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倒臺了,這一被曾被主流標榜改革明星的“能臣”也免不了貪腐被打,結合之前諸多落馬的名噪一時的改革先鋒們,愈加在主流輿論界引發了關于“能臣”與“廉吏”的話題。有官方評論指出“是要有遠見的能人?帶是選拔十全十美的老好人,這既是××的困惑,也是反腐背景下全國官場的用人困惑。”(武漢晚報《“山西選干部”是新型官場標本》)這似乎是在暗示,“能臣”與“廉吏”不可兼得,一個官員既要他“能”又要他“廉”是很難做到的。
筆者認為此論既對又不對。說它對,一方面是事實,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那些曾經叱咤風云,獨領風騷的所謂改革闖將們有幾個不是最后栽倒在了貪腐上,仇和是這樣,萬慶良是這樣,于幼軍、李連玉等等都是這樣,因此有人說“明星官員”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另一方面,作為“明星官員”的改革能臣紛紛落馬,具有偶然現象后的必然性。仔細分析一下,這些能臣表現出來的“能”,不就是破壞社會主義公有制,復辟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急先鋒嗎?以仇和為例,賣學校賣醫院,大拆大建,膽大妄為,對于老百姓來講,這樣的能臣越“能”,老百姓就越遭殃。他們之所以敢于置老百姓呼聲于不顧,是因為一來可以獲得改革明星的政治資本,二來便于政商聯盟為自己撈取私利,這樣名利雙收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反而是那些所謂“十全十美”的老好人,因為自己或沒膽量沒以能耐,或有某種“難言之隱”,既不去折騰也發不了財。在這種官場淘汰機制之下,能臣與廉吏自然是不能兼得的。
可是,這也決非絕對。恰巧網上看了澎湃新聞網的一篇報道《紅旗渠工程投資近億元,未發生一起貪污挪用事件》:“新華網鄭州4月4日消息,紅旗渠總干渠通水5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赴河南林州調研,再談黨風廉政建設。鮮為人知的是,歷時十年、投資近億元的紅旗渠工程,未發生一起貪污或挪用修渠物資事件,沒有一個干部失職瀆職,連賬單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能夠建成世界奇跡紅旗渠的毛時代干部難道不“能”嗎?楊貴、焦裕祿、張欽禮等一大批毛時代的共產黨干部難道不“能”嗎?何以他們沒有絲毫的貪腐呢?反而是他們“任何情況下都以人民利益為重”、“干部能流一滴汗,群眾汗水流成河”的先鋒模范精神至今受到人民群眾的景仰。當今時代,為什么只能產生仇和、萬慶良這樣的改革明星,而不能產生楊貴、焦裕祿這樣共產黨干部,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無官不貪反映的是一條錯誤的組織路線,而錯誤的組織路線是由錯誤的政治路線決定的。寄希望于于成龍這樣的封建時代“能臣廉吏”,豈不大謬哉!
2015-4-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