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升空以后,人大教授張鳴說:好不容易,把人送到太空,居然就是為了讓她給孩子們上課。上課在地上不行嗎?我還以為人上太空,是為了做地上做不了的科學試驗呢。(見2013年6月11日張鳴網易微博 http://t.163.com/zmbaohu)
張鳴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并不是說張鳴不能質疑王亞平太空授課,現在的中國人對任何事情都有質疑的權利。問題是,如果上面這番話如果出于一個文盲、科盲或者文化水平非常低的人口中,情有可原。但是卻出于一個博士生導師,而且還是中國一所名牌大學的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口中,就耐人尋味了。
整天面對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可能不一定知道,不關心國內外大事的人可能不一定知道,但是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尤其是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不應該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授課的是美國的女教師芭芭拉.摩根。2007年,小學教師摩根乘坐“奮進”號航天飛機造訪國際空間站,肩負著航天員、教師和“麥考利夫的繼承者”三重身份,除了負責完成部分專業任務外,摩根還開設“太空課堂”,與地面上的學生“天地連線”,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了在太空運動、喝水等情景,成為那次任務的最大亮點。
此前的1986年1月28日, 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72秒鐘后在1.5萬米高空突然爆炸,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遇難者中包括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師”麥考利夫。
當年55歲的摩根給美國的孩子上了一堂25分鐘的“太空課”,其他航天員成了她的“助教”,18名4至8年級學生在地面聽講。“宇航員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孩子們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摩根一會兒拎起身旁兩名“彪形大漢”,一會兒從專門飲品袋中擠出一些球泡狀的飲料,然后四處追著吞食失重狀態下亂飛的紅色泡泡。
而這次王亞平太空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在“神十”升空前,芭芭拉?摩根13日通過新華社記者致信即將在“天宮”上授課的女航天員王亞平,提醒她記得遙望地球,并代表全球師生向她表達祝愿。
盡管中國和美國在航天領域中有競爭,但是在航天員之間,這種基于“科學無國界”理念上的航天員之間的真摯感情是令人動容的。相比之下,作為中國人的張大教授就顯得非常酸溜溜了。
也許,作為博士生導師的張大教授,以他的理解水平,真的以為所謂“太空授課”就是在“天宮一號”上掛塊黑板,然后由“好不容易”上太空的王亞平給學生講1+1=2或者x+y=z,或者他干脆認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不一定通過到太空也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從美國航天局和摩根到中國航天部門和王亞平都是多此一舉。遵循不從丑惡的方面去揣摩別人的動機的原則,我寧可相信作為博士生導師的張大教授可能在這方面的確無知,因為這不是他的專業范圍內的事情,現在的一些文科大學生甚至包括一些所謂博士,連個燈泡都不會換的情況都會出現。最近趙士林博導還有“用電來煉鋼鐵”的驚人之語呢。假如真的是這種情況,哪怕張大教授鬧再大的笑話也可以理解。
然而這些年來一種現象非常發人深思,無論是對于已故的領導人還是過去的英雄模范人物,還是現在仍然健在的為國家作出過貢獻的人物,都逃不脫某些人無中生有、惡意中傷的毒舌。從我國首位女性航天員劉洋,到還未成年的少女林妙可(她們倆沒有表現出任何政治傾向性),都受到了惡毒的攻擊和無恥的侮辱。這次雖然針對的是“太空授課”問題,沒有直接牽涉具體的個人,但是同樣是強烈表達了一種與大多數國人截然相反的情緒。
一直非常崇拜張大教授的老夫實在弄不清楚張大教授他老人家真的是無知還是什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