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其中的優勢之一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建國三十年來,在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國家集中了財力物力,搞了156個大型工業項目,研制了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等高科技武器,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水庫,打下了國家發展的基礎。當然這其中的犧牲也很大,但是如果不是集中力量的話,可能我們沒有辦法擁有這些東西,沒有辦法作為一個響當當的大國立足于世界先進國家之林。鄧小平同志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大搞放權讓利,但是也集中搞了二炮。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執政時期,改革已經擺脫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思路,進入了中央統一領導下全面推進新階段,實施分稅制,壯大中央財力,確保了中央政令的暢通。搞了一些大項目,如三北防護林、三峽工程、南水北調、18億畝糧田紅線。大力發展軍事,中國現在的先進軍事武器,包括先進戰機、軍艦、衛星導航系統、大飛機、航母。有了這些東西,中國才能夠作為一個響當當的大國,有了和美國博弈的底氣。當然我們還要大書特書劉志軍同志,他以部長身份干了國家戰略,使得高鐵成為中國名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對國家和地緣政治都帶來了巨大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節約財政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厲行節約,節儉辦一切事情。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杜絕財政資金的分散使用和財政浪費,應該提上議事日程。個人認為,國家現在財政比較雄厚,但是花錢的地方也很多,每一分錢都要花在關鍵處。節約財政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僅僅著眼于簡單的壓縮,甚至也不僅僅是約束三公消費,而是應該著眼于整個財政盤子,根據財政使用績效和國家施政需要,實施必要的結構性調整,該削減的削減,該壓縮的壓縮,該增加的增加,堅決杜絕財政資金的分散使用和財政浪費,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肯定我們國家總體上能夠和善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時候,個人也得指出我們國家存在著另外一個傾向,就是財政資金的使用和分配存在著嚴重的分散和浪費,而且這個浪費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已經影響到了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我不想面面俱到,只講教育、科研和國家財政資金撥付給企業三項,在我看來,這三項浪費是極其巨大和嚴重的。如果不加以重視并切實改進的話,將會對國家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教育領域的巨大浪費主要表現為高等教育大躍進式發展,違背人才培養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出現了瘋狂的大學擴招。不僅僅是國家財政資金的極大浪費,而且也是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1998年中國高校招生為100萬人,到了2013年中國高校接近700萬人。一方面,國家財政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2013年中央財政教育經費為3884億,總體上都投入了高等教育,如果按照中央與地方1:1配套估算的話,那么全國一年投入高等教育的費用有7000億之多。如果加上高校學費、房屋出租、經營公司等項收益,那么高校一年的花費可能達到9000億,穩超軍費支出。另外一方面,培養了數量如此龐大的大學生,給我國的就業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大學生往往要求白領崗位,而我國的產業結構在現在和未來都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為主,藍領崗位為主的就業結構,高等教育帶來了嚴重的人力資源浪費。
教育領域經費總量不減,但是應該進行優化重組。就是大幅度削減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個人提一個數字,本科和大專從年招生700萬縮減到200-300萬,碩士研究生從年招生100萬削減到20-30萬,博士生削減從年招生10萬左右削減到1萬。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來干什么呢?全部投向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
科技領域的浪費更為觸目驚心。2013年全國公共財政科技支出超過5000億元。與巨額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真正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和大師級的科學家還鮮有出現。雖然科研經費投入如此巨大,但是我國現代高科技企業卻深受資金匱乏的困擾,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都被外資控股,這個時候就不知道科研經費跑哪里去了。中國5000億的財政性科技投入,基本上都可以說屬于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不僅如此,科技經費的存在,扭曲收入分配體系,沖擊高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學風浮躁影響真正科研,人為制造不公平競爭,滋生系統性腐敗。其實,中國科研應該和教育合并為同一個領域而不是分開為兩個領域,因為科研的主體力量都在高校,說到底是一家人。長期以來,我們盲目照搬照抄美國模式,美國投了巨額的科研經費,我們也跟著投巨額科研經費。其實兩國的教育科研體制存在著根本性不同,美國的頂尖高校為私立,政府沒有給高校教師提供工資、福利和退休金,想要高校搞科研,就得提供科研經費。中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基本上為國有,高校教師都是財政供養人員,在政府已經給高校教師提供了工資、福利和退休金的情況下,再提供科研經費純屬多此一舉,無事生非。
科研領域總體上應該與教育合并為教育科研領域,科技部應該撤銷,科研經費應該取消??蒲薪涃M大致分三種情況:一是極少數國家重點項目,如超級計算機、航母、飛機、導彈、衛星系統繼續有國家直接投資和運營,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應有之義。二是面向社會生產一線的應用性科技,應該推向社會,取消國家財政無償撥款,由社會資金根據市場經濟原則自主投入、自擔風險。三是基礎類、社科類的科研,總體上納入教育、社科院日常工作范疇,一個口子撥款,不能再以科研經費名義重新撥款。大致算起來,我估計此項每年可節省3000—4000億元人民幣。
面向企業的撥款范圍就更廣了,發改委、經信委、農業、科技等中央部委都有資金,名義也很多,包括什么科技獎勵、產業導向資金、個轉企、企業扶持資金、下崗再就業、還有什么農業補助。我聽說過這么一件事情,一個小企業爭取財政補助資金建水果冷庫,他報告打2000萬,爭取到1000萬,實際使用800萬,還有200萬歸個人消費。很多地方為了招商引資,出臺優惠政策,往往也會以稅費返還、先征后補的方式返還給企業資金。面向企業撥款的資金數量到底有多少呢?由于現在分散在各個中央部委和各個地方,現在很難有個準確的數字,初步估計下來每年有6000--10000億左右。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應該主動去尋找商機、自主發展、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優勝劣汰,不能凡事只想要政府扶持。垃圾企業政府想扶都扶不起,真正好企業不要政府扶持也能發展得很好。政府也應該更好準確定位,不要總想弄很多資金,讓一些企業過來跑項目,弄資金,這些不是政府的職責。政府的職責就是維護正常、合理、公正的市場秩序,搞好公共服務,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面向企業撥付的資金,原則上應該全部取消,極少數非得保留的,經過全國人大審批同意后可以保留,但是也要嚴格控制數量和資金額度。如果全面取消財政性資金撥付給企業,個人估計有5000—8000億的資金結余空間。
科技經費與政府財政性資金直接撥付給企業的部分兩者有重合,合并計算的話,估計財政節余的空間為10000億元左右。10000億元是什么概念?我國2013年財政總收入達到129142.9億元,相當于全國財政收入增加8%,如果按照省份來說,相當于一年多出一個廣東省的財政收入還要多,這有利于我國集中財政力量辦大事,意義不可限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