老是碰壁。最后虎妞死了,小福子也死了。祥子也死了。從某一方面,就是他把自己作死的。我對祥子是哀其不幸而怒其不爭,如果祥子有一分愛她們的心,她們能落到這田地?而祥子自己若是有親友相幫,又何至于落到這田地?
《駱駝祥子》和《潛規則》這些書表明了:在這個奉行叢林規則的社會里,你要么吃掉別人,要么被別人吃掉,沒有別的出路。但它們沒有告訴我們:如果不想吃人,又不想被吃掉呢?
在我看來,只能夠大家伙團結起來,沒說的,窮人不幫窮人,還有誰來幫呢?如果不想吃人,那么只有走出個人主義,團結起來掀翻這個吃人的宴席。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地主、官僚和外敵的重壓下,下層自發地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互助組織。然而這一切沒有在書中體現出來。老舍沒有給祥子指出條路來,這是老舍的局限,老舍本身就是知識分子,他筆下的祥子,也只能是知識分子的寫照。
老舍是文人不假,但他沒有忘本。所以我們可以了解老舍為什么至死崇拜毛澤東,甚至投水前還讀了一整天《毛主席詩詞》。我們想必也知道,在每一本毛著每一本毛選的第一頁,一定用大紅字印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毛說:
--“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
--“在農民群眾方面,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于永遠的窮苦。克服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把群眾的力量組織成為一支勞動大軍。這是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戰勝利的必由之路。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學會組織群眾的勞動。知識分子出身的黨員,也必須學會”
當然,現在已經不會有人看毛選了。也難怪,比如毛說過“知識分子就是吃五張皮的飯”,這話知識分子就很不中聽,至少沒有《讀者》之類順耳。過去知識分子的毛,是附在這“五張皮”上面,帝國主義所有制,封建主義所有制,官僚資本主義所有制,還有民族資本主義所有制,小生產所有制。后來五張皮沒有了,老家回不去了,可是他又不甘心情愿附在無產階級身上。要附在無產階級身上,就要有無產階級思想,要跟無產階級有點感情,要跟工人搞好,要拉朋友。可是他不干,他還想那個舊的東西。
中國文人輕視勞動,遠離民眾生活的惡習是頗有歷史的。毛試圖讓他們放下高貴的腰板到生產第一線接受鍛煉,結果被知識分子罵得狗血淋頭--中國歷史上得罪文人的絕無好下場,從秦始皇到雍正、毛無不如此。其實勞動有什么不好?“文革”后半期,學校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參加集體義務勞動一天,放學后要揀糞、割草。這些勞動并沒影響基礎課的學習,卻對學生的品質進行了塑造。中國某著名演員形象地稱“'文革'讓我們少學了很多沒用的東西”。盡管如此,大部分知識分子不可能幡然轉向,尋求與廣大底層民眾結合的道路。
但在另一方面,自科舉制度罷廢之后,知識分子們已經中斷了傳統的進入權力階層的合法途徑,而淪為一個松散的在野集團,從統治階級中游離出來。因而,他們似乎真的成了一個“獨立的”階層,孤懸在統治階級與廣大民眾之間。他們既喪失了傳統,又偏離了基礎,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和意義。八十年代初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知識分子就忘乎所以了,以為自己是老大了,結果沒幾年,就鬧得畢業如失業,或者辛苦地求一個月薪500人民幣的工作,老板還不理你。知識分子痛恨文革,還是“想那個舊的東西”,中了個人主義的毒,以為知識能夠改變命運,能夠飛黃騰達。一輩子辛苦,結果連個房子都買不到。自以為是中產,結果連無產者還不如。吉林通鋼工人零零散散上訪哀求幾年都沒用,齊心協力一起拼命半天就解決問題,而且還是連夜下文件,通過廣播緊急公布。換了知識分子試試,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毛給中國人民指出的解放之路就是“組織起來”。非毛化,就是要解散組織,使之重新變成一盤散沙,這樣才好奴役絕大多數人。從小崗村興起的單干風、解散人民公社使農民處于無組織狀態。我在分析單干分的文章里已經詳細說了。農民工涌進城市、“全國經商”走私風、“向私有企業傾斜”的稅收政策搞垮了大量國營企業,“先富起來”們乘機大搞“國企改制”、“私有化”,繼而使工人處于無組織狀態。事實上,有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作為產業工人后備,就在客觀上使工人的團結成為不可能。工人農民都從“組織起來”變為無組織狀態,變成孤立無援的弱勢個體,從一個組織起來的巨人變成了一個個孤立的個體,面對強大的官商學鐵三角沒有任何抵抗能力,沒有任何保護,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地位。
分而治之,這套古老的帝王之術,后來者無疑也玩得很熟。80年代起抓“三種人”,提拔年輕干部,對老干部進行收買,使干部階層處于無組織狀態。有意無意挑起“河南人如何如何”、“東北人如何如何”、“廣東人如何如何”這類的爭論,于是整個國家也處于無組織狀態。更不用說大權在手,立即取消結社的條款了。這一切決不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誤打誤撞,而是處心積慮的蓄謀已久。要的就是老百姓四分五裂、互相猜疑、互相爭斗、互相對立,這才便于駕馭統治。對于知識分子來說,他們整天向往著民國范兒,津津樂道于春秋戰國,其實也沒有什么奇怪的,國家越亂,民眾越是處于無組織狀態,知識分子就越有用武之地。誰讓老百姓組織起來,就等于壞了知識分子的衣食,壞人衣食,猶如殺人父母,所以知識分子怎能不把毛澤東恨之入骨?
(劉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