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最近指出,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那么,什么是底線?什么是底線思維?底線和底線思維是什么關系?為人、做官應把握什么底線?治國、理政該如何運用底線思維?
人們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聽到、想到和說到底線這個詞。例如,升學招生考試的錄取線,居民生活不能低于的貧困線,道德所不能突破的底線,法律所不允許踐踏的底線,商業談判雙方各自堅守的讓步底線,等等。上述種種底線,雖然具體形態和標準各不相同,但它們有一個共性,都是主體依據自身利益、情感、道義、法律所設定的不可跨越的臨界線、臨界點或臨界域;一旦跨越了,主體的態度、立場和決策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從可以接受,變成不可以接受。換句話說,底線是指不可逾越的紅線、警戒線、限制范圍、約束框架。底線一旦被突破,就會出現行為主體無法接受的壞結果,甚至導致徹底失敗。所以,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看,底線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臨界值,一旦量變突破底線,即達到質變的關節點,事物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其中就蘊含著底線思維。所謂“預”,就是預知、預見、預防、預備。所謂“立”,就是立住、站起、成功、勝利。意思是,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預先知道事情的可能發展前景,預先看到事情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預先防止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預先為爭取事情最好發展結果而做好各方面準備。這樣,事情就一定能立得住、站得起、取得成功、獲得勝利。顯然,這里“預”是“立”的因,“立”是“預”的果,且“預”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就包括底線,也包括困難和風險。
僅僅懂得什么是底線、有沒有底線、都有什么樣的底線,還不能算具備了底線思維。因為,雖然底線與底線思維有密切聯系,但二者也有明顯區別。底線僅僅是底線思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僅僅能告訴人們許多事物都存在不可跨越的底線。而底線思維則是一種系統戰略思維,它不僅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線,按照現行的戰略規劃可能出現哪些風險和挑戰,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么,以做到心中有數;而且它還能通過系統的思考和運作告訴人們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風險為坦途、變挑戰為機遇,如何守住底線、遠離底線、堅定信心、掌握主動、追求系統的最佳結果和最大正能量。
底線思維不是一種消極、被動、只是防范的思維方式,絕不是要求僅僅守住底線而無所作為。底線思維實際上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它一方面要求主動運用此種思維,思考諸如什么是底線、底線在哪里、底線在系統布局中的戰略地位是什么、超越底線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超越底線、如何有效遠離或規避底線等問題,從而更好地掌握戰略主動權。另一方面,它要求從底線出發,步步為營,在確保最小戰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斷逼近頂線,不斷收獲更新更好更大的戰略利益。即是說,它不僅要求“思”,更要求“行”;不僅要求防范風險,而且要求主動出擊,以實際行動化解風險。
作為一種戰略思維,“底線思維”要求在謀篇布局、制定戰略規劃時,必須把底線放到總體戰略的全局中去思考。必須了解戰略全局的系統由哪些子系統構成?各子系統包括哪些主要環節?各主要環節有哪些系統要素在發揮作用?各子系統、各環節、各要素之間的運作方式和因果邏輯鏈條是什么?系統的外環境又有哪些因素、哪些因素以什么方式影響系統的運行?只有搞清楚上述所有問題,才能避免片面性,更好地發揮底線思維的科學預見作用,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未雨綢繆、處變不驚、系統運籌、謀成大事。
人們常說:“要想當好官,首先必須做好人。”這話是有道理的。“官”應當是“人”中的佼佼者,如果連人都做不好,何以為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組織、生產方式、利益格局的多樣化,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混亂,一些黨員干部忘記了黨的宗旨,作風飄浮,軟弱渙散,不敢堅持原則和真理,甚至少廉寡恥、腐敗墮落。這種狀況,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削弱黨的執政能力。如果不認真克服、徹底扭轉,我們黨就很難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擁戴。為此,有必要確定一下“官德底線”。
首先是不能跨越“為民”底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果領導干部跨越了“為民”底線,忘記了“人民公仆”的使命,只知以權謀私、中飽私囊,那就背離了黨的宗旨,就難免被人民所拋棄。其次是不能跨越“清廉”底線。黨的形象是黨的生命。清正廉潔的光輝形象,曾經是我們黨有別于國民黨、樹立崇高威望、贏得廣泛民心、奪取各種勝利的重要原因。領導干部必須牢記歷史經驗,堅守“清廉”底線。再次是不能跨越“務實”底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近些年來,在個別地方和個別領導干部身上盛行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只圖虛名,不干實事;擺花架子,欺上瞞下,嚴重脫離群眾,已經為我們黨拉響越過“務實”底線的警報。最后是不能跨越“公正”底線。公平正義和公道正派,歷來為老百姓所推崇。領導干部堅持公正,可以使他不怒而威,令人敬服。反之,就會善惡不分,導致歪風盛行。
做領導干部還要有中國公民的底線。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熱愛祖國的光榮傳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早已是婦孺皆知的名言警句;崇尚赤誠愛國的民族英雄和憎惡賣主求榮的漢奸賣國賊,早已融入世世代代老百姓的血液中;盡管歷史風云多滄桑,國界疆域多變動,但屈原、蘇武、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直是人們心目中尊崇的先賢和英雄,更不必說近代以來反對西方列強侵略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共性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在當代中國,不管是哪個民族、居住在哪個地區,只要是中華兒女,都應當把熱愛中國作為做人的重要底線。
當然,“愛國”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體、實在的。一個真正熱愛中國的人,他應該以實際行動關心和支持祖國的發展,干一行,愛一行,兢兢業業奉獻一行,堅守住“敬業”的價值觀底線;他應該以實際行動維護祖國的形象和尊嚴,為人處事,置業經商,對外交流,誠實誠懇,重信守信,始終堅守住“誠信”的價值觀底線;他應該以實際行動促進祖國的和諧與和睦,在對待同志、同事、同胞、兄弟民族時,講友好、重情義,與人為善,始終堅守住“友善”的價值觀底線。總之,領導干部必須帶頭樹立并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規范,才能真正守住當代中國公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底線,才能無愧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也才能做好群眾的“帶頭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