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特別是隨著所謂的國學、也就是儒學的越來越熱,目前包括清明祭祖活動等傳統不僅也得以了全面的恢復,而且還大有超越歷史的趨勢。公元二○一五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國農歷乙未年的二月十七日。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漢族民眾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在二○一五年四月三日,陜西省“祭陵辦”就對外公布,二○一五年的四月五日上午九時三十分鐘,在地處陜西省黃陂縣的黃帝陵前,官方將舉行“乙未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屆時,陜西廣播電視臺將聯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臺灣中視、福建東南衛視共同直播典禮盛況,并向東方衛視、鳳凰衛視資訊臺、香港TVB傳送現場信號。由于這種大規模的直播,海內外華人將通過電視屏幕身臨其境般地感受祭祀典禮的莊嚴與威儀并共同緬懷先祖的風范,解讀中華文明慎終追遠的傳統以及這種傳統所帶來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氣象。
公祭,就是指由政府部門或是社會公共團體組織進行的對那些已經逝去并曾經為國家或本民族做出了巨大或特殊貢獻的偉大與英雄人物,表示哀悼與追思其歷史功績的活動。
黃帝與炎帝,并稱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的兩大人文始祖之一。因此漢族人,后來也就自稱為了是炎黃子孫。然而盡管如今漢族不僅是我們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而且漢族文化也更是我們這個國家的主流文化。可是今天的中國,畢竟還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今天的中華民族,依然還更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所組成的政治共同體而并沒有完成最終的文化上的統一。所以,在作為主體民族的漢族人以政府組織的形式去公祭自己的人文始祖并通過中央的電視臺進行直播的時候,會令其他的少數民族兄弟做何感想?
民族這一詞匯和概念,并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固有內容。而是在一百多年之前,從歐洲經日本引入我國的。而在民族這一詞匯和概念引入我國的過程中,孫中山、章太炎、鄒容、陳天華和汪精衛等人,的確是功不可沒。但由于孫中山、章太炎、鄒容、陳天華和汪精衛等人在將民族這一詞匯和概念引入我國的時候,并不是為了五十六個民族能夠凝聚在一起以抵御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從而維護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而卻只是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所以,所以,孫中山等人所大肆宣揚的那個民族意識和民族主義,也給后來的我們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今天有些文化的漢族人,可能都知道、也都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絕大多數的漢族人,卻還沒有聽說過什么炎黃二帝,因此根本也就沒有什么炎黃子孫之說。按照近年來越來越熱的官方說法,炎黃二帝不僅是四千多年之前的偉大歷史人物,而且還更是漢族的人文始祖。可是在近兩千年多年來的漢族中國,祭祀炎黃二帝的炎帝廟和黃帝廟在數量與規模上,卻不僅遠遠沒有孔廟和關帝廟為多、為大,甚至都遠遠不及菩薩廟、老君廟、城隍廟和土地廟的數量與規模。
炎黃二帝的聲名遠播和炎黃子孫這一說法的出現和廣為流傳以及為大多數的漢族人所接受并因此而形成了漢族的這一概念和意識,緣自于滿清王朝末年孫中山等人發動的“排滿革命”時期。當年,由多民族所組成的大清王朝這個國家因為不斷遭受歐美列強和日本的侵略,所以生活在大清王朝疆域內的所有民族,也遭受到了同樣的屈辱和痛苦。但是孫中山等人由于懼怕歐美列強和日本人,特別是因為不忘歐美列強和日本人對他們的扶殖,所以不敢、也更不愿正視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壓迫而導致的正在形成的包括建立了大清王朝的滿族人在內的中華民族所整體遭受到的苦難與屈辱,于是不敢將真正的民族意識和民族主義引入我們中國。然而為了給更多的漢人注入民族的意識,從而爭取他們參與到孫中山等人所領導的“排滿革命”之中來,因而這才創造了炎黃子孫之說并廣為宣揚,這才形成了之后的漢族這一概念,以期喚醒漢人的歷史仇恨以跟隨他們進行“排滿革命”,從而達到他們“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目的。然而從當年孫中山等人所宣揚的的革命綱領和口號上也不難看出,孫中山等人所界定的中華,卻只限于漢人或是包括如今依然生活在西南地區的那些不被他們看作是單一民族的一些少數民族。而至于生活在長城以外的那些少數民族、特別是滿族,則不在孫中山等人所界定的中華之列。所以中華民族的這一詞匯和概念,最早卻是由梁啟超所創立的。
一九○二年,由于戊戌變法的失敗而遭到大清王朝的通緝不得不逃亡到了日本的梁啟超,在其所著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首創了中華民族的這一詞匯和概念。一九○二年,也就是八國聯軍侵華的第三年,由于看到大清王朝在遭受到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的打擊之后,國家殘破,國力羸弱,已經無力直接用武力與帝國主義列強相抗衡以維護領土的完整和國家與民族的統一以及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企圖。于是,梁啟超不僅提出了“合漢、合滿、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組成一大民族”并以大清皇帝為民族和文化象征的這種主張,而且還更是為此而創立了中華民族的這一詞匯和概念。希望用國內的各民族能以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深厚歷史情感為紐帶,從而來增進國內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設想用文化的力量,來提升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對國家政權和主體民族的認同,從而自覺地維護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
與此同時,也以日本為排“滿滿革命”大本營的孫中山、章太炎、鄒容、陳天華和汪精衛等人,為了爭取大清王朝派往日本的大量留學生以聚集起“排滿革命”的力量,卻堅持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此,孫中山和章太炎、汪精衛等人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發生了激烈的論戰。從以后我國的歷史進程走向看,正如孫中山等人所宣稱的那樣,是他們這些人贏得了這場論戰。而正是由于孫中山等人贏得了這場論戰,所以漢族人的民族意識不僅形成了,而且更是從此形成了炎黃子孫之說并因此產生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但是同理,其他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兄弟的民族意識,是不是也因此而增強了呢?孫中山等人所贏得的這場論戰,對中華民族的最終形成并能夠自覺地維護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利益,是有害還是有益呢?
民族意識和民族主義,確實能夠使人產生對所在群體的認同感并加強對其他群體的排斥意識。尤其是炎黃子孫這一充滿了感情色彩的詞匯和概念,又更能使從未形成過民族意識的漢族人,從此而產生一定的凝聚力。
由于傳說中的黃帝不僅能播種百谷草木、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而且還更是通過征戰殺伐,統一了華夏部族并鞏固、擴大的華夏民族的生存之地,所以這才被尊為是華夏民民族的人文始祖。然而盡管上古神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還更是傳播得繪聲繪色,但黃帝也依舊只是我國漢族傳說中的上古神話人物之一。可是在當今的中國,毛澤東卻不僅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而且還更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之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特別是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毛澤東不僅自己嘔心瀝血、披荊斬棘、舍生忘死,而且還更是犧牲了自己七位親人的生命。所以,當今的中國人,尤其是當今的中國共產黨人,祭拜祖先的時候,可千萬別哭錯了墳頭。
漢族傳統文化的特點、也是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它所具有的那種巨大的包容性。正是憑借著這種巨大的包容性,所以漢族文化這才能生生不息地傳承到今天。然而盡管漢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但是漢族人在祭祀的時候,卻往往也只是祭祀自己的祖先,而從來還沒有祭祀過別人的祖先。軒轅黃帝由于是漢族的人文始祖,所以值得全體漢族人去公祭。但是因為他還沒有資格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因此也就不值得今天的全體中國人去祭祀。但由于今天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因此官方組織的公祭軒轅黃帝的活動,是否有強加于人之嫌。
今天的中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是毛澤東締造的中國。然而盡管自大清王朝被推翻之后,中國就是我們這個國家的響亮名字,但是直到毛澤東締造了今天的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這才徹底擺脫了百年挨打受辱的悲慘命運。
在梁啟超創立了中華民族的這一詞匯和概念之后,盡管后來孫中山和蔣介石等國民黨人為大勢所趨也接受了由“五族共和”而形成的中華民族這一概念,但不管是孫中山還是蔣介石,由于他們都無力改變中華民族挨打受辱的悲慘命運,因而也就無法為全體中國人所接受。于是,只有改變了中華民族挨打受辱的悲慘命運的毛澤東,才有資格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而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改變中華民族挨打受辱的悲慘命運,就在于不僅只有毛澤東才具備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這種超凡智慧,從而不僅能夠改變中華民族挨打受辱的悲慘命運并把中華民族引向未來。而且還更在于只有毛澤東才具有的那種崇高、堅強的道義、倫理、精神、意志、氣節、情懷、境界和情操,因此才能夠把中華民族凝結成一個牢牢的整體。
毛澤東雖然只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但是在毛澤東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袖之前,特別是在王明路線統治中國共產黨的四年時間里,中國共產黨卻只不過就是蘇聯在中國利益的代言人。而直到在毛澤東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袖,特別是在經歷了“延安整風運動”之后,中國共產黨這才走上了獨自領導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這才成為了中華民族利益的堅決捍衛者。
到今年,毛澤東離開他所親手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有三十九年了;到如今,包括清明節祭祀先人的這種傳統文化熱,也熱了好幾年了。但是迄今為止,還沒見仍然還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當今中國在清明節這天公祭過毛澤東。只有這樣的表現,才稱得上是典型的數典忘祖。數典忘祖的人,還奢談什么傳統和文化。
從梁啟超創立了中華民族這一詞匯和概念起到今天,一百多年已經過去了。然而盡管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中華民族卻不僅仍然沒有完成最終的形成,而且還正面臨著分裂的巨大危險。而避免中華民族的分裂并完成最終的形成,那就只有象趙孟頫所作的《我儂詞》里所說的“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那樣,五十六個民族全都徹底拋棄自己的傳統,只繼承毛澤東時代的革命傳統。而也只有毛澤東時代的革命傳統,才能夠成為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的共同傳統。因此當今中華民族的五十六個民族中,任何的一個民族如果對本民族的傳統或文化刻于地強調或繼承,那么最終的結果,都只能是阻礙中華民族的融合,甚至是造成中華民族的分裂,而絕不可能會促進中華民族的融合。當年的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拯救中華民族,就在于毛澤東才真正做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要求的“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那樣的“兩個徹底決裂”。所以每個中國人,不管他是誰,只要還頂著中國共產黨人的這頂帽子,那么至少在表面上,也應該做到這一點。然而盡管共產主義理想和毛澤東思想至今仍然還寫在《中國共產黨章程》里。三十多年來我們中國,卻正在不斷地遭受美國的圍堵、打壓和欺凌。而面對如此的情況下,由于對毛澤東背離的太徹底,由于對毛澤東思想排斥得太徹底,所以如今的每個中國人無不是環顧四周心茫然,于是便只好又向傳統文化去尋求力量。希望依靠傳統文化,能夠引領中華民族走出當今的困境。然而向傳統文化去尋求力量,卻無異于就是在飲鴆止渴。也正是隨著藏傳佛教熱、伊斯蘭教熱和儒學熱,藏獨和疆獨在中國大陸才重新出現了。而隨著藏獨、疆獨的出現,美國的B--52和航母戰斗群這才又來了。
當年的漢族中國,由于刻于地講求慎終追遠,所以總是不忘、甚至是不改從軒轅黃帝一直走來的路。所以歷史上的漢族中國,這才會總是挨打。特別是當全世界的各大文明聯系到了一起之后,這條路,更是一條通往挨打受辱的亡國滅種之路。因此直到毛澤東找到了社會主義這條路,中華民族這才擺脫了挨打受辱的悲慘命運。所以背離了毛澤東,也就是真正地忘了來時的路。而由于忘了來時的路,因而今天的中國這才又陷入到了四面楚歌之中。
由于缺少開拓進取的英雄主義和現實主義精神,所以漢族的中國人也就總是向往那虛無縹緲的夢境。于是這才不僅在大白天里就做起那黃粱美夢,而且還更是能做出那一夢幾十年的南柯一夢。特別是當今的中國人,由于在現實中實在是找不到出路,于是也就又只好靠經常去做夢來安慰一下自己了。然而只要是做夢,那就只有首先昏睡。而就是由于為了做夢而長期的昏睡,所以這才導致了近代中國的百年挨打受辱。而為了喚醒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以改變中華民族挨打受辱的悲慘命運,魯迅以筆作槍進行著絕望中的戰斗。毛澤東則更是不惜自己跌得粉身碎骨也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可是隨著毛澤東的離去和“魯迅”被趕出了中小學教材,于是十三億多的中國人,又開始了共做“中國夢”。
理想之所以不同于夢想,就在于理想是人們在清醒理智的狀態下運用邏輯思維所進行的美好憧憬。而夢想盡管充滿了浪漫,但卻不過只能是雜亂無章的海闊天空。有的中國人總是自我期許我們中國能夠成為一只雄獅,為此還不惜意淫出了拿破侖曾經說過“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這樣的話。然而獅子盡管是獅子,但只要它昏睡不起,那么豺狼也能把它殺死;十三億人口的中國,雖然占全人類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可是只要它永遠處在夢境之中,那么早晚也會滅亡。屆時,有的人可能會由于逃出了這片哀鴻遍野的土地而得以存活下去。然而到那時,作為人,他可能還活著。可是作為中國人,他卻早已經死了。
二○一五年四月五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