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應該有內瓤與外殼之說
市場經濟不是按市場配置資源,而是按市場需求,不斷調劑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一句話,你的生產多了,就得降一降,生產少了,就得提升提升。而對于生活來講,主要其實應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即既能滿足,又能提高。而不是單方面的只講提高,不講滿足。因為如果單講提高,不講滿足,非得要讓所有人都過上所謂現代化、小康生活,其實不僅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生活情趣,而且對整個國家、民族也不一定就不是一種災難。比如都養狗是不是一種災難?都有私家車是不是一種災難?都住高樓大廈,都富裕,是不是一種災難?
市場經濟應該有內瓤與外殼之說。內瓤是什么呢?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之需。而外殼則可以是完全的所謂按市場去調劑及配置資源,一句話,唯利是圖??蓛热繀s絕對不能搞成什么按市場配置資源,唯利是圖。因為如果內瓤也搞成唯利是圖,那最終給整個國家、人民的危害就不僅僅只是物質方面的,而是整個精神也將全都毀了。試想,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從官員到百姓,如果一個個全都是唯利是圖的腦袋,那對整個國家、民族到底是大幸還是大災?我們有許多學者騙子,他們打著搞理論分析,理論研究的幌子,實際卻是兜售整個的一個賣國求榮,整個的一個貪圖享受,整個的禍國殃民的東西。把整個國家不推向萬劫不復不算完。這其中首要的代表就是吳敬璉。而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發現,在他們這一伙人的指揮下,如今整個華夏大地,無不是處處以騙為榮,以坑人為本。所以他們搞理論研究,實際是只顧理論,根本不顧理論在實踐當中產生的種種具體實際作用。根本不考慮在他們的所謂理論研究之下,實際整個中國越來越趨向小人得利,好人得罪受。而根本不是什么普遍的人們,普遍的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所以今天的中國,如不能首先從理論上徹底揭穿這伙騙子的丑惡嘴臉,實際中國是并不一定能有好日子過。
市場經濟本不應該是什么舶來品、外來品,更不應該是什么自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小撮騙子的所謂發明之創造。因為解放前的中國也不是沒有市場經濟,中國的封建社會更不是沒有市場經濟。同理,毛澤東時期,中國搞計劃經濟時期,也不可能一點市場的影子也不見。就連毛也講要按價值規律辦事。所以總起來講,中國搞市場(經濟),改革前可能確實是少了一點。而改革后,可能又確實是多了一些。但總起來講,不管是多也好,少也好,我們不能說僅是因為改革開放,中國才有了市場,有了市場經濟。不改革,全國人民就全都是閉關自守,封閉僵化,全都整天在喝西北風。我一直講,我們有些人為了給改革開放提高點功績,說一點改革之前中國搞的怎么不對,未嘗不可。但如把這種程度、分量,過于的夸大,過于的不陷其于死地誓不罷休,那我以為,那可能就是走到了反面。走到了不是要與毛澤東為敵,而是要與整個人民為敵。因為你再說計劃經濟不好,可你也是吃著計劃經濟的飯長大的。而不是吃著美國或是什么中國解放前,蔣家王朝的飯長大的。從這一點來說,改革不是為了背祖,而是為了盡量添榮。
市場經濟應該有個內瓤與外殼之說。這倒不是說應該內外有別。比如對待別的國家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本國人民又應該怎樣。但事實上,稍有清醒頭腦的人無不體會得到,實際上在事關國體,事關國政,或者干脆說,在事關一國與一民的關鍵的根本利益之時,其實無論是國家還是普通的百姓,也并不是全都只要錢,不要命。而從這一點也就可以說,無論是人民、國家、企業、老板,無論是誰,不首先關心、關注的人與經濟的可妥協之處,而不是可協作,可助長之處,其實是并不一定能真正搞好經濟的發展的。所以所謂的資源,其實根本不是什么要簡單的配置,而是要首先能不能使其盡量發揮出更多、更有益的作用。從這意義上講,按市場也好,按計劃也罷,怎么樣能使其發揮更好、更多、更大的作用就怎樣配置,這才應是今天搞經濟改革,經濟發展的本來意義。而不是非要從什么哪個茅坑里挖出什么利己之心,人人只有為自己,才能真正使經濟發展,經濟繁榮。
社會主義同樣也要搞市場經濟,但絕不是要搞什么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唾棄,所鄙夷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市場經濟。否則中國就將不會是繁榮興旺,而是自毀其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