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地產、勞動三者的分離對工人是致命的!
——我對《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看法(5)
1844年5-8月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國富論》從資本主義的表面現象中對資本主義進行了批判。馬克思的結論是:資本、地產和勞動三者的分離,對工人來說是致命的。可見這也就是造成兩極分化的原因。
第一,勞動工資
工資決定于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敵對的斗爭。勝利必定屬于資本家。資本家沒有工人能比工人沒有資本家活得長久。資本家的聯合是很通常而卓有成效的,工人的聯合則遭到禁止并會給他們招來惡果。此外,土地所有者和資本家可以把產業收益加進自己的收入,而工人除了勞動所得既無地租,也無資本利息。所以,工人之間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從而,資本、地產和勞動三者的分離,只有對工人來說才是必然的、本質的、有害的分離。資本和地產無須停留于這種分離,而工人的勞動則不能擺脫這種分離。
因而,資本、地產和勞動三者的分離對工人來說是致命的。
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資額就是工人在勞動期間的生活費用,再加上使工人能夠養家活口并使工人種族不致死絕的費用。按照斯密的意見,通常的工資就是同“普通人”即畜類的生活水平相適應的最低工資。
對人的需求必然調節人的生產,正如其它任何產品生產的情況一樣。如果供給大大超過需求,那末一部分工人就要淪為乞丐或者餓死。因而工人的生存被歸結為任何其它商品的存在條件。工人成了商品,如果他能找到買主,那就是他的幸運了。工人的生活取決于需求,而需求取決于富人和資本家的興致。如果供給的量超過需求,那末價格構成部分(利潤、地租、工資)之一就會低于價格而支付,結果,價格構成的一部分就會脫離這種應用,從而市場價格也就向作為中心點的自然價格靠近。但是,第一,在分工大大發展的情況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勞動轉用于其它方面是極為困難的;第二,在工人從屬于資本家的情況下,吃虧的首先是工人。因此,當市場價格向自然價格靠近時,工人無條件地要遭到最大的損失。正是資本家把自己的資本轉用于其它方面的這種能力,才使得束縛于一定勞動部門的工人失去面包,或者不得不屈服于這個資本家的一切要求。
當資本家贏利時工人不一定得到好處,而當資本家虧損時工人就一定跟著吃虧。例如,當資本家由于制造秘密或商業秘密,由于壟斷或自己地段的位置有利而使市場價格保持在自然價格以上的時候,工人也得不到任何好處。
其次,勞動價格要比生活資料的價格遠為穩定。兩者往往成反比。在物價騰貴的年代,工資因對勞動的需求下降而下降,因生活資料的價格提高而提高。這樣,二者互相抵消。無論如何,總有一定數量的工人沒有飯吃。在物價便宜的年代,工資因對勞動的需求提高而提高,因生活資料價格下降而下降。這樣,二者互相抵消。
工人還有一個不利的方面:
不同行業的工人的勞動價格的差別,比不同投資部門的利潤的差別要大得多。在勞動時,個人活動的全部自然的、精神的和社會的差別表現出來,因而所得的報酬也各不相同,而死的資本總是邁著同樣的步子,根本不在乎實際的個人活動如何。
總之,應當看到,工人和資本家同樣在苦惱時,工人是為他的生存而苦惱,資本家則是為他的死錢財的贏利而苦惱。工人不僅要為物質的生活資料而斗爭,而且要為謀求工作,即為謀求實現自己的活動的可能性和手段而斗爭。
在社會的衰落狀態中,工人的貧困日益加劇;在財富增進的狀態中,工人的貧困具有錯綜復雜的形式;在達到繁榮頂點的狀態中,工人的貧困持續不變。
勞動本身,不僅在目前的條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僅僅在于增加財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這是從國民經濟學家的闡發中得出的結論,盡管他并不知道這一點。
勞動在國民經濟學中僅僅以謀生活動的形式出現。
第二,資本利潤
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資本家擁有這種權力并不是由于他的個人的或人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資本的所有者。他的權力就是他的資本的那種不可抗拒的購買的權力。資本就是積累的勞動。
資本家除了可以利用微小競爭的一切好處之外,還能用堂堂正正的方式把市場價格保持在自然價格之上。
首先,如果那些在市場上銷售商品的人離市場很遠,就利用商業秘密;這就是說,對價格變動即價格高于自然價格保密。這種保密,可以使其它資本家不致把自己的資本投到這個部門來。其次,利用制造業秘密;這種秘密使資本家可以用較少的生產費用按照同樣的價格甚至比競爭者低的價格供應產品,從而獲得較多的利潤。再次,把生產限制在特定的地點(例如,名貴的葡萄酒),以至有效的需求永遠不能得到滿足。最后,利用個別人和公司的壟斷。壟斷價格是可能達到的最高價格。
既然資本家的利益甚至按照一般國民經濟學的觀點看來是同社會利益相敵對的;既然資本利潤的提高像復利一樣地影響商品的價格,-所以,競爭是對抗資本家的唯一手段;根據國民經濟學的論述,競爭既對工資的提高,也對商品價格的下降產生有利于消費的好影響。
但是,只有當資本增加而且分散在許多人手中的時候,競爭才有可能。只有通過多方面的積累才可能出現許多資本,因為資本一般只有通過積累才能形成,而多方面的積累必然轉化為單方面的積累。各個資本之間的競爭擴大各個資本的積累。在私有制的統治下,積累就是資本在少數人手中的積聚,只要聽任資本的自然趨向,積累一般來說是一種必然的結果;而資本的這種自然使命恰恰是通過競爭來為自己開辟自由的道路的。
我們已經聽到,資本的利潤同資本的量成正比。因此,即使一開始就把蓄謀的競爭完全撇開不談,大資本也會按其量的大小相應地比小資本積累得快。
隨著資本的增長,資本利潤由于競爭而減少。因此,遭殃的首先是小資本家。
第三,勞動和資本的關系
我們是從國民經濟學的各個前提出發的。我們采用了它的語言和它的規律。我們把私有財產,把勞動,資本,土地的相互分離,工資,資本利潤,地租的互相分離以及分工,競爭,交換價值等概念當作前提。我們從國民經濟學本身出發,用它自己的話指出,工人降低為商品,而且是最賤的商品:工人的貧困同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成正比;競爭的必然結果是資本在少數人少中積累起來,也就是壟斷的更可怕的恢復:最后,資本家和他靠地租生活的人之間,農民和工人之間的區別消失了,而整個社會必然分化為兩個階級,即有產者階級和沒有財產的工人階級。
國民經濟學從私有財產的現實出發,但是,它沒有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它把私有財產在現實中所經歷的物質過程,放進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又把這些公式當作規律。它不理解這些規律,也就是說,它沒有指明這些規律是怎樣從私有財產的本質中產生出來的。國民經濟學沒有給我們提供一把理解勞動和資本分離的鑰匙。例如,當它確定工資和資本利潤之間的關系時,它把資本家的利益當作最后的根據:也就是說,它把應當加以論證的東西當作前提。同樣,競爭到處出現,卻用外部情況來說明。國民經濟學也根本沒有告訴我們,這種似乎偶然的外部情況在多大程度上僅僅是一種必然的發展過程的表現。我們已經看到,交換本身在它看來是偶然的事實。貪欲以及貪欲者之間的戰爭即競爭,是國民經濟學家所推動的唯一的車輪。
正因為國民經濟學不理解運動的聯系,所以才會把例如競爭的學說同壟斷的學說,營業自由的學說同同業公會的學說,地產分離的學說同大地產的學說對立起來。因為競爭,營業自由,地產分離僅僅被理解和描述為壟斷,同業公會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強制的結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結果。
因此,我們必須弄清私有制,貪欲和勞動,資本,地產三者的分離之間,交換和競爭之間,人的價值和人的貶值之間,壟斷和競爭等等之間,這全部異化和貨幣制度之間的本質聯系。這所有的聯系就是勞動和資本的關系!
第四,結論
讓我們從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吧:
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產品越多,他就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勞動不僅生產商品,它還生產作為商品的勞動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產商品的比例生產的.
這一事實不過表明: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及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勞動的產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為對象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在被國民經濟學作為前提的那種狀態下,勞動的這種現實化為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
國民經濟學以不考察工人(即勞動)同產品的直接關系來掩蓋勞動本質的異化。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人回到野蠻的勞動,并使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
異化勞動造成下面這一結果:
人的類本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的精神的類能力-變成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同樣使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
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這一事實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凡是適用于人同自己的勞動,自己的勞動產品和自身的關系的東西,也都適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系。
總之,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工人同勞動的關系,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雇主起個什么別的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系。從而,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關系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后果。
因此,我們通過分析,從外化勞動這一概念,即從外化的人、異化勞動、異化的生命、異化的人這一概念得出私有財產這一概念。
綜上所述,完全按照斯密的前提,按照他的語言和規律得出的認識是,資本、地產和勞動的分離,導致了勞動的異化,勞動的異化產生了私有制,私有制又不斷地產生著、擴大著資本、地產和勞動的分離的程度和范圍,這就是今天全世界1%和99%的人群兩極分化的歷史淵源!
勞動者2014年8月7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