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知道“蕭規曹隨”這句成語,該成語來源于漢朝初年的一個典故。
漢惠帝二年,漢相國蕭何死了,死前薦曹參為相國,曹參繼任相國之后,蕭何制定的法典一律不變,顯得似乎終日無事,日夜以飲酒為樂。
漢惠帝心生疑慮,責怪曹參不用心治國,曹參反問道:“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個圣明英武?”。皇上說:“我怎么敢與先帝比呢!”
曹參又說:“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蕭何比哪一個更強?”
皇上說:“你好像趕不上蕭何。”
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陛下說得非常正確。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那么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后,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
接著他又說:“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而不是在創業,因此, 我們這些做大臣的,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愿,謹慎從事,恪守職責。對已經制定并執行過的法令規章,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而只能是遵照執行。我現在這樣照章辦 事不是很好嗎?”
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他死后,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后,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史稱“蕭規曹隨”。
蕭何無疑是一個智者,因此他能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曹參也同樣是一位智者,他的智慧在于有自知之明,雖然能力不如蕭何,但是他明白,只要沿著蕭何的路走,國家就不會出錯。
人間的智者有兩種,第一種專門為世人尋找方向,可是還有第二種智者,雖然他們沒有第一類人的天才,但是他們善于尋找第一類智者,因為只要找到了第一類智者,也就等于找到了方向。
如果說第一類人是沙漠中的向導,那第二類就是聰明的游客,如果自己找不到出路,那么最聰明的選擇就是尋找向導。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第一類智者,這種人必然是極少數,他們是上天賜給世人的瑰寶,擁有他們是我們的福氣,即使沒有他們也不應該感到遺憾,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人類的奇觀,而奇觀本來就不是可以輕易見到的。
但是我們可以成為第二類智者。做第一類的跟隨者,如果想尋找捷徑,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恩格斯本人也是一個天才,他是十九世紀歐洲知識面最淵博的學者,被列寧稱為“智慧的明燈”,但自從遇到馬克思之后,甘愿做馬克思的助手,全力以赴的幫助馬克思,因為他發現了馬克思的天才,并且相信馬克思能揭開資本的秘密,馬克思的確做到了。
恩格斯的偉大之處在于,他了解馬克思的偉大之處,并終身跟隨馬克思的思想,他也因此成為另一個世界偉人。
我們再回頭說中國問題吧,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袖地位,是在幾十年的革命實踐中逐漸確定的,是在歷史中形成的,人們已經達成共識:只要沿著毛主席指引的路走,就一定會走向勝利。
請記住,這句話是人們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得出的結論,并不是空洞的說教。
既然我們已經確認毛澤東的道路是走向成功之路,而我們還沒有誰能說自己的才智超過毛澤東,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偏離毛澤東的道路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