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在為《墳》寫的“題記”(1926年10月)里說:
木皮道人說得好,“幾年家軟刀子割頭不覺死”,我就要專指斥那些自稱“無槍階級”而其實是拿著軟刀子的妖魔。
就我的理解,這就是魯迅先生用“雜文”作武器進行戰斗的原因。魯迅先生還如是申說,“天下不舒服的人們多著,而有些人們卻一心一意地造專給自己舒服的世界。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
就在為《墳》寫的后記《寫在<墳>后面》里,魯迅先生表達過這類文章“應該和光陰偕逝,逐漸消亡”,后來,同樣的說法又一次次出現在先生的文章里。魯迅先生說這樣的話至今,經過了多么漫長的時間啊,那些拿著軟刀子的妖魔,那些一心一意營造他們“舒服的世界”的人們,還在這塊土地上肆虐,“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
就在《墳》里,收有一篇演講《未有天才之前》(1924年1月17日),針對當時社會輿論對于“天才”的呼聲,魯迅先生的意見是:“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而其時,“這樣的風氣的民眾是灰塵,不是泥土,在他這里長不出好花和喬木來。”
換一種說法,也就是要把社會環境改造得適宜。我想,這也可以作為現今還是“雜文時代”存在的一條理由的。現今的輿論場是出現了向適宜的方向轉化的趨勢,但是還只是一點趨勢,呈現出的仍然是舊有的慣性氛圍。習近平總書記說,“解決黨內存在的種種問題,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而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態,需要多處、多方發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