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當作金子
——亂讀隨鈔之一百二十一
馬望野
========================
這里剪貼了兩篇報道,分別涉及到兩位主人翁:一男一女,一軍一工,一搏士一學士,一個開始要出息一個還在奮斗中。不過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有自己的出路。因為老話說了:是金子都會發光。不過,那前提卻是首先要把自己當作金子,也就是為人民所需要的人、對革命有所貢獻的人。而且那“當作”不是靠說,靠語言,而是靠做,靠行動。而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經受摔打,要能夠不怕鍛煉。即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要攀登到自己設計的頂點,那就必須要有決心,有毅力,直面慘淡的人生,堅持到最后勝利,即如許多老前輩說的所謂真金不拍火來煉。想航海首先嗮脫皮也要學會劃舢板,搞科研第一步再寂寞還得從實驗室開始!據說,;連許多有見識有業績的的資本家,往往也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從別人的公司的最基層干起,原因就是他們從個人一生的親身經歷懂得,那里是最能雕琢出一個實干家、一個當家人的地方。有一位專職搞組織工作的老革命在閑聊的時候私下對我說過他對人事工作的體味。他說,當過班長的人才能當好黨委書記。我問他為什么?他說,班長是兵頭將尾,既要帶頭給戰士當好榜樣又要貼心愛護戰士不受委屈,太不容易,特受鍛煉。由此我也就開始理解為什么古人要說:將帥起于行伍,宰相出自州縣。在軍隊的隊列里,在地方的基層中,那是最能長進自己,提高自己的苗圃、學校。回顧和檢驗一下我們黨和軍隊以及國家,真實地而不是虛夸地受到黨員、指戰員和老百姓衷心擁護和無比愛戴的領導者、當權派,哪一個不是從最基層的單位里,從群眾的斗爭中脫穎而出的?所以,我寄希望于潘孔彬們、徐丹們。。。。。。更堅信他們一定會成為發光的金子!回顧過去的八十多年的人生經歷,雖然我最后也不成其為金子,但是摔打和鍛煉,卻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充實和滿足,得到了勞動的樂趣和知心的戰友。堂吉訶德終于和風車交了手,畢竟也完滿了自己,這對于一名輔工,一名普通勞動者來說,就已經足夠了。我盡力了,我做過了,我沒有虛度年華,沒有浪費青春,至少是對得起自己了。因為個人私下心底的夢想,已經得到了實現,那還有什么不開心的呢?
(2014/05/15)
【1】
+++++++++++++++++++++++++++
讓夢想不再漂泊
作者:馮春梅 王 鈺 易曉春
+++++++++++++++++++++++++++
照片說明:潘孔彬在操作某新型指揮電臺。(黃遠利攝)
春末桂西,細雨初停。
潘孔彬快步走來,右腿微拐,身材高壯挺拔。“剛野營拉練回來,腳掌起了幾個泡。”他微微一笑。
潘孔彬,廣東佛山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陸軍第41集團軍某防空團導彈一連情報站站長,入伍兩年多,三等功立了2次。
尋夢
“你父親家產過億,為什么還要來當兵?你圖個啥?”潘孔彬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談起幾則感受。
2008年5月,汶川國殤之日,潘孔彬放假回國不久。電視里解放軍官兵忘我救災的畫面,讓他含淚深思:假如自己前一年參軍愿望實現,是否也能飛身于廢墟之上救援同胞?
世上沒有“假如”,那時,潘孔彬能做的,只是默默捐出2000元后,帶著深藏于心的夢想,漂洋過海。2009年,祖國60周年國慶大閱兵,英姿颯爽的裝甲方陣,使夢想的種子再一次在潘孔彬心里洶涌澎湃。這份心潮,一直延續到了2011年12月11日才得以釋懷。
就是這一天,他已是“塔山英雄部隊”的一員;那車,正是參加過閱兵的裝甲戰車。他激動得幾乎落淚:原來,夢想的翅膀,可以使他飛越萬里。
“穿上這身軍裝,請收起你所有的光環,從零開始。”新兵班長嚴涇的話,深深印在了潘孔彬的心里。
隨后,潘孔彬也開始明白:在軍營這片熱土,碩士、“海歸”、富二代,遠遠不如他逐一拼搏爭來的“全團炮兵偵察專業第一”、師“十大軍事訓練標兵”、集團軍“十大塔山先鋒人物”,更讓戰友們羨慕與尊敬。
“高學歷果然不一樣。”指揮班班長譚濤濤感觸著這么一件事。新兵下連不久,潘孔彬感到連隊在訓練前的熱身運動過于呆板簡單,于是結合留學期間向曾效力于馬來西亞國家籃球隊的球友李斯偉請教的訓練方法,歸納出一套針對不同訓練內容采取不同熱身訓練的簡易操——“潘式瑜伽訓練法”。至今,這一訓練法已在團里得到推廣和普及。
當兵第二年,潘孔彬成了全團唯一一名義務兵班長。那年,他帶領全班在集團軍比武考核中奪得第一名,而他也被廣州軍區評為“理論之星”。
考驗
夢想的種子正在發芽,可現實似乎有意要考驗潘孔彬。
2013年3月,團里給了潘孔彬三個選擇:要么參加提干考核,要么參加軍區比武,要么出國執行任務,不巧的是,這是道“單選題”——時間全部集中在當年6月份。
提干,是個人前途;比武,是團隊榮譽。這都是潘孔彬做夢都想爭取的,然而,最終他選擇了第三道題。理由是:出國,關乎國家和軍隊榮譽!
那次,潘孔彬再度漂洋過海,可他明白:這次不再是帶著夢想在漂泊,而是朝著夢想在攀登。
那年6月,在文萊進行的“東盟防長擴大會機制成員國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和軍事醫學聯合演練”中,戴著上等兵軍銜的潘孔彬是唯一一名士兵翻譯,并兼任我軍參演部隊與東道國協調的指定聯絡官。憑著良好的翻譯和溝通能力,潘孔彬在我方與文方之間搭起順暢交流的橋梁,先后給數百位外國友人現場解說,確保了我軍裝備和課目的展示效果,得到中方指揮部領導和國際友人的高度贊揚。
潘孔彬出名了!從軍營內外,到馳名中外。當所有人都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時,他卻把目光投向了戰場。團政委李濤這樣評價:潘孔彬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淡定。
出國歸來,潘孔彬主動申請擔任導彈一連情報站站長,懂他的人都知道:吸引他的,是剛配發不久的全軍首批某新型防空導彈。潘孔彬明白:高技術的新裝備絕不屈服于“名氣”。于是,他放棄了自己最愛的籃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學習。僅用了兩周時間,就把該型導彈系統的原理、操作、維護和教學弄得一清二楚。
夢想的“導彈”,一旦被求知所“點燃”,必將一飛沖天。2013年8月,營里遠赴甘肅酒泉某訓練基地對該型導彈進行試射,潘孔彬指揮的實彈射擊取得首發命中。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在兄弟單位同場試射失敗后,他自告奮勇查找原因,并與廠家技術人員一起分析出5條改進建議。如今,許多相關軍工廠家的技術人員都與他保持電話聯系,探討技術問題。
去年,義務兵服役期滿,許多戰友都以為潘孔彬會離開軍營,去追隨“博士夢”“土豪夢”,可潘孔彬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留隊。也就在這一年,潘孔彬被廣州軍區評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年度新聞人物”。
【2】
++++++++++++++++++++++++++++
能在北京立足就很開心
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攝影/本報記者 魏 彤
原載《北京青年報》2014-05-11
++++++++++++++++++++++++++++
◆據統計,到2013年年底,北京常住人口達到2114萬,而其中的常住外來人口則高達802萬。更有甚者,北京市昌平區的常住外來人口甚至超過了常住戶籍人口。時至今日,北京的服務行業以及各類體力勞動行業的工作崗位,已經大部分被“農民工”以及各種各樣的“北漂”占據。
他們在為北京提供服務的同時,感慨無法獲得相應的公共福利,另一方面,不斷增加的人口、日漸擁堵的街道,也讓“北京人”嘆惜被分薄了有限的公共資源。那么,這些外來務工者在北京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北京青年報推出“北京外來勞動者調查”,從技術工人到服務員,聽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講述他們的北京故事。◆
◎26歲的徐丹,先后輾轉大連、杭州、北京從事物流、演藝經紀人公司文員工作,又回到家鄉4個月。今年年初,她再次選擇來京當“北漂”。“從沒想過在北京買房、買車,也還沒想過結婚等人生大事。”她說,現在的月工資只有2000元,不得不做“月光族”,但是她覺得不從家里要錢,也能在北京立足,已經是個很大的進步了。◎
端盤子也需勤學 “有心”才能出色
光陰似箭,2008年在遼寧師范大學國際貿易系本科畢業的徐丹,找工作時正趕上金融危機,6年后的她,從床上醒來,簡單梳洗后要去餐廳上早班,工作則是“端盤子”。
“我名字的丹,是丹頂鶴的丹”,她說話干脆、風趣,行動也敏捷。梳洗完畢,綁上利落的馬尾辮,照著鏡子整理好灰色工作服套裙,別上寫著“徐丹”的胸牌,小徐像往常一樣,從單位給租賃的宿舍步行去餐廳上班。
這段路只需五六分鐘,她腦子沒閑著,盤算著當日為客人點餐的菜單需要再打電話確認,還有兩桌客人訂了宴席,餐需要提前下單安排。
五一黃金周假期的午餐時間,眉州東坡長虹橋店大廳內人聲鼎沸,親友聚會推杯換盞。小徐是一層大廳的服務員,需照管4個大桌(8-10人),3個小桌(3-4人)的客人,負責點菜、上菜、結賬、加減餐具、更換碗碟,以及倒酒水飲料等工作。
“沒有顧客投訴”、“熱情周到服務”,這些都是對服務員的考核要求,3個月內無投訴,表現優良的員工可以獲得300元/月的加薪。
小徐工作才2個月,算新服務員,可她特別“有心”,常常留意旁邊老服務怎么推薦菜品、怎么招呼顧客,業務水平就大有長進。她說,給顧客推薦菜品,一般8人桌的菜需要點上4個涼菜、4個熱菜、一個湯、主食若干就差不多了。
“您是喜歡清淡些的,還是喜歡吃點硬菜?東坡肘子是我們的招牌菜”,小徐很有親和力,口齒伶俐、語速較快,得到一些回頭客的認可。因為附近居民樓較多,回頭客也占很大比例,小徐已經有了自己的忠實顧客,每次來都找她點菜。
她已經習慣站著,之前會覺得累,現在適應了。
月收入只比北京最低工資高200元
早餐是9點半前在餐廳吃,午餐則需14點后就餐高峰過后才能吃。服務員、廚師、送外賣等員工都需錯峰吃飯。
新人入職月薪為2000元,這僅比北京最低工資1800元高200元。但是餐飲業的一個特點是都“包吃包住”,刨除這些固定硬性開支,2000元是個人可支配收入。
小徐大學畢業那年趕上金融危機,到大連做報關員,當時300多家報關企業一夜倒閉,她碰到人生的第一次失業。去杭州投奔過在那工作的父親,在一家食品企業的物流公司工作過,但是收入微薄,北方人的她也更喜歡北方的城市。后來辭職后到北京,應聘某經紀公司做文員的小白領工作,月入3500元。但這份小白領的工作也讓她嘗到了真正的“月光族”的滋味。甚至,還要和家里伸手要錢。“我大學剛畢業心高氣傲,不想住地下室,在天通苑租了一個一居室,每月2000元”,小徐回憶說,每月上下班往返地鐵票支出120元,買菜做飯吃1000元都不夠,買衣服或日常用品都很節省。但遇到點風吹草動,隨份子錢或什么計劃外支出,算下來都是“赤字”。還要向家里要錢,很難開口,但是實在沒辦法。
白領的工作做到2013年年底,趕上家鄉奶奶病重,小徐想請假,可是老板不同意給長假,只好辭職回家。沒能趕上看奶奶最后一眼,料理了后事后,必須找工作養活自己。
小徐偶然看到電視上的訪談節目,講述某餐廳老總從廚師做起,一路成長的故事。小徐說她暗暗下定決心,不再好高騖遠,要踏踏實實工作,首先起碼要做到自食其力。她再次回到北京,應聘餐廳服務員成功。
服務員的工作可以“包吃包住”,這減少了住和吃最大的兩塊開支,2000元是純可支配收入。每個月需工作22天,有8天假期,一般周末不休,而是工作日時輪休。買些自己喜歡的小物品、逛逛北京城……盡管還是“月光族”,小徐高興地告訴父母她在北京成功立足,不會再向父母伸手要錢了。
生活壓力大:沒想過買房、買車和結婚
據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最新調查數據,房子、養老、子女是生活中面臨的最大三個問題。這些問題,對于自顧不暇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已成為生活中最擔憂的問題。
“從沒想在北京買房、買車”,徐丹爽朗地笑笑后說:“也還沒想過結婚等人生大事”。
這么重要的問題不是不想,而是現實太殘酷,“月光族”夢想也是奢侈品。月入2000元,不吃不喝在北京剛夠買1/2部蘋果手機、不到一張復印紙大小的商品房……宿舍里有公司給安裝的免費WiFi,小徐業余時間喜歡上網,或者寫寫東西,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她說,自己是獨生子女,父母現在都50歲,在家鄉有房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暫時不用她養活。但是生活的壓力,還是如影隨形,很難讓人輕松。
眉州東坡長虹店的店長孟女士今年30歲,也是從服務員做起,用4年成長為領班、經理助理、店經理,如今她已獨當一面。她的“勵志故事”似乎是小徐最喜歡聽的。
餐飲業服務員崗位流行性比較大,京城餐飲業幾乎都在常年招人。由于薪資不高、勞動強度不低、職業發展空間不大,常常是剛培訓3-6個月成為“熟手”,不是跳槽去了別的酒店,就是轉行做其他工作,最主要的去向還是回家鄉結婚生子。
但餐飲業有從員工“提拔”到管理層的慣例。孟店長曾留意過小徐的學歷,她也與小徐單聊過,只要肯踏實從服務員做起,以她的學識、悟性,走上行政或管理崗位的機會非常大。
本欄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勞動者檔案
徐丹,女,26歲,大學本科畢業,黑龍江佳木斯市人。
工作:眉州東坡酒樓長虹橋店大廳服務員。
居住地點:朝陽區白家莊
月收入:2000元,公司繳納各種北京社保。每月工作22天,有8天假期,可輪休。
對話
一切靠自己努力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問:在北京會一直做服務員嗎?
答:服務員工作是我深思熟慮后做出的選擇,并非誤打誤撞或走投無路之類的無奈之舉。我大學畢業,做過報關員、物流公司文員、演藝經紀人公司文員,這些工作似乎更體面,但是又帶給我深深的挫折感。服務員的工作不是目的,我只是想說,我能踏踏實實地工作,養活自己。
問:“月光族”讓人很沒有安全感,你怎么看?
答:做餐廳服務員月入2000元,但我也有夢想。我其實不是對未來想得太少 ,而是必須先“立足”。服務員的崗位每隔3-6個月有機會加薪兩三百元,踏實工作就有回報。還有,我知道餐廳有一個聯系餐廳和總部的行政崗位叫“專員”,負責寫報告、招聘和培訓新員工,幫助經理協調溝通諸多瑣碎事項。
更為重要的是,我覺得餐飲企業給基層員工“上升通道”,比做白領步入管理層容易得多。我有學歷,就是比較有優勢,在這里幾乎所有的管理層都是服務員、廚師出身。一切靠自己努力得來,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問:調查顯示你家鄉的收入門檻是2245元,你在北京的收入并不高,為何還要離開家鄉?
答:我的家鄉一般的工作,基本上2000元/月的工資是封頂了。最關鍵的是幾乎沒有什么上升空間。北京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魅力都不用多說,它就是深深地吸引我。無論發生什么,我都會想辦法在這里生活下去。
記者手記
“月光族”夢想是個奢侈品
小徐今年26歲,在家鄉這已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像她一樣的許多“北漂”,都對是否考慮房子、買車、結婚生子等話題,表示“不敢設想”。當下個月住在哪里、房租夠不夠、每一餐吃什么都是迫切緊要的事情時,夢想已成為他們的奢侈品。
許多“北漂”認為,目前的工作沒有得到尊重,既獲得不了職業帶來的足夠“薪水”、福利,也感受不到周圍人的認同感。忙碌的生活又擠壓他們的時間,沒有時間思考、進修。他們作為社會中占有不小比例的一群人,薪酬很低似乎是暫時的問題,如何在社會進步中獲得個人的發展、不被生活壓力剝奪夢想,才是更為嚴肅和令人擔憂的問題。
前提是你要把自己當作金子
——亂讀隨鈔之一百二十一
馬望野
========================
這里剪貼了兩篇報道,分別涉及到兩位主人翁:一男一女,一軍一工,一搏士一學士,一個開始要出息一個還在奮斗中。不過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有自己的出路。因為老話說了:是金子都會發光。不過,那前提卻是首先要把自己當作金子,也就是為人民所需要的人、對革命有所貢獻的人。而且那“當作”不是靠說,靠語言,而是靠做,靠行動。而最重要的是,要能夠經受摔打,要能夠不怕鍛煉。即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要攀登到自己設計的頂點,那就必須要有決心,有毅力,直面慘淡的人生,堅持到最后勝利,即如許多老前輩說的所謂真金不拍火來煉。想航海首先嗮脫皮也要學會劃舢板,搞科研第一步再寂寞還得從實驗室開始!據說,;連許多有見識有業績的的資本家,往往也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從別人的公司的最基層干起,原因就是他們從個人一生的親身經歷懂得,那里是最能雕琢出一個實干家、一個當家人的地方。有一位專職搞組織工作的老革命在閑聊的時候私下對我說過他對人事工作的體味。他說,當過班長的人才能當好黨委書記。我問他為什么?他說,班長是兵頭將尾,既要帶頭給戰士當好榜樣又要貼心愛護戰士不受委屈,太不容易,特受鍛煉。由此我也就開始理解為什么古人要說:將帥起于行伍,宰相出自州縣。在軍隊的隊列里,在地方的基層中,那是最能長進自己,提高自己的苗圃、學校。回顧和檢驗一下我們黨和軍隊以及國家,真實地而不是虛夸地受到黨員、指戰員和老百姓衷心擁護和無比愛戴的領導者、當權派,哪一個不是從最基層的單位里,從群眾的斗爭中脫穎而出的?所以,我寄希望于潘孔彬們、徐丹們。。。。。。更堅信他們一定會成為發光的金子!回顧過去的八十多年的人生經歷,雖然我最后也不成其為金子,但是摔打和鍛煉,卻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充實和滿足,得到了勞動的樂趣和知心的戰友。堂吉訶德終于和風車交了手,畢竟也完滿了自己,這對于一名輔工,一名普通勞動者來說,就已經足夠了。我盡力了,我做過了,我沒有虛度年華,沒有浪費青春,至少是對得起自己了。因為個人私下心底的夢想,已經得到了實現,那還有什么不開心的呢?
(2014/05/15)
【1】
+++++++++++++++++++++++++++
讓夢想不再漂泊
作者:馮春梅 王 鈺 易曉春
+++++++++++++++++++++++++++
照片說明:潘孔彬在操作某新型指揮電臺。(黃遠利攝)
春末桂西,細雨初停。
潘孔彬快步走來,右腿微拐,身材高壯挺拔。“剛野營拉練回來,腳掌起了幾個泡。”他微微一笑。
潘孔彬,廣東佛山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陸軍第41集團軍某防空團導彈一連情報站站長,入伍兩年多,三等功立了2次。
尋夢
“你父親家產過億,為什么還要來當兵?你圖個啥?”潘孔彬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談起幾則感受。
2008年5月,汶川國殤之日,潘孔彬放假回國不久。電視里解放軍官兵忘我救災的畫面,讓他含淚深思:假如自己前一年參軍愿望實現,是否也能飛身于廢墟之上救援同胞?
世上沒有“假如”,那時,潘孔彬能做的,只是默默捐出2000元后,帶著深藏于心的夢想,漂洋過海。2009年,祖國60周年國慶大閱兵,英姿颯爽的裝甲方陣,使夢想的種子再一次在潘孔彬心里洶涌澎湃。這份心潮,一直延續到了2011年12月11日才得以釋懷。
就是這一天,他已是“塔山英雄部隊”的一員;那車,正是參加過閱兵的裝甲戰車。他激動得幾乎落淚:原來,夢想的翅膀,可以使他飛越萬里。
“穿上這身軍裝,請收起你所有的光環,從零開始。”新兵班長嚴涇的話,深深印在了潘孔彬的心里。
隨后,潘孔彬也開始明白:在軍營這片熱土,碩士、“海歸”、富二代,遠遠不如他逐一拼搏爭來的“全團炮兵偵察專業第一”、師“十大軍事訓練標兵”、集團軍“十大塔山先鋒人物”,更讓戰友們羨慕與尊敬。
“高學歷果然不一樣。”指揮班班長譚濤濤感觸著這么一件事。新兵下連不久,潘孔彬感到連隊在訓練前的熱身運動過于呆板簡單,于是結合留學期間向曾效力于馬來西亞國家籃球隊的球友李斯偉請教的訓練方法,歸納出一套針對不同訓練內容采取不同熱身訓練的簡易操——“潘式瑜伽訓練法”。至今,這一訓練法已在團里得到推廣和普及。
當兵第二年,潘孔彬成了全團唯一一名義務兵班長。那年,他帶領全班在集團軍比武考核中奪得第一名,而他也被廣州軍區評為“理論之星”。
考驗
夢想的種子正在發芽,可現實似乎有意要考驗潘孔彬。
2013年3月,團里給了潘孔彬三個選擇:要么參加提干考核,要么參加軍區比武,要么出國執行任務,不巧的是,這是道“單選題”——時間全部集中在當年6月份。
提干,是個人前途;比武,是團隊榮譽。這都是潘孔彬做夢都想爭取的,然而,最終他選擇了第三道題。理由是:出國,關乎國家和軍隊榮譽!
那次,潘孔彬再度漂洋過海,可他明白:這次不再是帶著夢想在漂泊,而是朝著夢想在攀登。
那年6月,在文萊進行的“東盟防長擴大會機制成員國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和軍事醫學聯合演練”中,戴著上等兵軍銜的潘孔彬是唯一一名士兵翻譯,并兼任我軍參演部隊與東道國協調的指定聯絡官。憑著良好的翻譯和溝通能力,潘孔彬在我方與文方之間搭起順暢交流的橋梁,先后給數百位外國友人現場解說,確保了我軍裝備和課目的展示效果,得到中方指揮部領導和國際友人的高度贊揚。
潘孔彬出名了!從軍營內外,到馳名中外。當所有人都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時,他卻把目光投向了戰場。團政委李濤這樣評價:潘孔彬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淡定。
出國歸來,潘孔彬主動申請擔任導彈一連情報站站長,懂他的人都知道:吸引他的,是剛配發不久的全軍首批某新型防空導彈。潘孔彬明白:高技術的新裝備絕不屈服于“名氣”。于是,他放棄了自己最愛的籃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學習。僅用了兩周時間,就把該型導彈系統的原理、操作、維護和教學弄得一清二楚。
夢想的“導彈”,一旦被求知所“點燃”,必將一飛沖天。2013年8月,營里遠赴甘肅酒泉某訓練基地對該型導彈進行試射,潘孔彬指揮的實彈射擊取得首發命中。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在兄弟單位同場試射失敗后,他自告奮勇查找原因,并與廠家技術人員一起分析出5條改進建議。如今,許多相關軍工廠家的技術人員都與他保持電話聯系,探討技術問題。
去年,義務兵服役期滿,許多戰友都以為潘孔彬會離開軍營,去追隨“博士夢”“土豪夢”,可潘孔彬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留隊。也就在這一年,潘孔彬被廣州軍區評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年度新聞人物”。
【2】
++++++++++++++++++++++++++++
能在北京立足就很開心
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攝影/本報記者 魏 彤
原載《北京青年報》2014-05-11
++++++++++++++++++++++++++++
◆據統計,到2013年年底,北京常住人口達到2114萬,而其中的常住外來人口則高達802萬。更有甚者,北京市昌平區的常住外來人口甚至超過了常住戶籍人口。時至今日,北京的服務行業以及各類體力勞動行業的工作崗位,已經大部分被“農民工”以及各種各樣的“北漂”占據。
他們在為北京提供服務的同時,感慨無法獲得相應的公共福利,另一方面,不斷增加的人口、日漸擁堵的街道,也讓“北京人”嘆惜被分薄了有限的公共資源。那么,這些外來務工者在北京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北京青年報推出“北京外來勞動者調查”,從技術工人到服務員,聽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講述他們的北京故事。◆
◎26歲的徐丹,先后輾轉大連、杭州、北京從事物流、演藝經紀人公司文員工作,又回到家鄉4個月。今年年初,她再次選擇來京當“北漂”。“從沒想過在北京買房、買車,也還沒想過結婚等人生大事。”她說,現在的月工資只有2000元,不得不做“月光族”,但是她覺得不從家里要錢,也能在北京立足,已經是個很大的進步了。◎
端盤子也需勤學 “有心”才能出色
光陰似箭,2008年在遼寧師范大學國際貿易系本科畢業的徐丹,找工作時正趕上金融危機,6年后的她,從床上醒來,簡單梳洗后要去餐廳上早班,工作則是“端盤子”。
“我名字的丹,是丹頂鶴的丹”,她說話干脆、風趣,行動也敏捷。梳洗完畢,綁上利落的馬尾辮,照著鏡子整理好灰色工作服套裙,別上寫著“徐丹”的胸牌,小徐像往常一樣,從單位給租賃的宿舍步行去餐廳上班。
這段路只需五六分鐘,她腦子沒閑著,盤算著當日為客人點餐的菜單需要再打電話確認,還有兩桌客人訂了宴席,餐需要提前下單安排。
五一黃金周假期的午餐時間,眉州東坡長虹橋店大廳內人聲鼎沸,親友聚會推杯換盞。小徐是一層大廳的服務員,需照管4個大桌(8-10人),3個小桌(3-4人)的客人,負責點菜、上菜、結賬、加減餐具、更換碗碟,以及倒酒水飲料等工作。
“沒有顧客投訴”、“熱情周到服務”,這些都是對服務員的考核要求,3個月內無投訴,表現優良的員工可以獲得300元/月的加薪。
小徐工作才2個月,算新服務員,可她特別“有心”,常常留意旁邊老服務怎么推薦菜品、怎么招呼顧客,業務水平就大有長進。她說,給顧客推薦菜品,一般8人桌的菜需要點上4個涼菜、4個熱菜、一個湯、主食若干就差不多了。
“您是喜歡清淡些的,還是喜歡吃點硬菜?東坡肘子是我們的招牌菜”,小徐很有親和力,口齒伶俐、語速較快,得到一些回頭客的認可。因為附近居民樓較多,回頭客也占很大比例,小徐已經有了自己的忠實顧客,每次來都找她點菜。
她已經習慣站著,之前會覺得累,現在適應了。
月收入只比北京最低工資高200元
早餐是9點半前在餐廳吃,午餐則需14點后就餐高峰過后才能吃。服務員、廚師、送外賣等員工都需錯峰吃飯。
新人入職月薪為2000元,這僅比北京最低工資1800元高200元。但是餐飲業的一個特點是都“包吃包住”,刨除這些固定硬性開支,2000元是個人可支配收入。
小徐大學畢業那年趕上金融危機,到大連做報關員,當時300多家報關企業一夜倒閉,她碰到人生的第一次失業。去杭州投奔過在那工作的父親,在一家食品企業的物流公司工作過,但是收入微薄,北方人的她也更喜歡北方的城市。后來辭職后到北京,應聘某經紀公司做文員的小白領工作,月入3500元。但這份小白領的工作也讓她嘗到了真正的“月光族”的滋味。甚至,還要和家里伸手要錢。“我大學剛畢業心高氣傲,不想住地下室,在天通苑租了一個一居室,每月2000元”,小徐回憶說,每月上下班往返地鐵票支出120元,買菜做飯吃1000元都不夠,買衣服或日常用品都很節省。但遇到點風吹草動,隨份子錢或什么計劃外支出,算下來都是“赤字”。還要向家里要錢,很難開口,但是實在沒辦法。
白領的工作做到2013年年底,趕上家鄉奶奶病重,小徐想請假,可是老板不同意給長假,只好辭職回家。沒能趕上看奶奶最后一眼,料理了后事后,必須找工作養活自己。
小徐偶然看到電視上的訪談節目,講述某餐廳老總從廚師做起,一路成長的故事。小徐說她暗暗下定決心,不再好高騖遠,要踏踏實實工作,首先起碼要做到自食其力。她再次回到北京,應聘餐廳服務員成功。
服務員的工作可以“包吃包住”,這減少了住和吃最大的兩塊開支,2000元是純可支配收入。每個月需工作22天,有8天假期,一般周末不休,而是工作日時輪休。買些自己喜歡的小物品、逛逛北京城……盡管還是“月光族”,小徐高興地告訴父母她在北京成功立足,不會再向父母伸手要錢了。
生活壓力大:沒想過買房、買車和結婚
據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最新調查數據,房子、養老、子女是生活中面臨的最大三個問題。這些問題,對于自顧不暇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已成為生活中最擔憂的問題。
“從沒想在北京買房、買車”,徐丹爽朗地笑笑后說:“也還沒想過結婚等人生大事”。
這么重要的問題不是不想,而是現實太殘酷,“月光族”夢想也是奢侈品。月入2000元,不吃不喝在北京剛夠買1/2部蘋果手機、不到一張復印紙大小的商品房……宿舍里有公司給安裝的免費WiFi,小徐業余時間喜歡上網,或者寫寫東西,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她說,自己是獨生子女,父母現在都50歲,在家鄉有房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暫時不用她養活。但是生活的壓力,還是如影隨形,很難讓人輕松。
眉州東坡長虹店的店長孟女士今年30歲,也是從服務員做起,用4年成長為領班、經理助理、店經理,如今她已獨當一面。她的“勵志故事”似乎是小徐最喜歡聽的。
餐飲業服務員崗位流行性比較大,京城餐飲業幾乎都在常年招人。由于薪資不高、勞動強度不低、職業發展空間不大,常常是剛培訓3-6個月成為“熟手”,不是跳槽去了別的酒店,就是轉行做其他工作,最主要的去向還是回家鄉結婚生子。
但餐飲業有從員工“提拔”到管理層的慣例。孟店長曾留意過小徐的學歷,她也與小徐單聊過,只要肯踏實從服務員做起,以她的學識、悟性,走上行政或管理崗位的機會非常大。
本欄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勞動者檔案
徐丹,女,26歲,大學本科畢業,黑龍江佳木斯市人。
工作:眉州東坡酒樓長虹橋店大廳服務員。
居住地點:朝陽區白家莊
月收入:2000元,公司繳納各種北京社保。每月工作22天,有8天假期,可輪休。
對話
一切靠自己努力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問:在北京會一直做服務員嗎?
答:服務員工作是我深思熟慮后做出的選擇,并非誤打誤撞或走投無路之類的無奈之舉。我大學畢業,做過報關員、物流公司文員、演藝經紀人公司文員,這些工作似乎更體面,但是又帶給我深深的挫折感。服務員的工作不是目的,我只是想說,我能踏踏實實地工作,養活自己。
問:“月光族”讓人很沒有安全感,你怎么看?
答:做餐廳服務員月入2000元,但我也有夢想。我其實不是對未來想得太少 ,而是必須先“立足”。服務員的崗位每隔3-6個月有機會加薪兩三百元,踏實工作就有回報。還有,我知道餐廳有一個聯系餐廳和總部的行政崗位叫“專員”,負責寫報告、招聘和培訓新員工,幫助經理協調溝通諸多瑣碎事項。
更為重要的是,我覺得餐飲企業給基層員工“上升通道”,比做白領步入管理層容易得多。我有學歷,就是比較有優勢,在這里幾乎所有的管理層都是服務員、廚師出身。一切靠自己努力得來,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問:調查顯示你家鄉的收入門檻是2245元,你在北京的收入并不高,為何還要離開家鄉?
答:我的家鄉一般的工作,基本上2000元/月的工資是封頂了。最關鍵的是幾乎沒有什么上升空間。北京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魅力都不用多說,它就是深深地吸引我。無論發生什么,我都會想辦法在這里生活下去。
記者手記
“月光族”夢想是個奢侈品
小徐今年26歲,在家鄉這已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像她一樣的許多“北漂”,都對是否考慮房子、買車、結婚生子等話題,表示“不敢設想”。當下個月住在哪里、房租夠不夠、每一餐吃什么都是迫切緊要的事情時,夢想已成為他們的奢侈品。
許多“北漂”認為,目前的工作沒有得到尊重,既獲得不了職業帶來的足夠“薪水”、福利,也感受不到周圍人的認同感。忙碌的生活又擠壓他們的時間,沒有時間思考、進修。他們作為社會中占有不小比例的一群人,薪酬很低似乎是暫時的問題,如何在社會進步中獲得個人的發展、不被生活壓力剝奪夢想,才是更為嚴肅和令人擔憂的問題。
【1】
+++++++++++++++++++++++++++
讓夢想不再漂泊
作者:馮春梅 王 鈺 易曉春
+++++++++++++++++++++++++++
照片說明:潘孔彬在操作某新型指揮電臺。(黃遠利攝)
春末桂西,細雨初停。
潘孔彬快步走來,右腿微拐,身材高壯挺拔。“剛野營拉練回來,腳掌起了幾個泡。”他微微一笑。
潘孔彬,廣東佛山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陸軍第41集團軍某防空團導彈一連情報站站長,入伍兩年多,三等功立了2次。
尋夢
“你父親家產過億,為什么還要來當兵?你圖個啥?”潘孔彬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談起幾則感受。
2008年5月,汶川國殤之日,潘孔彬放假回國不久。電視里解放軍官兵忘我救災的畫面,讓他含淚深思:假如自己前一年參軍愿望實現,是否也能飛身于廢墟之上救援同胞?
世上沒有“假如”,那時,潘孔彬能做的,只是默默捐出2000元后,帶著深藏于心的夢想,漂洋過海。2009年,祖國60周年國慶大閱兵,英姿颯爽的裝甲方陣,使夢想的種子再一次在潘孔彬心里洶涌澎湃。這份心潮,一直延續到了2011年12月11日才得以釋懷。
就是這一天,他已是“塔山英雄部隊”的一員;那車,正是參加過閱兵的裝甲戰車。他激動得幾乎落淚:原來,夢想的翅膀,可以使他飛越萬里。
“穿上這身軍裝,請收起你所有的光環,從零開始。”新兵班長嚴涇的話,深深印在了潘孔彬的心里。
隨后,潘孔彬也開始明白:在軍營這片熱土,碩士、“海歸”、富二代,遠遠不如他逐一拼搏爭來的“全團炮兵偵察專業第一”、師“十大軍事訓練標兵”、集團軍“十大塔山先鋒人物”,更讓戰友們羨慕與尊敬。
“高學歷果然不一樣。”指揮班班長譚濤濤感觸著這么一件事。新兵下連不久,潘孔彬感到連隊在訓練前的熱身運動過于呆板簡單,于是結合留學期間向曾效力于馬來西亞國家籃球隊的球友李斯偉請教的訓練方法,歸納出一套針對不同訓練內容采取不同熱身訓練的簡易操——“潘式瑜伽訓練法”。至今,這一訓練法已在團里得到推廣和普及。
當兵第二年,潘孔彬成了全團唯一一名義務兵班長。那年,他帶領全班在集團軍比武考核中奪得第一名,而他也被廣州軍區評為“理論之星”。
考驗
夢想的種子正在發芽,可現實似乎有意要考驗潘孔彬。
2013年3月,團里給了潘孔彬三個選擇:要么參加提干考核,要么參加軍區比武,要么出國執行任務,不巧的是,這是道“單選題”——時間全部集中在當年6月份。
提干,是個人前途;比武,是團隊榮譽。這都是潘孔彬做夢都想爭取的,然而,最終他選擇了第三道題。理由是:出國,關乎國家和軍隊榮譽!
那次,潘孔彬再度漂洋過海,可他明白:這次不再是帶著夢想在漂泊,而是朝著夢想在攀登。
那年6月,在文萊進行的“東盟防長擴大會機制成員國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和軍事醫學聯合演練”中,戴著上等兵軍銜的潘孔彬是唯一一名士兵翻譯,并兼任我軍參演部隊與東道國協調的指定聯絡官。憑著良好的翻譯和溝通能力,潘孔彬在我方與文方之間搭起順暢交流的橋梁,先后給數百位外國友人現場解說,確保了我軍裝備和課目的展示效果,得到中方指揮部領導和國際友人的高度贊揚。
潘孔彬出名了!從軍營內外,到馳名中外。當所有人都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時,他卻把目光投向了戰場。團政委李濤這樣評價:潘孔彬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淡定。
出國歸來,潘孔彬主動申請擔任導彈一連情報站站長,懂他的人都知道:吸引他的,是剛配發不久的全軍首批某新型防空導彈。潘孔彬明白:高技術的新裝備絕不屈服于“名氣”。于是,他放棄了自己最愛的籃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學習。僅用了兩周時間,就把該型導彈系統的原理、操作、維護和教學弄得一清二楚。
夢想的“導彈”,一旦被求知所“點燃”,必將一飛沖天。2013年8月,營里遠赴甘肅酒泉某訓練基地對該型導彈進行試射,潘孔彬指揮的實彈射擊取得首發命中。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在兄弟單位同場試射失敗后,他自告奮勇查找原因,并與廠家技術人員一起分析出5條改進建議。如今,許多相關軍工廠家的技術人員都與他保持電話聯系,探討技術問題。
去年,義務兵服役期滿,許多戰友都以為潘孔彬會離開軍營,去追隨“博士夢”“土豪夢”,可潘孔彬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留隊。也就在這一年,潘孔彬被廣州軍區評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年度新聞人物”。
【2】
++++++++++++++++++++++++++++
能在北京立足就很開心
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攝影/本報記者 魏 彤
原載《北京青年報》2014-05-11
++++++++++++++++++++++++++++
◆據統計,到2013年年底,北京常住人口達到2114萬,而其中的常住外來人口則高達802萬。更有甚者,北京市昌平區的常住外來人口甚至超過了常住戶籍人口。時至今日,北京的服務行業以及各類體力勞動行業的工作崗位,已經大部分被“農民工”以及各種各樣的“北漂”占據。
他們在為北京提供服務的同時,感慨無法獲得相應的公共福利,另一方面,不斷增加的人口、日漸擁堵的街道,也讓“北京人”嘆惜被分薄了有限的公共資源。那么,這些外來務工者在北京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北京青年報推出“北京外來勞動者調查”,從技術工人到服務員,聽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講述他們的北京故事。◆
◎26歲的徐丹,先后輾轉大連、杭州、北京從事物流、演藝經紀人公司文員工作,又回到家鄉4個月。今年年初,她再次選擇來京當“北漂”。“從沒想過在北京買房、買車,也還沒想過結婚等人生大事。”她說,現在的月工資只有2000元,不得不做“月光族”,但是她覺得不從家里要錢,也能在北京立足,已經是個很大的進步了。◎
端盤子也需勤學 “有心”才能出色
光陰似箭,2008年在遼寧師范大學國際貿易系本科畢業的徐丹,找工作時正趕上金融危機,6年后的她,從床上醒來,簡單梳洗后要去餐廳上早班,工作則是“端盤子”。
“我名字的丹,是丹頂鶴的丹”,她說話干脆、風趣,行動也敏捷。梳洗完畢,綁上利落的馬尾辮,照著鏡子整理好灰色工作服套裙,別上寫著“徐丹”的胸牌,小徐像往常一樣,從單位給租賃的宿舍步行去餐廳上班。
這段路只需五六分鐘,她腦子沒閑著,盤算著當日為客人點餐的菜單需要再打電話確認,還有兩桌客人訂了宴席,餐需要提前下單安排。
五一黃金周假期的午餐時間,眉州東坡長虹橋店大廳內人聲鼎沸,親友聚會推杯換盞。小徐是一層大廳的服務員,需照管4個大桌(8-10人),3個小桌(3-4人)的客人,負責點菜、上菜、結賬、加減餐具、更換碗碟,以及倒酒水飲料等工作。
“沒有顧客投訴”、“熱情周到服務”,這些都是對服務員的考核要求,3個月內無投訴,表現優良的員工可以獲得300元/月的加薪。
小徐工作才2個月,算新服務員,可她特別“有心”,常常留意旁邊老服務怎么推薦菜品、怎么招呼顧客,業務水平就大有長進。她說,給顧客推薦菜品,一般8人桌的菜需要點上4個涼菜、4個熱菜、一個湯、主食若干就差不多了。
“您是喜歡清淡些的,還是喜歡吃點硬菜?東坡肘子是我們的招牌菜”,小徐很有親和力,口齒伶俐、語速較快,得到一些回頭客的認可。因為附近居民樓較多,回頭客也占很大比例,小徐已經有了自己的忠實顧客,每次來都找她點菜。
她已經習慣站著,之前會覺得累,現在適應了。
月收入只比北京最低工資高200元
早餐是9點半前在餐廳吃,午餐則需14點后就餐高峰過后才能吃。服務員、廚師、送外賣等員工都需錯峰吃飯。
新人入職月薪為2000元,這僅比北京最低工資1800元高200元。但是餐飲業的一個特點是都“包吃包住”,刨除這些固定硬性開支,2000元是個人可支配收入。
小徐大學畢業那年趕上金融危機,到大連做報關員,當時300多家報關企業一夜倒閉,她碰到人生的第一次失業。去杭州投奔過在那工作的父親,在一家食品企業的物流公司工作過,但是收入微薄,北方人的她也更喜歡北方的城市。后來辭職后到北京,應聘某經紀公司做文員的小白領工作,月入3500元。但這份小白領的工作也讓她嘗到了真正的“月光族”的滋味。甚至,還要和家里伸手要錢。“我大學剛畢業心高氣傲,不想住地下室,在天通苑租了一個一居室,每月2000元”,小徐回憶說,每月上下班往返地鐵票支出120元,買菜做飯吃1000元都不夠,買衣服或日常用品都很節省。但遇到點風吹草動,隨份子錢或什么計劃外支出,算下來都是“赤字”。還要向家里要錢,很難開口,但是實在沒辦法。
白領的工作做到2013年年底,趕上家鄉奶奶病重,小徐想請假,可是老板不同意給長假,只好辭職回家。沒能趕上看奶奶最后一眼,料理了后事后,必須找工作養活自己。
小徐偶然看到電視上的訪談節目,講述某餐廳老總從廚師做起,一路成長的故事。小徐說她暗暗下定決心,不再好高騖遠,要踏踏實實工作,首先起碼要做到自食其力。她再次回到北京,應聘餐廳服務員成功。
服務員的工作可以“包吃包住”,這減少了住和吃最大的兩塊開支,2000元是純可支配收入。每個月需工作22天,有8天假期,一般周末不休,而是工作日時輪休。買些自己喜歡的小物品、逛逛北京城……盡管還是“月光族”,小徐高興地告訴父母她在北京成功立足,不會再向父母伸手要錢了。
生活壓力大:沒想過買房、買車和結婚
據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最新調查數據,房子、養老、子女是生活中面臨的最大三個問題。這些問題,對于自顧不暇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已成為生活中最擔憂的問題。
“從沒想在北京買房、買車”,徐丹爽朗地笑笑后說:“也還沒想過結婚等人生大事”。
這么重要的問題不是不想,而是現實太殘酷,“月光族”夢想也是奢侈品。月入2000元,不吃不喝在北京剛夠買1/2部蘋果手機、不到一張復印紙大小的商品房……宿舍里有公司給安裝的免費WiFi,小徐業余時間喜歡上網,或者寫寫東西,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她說,自己是獨生子女,父母現在都50歲,在家鄉有房子,都有自己的工作,暫時不用她養活。但是生活的壓力,還是如影隨形,很難讓人輕松。
眉州東坡長虹店的店長孟女士今年30歲,也是從服務員做起,用4年成長為領班、經理助理、店經理,如今她已獨當一面。她的“勵志故事”似乎是小徐最喜歡聽的。
餐飲業服務員崗位流行性比較大,京城餐飲業幾乎都在常年招人。由于薪資不高、勞動強度不低、職業發展空間不大,常常是剛培訓3-6個月成為“熟手”,不是跳槽去了別的酒店,就是轉行做其他工作,最主要的去向還是回家鄉結婚生子。
但餐飲業有從員工“提拔”到管理層的慣例。孟店長曾留意過小徐的學歷,她也與小徐單聊過,只要肯踏實從服務員做起,以她的學識、悟性,走上行政或管理崗位的機會非常大。
本欄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勞動者檔案
徐丹,女,26歲,大學本科畢業,黑龍江佳木斯市人。
工作:眉州東坡酒樓長虹橋店大廳服務員。
居住地點:朝陽區白家莊
月收入:2000元,公司繳納各種北京社保。每月工作22天,有8天假期,可輪休。
對話
一切靠自己努力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問:在北京會一直做服務員嗎?
答:服務員工作是我深思熟慮后做出的選擇,并非誤打誤撞或走投無路之類的無奈之舉。我大學畢業,做過報關員、物流公司文員、演藝經紀人公司文員,這些工作似乎更體面,但是又帶給我深深的挫折感。服務員的工作不是目的,我只是想說,我能踏踏實實地工作,養活自己。
問:“月光族”讓人很沒有安全感,你怎么看?
答:做餐廳服務員月入2000元,但我也有夢想。我其實不是對未來想得太少 ,而是必須先“立足”。服務員的崗位每隔3-6個月有機會加薪兩三百元,踏實工作就有回報。還有,我知道餐廳有一個聯系餐廳和總部的行政崗位叫“專員”,負責寫報告、招聘和培訓新員工,幫助經理協調溝通諸多瑣碎事項。
更為重要的是,我覺得餐飲企業給基層員工“上升通道”,比做白領步入管理層容易得多。我有學歷,就是比較有優勢,在這里幾乎所有的管理層都是服務員、廚師出身。一切靠自己努力得來,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問:調查顯示你家鄉的收入門檻是2245元,你在北京的收入并不高,為何還要離開家鄉?
答:我的家鄉一般的工作,基本上2000元/月的工資是封頂了。最關鍵的是幾乎沒有什么上升空間。北京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魅力都不用多說,它就是深深地吸引我。無論發生什么,我都會想辦法在這里生活下去。
記者手記
“月光族”夢想是個奢侈品
小徐今年26歲,在家鄉這已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像她一樣的許多“北漂”,都對是否考慮房子、買車、結婚生子等話題,表示“不敢設想”。當下個月住在哪里、房租夠不夠、每一餐吃什么都是迫切緊要的事情時,夢想已成為他們的奢侈品。
許多“北漂”認為,目前的工作沒有得到尊重,既獲得不了職業帶來的足夠“薪水”、福利,也感受不到周圍人的認同感。忙碌的生活又擠壓他們的時間,沒有時間思考、進修。他們作為社會中占有不小比例的一群人,薪酬很低似乎是暫時的問題,如何在社會進步中獲得個人的發展、不被生活壓力剝奪夢想,才是更為嚴肅和令人擔憂的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