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大清朝一場熱熱鬧鬧的洋務運動改革開放,以甲午戰爭的結果給出了最后結論。2014年,國歷又逢甲午,國內不少專家學者領導人紛紛發表談話和文章,談及甲午戰爭戰敗原因。反思歷史是好事,也很重要。但如果沒有真正找到戰敗根本原因,那么就難以對癥下藥,如果病根還在,那么未來再次對決,照樣還是敗!
從過去乃至當代,學者及軍政界對甲午戰敗的反思,基本是集中在封建體制和科技落后上。而當時日本科技與清朝差距不大,武器裝備也差距不大,特別是海軍當時的清朝北洋艦隊屬于亞洲第一,整體實力強于日本海軍,但卻最終全軍覆沒。陸軍當年派駐朝鮮的軍隊與內地參戰主要軍隊是北洋系軍閥,也已經是洋槍洋炮,裝備并不落后日本,而軍隊人數上更是占據優勢。甲午戰敗,明顯主要原因不在于科技和軍事力量的差距。因此主流認識集中到中日政治體制差異上,是順理成章的,也是正確的。
對于甲午戰爭的結果,根本原因在于體制,這是幾乎沒有爭議的,但中日當時的體制差異到底在哪,是什么樣的體制弱點造成清朝戰敗,這就很值得研究了。很多專家學者帶著自身的偏見,認為是中國幾千年的中央集權體制造成失敗,是一種歪曲,并不符合歷史事實!
下面我們就分析下甲午戰爭之前,日本的崛起和清朝的衰落原因,從而找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
歷史很有趣,甲午戰爭之前,中日兩國都有過一段時期的“改革運動”。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清朝經歷了“洋務運動”。二者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表面看起來都是很快,而清朝家大業大,似乎實力更加強悍,這也是甲午戰爭清政府決心一戰的心理基礎。而戰爭結果,“明治維新”完勝“洋務運動”,歷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要找出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就要從“明治維新”與“洋務運動”實質對國家體制造成的影響結果來研究,才能發現真正的答案!
我們先來回顧造就日本近代崛起的“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是皇權弱化,官僚幕府為代表的官僚與土豪藩鎮控制下的政治制度。國家根本不能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明治維新,日本建立了不同西方的,而是君主天皇中央集權的立憲制度,大大強化了中央集權,消除了藩鎮割據,社會精英進入議會,輔助君主天皇實行集權治國,發展現代工業與教育,國家迅速強大起來。這是真實的明治維新的歷史事實。日本的明治維新,才完成在中國秦朝時候就完成的君主中央集權,全國統一管理的郡縣制。對政治制度上并沒有特殊的創新,雖然引進了西方議會制度,但這也是完全在天皇控制領導之下,室為天皇集權服務的,并不比中國秦漢以來的皇帝集權,宰相開府主政,朝會議政高級。中國從秦朝就建立起皇權主導下的農業資本主義制度,經濟上私有化市場化從商鞅變法就已經開始。日本的明治維新,不過是剛剛完成商鞅變法的強君權,廢割據,行郡縣的中央大一統制度。這個制度的優越性,當年秦朝靠他一統中國,日本靠他戰敗了大清朝。只是秦朝當時處于農業資本主義,日本處在工業資本主義不同的歷史階段而已!
我們再來回顧下清朝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在李鴻章等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崛起的實力派官僚的主導下展開的。太平天國運動,大大的打擊了清朝的皇權,造就了李鴻章等官僚勢力的膨脹,造成大清朝軍事力量被官僚割據,皇權從此衰落。而洋務運動則從經濟與軍事上,徹底的把清朝體制由皇權集權變成官僚資本割據分權體制,皇權形同虛設。洋務運動雖然造就了大清朝科技經濟軍事裝備等快速提升,但這種發展集中到了各個官僚勢力手里,國家并不能統一指揮和運用。當時形成了以李鴻章的北洋軍閥為主的各路軍閥,掌控了大清朝的主要經濟和軍事力量。官僚集團分權體制的一個主要弊端就是官僚軍閥的小團體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當國家戰爭開啟后,官僚軍閥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小團體的實力,避免消耗過大而被其他官僚軍閥替代。這在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上,表現最為突出。經過中日黃海海軍遭遇戰后,李鴻章為了保全自己的海軍家底,禁止北洋艦隊出港作戰,結果被日軍圍殲于軍港,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造成的官僚集團割據分權體制,另一個惡果就是官員軍事將領的任用按派系任人唯派,造成將領腐敗,戰斗力劇減。甲午戰爭陸地戰場上的朝鮮戰場,李鴻章的心腹葉志超,腐敗無能,臨陣脫逃,致使朝鮮戰局一潰千里。而英勇奮戰犧牲的將領由于不是李鴻章派系,一直得不到重用。官僚派系分權主導了經濟與軍隊,升職就會產生腐敗,靠賄賂加入官僚派系陣營獲得升遷。官僚派系與國家利益,多數情況下是不同的甚至相違背的。因為腐敗并不影響官僚派系的利益,僅僅影響國家整體利益,而國家并不是官僚派系的。歷史上皇帝反腐敗那是必定認真的真心的,因為國家是他們家的,而官僚派系反腐則必定是派系爭斗的,是派系利益為基礎的,是不可能真正反腐敗的!官僚派系分權體制,必然會造就官員腐敗!歷史事實是,清朝的洋務運動,破壞了中央集權,造成皇權旁落,形成官僚派系分權的松散國家體制,因此雖然表面上經濟軍事科技發展發達,但國家由于沒有強大的核心中央集權,國家整體力量并不強大,官僚將領的腐敗極其嚴重!
通過對比中日兩國的“明治維新”與“洋務運動”,歷史的真相也就明明白白了!確實是體制原因造就了清朝的甲午戰敗。但是,絕不是中國傳統的中央集權體制造成,恰恰是日本加強了中央集權,清朝官僚派系破壞了中央集權,才造成了這個必然的結果!當今世界誒上最強大美利堅,實行的也是帝王般的總統制。民主的真意不是在于分權造成國無首腦,而是用民主制選出集權的那個核心首腦,來帶領國家富國強兵!如果看不明白這一點,被別有用心的人所誤導,那么甲午戰敗的悲劇就依舊難以避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