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做事用的,對于靈魂來說,靠的是信念。”站在塞罕壩林場場史展前,重溫“美麗的高嶺”從荒涼到蔥郁的不平凡歷程,耳邊響起高爾基的這句名言。
從北京往北駛出數百里,就來到壩上草原這個“避暑勝地”。在這壯美的草原上,又有一片奇特而壯觀的百萬畝森林。這里就是塞罕壩,被譽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然而50年前,這里卻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景象。再上溯100多年,是清王朝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之一。歷經清政府開圍放墾、日本侵略者掠奪性采伐,無復舊觀而成茫茫荒原。奇跡發生在最近這短短幾十年間。誰是這妙筆丹青手,繪就百萬畝森林錦繡,更讓這里成為澤被后代、造福后人的“四源”——“為北京阻沙源、為遼津涵水源、為河北增資源、為當地拓財源”?
“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爬冰臥雪冷乎凍乎不在乎”,在塞罕壩讀到這副當年的對聯,再讀其橫批“樂在其中”,情緒一下子被感染。1962年組成的369人建設隊伍,在百萬畝人跡罕至的荒原上爬冰臥雪、以苦為樂的故事,成為創造這“壩上奇跡”的原生態寫照,更成為塞罕壩的精神源頭。
冰天雪地中,住的是干打壘,睡的是馬架子,喝的是雪水,吃的是黒莜面酸菜,甚至只有鹽水煮麥粒。其情其景,令人不忍想象。是什么樣的精神,讓塞罕壩人“有味無味無所謂”“冷乎凍乎不在乎”?在如此艱苦創業的背后,又是什么樣的力量在支撐他們苦中作樂、甘之如飴?
想起“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針對有的人羨慕“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毛澤東同志曾幽默地說:“我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
從“有味無味無所謂”,到“鹽水加一點酸菜”,都有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那就是理想信念。一個人,執著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什么樣的苦都能吃,什么樣的困難都愿克服,什么樣的風險都無懼。一支隊伍,一個民族,又何嘗不如此?想在茫茫荒原上建成生態林海,就無畏于艱苦的環境條件。目睹百姓疾苦,心里裝著人民,就會和人民群眾一塊過苦日子,并且創造條件帶領人民群眾開創美好生活。理想信念并非不切實際的空論,它燭照我們的內心,又在我們的行為中處處閃現。我們說,不良作風的背后,往往有理想信念的迷茫乃至缺乏,誠非虛言。
今天,一些干部身上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根深蒂固,總是想變著法地享受特權、搞特殊化,有的甚至認為這是干部的應有之分,其根子就在理想信念出了問題。因此,反對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只有解決思想深處的理想信念問題,才有行為作風上的明顯變化。而有那么一種“有味無味無所謂”的不介意,有那么一種“吃酸菜”的坦然,有那么一種“嚼得菜根”的淡定,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本色,我們的理想信念才會在前人的選擇中獲得砥礪,有更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