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理論學者,只是談一下自己的感悟,虛心接受大家指教。
“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學說,是無產階級改造世界最首要的思想武器。無產階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運用和遵循這個學說以及原則而取得的。
世界的歷史發展如此,中國的歷史發展更是如此。尤其是中國,近代以來的中國,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經歷挫折的教訓,都證明了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是無產階級決不能放棄和丟失的武器與法寶。
人類自進入階級社會以來,所有的人、社會現象、歷史事件無不帶有階級烙印。脫離了階級、不具備階級屬性的人是不存在的。社會現象、事件的發生與存在,也都有著階級根源。既然如此,意識形態是有階級性的,上層建筑是有階級性的,經濟基礎也應該有吧?生產力、生產關系呢?我認為肯定也是有的。
我之所以認為生產力、生產關系有階級性,是因為生產力的核心是人,生產關系是人和人的關系,而在階級社會中脫離了階級不具備任何階級屬性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生產力、生產關系是有階級性的。基于此,那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進生產關系的過程是不是一個階級斗爭的過程呢?
毛澤東在老年提出了“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以階級斗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些在他去世以后都被否定和推翻,而被代之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發展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前后二者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承認和堅持階級的觀點。
當前的國內社會主要矛盾在毛去世后被確定義為“落后的社會生產與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矛盾”。如果在階級理論下來理解這句話,就應該首先弄明白為誰生產?滿足誰的需要?滿足什么需要?可是拋開了階級理論再來看這句話,好像是生產順利進行,產品有人需要就可以了。這樣生產和消費、分配環節好像都擺脫了階級斗爭的束縛,生產有了更充分的自主權就可以發展了,消費也就有了更多的供給和選擇,社會矛盾也就和諧了。
所有這些社會活動好像可以遠離階級性。實際情況呢?自這個主要社會矛盾被確立以來至現在,摒棄了階級的觀點與方法,出現的結果是,GDP增長,財富向少數人集中,“買房難、看病難、就業難”等等成為多數人面臨的社會問題,貧富差距拉大、自然資源被濫采等等。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有一種聲音,那就是發展不動搖,繼續改革開放,建立健全各類社會保障等改善民生措施。這個聲音好像沒提階級,但是,維護誰的地位和利益等問題仍然使之不能脫離階級之屬性。
既然如此,解決中國當今問題,執政者不僅不能放棄和遠離階級與階級斗爭理論,反而應該堅持這個理論,明確和堅定自己的階級屬性、立場,認真研究階級現狀與階級關系,探求和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